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与神对话-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这宇宙恒有大约十万颗行星,自无始以来至无尽以后,邕终上演着各个阶段的生物演化。自单细胞生物,至亿亿万万个细胞组成的生物;自单纯的维生繁衍,至具有穷天地化育之心灵的高等生物或“人”类。 
恒星会如火焰一般在宇宙的空茫中生起熄灭;如果它的周围有行星,则行星亦随恒星生起熄灭;如果行星上有生物,则生物亦随恒星生起熄灭。远观宇宙的此情此景,就如黑夜明灭的灯火,此起彼落。 
以此观之,这宇宙恒如无尽黑暗中散满天际灯火通明的舞台;台上有些具有生命演员,有些则只有地水火风,或岩浆横流,或冰封大地;然而就宇宙的剧情来说,则一任汹涌澎湃,永不止息。 
宇宙的大戏,就这样永远上演。可是为谁而演?为何而演?谁是演员?谁是观众?观众即演员?演员即观众?创造者即被创造者?被创造者实乃创造者自身之化装?研究者即被研究者,而研究者的好奇之心实乃宇宙贪玩的本性?那么,蝴蝶翅膀之美,必然与庄周的眼睛同属一物。 
然而,世间固然有美,却也有丑。其中最丑的是对生命的残害。那么,谁司杀?谁被杀?谁饥饿?谁因营养过剩而死?谁又死于饥寒? 
我们究竟是谁?你是谁?我是谁?我们究竟“神”,还是“原始人”? 
自有文化以来,哲学与宗教都在试图解释这些问题,但似乎没有一组解释足以释天下人之疑。 
《与神对话》三部曲是另一组解释,最新出炉的一组解释。不但意图解释,并且意图指点人类之路。以我个人来看,这是一套“大书”,不亚于人类有史以来任何意图解释人天之作,唯不过也像任何著作一样,无法逃离内涵的矛盾。 
或许,凡是“解释”就永远是矛盾 ,因为解释永远是语言与观念,而非“事实”的真相。 
虽然如此,我觉得书中现身的“神”对人天的解释仍旧颇堪玩味,而对人生的指点则珠光灿烂。 
这个神,是一个性开放的神。 
是一个诙谐幽默的神。 
是一个通达的神。 
是一个宽大到连“宽大”一词都属多余的神。 
是一个喜欢玩的神。 
是一个循循善诱的神。 
是一个正面的、肯定的神……。 
就凭这些,我认为《与神对话》就足以传世,因为它是神学的大革命,一扫西方专横、暴烈、嫉妒、报复神之阴霾,而给人雨过天晴的明丽景象;如果宇宙有神,神本当如是。 
书中许多部分讲得极好,例如性,如收支的透明,如教育的整个蓝图,如全球一国。这需要读者自己去看,去领会,甚至去实行。 
读者加了许多注解,是因为有许多不平之处,也是为了让读者读的时候小心思辨。如果读者觉得译者唠叨,可以越过不看。 
原书是没有章名的,因为每一章都不必须锁定一个主题,但为求吸引读者的注意,才由译者选择用文中句子充当章名,请读者不用为此所限。 
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确定是地球与人类的关键期,人类必须面对抉择,也必然面对抉择。在这段时期,会有许多讯息出来,改变旧有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人类的生活态度。老实讲,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不得我们浑噩。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启步吧!       
前言:一份非比寻常的文献   
这是一份非比寻常的文献。 
它是来自神的讯息,在其中,神对这个星球提出社会的、性的、教育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神学各方面革命性建议,是我们从未见过,甚至极少想过的。 
这些建议是顺乎这个星球居民自己名言的愿望而发的。我们说过我们想要一个让所有的人都过得更好的生活,提升我们的意识,寻求一个新的世界。不论我们所做的选择为何,神都不会诅咒我们,但设若我们选择前面所说的这种,则他①愿意为我们指路。不过,她仍然不会强迫我们去接受她的建议。现在不会,从来不会,永远不会。 
书中的话让我感到既迷人又骚乱,既具挑战性,又有提升力。迷人,是因为这些话的深度与广度另我喘息;骚乱,是因为它们向我展示了我自己和全人类的面目,而这是非常另人骚乱的。有挑战性,是因为它们对我们的激励是前所未有的。它们激励我,要我比以前更成长,激励我成为一个新世界的渊源——在此新世界,贫恨、小家子气的嫉妒、性失调、经济不平、教育蠢举、社会不公、政治黑幕、欺诈、权术和权力,都不再在人类经验中扮演角色。提升,是因为它们认为这一切都是有希望,可以做到的。 
我们真能构筑这样一个社会吗?神说可以,唯一的条件是我们真的选择这一条路。 
这本书真的是与神的对话。这是跟神对话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而这一项对话已经延续了五年——直至今日仍在进行。 
你或许不相信这些资料真的自神而来,而我也不需你相信。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这资料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带来洞见,有没有唤醒力,有没有点燃新的欲望,或对我们在此地球上的生活能不能推动有效的改革。天知道,有些事情必须改革了。我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 
《与神对话》三部曲始于一九九五年五月第一部的发行。那本书主要是以个人的事物为主;它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它的销售量惊人,而且继续在上升。当然,那本书的'作者'几乎是没人知道的。而这又正使得它那么让人好奇,使得它那么力量强大。 
我深感荣幸参与其事,这件事使成千上万的人又重新记起一些伟大的真理。有那么多人在书中发现价值,让我深心高兴。 
我想告诉各位,一开始我是彻底被吓到了。我怕别人会以为我疯了,患了妄想症。也怕他们真的相信那资料是来自神,因而真的去实行。为什么我会有此惧怕?因为我知道我写的每个字可能都是错的。 
接著,读者们的信开始涌到。从世界各地发出的信。于是,我知道了,在内心深处我知道了,书中的话是对的。这正是世界需要听到的,又来得是正是时候! 
(当然,只有在我们的相对生存经验中,才有所谓“正”不正。所以,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说“正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值此时期,正好由谁说和说什么。) 
现在,出来了第二部,我注意到我又害怕起来。这本书讨论的是个人较大的生活面,以及涵括全球的地球物理学和地球政治学面。由于如此。,我怕这本书会包含一般读者更多不能同意的部分。所以,我害怕。我怕各位不喜欢在本书中谈到的东西。我怕你认为我把书中的某些部分搞错了。我怕我捅了蚂蜂窝,卷起风暴,兴风作浪。也再一次,我怕我写的每个字都错了。 
当然我里当更为确定,不致有此恐惧。毕竟我不是读了我的第一本书吗?好吧,那么,你明白,这又是我的人性在作祟。你知道,我把这些话传给大众,目的不是让大家闹翻。我只想诚诚实实把神回答我的话,直截了当的传送给你。我曾向神许诺我会这样做——公布这些谈话——我不能失言。 
当然你也不能毁约。很显然,你曾允诺要让你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不断的接受挑战。显然你是深许自己要不断的成长。不然你不会拿起这样一本书来。 
所以,我们似乎是携手并肩的。没有什么值得怕的。我们就是我们,因此也做我们所做的,只要我们忠于如此,就没什么可怕。现在我看出来,我一直所猜是对的,就是,我们皆为使者:你和我。如果我们不是,则我不会写这些,你当然也不会看这些。我们都是使者,我们有工作要做。 
第一,我们必须确定我们清楚的明白了《与神对话》中的讯息。第二,我们必须把这些讯息纳入我们的生活中,以便它可以运作。第三,我们必须把这些讯息传给他人,把真理带给我们所接触的每个人——而方式是单纯而不虚张的身体力行。 
我很高兴与你选择与我同行。跟你同行要比不跟你同行容易得多,好玩得多。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过这些书页吧。有时侯会有一点让你不舒服。这和第一部不一样。第一部是神的拥抱:大大的、温暖的环抱著双肩。第二部,也是神同等的爱,但把肩膀轻轻的摇撼了一下。是叫人觉醒的呼唤,是叫人走向另一层次的挑战。 
你知道的,总是还有另一个层次。你的灵魂——到此是为得取丰富的经验,而不是为得取最贫瘠的;是为得取最多,而不是为得取最少——它希望你不要止步。虽然总是由你来做选择,你的灵魂却会希望你不至于变得自满,当然更不要陷淤心死。因为你的世界有太多需要改变之处,太多有待你去创造之处。总有新的山岳要爬,总有新的界域要探索,总有新的恐惧要克服。总有更为绚烂的处所,总有更多透彻的观念,总有更为辽阔的视野。 
所以,这部书可能会比第一部更有让人不自在之处。如果你产生了不自在之感,那么请跟那不自在相伴相依。当船开始晃动的时候,请紧紧抓住船舷。然后生活在新的范型中。更好的是,透过你的生活与生命之奇妙,帮助创造出一个新的范型来。   
译注 
①:作者在用代名词指神时,有时用男性的“他”,有时用女性的“她”。       
1、 我们一起去找神(神的意愿如何成为你的意愿)   
谢谢你来。谢谢你到这里。 
不错,你因守约而来。不过,你还是可以不来。你本可以决定不来。不过你却决定来到这里,在此约定的时刻,于此约定的地点,以便此书可以交在你的手上。谢谢你。 
设若你做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甚至并不知你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则这些事情对你可能是个秘密,因而需要一点点解释。 
我要说:这本书来到你的生活中,正是时候。也许目前你还不明白,但当你经历了书中的所为你储藏的一切,你就会完全明白。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正当其时,这本书到达你手上也不例外。 
你到这里来,是为你在寻找的东西,是为你在渴求的东西,渴求已久的东西。你到这里来,是为了你跟神最近的一次真正的接触——对你们之中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第一次的接触。 
这是接触,非常真实的接触。 
现在,神要跟你实际谈话——透过我。几年以前,我不会这样说。现在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已经有过这样一次对话,因而我知道这样的事是可能的。不仅可能,而且所有的时间都在进行。正像此时此地还在进行。 
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是使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之一,正如此刻这本书之交在你的手上。我们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原因之一部分,我们所有的人都跟那一位大创造者(the one great creator )是共同创造者,制造了导致那些事情的每一种境遇。 
我代表你跟神的第一次谈话发生于一九九二至九三年。那时我写了一封愤怒的信给神,询问为什么我的人生是这般的挣扎与失败。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浪漫关系,我的志业,我跟孩子的互动,我的健康——总之我的一切——我所经历的无非是挣扎与失败。我给神的信要求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而要从事一生的志业又当如何。 
让我吃惊的是,这信竟然得到回答。 
这事如何发生,回答若何,成了一本书,于一九九五年五月出版,名为《与神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God;book Ⅰ)。或许你听说过,甚至读过。设若如此,现在这一本你就不需前言。 
如果你未读过第一部,则我希望你不久能读到,因为那本书中详谈了事情如何发生,回答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关于钱,关于爱,关于性,关于神,关于建康与疾病,关于饮食、人与人的关系、“正当的工作”①,和许多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事物——而这些则是现在这一部中所未谈论的。 
在此时如果我要请求神给这个世界一个礼物,那便是在第一部中的讯息。一点也不错,神已经做了(“即使在你们要求之前,我已给了回答”)。 
所以,我希望,在你读过这本书以后(甚至在你还未读完之前),你就决定要读第一部。这完全是选择的问题,就像纯粹的选择(pure choice)于此刻让你读到此句。就像纯粹的选择创造了你曾经有过的一切经验。这是在第一部中做过解释的一个概念。 
第二部的头几段是写于一九九六年三月,以作为其后的讯息之引言。这些讯息的“来到”就像在第一部中一样,是非常简单的。在纸上我写上问题——任何问题……通常是来到我脑中的第一个问题——不久答案就在我脑中形成,就如有人对我耳语。我是在听写! 
除了头几段以外,本书中所有的资料,都是一九九三春天不久以后,一年之内写在纸上的。现在,我很愿意把它呈给你,正如它从我而出并给予我一样……       
这是一九九三年复活节星期日②,我依指示来到这里。我在这里,手握铅笔,前置笔记本,准备提笔。 
我认为我应该告诉你,是神叫我在这里的。我们订了约。我们——今天——要开始本书第二部:神与我跟你共同做体验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我不知道这本书要谈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们将触及什么话题。这是因为我脑子中没有这本书的计划。不可能有。决定本书内容的,不是我,是神。 
一九九二年复活节星期日——一年前的今天——神开始与我对话。我知道这听来唐突,但事实真是如此。不久前,对话结束。受指示休息一段时间……但神也告诉我,我今天有“约”,要再回来谈谈。 
你也有约。你现在就是在守约。我很清楚这本书不只是为我而写,也是为你——透过我。显然你是在寻找神——并寻找由神而来的话③——找了很久了。我也如是。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找神。这一向就是找神最好的方法。分开,我们从不能找到神。我这样说有两种意义。我是说,只要我们是分开的,就永远不会找到神。要想发现我们跟神不是分开的,第一步就是要发现我们各自不是分开的,除非我们知道并体现我们全是一体,我们便不能知道和体现我们跟神是一体。④ 
神并非与我们分开,从不会;我们只是以为我们跟神是分开的。 
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我们也以为我们是各自分开的。因此,我发现,“发现神”的最快速途径就是互相发现,不再互相隐藏。当然,也不再对自己隐藏。 
最快的不再隐藏之路是讲真话⑤。对每个人。任何时间。 
从现在开始请真话,永不改变。先开始对自己讲关于自己的真话。然后对自己说关于别人的真话。然后对别人说关于你自己的真话。然后对别人说有关他人的真话。最后,对人人说事事的真话。 
这是说真话的五个层次。这是自由的五重路。真理(实话)会让你自由。 
这是一本有关真理的书。不是我们真理,而是神的真理。 
我们——我跟神的——上一次的对话一个月前结束。我以为这一次会和上一次的一样进行。也就是说,我问,神答。因此我想,我们该停了,现在就向神请问。     
神——是这样进行吗?   
是。   
我就是这样想。   
只不过在本书中不用你问,我自己会提一些话题出来。你知道,在第一部中我不大这样做。   
是啊。那你为什么要加这新花样?   
因为这本书是在我的要求下写的。我要求你到这里来。而第一部书则是你自己起头的一个计划。 
第一本书,你有一个议程。这一本,你却没有议程——只是照着我的意愿做。⑥   
没错。   
尼尔,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希望你——和别人——都能常来这个地方。   
可是你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既然你的意愿和我的意愿相同,我怎么可能不做呢?   
这是一个复杂微妙的问题——却是一个不错的起步点;真的,是我们谈话的一个很好的起步点。 
但让我们先退回几步。我从没有说过我的意愿就是你的意愿。   
有啊!你说过。在上一本书中。你清清楚楚对我说过:“你们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   
不错——但两者并不相同。   
不同?你一定在愚弄我。   
当我说“你们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时,它的意思并不和“我的意愿就是你们的意愿”相同。 
如果你们一直都在照我的意愿行事,则你们不必再做什么就可得到开悟⑦。历程就将结束。你们将已在那里。 
一旦你们只行我的意愿而不做其他,就会导致你们开悟。如果你们的人生岁月都在行我的意愿,则你们几乎无需涉入这本书。 
所以,很清楚你并没有行我的意愿。事实上,大部分时间你们连知都不知道我的意愿。   
我不知道。   
对。你不知道。   
那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那是什么?   
我告诉你了。只是你不听。或者,你听而不闻。而当你闻了,又不相信你所见闻的。而当你相信了你所见闻的,你又并未遵从指示。 
所以,说我的意愿就是你的意愿是确定不正确的。 
反过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