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课程多、压力大是当今教育的难解之题。为此“减负”之风曾一度沸沸扬扬,领导关心,学者呼吁,教育部门采取措施,不但没有把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反而越来越重。这是为什么呢?
看吧,现在许多单位在进行员工招聘时,第一要问的是:什么学历?哪个大学毕业?有人戏称:现在连看厕所,倒垃圾的岗位都要有大专文凭!……社会的需求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在就业越来越讲究高学历的今天,分数、名校已成为一个无形的网,紧紧罩住了家长、老师和学校。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工作;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思想迫切,对孩子期望过高;也有的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冀用孩子的成绩弥补自己人生的失落……每到双休日,总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或是奔波于各大书店,然后不惜金钱换取一大堆泛滥成灾的辅导资料;或是带着孩子走访各类辅导中心。以上种种是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的第二个原因。
再看学校,为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稳操胜券,在学生中不断地强化升大理念,强化“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当然不是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在教室的墙壁上到处是“把对手远远甩在后面”、“重点、本科一个都不能少”的标语;年级橱窗里今天是1班的宣言书、明天是2班的挑战书、后天是3班的应战书;今天一页家长寄语、明天一页校长寄语、后天一页老师的心愿,把学校这样一个培养花朵的花圃变成了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叫学生们进行训练、厮杀。
再看老师,老师们很辛苦。为了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他们废寝忘食,加班加点,老师的付出是一般不当老师的人没法理解的!但是老师付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老师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教学便是不断地朝漏斗倒水,而学生的任务无非就是把听到的东西“机械”地再重复一次而已。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结果是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性格发展,又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有人开玩笑地说:“教师是园丁,也是刽子手”,当你听到这样的玩笑时,你能做何感想?
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呼吁“救救孩子”,当今“救救孩子”已不仅是教育部门所面对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反思中国教育》 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教师的无奈
[资料] 在某次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教师代表宣读了两名出走学生的信:“可爱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您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我们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地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影、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连老师自己也无可奈何的悲剧。
说到应试教育,追究学生负担太重的责任时,人们自然会想到是学校、老师的错。是老师让孩子累得喘不过气来,似乎板子就应该打在老师身上!岂不知,教师虽然是应试教育的实施者,但教师是无辜的,他们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甚至是最大、最长久的受害者!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时,我说:“我们的学生很辛苦,每天有很多的作业,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还没等我把话说完,我的朋友笑了。他说:“你们当老师的就是单纯,现在最辛苦的不是学生,而是你们!想想看,学生辛苦几年就毕业了,而你们呢?一辈子都要辛苦,我们在打麻将、喝酒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们在看电影、跳舞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是啊!朋友的话提醒了我。作为教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实在太多,而留给自己休息、娱乐、锻炼身体的时间太少!我们也想搞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想自己轻松,学生轻松,也想停下来,静静地喘一口气。但在旧的教育体制没彻底变革,应试教育还是主流,教育产业化之歌又已高唱的情况下,谁敢跟市场开玩笑?当前就业讲究高学历,讲究分数,讲究名校的社会现实不是老师所能改变的。社会、家长看的毕竟还是升学率!
每次考试后学校里面有排名,市里面有排名,省里面还有排名……作为教师,你的工资、升职都以此为依据,于是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教师,谁敢不抓?
现在有的学校还在实行末位淘汰制,作为教师,只要有心思继续做下去,为了不被末位淘汰制给淘汰出局,没有一个不竭尽全力的!
教师们都是加班加点地工作,明知实行了一费制,不能收钱补课,但为了能让学生考得好,作为老师只能义务补课。天天抓过关率、抓临界率,不少老师恨不得将一天变成48小时,恨不能将学生的脑袋换成自己的脑袋!真正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教师在慨叹,社会在呼吁。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激励的途径,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使得老师乃至学校都很无奈。
所以要减负就应该先给老师减负!只要还停留在应试教育这一层面上,这种枷锁就会长久地套在教师身上,当然也就套在学生身上。
《反思中国教育》 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减负了该怎样布置作业
[背景材料]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太和谐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在内都呼吁教育要减负,要少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搞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就业讲究高学历、讲究分数、讲究名校的现象。这样的现实就使得学校教育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许多学校,为了满足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分数的要求,抓分数,抓应试,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但没有减下来,反而有加重趋势。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结果是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性格发展,又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辛辛苦苦付出的老师,却又成了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罪魁。遭到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一致反对。
减负了应该怎样布置作业?布置什么?布置多少?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既不给学生太大的作业压力,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严肃问题?
老师的职责、心情和辛苦,只有当老师的人体会最深,这个不必去说。当前“就业讲究高学历,讲究分数,讲究名校”的社会现实,不是老师所能改变的。我想说的是:减负不等于不布置作业!但怎样布置?布置什么?布置多少?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既不给学生太大的作业压力,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努力追求的,同时也是可以达到的!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的理解和做法是:
第一,老师自身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能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将那些确实对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有作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要明确,不能随便、更不能以数量为限。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知道这道题是巩固性练习还是提高性练习?是训练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作业要精,可做可不做的坚决不做!要抛弃为做作业而布置作业、更要抛弃为抢时间而布置作业的观念!为抢时间而布置作业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怀疑!
第二,老师要了解学生。学生多了,什么层次的都有,但太拔尖和太差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布置作业,都要面向大多数,对那些只有少数尖子学生才能做出或者少数差生才要做的题目,则坚决不让全班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效率,避免“陪太子读书”所造成的时间的浪费!
第三,老师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狠下功夫。每一章、每一节内容都有好多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衍生出好多的练习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按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精讲精练。将那些最典型、最普遍、最特殊的知识点和练习题分析出来教给学生,并且根据知识脉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拓宽,抓好举一反三的反馈练习(这样的训练,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思路);老师还要根据以往经验对那些易混淆、易出错的概念和练习,反复训练堵塞漏洞,尽量让所学内容在课堂消化。所做作业大部分也应在课堂上完成!这才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根本的保证!
前些年我连年带高三,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发一份练习卷让学生课后做完再评讲,与将一份练习卷在课堂上边做边评讲相比,后者只比前者少了两三道题!而这两三道题作为当天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有时间对已经作过的练习进行复习,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不错!
现在学生作业太多是普遍现象,从小学到高中,尤其是毕业班!各科老师都想让学生多做些练习,多占些时间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问题是,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长期下去就使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使学生变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学生都在埋怨作业太多,而一旦将作业做完,却不知道做些什么?好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放弃了书本、放弃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出现了抄作业、缺交作业、甚至为了不做作业而离校离家的悲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走出这一怪圈,我们必须要把作业量降下来!少量的作业是巩固知识所必须的,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举措!它能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去完成,从而保证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理解课本,对知识网络进行系统的加工整理、消化吸收。而且能根据自我爱好和特长加以培养,得以提高,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反思中国教育》 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真正的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
真正的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同样还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它不像解方程,只要你的思路对头,运算准确,只要你细心、耐心就能够得出准确答案。它也不像建楼房,只要你有精确的图纸,有雄厚的资金,有充足原料,有先进的技术和训练有素的工人就能够盖出漂亮的楼房。
教育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理解、判断、评价等等的问题。不是通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够解决问题,更不是通过一篇论文、一个文件、一个通知就能够解决问题。
只有当我们的大学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对大学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普及大学教育而取消升学考试,读大学真正为了多学知识、多掌握技能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的国家发展的十分强大,社会有良好的保障供给制度,人们不在为生活问题担忧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贫富差距非常小,发展到高学历和低学历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我们社会的评价体制、我们家长的眼光也就不再只盯着高考,不再以成绩的好坏、录取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尺度,那个时候,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很好地进行!
《反思中国教育》 必须关注的教师问题必须关注的教师问题
一个国家的教育兴旺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教师的待遇、教师队伍的素质。要反思中国教育,就必须关注教师问题。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作为一种职业,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群体,教师辛苦吗?教师在想些什么?教师的待遇如何?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教师的生活、工作压力大吗?教师是否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此等等的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必须面对、必须认真研究的严肃问题。
《反思中国教育》 必须关注的教师问题教师辛苦吗
[资料]《北京青年报》2004年1月6日《肖梅花,当生命失去保险》摘要:中央财经大学的肖梅花老师在上完当天的六节课后,倒在了教学楼旁的自行车棚前。39岁的肖梅花老师的死亡证明书清楚地揭示了她的死因:休克(原因待查),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抢救肖梅花的医生说,她是死于心力交瘁、透支过度。
看了这样的报道,谁都可以得出结论!
教师很辛苦,但是教师的辛苦只有教师本人和教师的家属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既有脑力劳动的成分,又有体力劳动的成分。
教师要上好课,课前就得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仔细的分析,细心编写出教案。编写教案时还得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注意教学内容和各个知识点怎样讲出来学生才容易接受,怎样的启发才能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想想,课后要布置哪些作业,哪些作业是巩固基础的,哪些作业是提高能力的,教师还要思考:我所教的学生中哪些是尖子生?哪些是后进生?哪些思维能力强?哪些思维能力差?对尖子生怎样培养才能更尖?对后进生怎样帮助才能进步?教师还要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怎样和他们相处?怎样去影响他们?
不光这些,教师还要面对升学压力和考试排名的考验(教师的压力问题在第四节单独分析)……如此等等的问题,是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和其他脑力劳动者不同的辛苦。
教师工作除了脑力上的辛苦外,还有体力上的辛苦。
其他脑力劳动者,今天因为工作或者别的什么事情熬了夜,累了,乏了,明天早上的工作可以推到下午或者晚上、后天;其他体力劳动者,(比如农民)今天加班了,累了,明天可以休息,可以放慢了手脚去干活。但是教师不行!不管你昨天晚上为了批改试卷还是备课加班到了几点,不管你是否疲劳,只要上课时间一到,你就得精神饱满地进课堂,就得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讲解的时候要大声、生动;学生多,声音小了学生听不清,不生动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管你有多苦闷,在课堂上你就得面带微笑,至少要做到和颜悦色、心平气和……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人在小的时候总觉得老师很神圣,很伟大,想长大了做一名教师,但是真的长大后就不再想做教师了,认为教师太辛苦。
还有一种情况是:医生的孩子大多都想当医生,公务员的孩子大多都想当公务员,因为他们确实感到了自己父母工作的优越性。而教师的孩子大多都不想当教师,因为他们确实感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和……
记得在一次我校组织的教工家属座谈会上,一位教师家属这么说:“……朋友们夸我是贤妻良母,其实我是没有办法啊!看他那么辛苦,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忙的,尤其到了高三,早晨6点多起床,晚上10点半下自习,回到家里就11点了,一个星期只休息半天,也没有个放松的机会。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但是还有学校的补课,还有一些亲戚的孩子或者单位同事的孩子要补课……看他那么辛苦,我怎么忍心呢?既然嫁给了他,我就得支持他的工作……同样都是工作,同样拿那么多工资,看看其他单位的男人下班后有大把时间属于自己,喝酒、打麻将、陪老婆、教孩子,哪像我家先生,夜里做梦都在讲课。人家都知道我家有老师对孩子学习有利,但是老师是教别人孩子的,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嫁了个教师我认了,但是我的儿子长大后,我绝不让他再当教师!”
也许教师家属比教师自己更体会到教师的辛苦!
《反思中国教育》 必须关注的教师问题教师在想些什么
[资料]在为本书收集资料的时候,我翻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讲演稿和工作总结。那时喜欢写诗的我,写的讲演稿和工作总结也很有意思,什么“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栋梁”,什么“在学校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我的双手栽下小树,使它发芽、长叶,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为祖国投下一片绿荫,用我洒下的汗水化做滔滔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