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头脑难以冷静,那么立刻行动,不要迟疑,将你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某个具体的、令人愉快的、平静的事物上来。比如你非常喜欢的一幅山水画、曲调优美平缓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放在你床头的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还可以翻开相册,找出你最喜欢的几幅照片,回忆一下以前发生的一些温馨美好的往事,想象自己在滨江路上和家人一起遛狗,或者春天的时候和几个好朋友出去爬山……当然,别忘了我们在前一节“立刻行动”中谈到的法则,让自己微笑起来,活动活动四肢,做几个深呼吸,用“假装轻松”行动来缓解一些不良的情绪。这样,不到五分钟,你的头脑会立刻变得清醒、轻松、愉悦、冷静,这个时候再翻开书本,拿起作业开始学习,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了。
不相信吗?那么就立刻试一试吧,现在,闭上眼睛,构思一幅美丽的画面……
(四)你所专注的事情必须要具体可行
跟中短期目标必须具体一样,你现在所专注的事情必须具体。有的人或许会说:“我一直都专注于高考。”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你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的努力都不可能是针对整个高考的,而是它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比如高考中的数学的解析几何的抛物线的某一个问题。你如果在同一小时内既关心抛物线又关心被动语态还关心古文阅读,每一个都是高考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你的状态根本谈不上“专心致志”。
请记住:专注一个庞杂的目标等于没有专注。
高考,就好像一个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籍。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要想着别的书。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如果你同时“专注”于整个书架,那么你连一本书都读不好。
(五)安排时间进行冷静的思考
本章一开始就讲了三大宗教创始人远离人群进行思考的故事,我们不是宗教的修行者,不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进行苦修,但是,每天都花一点时间来独自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保持头脑清晰,集中注意力是非常有益的。
《内在的天资》一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指出:“如果你每天花15分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将会对你这一天剩余的时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专心致志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专门训练的能力,所以它跟你学习数学语文一样,需要拿出一些专门的时间来加以练习,当然这个时间不必太长。你可以选择一个不容易受到干扰的地方,如果你是走读生,那么在你自己的卧室是最好的地方,如果你是住校生,那么也可以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或者每天晚上或早晨你可以到操场边散步边思考,时间大约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没有人看见,还可以象和尚打坐一样盘着腿,挺胸坐直,双手轻轻的放在膝盖上,闭目静思。
静心思考的内容可以比较宽泛,不过下面两个方面应该尝试着练一练:
第一、排除杂念。将自己白天的各种杂念都排除出去,清除头脑中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什么都不想。当然,对于常人来说,要做到完全静心的状态是很困难的,但你可以克制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慢慢的放松精神和肌肉,先放松眼部肌肉,再放松整个脸部,然后从上至下手、胸、腹、腿、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杂念一个一个的从黑暗深处冒出来,你就象一个垃圾工人一样一个一个的把它们排除出去,不要受它的诱惑,不可能完全扫除干净,只要做到一个相对宁静的状态就可以了。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对于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这种状态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休息,近代国学大师钱穆精于此道,钱夫人回忆道:
“宾四(钱穆字宾四)每天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便伏案用功。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搭巴士,乘渡船,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我和他谈起。他说这是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不仅如此,最得益的是白天在学校应付一件件接踵而来的人与事,只要几分钟空闲,就能使脑子里息念。我听了也想学,可惜心中杂念多,终于无成。宾四对我说,做学问的人,最重要的须能专心一志,心中不能有一丝杂念。他说,息念是一门很大功夫,静坐当然是帮助人息念的好办法,只是很花时间,又要有个安静的环境。他自从到香港,时间环境都不许可,无法静坐,自己只好变通改为静卧,五分钟十分钟全身放松,脑中无杂念是最好的休息。他又利用打拳,散步,乘巴士,走路,随时随处训练自己去杂念。所以每一坐下,就可以立刻用功。”
第四部分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局限性(5)
学者文人用脑很厉害,身体容易不好,钱穆年轻时身体很弱,又得过肺病,但后来潜心苦学,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学问很好,身体也好,活了96岁,跟他“息念”的功夫是密不可分的。现在中学生学习课程较多、压力很大,要缓解这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二、集中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生活的指导原则。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指导原则上来,这可以让你感觉到信心和欲望,静静的构思自己成功以后的美妙图景。如果你的目标是考上某著名大学,那么你闭上眼睛,想象你收到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后的场景,你的同学朋友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你,你的父母有多么高兴,然后你可以完全放松的去玩上一个月,再想象你迈进大学门口的那一刻的激动心情,你在大学里将会有怎样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可以想象的很细致、很生动,尽量去想一些积极愉快的场面,要专心致志的去想,不是做梦的感觉,而是好像在回忆往事一样。这样,你的目标会每天都激励着你,你就能够专心地去做那些有助于你完成自己目标的事情,而不受各种琐事的干扰。每当你想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精神愉快、精力充沛,学习起来更有干劲。
第四部分如何专心听讲
要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就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上课走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演讲过程中,也有不少同学问到过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上课不走神?
上课不走神,首先需要端正态度。就是说你要有心去听,觉得听课有用。高一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盲目的自高自大的感觉:“上课听课了学习好不算本事,不听课学习好才算本事呢。”我以物理课为例,一上课,老师叫拿出教材,说我们今天要讲第某章第某节,我就把教材翻到那一部分,自己翻开把那一节看完。一般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固定,讲完一节就指定《学习指导》上相应的部分。所以我花十分钟看完书,就把《学习指导》拿出来自己做。做完后,发现才过了二十分钟,然后就把报纸翻出来看看,那时候我比较喜欢看的是《杂文报》,看上去完之后还要东问西问问谁想不想看,以告诉大家:你们看,我没有听课,更没有做笔记。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刚进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物理考试考了全部第二名,但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我居然没及格!可见成绩下滑之大。直到高三的时候,我态度转变之后,才开始认认真真的听起课来。这一听不要紧,发现里边真的很有门道。原来同样的内容,听老师讲比自己看参考书清楚多了。很多以前觉得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变得容易起来,思路也变得很清楚,而且参考书上有很多东西课堂上讲过,可以不看或少看了,节约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我高三下半期学习成绩的迅速提高是与此分不开的。
人的大脑有左右脑之分,左脑负责逻辑记忆,右脑主要是形象记忆。我们平时看书做题其实都是用的逻辑记忆,形象记忆用在学习上的非常少,可以说处于“闲置”状态。其实形象记忆的效果比逻辑记忆要好,听老师讲课很大程度上就具有形象记忆的功效,既有声音又有动作,还有场景,可以全方位的刺激你的神经,在课堂上理解的东西,比看书得来的东西要记得牢的多。反之,如果你课堂不听课的话,在那里坐着看书很难看进去,因为要时常担心被老师发现,偶尔会被老师讲的东西所吸引,听上五分钟,如果用来睡觉,也不如床上睡着舒服,总之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能专心致志。联系本章的结论: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可能不同的老师讲课水平有差异,但对于高中生来讲,上课认真听讲总是最佳选择。
清楚了专心听讲的必要性,我们才能讨论具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上课走神。
要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就要做到“五到”。哪五到呢?
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有的同学上课上的有点困了,就想趴在桌子闭着眼睛听一会儿,这下倒好,老师的讲课就跟催眠曲一样,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所以要眼到,就是眼睛要看着黑板、看着老师,不能埋着头听课。
耳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听课当然要用耳朵。口到,不是让你上课跟同桌讲话,而是要勇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记得以前上英语课老师评奖试卷的时候,喜欢把题目念完,然后问:“这道题该选什么啊?”然后大家就一起答道:“A”,也有那么几声“C”。这时老师才公布正确答案。象这种情况,你也应该跟着喊,有人想:“大家都在喊,有我不多,无我不少,我只管听着不就行了。”其实你跟着喊一喊,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
所谓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一边听一边要做笔记,或者在书上、在卷子上勾勾画画,把老师讲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笔记应该记得比较简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不能光顾着记笔记而耽误了听课。心到呢?就是老师讲的东西耳朵听了以后,要争取在心里把它弄明白,老师一边讲,你要一边动脑筋想想为什么。做到了这“五到”,上课专心就不难了。
这个“五到”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打麻将。麻将乃是国粹,也是利用“五到”的典型。首先,眼到,所谓“看着手里的,盯着锅里的”,两只眼睛肯定不闲着;手到,洗牌、砌牌、摸牌、吃碰杠胡,样样都要动手,有的人连摸牌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拇指在上面一摸,就知道什么牌了,这也是一种本事;口到,打麻将就图个热闹,一边打一边埋怨手气差、侃侃家常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见面,有什么事情就都在牌桌子上说了,玩麻将反而成了一种形式;有人开口就有人听,耳到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洗牌的时候唏唏唰唰的声音尤其悦耳;最后,心到,打牌自然要算牌,什么是生张什么是熟张那是一定要计算清楚的,不然自己听了牌胡不了,还光给人家点炮就损失惨重了。
有了这“五到”,你看有几个人打麻将不专心致志的?不仅专心致志,而且精力旺盛,越打越精神,熬几个通宵都不成问题。人感到精神劳累,往往不是由于工作时间长,而是由于想的事情太多、精力分散所致,真正跟打麻将一样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很难感到劳累。
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虽然用打麻将来跟听课做对比有些不伦不类,但它们的原理是相通的:其实就是把你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这样,你想走神也无从走起。
“我总认为,即使一个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个好计划,他是会大有作为的。”
——美国前总统 富兰克林
“计划能够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计划能够让你更轻松愉快的做事,计划能够让你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
——新疆02年高考理科第一名 郭慧勤
第四部分我的高三冲刺时间表(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就总是还有的。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就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把一点一滴的时间都挤出来。
高三上学期的十一以后,我自己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开始发奋学习。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成绩的飞跃,我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计划表并认真遵照执行。
首先是每天早上6:25准时起床,我用的电子表十分精确,起床以后煮上两个鸡蛋,洗脸漱口,再冲上一包麦片,把鸡蛋一吃。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到了学校一般是7:00。然后拿出英语书来读,上完早自习到了7:30开始上正课。当然是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做好笔记。
听完一节课干什么呢?趴在桌子上睡觉,我这个人不属于精力过人的那种,一天睡觉时间不能少于八个小时,不然就浑身没劲。并且在上大学以前没有熬过通宵。所以要抓紧时间补瞌睡,下节课才能保证集中注意力。有的时候从七点钟进教室到中午11点45放学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没有挪过地方。
到了11:45的时候,老师一宣布下课,我就从书桌里抽出饭盒,冲向食堂,去抢饭。为什么叫“抢饭”?因为学校人多,你要是稍微迟钝一点就要排上长队等上半天。为了节约时间必须争分夺妙,一般我都是前一两位,打到饭以后怎么办呢?我既不去饭厅,也不回教室,也不回住的地方,而是端着饭盒到阅报栏去看报纸,了解一下时事政治。
吃完饭就回住的地方,回去以后,把上午的数学笔记拿出来看一下,一般是用手把老师的方法一盖,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做的方法是否和老师的一样,是我的方法好还是老师的方法好。为什么要看,因为这样才能记得牢。
人的记性特征我在前面讲了一点,形象记忆强于文字记忆。我再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著名的记忆曲线,就是说记一样东西,记第一遍可能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就忘了,再记一遍可能管一周,第三遍可以管一个月,第四遍可以保持半年,所以学的东西不能看一遍就算了,但时间又不允许你天天看,你可以按照学习的规律,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再看一遍,周末把一周学的知识复习一遍,一个月后把这个月的东西再复习一遍,半期再看一遍,这样既有效率又记得牢。
还有一个记忆特征,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里说的“一样知识只有被运用过才能记得牢。”比如说学电脑,你捧着一本电脑书背上一个月,可能还不如一边看书一边操作一天记得牢。有的英文单词你死活记不住它是什么意思,但你要写一篇英语作文,往往是写一遍之后就再也忘不掉了。这一点对数学尤其适用,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边听得头头是道。但过两天把老师讲的原题拿出来,很多人又不会做了。因为你没有把例题下来自己做过一遍,也就是说没有把知识运用过,当然记不牢。
我每天中午把数学复习完之后,差不多到了一点,就上床睡觉。在整个高三,我一直坚持睡午觉。前面讲过,我不属于那种精力旺盛型的人才。不过在我到北京以后认识的十多位各省状元并跟他们交流学习经验以后,他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他们从不熬夜,每天定时睡觉定时起床。我们班原来有很多同学喜欢熬夜,或者中午不睡觉,结果上课没精神,老师的课听不好,但又不敢在课堂上睡觉,既使睡也睡不熟。所以一天到晚都没精打采的样子,成绩当然上不去。他想靠几晚上的突击来快速取得好成绩,却走了不知比别人多多少的弯路。
睡到14:15,我的电子闹表又会十分准时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顺便说一句,我经常睡不着,因为脑子里特别紧张,老想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时候越睡越清醒,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听英语磁盘,听着听着很快就睡着了。注意要找大部分能听得懂的,那种完全不懂的美国口语效果不好,不过说明一下,这个方法是用来催眠的,跟练听力没有多大关系。有的同学爱睡着听音乐,也可以,我也试过,不过效果不如英语磁带好。
来到学校,上课。跟上午的一样,也是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到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