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丹溪心法-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己(一两) 甘草(炙;半两) 白术(七钱半)黄 (一两一钱)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枣煎。喘者,加麻黄;胃气不利,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 
下有寒,加细辛。 
x三花神佑丸x 治一切水湿肿病,大腹实胀,喘满。 
轻粉(一钱) 大黄(一两;为末) 牵牛(二两) 芫花(醋拌炒) 甘遂 大戟(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无时,日三。 
x舟车丸x 
大黄(二两)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牵牛(头末,四两) 木香(半两) 
上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随证加减。 
x枳术丸x 见内伤类。 
x升阳除温汤x 见泄泻类。 

卷一
瘟疫五
属性:(附大头天行病) 
瘟疫,众人一般病者是,又谓之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热甚者加童 
便三酒中。 
x入方x 
大黄 黄连 黄芩 人参 桔梗 防风 苍术 滑石 香附 人中黄 
上为末,神曲糊丸。每服六七十丸,分气血与痰,作汤使。气虚者,四君子汤;血虚者 
,四物汤;痰多者,二陈汤送下;热甚者,童便下。 
x又方x 温病,亦治食积痰热,降阴火。 
x人中黄x 
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 
x又x 时病。 
半夏 川芎 茯苓 陈皮 山楂 白术 苍术(君) 甘草 
如头痛,加酒芩;口渴,加干葛;身痛,加羌活、薄桂、防风、芍药。 
大头天行病,此为湿气在高颠之上,切勿用降药,东垣有方。 
羌活 酒黄芩 酒蒸大黄 
x附方x 
治大头病,兼治喉痹歌。 
人间治疫有仙方,一两僵蚕二大黄,姜汁为丸如弹子,井花调蜜便清凉。 
冬温为病,非其时而有其气也。冬时严寒,当君子闭藏,而反发泄于外,专用补药而带 
表药,如补中益气之类。 
x作人中黄法x 
以竹筒两头留节,中作一窍,纳甘草于中,仍以竹木钉闭窍,于大粪缸中浸一月,取出 
晒干,大治疫毒。 
左手脉大于右手,浮缓而盛,按之无力。 
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不可用附子,止可多 
服人参。 
x附方x 
x漏芦汤x 治脏腑积热,发为肿毒,时疫疙瘩,头面洪肿,咽嗌填塞,水药不下,一切危 
恶疫疠。 
漏芦 升麻 大黄 黄芩 蓝叶 元参(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煎服。肿热甚,加芒硝二钱。 
x消毒丸x 治时疫疙瘩恶证。 
大黄 牡蛎 僵蚕(炒,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新水化一丸,内加桔梗、大力子尤妙。 
x洁古雄黄丸x 辟时疾,可与病患同床,传着衣服,亦不相染。 
雄黄(一两,研) 赤小豆(炒) 丹参 鬼箭羽(各二两) 
上为细末,蜜丸。每服五丸,空心温水下。 

卷一
火六
属性:火,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何经,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实火 
可泻,黄连解毒之类; 
虚火可补,小便降火极速。凡气有余便是火,不足者是气虚。火急甚重者,必缓之以生 
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或硝黄冰水之类;人虚火盛 
狂者,以生姜汤与之,若投冰水正治,立死。有补阴即火自降,炒黄柏、生地黄之类。凡火 
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 
可发有二,风寒外来者可发,郁者可发。气从左边起者,乃肝火也;气从脐下起者,乃 
阴火也;气从脚起入腹如火者,乃虚之极也。盖火起于九泉之下,多死。(一法)用附子末,津 
调,塞涌泉穴,以四物汤加降火药服之,妙。阴虚证本难治,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降火补阴 
,龟板补阴,乃阴中之至阴也。四物加白马胫骨,降阴中火,可代黄连、黄芩、黄连、黄芩 
、栀子、大黄、黄柏降火,非阴中之火不可用。生甘草缓火邪;木通下行,泻小肠火;人中 
白泻肝火,须风露中二三年者;人中黄大凉,治疫病须多年者佳。 
中气不足者,味用甘寒,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 
亦治痞块中火邪。 
x入方x 
x左金丸x 治肝火。一名回令丸。 
黄连(六两,一本作芩) 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五十丸。 
〔附录〕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 
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暴疡,暴死,五 
志七情过极,皆属火也。火者有,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 
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质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 
无,守位禀命,因动而见,故谓之相。肾肝之阴,悉其相火。东垣曰∶相火,元气之贼火, 
与元气不相两立,一胜则一负。然则如之何则可使之无胜负乎?周子曰∶神发知矣。五性感 
动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物所感,不能不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 
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 
虚则病,阴绝则死。君火之气,经以暑与热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 
,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周子又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朱子 
亦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于道心,而又能 
主之以静,彼五火将寂然不作。而相火者惟有俾补造化,而为生生不息 
之运用尔,何贼之有? 
x附方x 
x东垣泻阴火升阳汤x 治肌热烦热,面赤食少,喘咳痰盛。 
羌活 甘草(炙) 黄 苍术(各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两半)人参 黄芩(各七钱) 黄连 
(酒炒,半两) 石膏(半两,秋深不用) 
上 咀。每服一两或半两,水煎。此药发脾 
胃火邪,又心胆肝肺膀胱药也,泻阴火,升发阳气,荣养气血者也。 
x升阳散火汤x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 
。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各半两) 防风(二钱半)柴胡(八钱) 甘草(炙,三钱) 人参 白芍 
(各半两) 甘草(生,二钱) 
上 咀。每服半两或一两,水煎,稍热服。 
x地骨皮散x 治浑身壮热,脉长而滑,阳毒火炽发渴。 
地骨皮 茯苓(各半两)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一两) 石膏(二两) 羌活 麻黄(各七 
钱半,有汗并去之)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煎。 
x黄连解毒汤x 见暑类。 

卷二
斑疹七
属性:斑属风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当以微汗散之,切不可下。内 
伤斑者, 
热之病发于外,微汗以散之,若下之非理。疹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 
下 
也。发则多痒或不仁者,是兼风兼温之殊,色红者,兼火化也。黄瓜水调伏龙肝去红点斑。 
戴云∶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疹浮小有头粒者,随出即收,收则又出是也,非若斑 
之无头粒者,当明辨之。 
〔附录〕斑疹之病,其为证各异。疮发 肿于外者 
,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斑;小红靥行皮肤之中不出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又 
伤 
下之晚,乃外感热病发斑也,以玄参、升麻、白虎等药服之。阴症发斑,亦出背胸,又出手足 
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症,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 
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蚋、虱、蚤咬形状,而非锦纹也。只宜调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 
,或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斑自消退,可谓治本而不治标也。 
x入方x 
x调中汤x 治内伤外感而发阴斑。 
苍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砂仁 藿香 芍药(炒) 甘草(炙)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壳(各一钱) 川芎(半钱) 麻黄 桂枝(各半钱) 
上 咀。姜三片,水煎服。 
x消毒犀角饮子x 治斑及瘾疹。 
牛蒡子(六钱) 荆芥 防风(各三钱) 甘草(一钱) 
上 咀。水煎。 
x通圣散x 出丹溪经验方。 
川芎 当归 麻黄 薄荷 连翘 白芍 黄芩 石膏 桔梗(一两) 滑石(三两) 荆芥 栀 
子白术(二钱半)甘草 
上锉。水煎服。如身疼,加苍术、羌活;痰嗽,加半 
夏。每服细末三钱,生姜三片,擂细荡起,煎沸服之。 
x玄参升麻汤x 斑在身,治汗下吐后毒不散,表虚里实发于外,甚则烦燥谵妄。 
玄参 升麻 甘草(等分) 
上 咀。水煎。 
x化斑汤x 治伤寒汗吐下后,斑发脉虚。 
白虎汤加人参,守真再加白术。 
上 咀。时时煎服。 
x大建中汤x 
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 
煎,食前服。 

卷二
疟八
属性:疟疾有风、暑、食、痰、老疟、疟母。六法,风暑当发汗,夏月多在风凉处歇,遂 
闭其汗而不 
正 
二日连发住一日者,气血俱病。疟病感虚者,须以人 
参、白术一二帖托住其气,不使下陷,后使他药。 
内伤挟外邪同发,内必主痰,外以汗解散,二陈汤加柴胡、黄芩、常山、草果煎服。久疟 
不得 
老疟病,此系风暑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 
x入方x宜 
川芎 抚芎 红花 当归 炒柏 白术 苍术 甘草 白芷 
上锉。水煎,露一宿,次早服。 
治疟一日间一日发者,补药带表,药后以截疟丹截之。若在阴分者,用药掣起阳分,方 
可截,即前药之属。 
充案∶疟在阴分须彻起阳分者,即《格致论》中云∶脏传出至腑,乱而失期也。又当因 
其汗之多寡,而为补养升发之术。下陷,谓阳气下陷入阴血中,无汗要有汗,多用川芎、苍术、干 
葛、升麻、柴胡之属。此丹溪治疟之微旨,学人所当知也。 
x截疟常山饮x 
穿山甲(炮) 草果 知母 槟榔 乌梅 甘草(炙) 常山 
上 咀。水酒一大碗,煎半碗,露一宿,临 
发日早服,得吐为顺。一云加半夏、 
柴胡,去穿山甲。如吐,加浓朴,又或加青皮、陈皮。 
x又方x 
柴胡 草果 常山 知母 贝母 槟榔 
上用酒水同煎,露一宿,临发前二时服。 
又治疟母,此药消导。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煮为君) 三棱 莪术 海粉 香附(并用醋 
上为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又治疟,寒热头痛如破,渴饮冰水,外多汗出。 
人参 白术 黄 黄芩 黄连 山栀 川芎 苍术 半夏 天花粉 
上 咀。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又治疟病发渴。 
生地黄 麦门冬 天花粉 牛膝 知母 葛根 炒柏 生甘草 
上 咀。水煎。 
x截疟青蒿丸x 
青蒿(半斤) 冬瓜叶 官桂 马鞭草 
上焙干为末,水丸胡椒大。每一两分四服,于当发之前一时服尽。又云∶青蒿一两,冬 
青落二两,马鞭草二两,桂二两。未知孰是,姑两存之,以俟知者。 
x截疟x 
槟榔 陈皮 白术 常山(三钱) 茯苓 乌梅 浓朴(各一钱半) 
上 咀。作二服,水酒各一钟,煎至一钟, 
当发前,一日一服,临发日早一服,服后少睡片时。 
x又疟疾后x 
白术 半夏(一两) 黄连(半两) 白芍(三钱) 陈皮(半两) 
上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姜汤下。 
〔附录〕世用砒霜等毒,不可轻用。俗谓脾寒,此因名而迷其实也。苟因饮食所伤而得, 
亦未必全是寒,况其他乎?在其阳分者易治,阴分者难治。疟母必用毒药消之,行气消坚为 
主。东垣谓寒疟属太阳,热疟属阳明,风疟属少阳;在三阴经则不分,总曰温疟,此言是 
。但三阴经说不明,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也;辰戌丑未日 
者,太阴疟也。 
疟脉多弦,但热则弦而带数,寒则弦而带迟,亦有病久而脉极虚微而无力,似乎不弦, 
然而必于虚微之中见弦,但不搏手耳。细察可见也。 
疟又名 疾者,其证不一。《素问》又有五脏疟、六腑疟, 
详矣。初得病势正炽,一二发间,未宜遽截,不问寒热多少,且用清脾饮,或草果饮,或 
二陈汤加草果 
半钱,或平胃加草果半钱、柴胡半钱,又或养胃汤加川芎、草果各半钱。热少者进取微汗 
。寒多者宜快脾汤;服后寒仍多者,养胃汤加附子、桂枝各半钱,独 
寒尤宜,不效则七枣汤。热多者宜驱疟饮,或参苏饮,每服加草果半钱;大热不除,宜小 
柴胡汤。渴甚者,则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许;独热无寒,亦与小柴胡汤;热虽剧不甚渴者,本 
方加桂四分,或以柴胡桂姜汤,候可截则截之。久疟母不愈者,宜四兽饮,间服山甲汤。 
x附方x 
x清脾饮x 
青皮 浓朴 白术 草果 柴胡 茯苓 黄芩 半夏 甘草(炙,等分) 
上锉。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忌生冷油腻。 
x七枣汤x 
附子(一个,炮,又以盐水浸,再炮。如此七次,去皮脐。又方∶川乌代附子,以水调陈 
壁土为糊,浸七次) 
上锉。分作二服,水二钟,姜七片,枣七枚,煎七分 
,当发日早温服。 
x驱疟饮x 
前胡 柴胡(各四两) 桂心 桔梗 浓朴 半夏(各三两) 黄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二 
上锉。水二盏,生姜三片,枣四个,煎。 
x山甲汤x 
穿山甲 木鳖子(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减半)陈皮 草果 半夏 枣子 乌梅 生姜(等分) 
上锉。同姜枣,以盐少许淹,食顷,浓皮纸裹, 
以水润湿,慢火煨令香熟,焙干,每服半两,水湿,未发前并进数服。 
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小柴胡加桂,或白虎加桂。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桂 
枝加黄 、知母、石膏汤,或人参柴胡饮子。热多寒少、目痛多汗、脉大,以大柴胡汤,微利为 
度。余邪未尽,以白芷石膏三物汤,以尽其邪。 
x六和汤x 
人参 知母 草果 贝母 乌梅 白芷 槟榔 柴胡(各一钱,用酒拌) 常山(二钱) 
上锉。水煎,姜三片,枣一个。 
x秘方清脾丸x 治疟,三日一发,或十日一发。 
姜黄(三钱) 白术(一两半)人参 槟榔 草果 莪术(醋炒) 浓朴(各半两) 黄芩 半夏 
青皮(各一两) 甘草(三钱) 
上为末,饭丸如梧子大。每六十丸食远,白汤下,日二服。 
x红丸子x 消食疟。 
胡椒(一两) 阿魏(一钱,醋化) 莪术 三棱(醋煮一伏时,各二两) 青皮(炒,三两) 
上为末,另用陈仓米末,同阿魏醋煮,糊丸梧子大,炒土朱为衣。每服七十丸, 
x二陈汤x 见中风类。 
x草果饮子x 
草果 川芎 紫苏叶 白芷 良姜 炙甘草 青皮(去白炒) 陈皮(去白)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留渣,两服 
并一服,当发日进三服,不以时。 
x人参养胃汤x 
平胃散加人参 茯苓 半夏 草果 藿香 生姜 乌梅 
x参苏饮x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 桔梗 甘草(炙) 木香(各半两) 半夏 干葛 苏叶 前胡 
人参 茯苓(各七钱半,一方不用木香) 
上锉。每服五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一 
x五芩散x 见中暑类。 
x柴胡桂姜汤x 
柴胡(八两) 桂枝 黄芩(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甘草(炙,二两) 干姜(二两) 
上锉。水煎,日三服,烦汗出,愈。 
x小柴胡汤x 
柴胡(八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半夏(三两) 
上锉。每五钱,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 
,煎服,不拘时。 
x白虎加桂枝汤x 治温疟。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四两,碎) 桂枝(一两) 粳米(六合) 
上锉。水煎,日三,汗出愈。 
x小柴胡加桂汤x 
本方去人参,加桂(一两) 
x桂枝加黄 知母石膏汤x 
本方加黄 知母 石膏(各四钱半) 
x大柴胡汤x 
柴胡(八两) 黄芩 赤芍(各三两) 大黄(二两) 半夏(二两半)枳实(半两,麸炒) 
上锉。每五钱,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 
x白芷石膏三物汤x 
白芷(一两) 知母(一两七钱) 石膏(四两) 
上为粗末。每半两,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卷二
痢九
属性: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身热挟外感,小柴胡汤去人参。 
后重积与气坠下之故,兼升兼消,宜木香槟榔丸之类。不愈者,用秦艽、皂角子、煨大黄、当归、桃 
仁、 
虚 
氏之法下之,虚则以苦梗开之,然后用治痢药。气用气药,血用血药。有热,用黄芩、芍药之 
类;无热腹痛,或用温药姜、桂之属。下血四物为主。下血多主食积与热,或用朴硝者。青 
六丸治血痢效。痢疾初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