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晏殊沉声喝道:“住口,黄口小儿信口雌黄,朝廷大计岂是你能随口大放厥词的?还不赶紧磕头谢罪么?”

    赵祯脸色铁青坐在椅子上,看着苏锦的眼光又变得冷漠而凌厉起来。

    苏锦道:“我还没说原因就说我有罪,得了,当我没说,我给皇上赔罪,这事再不提了。”

    晏殊怒道:“你怎地这般跳脱无矩?皇上面前那是你信口胡说的地方么?”

    苏锦冷笑道:“太祖爷都允许天下人进言而不获罪,怎地草民什么都没说便成了罪人了。”

    晏殊怒极无语,这小子说话能把人气死,偏偏又是自己举荐他的,他若说出什么不上规矩的话来自己也必然脱不了干系,一念至此晏殊赶紧起身跪倒磕头道:“皇上恕罪,苏锦年少无知,又是第一次见皇上,言辞之间恐不能得体,还望皇上念及他出身山野,莫要降罪于他,老臣这便将他带出,严加训诫。”

    说完伸手拉着苏锦的衣角要他也跪下赔罪,苏锦僵着脖子就是不跪,气的晏殊直翻白眼。

    赵祯看着面前这一老一少,忽然感觉很是好笑,一个梗着脖子像一匹倔强的小牛犊,另一个却跪在地上噤若寒蝉,也不知道这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赵祯挥手道:“晏爱卿起来吧,或许他有他的道理,让他说说看。”

    “皇上,这减餐令甚好,莫要听他胡言乱语。”晏殊郁闷之极,也后悔之极。

    若非这减餐令是皇上亲自提出来的,苏锦随便怎么诋毁也没什么大事,但这可是当面扇皇上耳光,这个小蠢材是在自寻死路,也怪自己没有将这些关节告诉他,回京之后诸事繁杂,不能面面俱到,想不到这就出了茬子了。

    晏殊忧虑之极,用脚踢踢苏锦的小腿,示意他悠着点说,苏锦恍若不觉,开口数落起‘减餐令’的弊端来。

第二八零章 问策(中)

    “减餐令从出发点来说无可厚非,灾荒之年本应勤俭节约节省粮食,即便是丰收之年,草民也认为该保持居安思危之心,积极屯粮备荒备战,此应为基本之国策才是。”

    晏殊皱着眉道:“既如此,你为何却说此举是荒唐之举呢?哎,你呀,还是嫩了些。”

    苏锦朝晏殊拱手一礼道:“晏大人,在下今日之言纯出于肺腑之中,无一丝一毫不敬之意,适才我见皇上喝的莲子百合汤中仅有莲子三两颗百合二三片,心中着实感动,圣意拳拳,纯为社稷着想,怎不令人敬重。”

    赵祯面色稍霁,温言道:“朕受先皇之托,接手我大宋江山,万里沃土、千万子民需要朝廷来庇护,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些许果腹之苦倒也算不得什么。”

    苏锦脸色感动,正色道:“皇上一片好心,但好心也可能办了坏事。”

    晏殊正待呵斥,赵祯伸手制止道:“让他说下去,朕不闻真言久矣。”

    苏锦鞠躬以谢,同时对晏殊投去歉疚的目光道:“晏大人,在下并非拆你的台,大人既然举荐在下,皇上又问及此事,岂敢有所保留,今日便将腹中之语和盘托出,妥与不妥皇上和晏大人待听完在给草民评价处罚不迟。”

    晏殊叹了口气,‘幽怨’的看着苏锦,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讲的了。

    “皇上,晏大人,草民所言之勤俭节约可不是这减餐令,民以食为天,自前朝李唐以来,一百多年过去,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一日三餐,哪怕是青菜豆腐、咸菜疙瘩只要能混的一肚子饭食便算是平安喜乐,如今忽然只允许吃两餐,习惯难改也就罢了,肚子饿可是实实在在的,别的不说,草民自打这减餐令下达之后,为了体谅朝廷疾苦,也每日只早晚两食,以前食饱穿暖,今日却时时饥饿,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嘴上不说心中也颇有怨言。”

    赵祯和晏殊默然不语,他们其实也有同感,肚子吃不饱总让人有一种挫败感,好像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一般。

    “草民是百姓,草民的感受相信天下百姓大部分都有,节俭没什么不好,但往往就在这张弛之间的‘度’上不太好把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矫枉过正,此番减餐令便是这二者的集合,既流于形式,也矫枉过正。”

    赵祯探首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既然有法令要颁布,就要有配套的监督奖惩措施,还要有专人督促进行才是,这些都有么?都没有的话那么靠的便是自觉了,天下间有哪一件事情是靠自觉能完成的?人人向往桃花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谁见过么?陶潜的《桃花源记》最后还不是连路都找不到么?这说明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只存在于缥缈之中,或说根本在现实中没有,然则皇上可以派人去看看外边,酒楼中依旧三餐开张,百姓家中依旧三餐伙食,即便是我那赶车的车夫也会在中午跑去街上买十几个包子回来吃个痛快,这样的减餐令还有什么意义?”

    赵祯若有所思,问道:“朕之所以没有强制实行,是因为本来就不想强迫民意,这些朕是早就料到的。”

    苏锦道:“皇上的意思我懂,省的一点是一点,只要能缓解哪怕是一丁点的危机也是好的;但是朝廷珍而重之的发布减餐令却又落得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有损皇上威信,有损朝廷威严么?”

    赵祯道:“你的意思是要有配套的动作,不能自觉执行的便强制执行是么?”

    苏锦摇头道:“非也,草民的意思是这减餐令应该废除掉。”

    赵祯睁大眼睛道:“废除?万万不可,未到期限如何可废?此举同样有损朝廷威仪。”

    苏锦道:“这便是我说的矫枉过正了,适才我说的是现象,现在草民给皇上说说减餐令的最大弊端在何处,这也是草民建议将这项诏令废除的主要原因。”

    赵祯已经没法不听下去了,于是点头道:“坐下说,朕听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苏锦谢恩落座,继续道:“皇上,减餐令出来的时机实在是个败笔,若是寻常年月,皇上为弘扬节俭之风每年弄一个月的减餐活动,反倒效果会更新奇更好,但当此之时,却有些不妥。”

    赵祯摇头道:“当此荒年,怎可说时机不好,正是恰当的时机才是。”

    苏锦道:“皇上,莫怪草民直言,这时机绝对是最差的时机,弊端有二,试为皇上分析一二。”

    赵祯微笑道:“你且说说看,错了也恕你无罪。”

    苏锦道:“多谢皇上,小的弊端且不谈,大的弊端有二,此二弊端或可动摇社稷江山。”

    晏殊实在忍不住道:“休得耸人听闻,这般夸大其词作甚。”

    苏锦笑笑道:“晏大人勿恼,听在下说给您听,这两大弊端一则外患,二则内忧,内忧外患一起发作,形势不容乐观;所谓外患则是西北之战事,在下虽草民一介,但时时心系大宋荣辱,西北元昊军和我大军对峙四年,直到如今方战事稍息,双方将养生息各自待机而动,而皇上这减餐令一出无疑是在一触即发的平静中添了一把火。”

    赵祯惊讶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皇上的诏书上是否是说颁布减餐令乃是为了提倡节俭之风?”

    赵祯道:“正是。”

    苏锦道:“连我都能猜出来是粮食空虚的托词,不知道贼首元昊是否能猜的出呢?”

    赵祯恍然大悟,晏殊也听明白苏锦的意思了,减餐令一出明摆着告诉元昊,大宋缺粮了;大军无粮还谈什么打仗,元昊必然会借机猛攻,果然是外患要起了。

    赵祯带着一丝侥幸道:“然则西北局势平稳,并未起什么大的战事啊。”

    晏殊皱眉道:“皇上,元昊是在等时间啊,我若是元昊,必然等对手饥寒交困之时动手,怎么会这么急便动手呢?待到寒冬大雪,我又粮草不足之时,那才是最好的时机啊。”

    赵祯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不能报侥幸的心理来揣度元昊不会揣摩出大宋缺粮之事,那是在赌博,一旦赌输了,局势必然大坏。

    晏殊轻声道:“皇上先莫着急,我们还有时间,元昊军一时半会儿不会来侵犯,边关有韩范二人在,只要军粮充足,万事无虞。”

    赵祯看着苏锦道:“内忧呢?你说的内忧是指什么?”

    苏锦道:“皇上,内忧则是民变,减餐令不出,民心尚算平稳,因为即便是灾荒之年,朝廷也会赈济灾民,相信这都有先例,所以虽然饥寒,但不至于民变;但此令一处,等于告诉百姓官仓也并无多少粮食,百姓一旦绝望,那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譬如这次的扬州暴民生乱,本不该这么早便发生危机,偏偏便发生了,而且闹得沸沸扬扬,这不是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便能解决的,这种事就像荒原上的火苗,一旦燃起,星星之火,便可燎原,若不赶紧的想办法,内忧大于外患啊。”

    赵祯一屁股坐进椅子里,脸上的颜色及其难看,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重大的决策如此失误,怎不叫他沮丧颓废,心忧如焚。

    晏殊也浑身大汗,这事不是没考虑过,但是却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苏锦这么一点破,着实吓得他不轻。

    “苏锦,依你看这扬州的事儿该如何处理才是?”

    赵祯病急乱投医,已经忘了站在面前的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这样的国家大事问计于他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苏锦平静的道:“皇上,这事很简单,就一个字:粮。只要马上运粮去扬州,平抑市价,稳定粮食市场,变乱自消。”

    赵祯摊手道:“处处缺粮,何来粮食赈济?”

    苏锦笑道:“皇上,您难道忘了叫草民到京城来见驾是为了什么么?”

    赵祯一拍额头,自嘲道:“关心则乱,瞧朕居然把叫你来的目的都忘了,你有何策应对?赶紧说说。”

第二八一章 问策(下)

    晏殊有些暗暗担忧,昨日叫苏锦拿出应对之策时,这小子支支吾吾的搪塞,还以酒遮脸逃了回去,此刻见他主动提出筹粮之事,不禁心里打鼓,但愿这小子昨日只是藏拙,而非信口胡言,否则不但是他,自己也将受到牵连。

    只听苏锦道:“扬州之事乃是一府之事,草民举手间便可将此事解决,然而一城之事易办,举国之事便难办了,在下说出自己的办法之前,想听听皇上和三司使晏大人对此事是怎么打算的。”

    赵祯想了想道:“晏爱卿,可将朝廷所议之对策说与苏锦听听。”

    晏殊咳嗽一声道:“臣想听听扬州之事苏锦打算如何解决,然后再谈及朝廷对于民间屯粮的对策。”

    赵祯和苏锦都明白,晏殊这是要听听苏锦够不够资格来听下面的话,晏殊虽举荐苏锦,但苏锦要是不能在此事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来,晏殊绝对不会继续推荐苏锦。

    虽然在晏殊看来,苏锦是办此事的绝佳人选,而且不能不说晏殊是对苏锦藏着私心的,但毕竟了解的不够透彻,万一这家伙不够格,枉费了自己的栽培不说,这大事可耽搁不起,饥荒迫在眉睫,多耽误一天便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乱;更要命的事,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自己莫说相位,连三司使这个位置也坐不住了。

    苏锦一笑道:“草民的办法很简单,扬州府百姓动乱因粮食起,我听富弼大人说,乃是市面无粮,黑市粮价奇高,百姓们根本买不起粮食;若草民去办,只需调运大批粮食平价售出,民心必稳,同时配合朝廷的政策逼的屯粮奸商吐出粮食,便万事大吉了。”

    赵祯叹息道:“哎,想是这么想,但是你这太过于想当然了,一来哪有那么多粮食去平抑粮价?扬州府三十万百姓,平抑粮价没个五六十万石如何能平息此事?难道从左近州府调运,拆东墙补西墙么?”

    晏殊倒是没表示反对,反倒若有所思,似乎并没有认为苏锦的话想当然。

    苏锦道:“皇上,粮食之事草民自有办法弄到,多了不敢说,但五六十万石还是小菜一碟;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朝廷有什么样的对策来配合接下来的清理屯粮之事。”

    赵祯有些吃惊,但看苏锦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忍不住问道:“你能弄到五六十万石粮食?你从何处得来这么多的粮食?”

    苏锦笑道:“皇上有所不知,草民出身商贾,在商界倒是有不少的好朋友,他们都是正经做粮食生意的,十几家的存货凑起来几十万石当无问题,草民只好卖了这张脸去跟他们求一求,不能说有十足的把握,但九成把握还是有的。”

    赵祯喜道:“哦?那可真是好事一件,不过这些人不会白给吧。”

    苏锦翻翻白眼,心道:你倒是打的好算盘,谁愿意白给啊。

    “皇上,这些人都是正经的商家,总不好教人吃亏吧,朝廷要是不给点好处,恕草民无能为力了。”

    “朕不是那个意思,朕是说现在粮食最宝贵,价格上怕是谈不拢呢。”

    苏锦笑道:“没事,包在我身上,他们的进价当在一贯左右,朝廷给他们些利益,将来在给些虚荣,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了。”

    晏殊在一旁听得直瞪眼,苏锦所说的粮食便是他自己所囤积的五十八万石粮食而已,这小子撒谎不带过脑子的,连皇上都敢欺骗;不过这五十多万石粮食做了这样的用场倒也不错,晏殊也明白苏锦是不得不撒谎,难道告诉赵祯,你面前就站着一个囤积居奇的奸商么?不被拖出去活剐了才怪。

    “晏爱卿,你觉得苏锦这办法可行么?”赵祯问道。

    晏殊忙道:“启禀皇上,老臣觉得可行,只是这粮食价格须得须得苏锦跟那些商家好好商谈商谈,不知苏锦认为朝廷出多少合适呢?”

    苏锦转着眼珠子合计,自家那八万进价低,赚钱是肯定的,不过晏碧云那五十万石却是大价钱收来的,那要亏起来,可是一笔大钱,怎么着也要保个平手。

    “晏大人,根据目前的形势,我觉得给的价格高一些也是朝廷对主动现出存粮的商家的一种嘉许的态度,既然扬州的粮价飙升到两贯一石,以此为参照,我觉得一贯六一石当是合理价格。”

    “什么?不行,绝对不行。”晏殊恨不得上去踹这小子几脚,他的粮食进价绝对不会超过一贯,现在居然要赚到近六成的暴利,奸商啊奸商,朝廷本就财政吃紧,否则何至于今年的秋闱都取消了为了省钱,西北战事又花钱如流水,这些人简直是一帮吸血鬼。

    苏锦心道:老东西,又不花你的钱,朝廷的钱不赚白不赚,留着给那些贪官污吏们中饱私囊么?

    “一贯一,这是朝廷能给出的最高价钱了。”晏殊冷着脸道。

    苏锦挠挠头道:“这样吧,各退一步,一贯五。”

    “你想的美,一贯二,这已经是朝廷开恩了。”

    “一贯二你自己去谈,现在市价都超过一贯二了,你叫人无利可图谁来为朝廷效力?一贯四,不愿意的话此事便作罢。”苏锦的面孔抽搐着,晏碧云的五十万石粮食进价一贯五,一贯四卖出便等于凭空损失五万贯大钱,苏锦的心头在滴血。

    “一贯三,不行拉倒,朝廷一动手段叫你……那几位商人朋友一文也拿不到,好好想想吧。”

    “大人若不怕天下商贾寒心,在不愿跟朝廷打交道自管去下严令抄缴便是,若存着这种仗势欺人的心思还有什么好谈的,一贯四一文不能少,否则这事草民不办了,你们找别人吧。”

    “你……一贯三,一分也不会给你涨价。”

    “一贯四,一文也不会让。”

    “一贯三……”

    “一贯四……”

    “……”

    赵祯哭笑不得的看着两人在自己面前如同市井小民一般的讨价还价纠缠不休,眼见两人涨红了脸互不让步,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了局,只得出来解和道:“苏锦啊,给朕个面子,便一贯三如何?”

    苏锦见赵祯出来解和,倒也没办法,皇上的面子要是不给,你会从此没有面子。

    “既然皇上开了金口,草民岂敢不尊,即便皇上要以一贯的价格拿下,草民也是万死不辞誓将此事办成。”

    赵祯想死的心都有了,早知道这样直接叫他一贯拿下,岂不省了十几万贯钱么?这家伙扳了半天价,到最后给个苍蝇给自己吃,真真教人恶心。

    不过金口一开,一万匹马也难追了,赵祯打落牙齿肚里咽,也不愿输掉自己的威严,当即道:“朕封你为督粮专使,受三司节制,全权处理这次的筹粮大事。”

    苏锦道:“粮务专使?这是个多大的官?”

    晏殊兀自气呼呼的道:“无品无级,你说多大?”

    苏锦喜道:“原来已经是超越品级了,这叫草民如何克当?”

    “呸,你想的美,是个不入九品,无品无级的专使罢了。”

    苏锦愕然道:“给这么个无品无级的官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