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味酸。黄色当脾脏,其味甘。黑色当肾脏,其味咸。夫五脏藏于内,外合合于外,五色当五脏,
必于外合当之,故白当皮,皮者肺之合。赤当脉,脉者心之合。青当筋,筋者肝之合。黄当肉,肉者脾之合。
黑当骨,骨者肾之合。
此一节,论五脏之生成,而推展五脏之外合外荣也。
x诸脉者皆属于目。x
五脏在内,气行周身,诸脉者,周身血气循行之脉道也。五脏精华,上注于目,故诸脉者,皆属于目。
x诸髓者皆属于脑。x
诸髓者,周身血气凝聚之精髓也,脑为髓海,故诸髓者,皆属于脑。
x诸筋者皆属于节。x
诸筋者,周身血气贯通之筋路也。筋连于节,能屈能伸,故诸筋者,皆属于节。
x诸血者皆属于心。x
诸血者,周身经络内外之血也。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
x诸气者皆属于肺。x
诸气者,周身荣卫外内之气也,肺为脏长,受朝百脉,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x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x
四肢者两手两足,八溪者,两肘,两臂、两 、两髀,凡此血气周时环转,朝夕出入,故为四肢八溪
之朝夕也。
x故人卧,血归于肝。x
人之朝夕,即天之昼夜,天昼明夜晦,人朝精夕暝,朝则血外行,夕则血内藏,故人卧则血归于肝,盖
冲任之血,外行则淡渗皮肤,内入则归肝脏也。
x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x
x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x
冲任之血,上行头目,偏达四肢,故肝受血而目能视,足受血而足能步,掌受血而掌能握。指受血而指
能摄,其血不但上行头目,遍达四肢,且外充皮肤,内荣经脉,下行足之三阴,故举邪风凝之
于肤,凝于脉,凝于足以明之。人之卧也,必居户内,若卧出而风吹之,其冲任之血,外凝于肤表,则为
痹,痹,转动不利也。内凝于经脉则为涩,涩,涩滞不通也。下凝于足之三明,则为厥,厥,阴阳不相顺接
而逆冷也。此凝于肤、凝于脉、凝于足,三者乃血外行而不得内反其骨空,故为痹以及于厥也。
x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x
《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盖会之所在,即分之所在,故人有大谷十二分。凡会
之处,各有穴名,故小溪三百五十四名。气穴论凡三百六十六穴,今三百五十四名,尚少十二
俞。少十二俞即大谷十二分是也。凡此皆血气之循行,今血行而不
得反其空,此皆卫气之所留止。卫气留止,即邪气之所客也。邪气所客,必籍针石缘而去之,缘,因也,
因此针石,去其病也。此一节承上文外合外荣,言血气遍行通体,留止不行,则为病也。
x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x
五脏之病,贵乎能诊,诊病之始,当有五决以为之纪,所谓诊病之始者,乃欲知其始,当先建其
母,母,病本也,所谓五决为纪者,即以五脏之经脉而决之也。
x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x
巨阳,太阳也,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下属膀胱,络肾脏,是以头痛巅疾,足巨阳经脉病也,下虚
者,膀胱之气虚于下,上实者,头痛巅疾,实于上也,巨阳主表,少阴主里,故受病之,过在足少阴,巨阳,
病不能愈,必从经脉而入脏,故甚则入肾。
x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x
徇作 ,冥瞑同。 ,瞬视也,蒙,不明也,招,掉摇也。尤,甚也。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从
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蒙而掉摇且甚。经脉虚而风气胜也。目瞑耳聋者,起于目,入于
耳也,上文头痛为上实,此蒙招为上虚,故曰下实上虚、言胆木之邪实于下少阳经脉虚于上也。少阳为表,
厥阴为里,故受病之过,在足少阳厥阴,设病不愈,必从经脉而入脏,故甚则入肝。
x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x
腹者,脾之部也,腹满 胀,脾土病也,支膈 胁者,《灵枢·经脉》论云,脾足太阴之脉,其支其,复
从胃,别上膈,谓 胀上连支膈,旁连 胁也,下厥上冒者,太阴脾气不升,则下厥,阳
明胃气不降,则上冒,阳明太阴,相为表里,故过在足太阴阳明,脾脏先病,故不言甚则入脾。
x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x
咳嗽上气,肺病也。厥在胸中者,经脉论云,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脏腑不和,故厥在胸,其受病之过,在手阳明太阴。肺脏先病,故不言甚则入肺。
x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x
心烦头痛,心病也。病在膈中者,经脉论云,心手少阴之脉,下膈,络小肠,脏腑不和,故病在膈中,
其受病之过,在手巨阳少阴。心脏先病,故不言甚则入心。此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而及
于五脏五腑,故不言手少阳厥阴也。
x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音识,五色微诊,可以x
x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x
别,音逼。脉有阴阳,大为阳,小为阴,滑为阳,涩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
可以指按而别之。脉之阴阳,内合五脏,五脏阴阳之脉象,亦可以大小滑涩浮沉而类推之。
如浮大为心肺,沉涩为肝肾,滑为脾脉者是也。五脏合五行,五音五色亦可以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而
共诊之,可以万全。色脉共诊,有如下文所云也。
x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x
赤,心色也,赤脉,合色脉以为诊也。喘而坚,脉体急疾而牢实也,诊其色脉如是,则曰有积气在中,
时害于食而不能食,病名曰心痹。心痹,心气闭而不舒也。盖积气非心脏之本病,故得之外
疾,乃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而致心痹也。
x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x
白,肺色也,白脉,合色脉以为诊也。喘而浮,脉体急疾而上浮也,上虚下实,言脉喘而浮,则有上虚
下实之病。惊,上虚病也。有积气在胸中,下实病也。又曰喘而虚者,言脉喘而浮,则喘而虚也。此病名曰
肺痹,而有皮毛之寒热,盖惊积,非肺脏之本病,故得之醉,而使邪气之内入也。
x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x
x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疼足清头痛。x
弹平声。青,肝色也,青脉,合色脉以为诊也,长而左右弹,脉体有余,左右两手之脉,如弦之弹
指也。此有积气在心下支 ,心下,膈也、支 ,左右胁肋,乃肝脉之循行也,故病名曰肝痹,盖积气非肝脏
之本病,故得之外感寒湿,疝病本于寒湿,故与疝同法,寒湿为病,则腰痛足清头痛,而致肝脏之病也,
x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x
黄,脾色也,黄脉,合色脉以为诊也,大而虚,脉体张大而空虚也,此有积气在腹中,腹中,脾部也,
有厥气,乃土受木克,土气厥逆而不达也,土受木克,故不名曰脾痹,名曰厥疝。疝,肝病也。女子同法
者,女子无疝。肝木乘脾之法,则同也。夫厥疝非脾脏之本病,故得之疾,犹言得之外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以致脾脏之病也。
x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x
黑,肾色也。黑脉,合色脉以为诊也。上坚而大,坚大之脉,上浮而不沉也,此有积气在小腹与阴。
小腹者,肾之部,前阴者,肾之窍,故病名曰肾痹。夫积气非肾脏之本病,故得之沐浴于清水
中,水气未散,而即卧之所致也,此以五脏色脉,诊五脏之病,如是以诊,可以万全矣。
x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x
相,去声。奇,音箕。奇,阳也。以色为脉,故曰奇脉。凡相五色之奇脉,但以目视,不必手诊。
目青目赤目白目黑,皆有面黄中土之色,是有胃气,故皆不死。
x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x
面无中土之黄色,若面青面赤面黑而兼目赤目白目黑目青,皆
死也。既曰面青目赤,又曰面青目黑者,言面青目赤为不宜,面青目黑亦不宜。引而伸之,青白皆不宜也,
既曰面赤目白,又曰面赤目青者,言面赤目白为不宜,面赤目青亦不宜。引而伸之,赤黑皆不宜也。夫面青
面赤如是,则面白面黑皆如是,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申明面无中土之黄色,则死,是以色脉而
知其死生也。此一节言诊色脉而知五脏之病,及于死生,以终五脏生成之义。
卷之二
五脏别论第十一篇
属性:此承上编五脏生成,而复论五脏之别也,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正也。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之别也。
方术之士,五脏安和,更从事于脑髓肠胃之间,因脑髓而及于骨脉胆女子胞,六者为脏,因肠胃而及于三
焦膀胱,五者为腑,脏本有五,今举其六,腑本有六,今举其五,五脏藏精气,而脑髓为精气之主,六腑
化水谷,而肠胃为水谷之主,因方士之所尚而推论之,以为五脏之别也。
x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x
x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x
更,平声。方士,方术之士也。脑,头脑。髓,周身骨髓也。方术之士,修炼形身,营运精气,五
脏无病,复蒸养脑髓,清澈肠胃,故问方士,或有以脑髓为脏者,或有以肠胃为脏者,或有以脑髓肠胃为
腑者,方士之中,更易其说,彼此相反,皆自谓是,余不知方士之道,愿闻其说。
x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x
x不泻,名曰奇恒之府。x
藏,如字。下除五脏余藏俱如字。方术之士,上通泥丸,薰灌脑髓,下养精血,以成胎息,故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此六者,藏精藏血,胎息孕育,犹之地气之所生也,六者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
藏而不泻,此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所以名脏也,或以为腑,亦不如六腑之传化,是名曰奇恒之府。奇,
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此方士以脑髓为脏,而或以为腑也。
x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x
x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x
方术之士,炼液漱津,洗涤肠胃,又以肠胃为脏。夫胃大肠小肠以及三焦膀胱,此五者,传导水谷,
变化而出,犹之天气之所生也,从上而下,故其气象天,从上而下,故泻而不藏,若以为藏,
此受五脏浊气,受而不藏者也。若以为腑,则名曰传化之府,此虽受浊,不能久留。传化之府,则输泻者
也。此方士以肠胃为脏,而或以为腑也。
x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x
x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x
x而不满,满而不实也。x
使,去声。魄门,大肠之肛门也,大肠为肺腑,故名魄门。六腑为五脏之输泻,而魄门亦为五脏使。
既为五脏使,则肠胃之水谷,不得久藏,是魄门合脏腑而总为之传使也,申明所谓五脏者,藏精
气之凝结,而不输泻也。但藏精气,无有糟粕,故满而不能实。若六腑者,传化食物,输泻不藏,故实而不
能满也。盖凝结之精气充足,则曰满,饮食之糟粕充足则曰实。又申明六腑之所以实而不满,五脏之所以满
而不实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已而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也。
此一节,言脑髓肠胃之所以为脏为腑,五脏精气之满,六腑水谷之实,皆脑髓肠胃之所主也。
x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x
气口,两手寸口之肺脉也。魄门为五脏使,气口为五脏主,帝欲彰明其义,故以为问。
x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x
x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x
见,音现。为去声。水谷入胃,脉道乃行,故胃者水谷之海,乃六腑之大源也。凡五味入口,皆
藏于胃,籍足太阴脾气之转输,以养五脏气,今气口为五脏主,以气口肺脉,亦太阴也。是以五脏
六腑之气味,始则五味入口,藏于胃,继则脾气转输,气味皆出于胃,循经脉而变见于气口,脉道之行,
本于胃之气味,由下而上,故五脏之气入鼻,从心而肺,故曰藏于心肺,如心肺有病,而鼻窍
为之不利也。所以申明足太阴主五脏之味,手太阴主五脏之气,气口,所以为五脏主也,
x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x
x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x
恶,去声。此结上文之义,魄门为五脏使,故凡治病必察其下,察其大便之通闭也。气口为五脏主,
故凡治病必适其脉,调适其气口之脉象也。更当观其志意之尚方术,与不尚方术,与其病可治与不可治也。
若尚方术,而拘于鬼神者,神道设教,不可与言天人之至德,尚方术而恶于针石者,自以为是,不可与
言砭刺之至巧。凡此拘鬼神,恶针石,是有病而不许治也。病不许治者,其病必归不治,虽治之亦无功矣。
此一节,承上文魄门为五脏使,因论气口为五脏主,故当察其下,适其脉,而方士不可与有为也。
卷之二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篇
属性:异法者,一病而治各不同,有砭石毒药灸 微针导引诸法也。方宜者,东方砭石,西方毒药,
北方灸 ,南方微针,中央导引
也。圣人杂合以治,用各不同,五方之病,皆得其宜,故曰异法方宜。
x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x
即异法方宜之义。
x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x
x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x
x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x
砭,音边,余篇同。五方地势不同,致使为病各异,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东方有鱼盐之利,
故曰鱼盐之地。盐出海滨,鱼生水中,故曰海滨傍水。鱼盐之地,故其民食鱼而嗜咸。地虽傍水,而皆安其
处,食鱼嗜咸,而皆美其食。鱼性善动,不为水寒,故多食鱼者,使人热中,盐性味咸,物着坚凝,故多
食盐者,咸味胜血。傍水嗜咸,故其民皆黑色。热中胜血,故其民皆疏理。疏理,血弱而腠理空疏也,其
病皆为痈疡。疏理之所致也,其治宜砭石,以石为针,所以治痈疡也。夫用砭石之治,是从东方而遍及
于宇内,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x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祸x
x荐,其民华实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x
处,去声。下南方,盛处同。西方金体坚劲,故西方者金玉之域。沙藏金,石藏玉,故为沙石之处。西
方主秋,乃天地之所收引也。地势高,故其民陵居。陵,高阜之岗陵也。陵居地高,故多风。西方金也,
故水土刚强,刚强于外,其民不衣而褐荐。刚强于内,其民华实而脂肥。内外刚强,故邪不能伤其形体,
其病皆生于内七情。水土刚强,借毒药以宣通,故其治宜毒药。毒药者,中品下品,有毒之药也。是
毒药之治,始于西方,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x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x
x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x
闭藏之藏,如字, ,音热,余篇同。北方冬令阴寒,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