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渭州也作为其中的一个试点,倒是大大出乎苏锦意料之外了;首先渭州是西北战事前线,元昊所帅西夏兵骚扰甚巨,当地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商业作坊恐怕也是寥寥无几。

    用膝盖想也能想象得到渭州的现状,定然是全城秣兵厉马,百姓们大多作为民夫筑城修堡,而街市上的商铺也必然少的可怜,此处的税收也必然处于停滞状态,根本就无钱银流转,也无物资能够采买;赵祯要自己在渭州建立银庄到底是什么用意,这让苏锦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想了很久,苏锦也没有个答案,最终,苏锦决定晚间亲自去晏府拜访晏殊,问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傍晚时分,还没等苏锦动身,晏府倒是先派人来请苏锦过去,苏锦赶忙骑马赶去甜水井胡同,既然是晏殊派人来请,定然是针对此事有一番说道。

    到了晏府之中,照例又看到富弼和杨察两位晏府快婿俨然在座,这两位倒有些像是后世的那些毛脚女婿们,天天歪在丈母娘家帮衬,拿这里当自己家了。

    晏殊招呼苏锦入座,摆上酒宴来叫了晏碧云来作陪,几人先客客气气的敬了几轮酒,晏殊又问了苏锦最近的近况,这才切入正题。

    “苏锦啊,午前老夫派人告知你廷议的结果,你知道了吧。”晏殊放下筷子,拿过一条毛巾擦擦胡子上的酒水,笑道。

    苏锦忙道:“都知道了,可在下有一事不明。”

    晏殊笑道:“不要问,定是对开办之地有所疑问。”

    苏锦点头道:“正是,应天府我倒还能理解,那里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很多物资的采买都很方便,钱银流通量大且快,银庄正适合建在彼处;包大人坐镇应天,下边那些具体采买的税官也不敢对此有何异议,正是理想之地。可是渭州乃是秦凤路西北边陲,正处在两军交战的最边缘地带,该处工农商均已停滞,那里的根本无税可言,更别提截留采买之用了,设银庄在那里有何用?”

    晏殊点着苏锦的笑道:“老夫就知道你不明白这里边的道理,说实话,渭州还是老夫向皇上建议的呢。”

    苏锦愕然道:“三司大人为何要建议渭州呢?南方诸州府均是合适之地,在渭州建银庄着实浪费一处资源而已。”

    晏殊道:“你还是嫩了点,你根本不明白渭州的重要之处,不错,现在渭州乃至整个西北的钱税收入都陷入停滞之中,但你也不想想,朝廷各处采买的物资大部分供应的是何处么?除了京城所需之外,西北各地就是个无底洞,无论多少物资投入进去都不会嫌多呢。”

    苏锦皱眉道:“这和我有何干系?我建立的银庄乃是方便朝廷钱银汇通就地采买,避免当地州府侵吞朝廷款项;纯粹是钱银出入,和物资货物可没什么干系。”

    晏殊瞪他一眼道:“你懂什么?你可知光光一个渭州驻扎了多少兵马么?”

    苏锦摇头道:“不知。”

    晏殊道:“告诉你吧,光是渭州一地便驻扎了三万兵马,另渭州左近及后方的秦州、泾州、原州各地均驻扎了上万人马,整个秦凤路一条线上兵马总数超过六万人,你明白了么?”

    苏锦皱眉略一思索,忽然眼睛一亮道:“您是说兵饷之事么?”

    晏殊哈哈大笑道:“可算开窍了,六万兵马,加上官员小吏的俸禄,一个小小的秦凤路一旬支出近六十万贯,这笔钱原本是通过官兵押运前往,按月发放兵饷,却因西贼经常小股突进内部骚扰,变得极不安宁。去年十月,八万贯兵饷经凤翔一带时便被西贼小股所劫,导致数月之内西北无兵饷发放,差点引起哗变;你若是在该处将银庄设立好,岂非一劳永逸,解朝廷后顾之忧么?”

    苏锦恍然大悟,不过瞬间他又陷入一片愁云惨淡当中,皱眉道:“钱银护送都不安全,物资是如何送抵的呢?”

    晏殊叹息道:“物资被劫也是常事,不仅有西贼半路拦截,还有当地的蛮夷流贼滋扰,**亦有,天灾更可怕,去岁好水川打败,众人皆说是轻敌冒进,我却知道是因为泥流冲毁了山路,耽搁数月才打通道路,兵饷粮草都难以为继,导致士气大落,才有那场惨烈之败。”

    苏锦明白了,不是朝廷不能派兵护送,而是实在是不可靠的因素太多,有抢的,有偷得,还有路毁了过不去的;十次当中有一次出岔子,便会引发一场灾难;而且也不能一股脑的全运去储存,一旦兵败或者是发生水火之患,便全部资敌或者浪费了,以大宋如今的实力,实在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在下明白了,可是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么?一旦我在渭州设立银庄,我便要运去大量的钱银存储在哪里,万一局势恶化,岂非血本无归么?”

    苏锦虽不愿太小家子气,但这可不是小数目,起码要运个两三百万贯钱作为本金;朝廷的钱款在京城存入,那边便要取出发放,每旬六十万贯,用不了**个月便花的干干净净,然后需要再冒险押运一批钱款去补充。

    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尽量减少押运的次数,这样一来便需要有大笔的备用之款;可是钱越多便越不安全,一旦西贼打进渭州城,那些钱可就打了水漂了,朝廷绝不会赔偿一分钱,这才是苏锦所担心的。

    “其一,你要做成此事,便要担风险,皇上说了,西北银庄给你苏记的汇兑利钱提高一成,原本你和皇上说的是朝廷汇兑,千取其五,皇上给你提高到千取其六;其二,渭州乃王沿坐镇,他是我至交好友,以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三使集于一身,并兼知渭州;老夫会写信给他说明情况,一旦事有不谐,他会帮你集中转运财物,这你可放心了?”

    苏锦转忧为喜道:“那就好办了,我不是怕损失那点钱,我只是听您说这渭州银庄兼具周围州府兵饷发放之用,一旦出差错,影响的是整个秦凤路将士的士气,到时候怕不好收拾。”

    晏殊摆手道:“你不必解释,既然是老夫建议在渭州设立,自然将你的后顾之忧解决掉,你大可放心。”

    苏锦喜滋滋的敬了晏殊一杯酒,道:“三司大人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晏殊笑道:“我是帮朝廷,可不是在帮你。”

    苏锦心道:你也是在帮你自己罢了,要知道你晏家也出资一半,要是出差错了,大家一起倒霉。

    “此事也不甚急,如今才是正月,冰雪封路,不好西行;皇上说到了五六月间再让你去渭州将此事办妥,如今倒是可以先将应天的开办起来。”

    苏锦点头答应,原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快,人手资金章程都还没到位,这事想急也急不起来。

    众人闲聊几句,又相互喝了几轮酒,晏殊咳嗽一声向富弼使了个眼色,富弼会意,站起来端了一杯酒敬苏锦道:“贤弟,哥哥敬你一杯。”

    苏锦喝了不少,推辞道:“富兄今日敬了我五杯了,怎地又是敬我,跟杨兄也碰碰杯才是。”

    富弼笑道:“六六大顺嘛,凑够六杯,愚兄有事相询。”

    苏锦一愣道:“说便是,干什么非要喝酒。”

    富弼一仰脖子,将杯中酒喝干,朝苏锦亮了亮杯底,微笑不语;苏锦无奈只得干了一杯,夹了一根鸡腿塞进口中刚嚼了一口,就听富弼道:“贤弟啊,你的差事又来了,这回又是个棘手之事啊。”

    “噗”苏锦一口将鸡腿吐在桌上道:“什么差事?”

    富弼叹息道:“辽国使臣昨日到京城了……”

第五八五章 无耻之尤

    (衷心感谢乐茶茶、我忘书友赐予月票!)

    辽国使臣于昨日傍晚抵达的汴梁城,这次来使的主使是辽国北院宣徽使萧特末,以辽国翰林学士刘六符为副使,率领浩浩荡荡百余人的出使队伍历经二十余日抵达京城。

    今日一早,便在枢密院礼房主事的带领下带着礼物朝见仁宗。大宋上下均不知此次辽国使臣声势浩大的前来出使是为了什么事,但前番朝议程提及辽国在两国边境集结大量兵马,结合此次出使,不难判断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早朝上,辽使臣萧特末和刘六符倒也克尽弟国之礼,两国澶渊之盟曾约定,两国互为兄弟之国,以国主长幼来论兄弟之称,赵祯比辽兴宗耶律宗真年长,故而大宋为兄长,辽国为弟。

    萧特末在礼节上毫不含糊,称呼跪拜一丝不苟,对朝中大臣也是笑脸相迎礼节不辍,并献上随行所带礼物清单一份,上列皆为北国特产,如奶肉、良马、皮毛、老参等贵重之物;当然在辽国看来贵重的很,在宋人眼中,这等礼物简直鄙薄的可笑了。

    但礼物再多再贵重也掩饰不了辽使此来的真实目的,在按照礼仪觐见之后,萧特末临下朝时递交了辽兴宗的亲笔信给赵祯,然后便在接待官员的引领下回驿馆休息去了。

    赵祯当着群臣的面打开了辽兴宗的亲笔信,不看则已,一看之下,顿时怒容满面,劈手将信笺丢在阶下,骂道:“虎狼之邦,果然未受教化,得寸进尺,欺人太甚!”

    众臣本来还陶醉在两国邦交友好的气氛中,谁知风云突变,皇上瞬间便气的面色铁青当众喝骂,这可是绝无仅有之事。

    吕夷简颤颤巍巍的将辽兴宗的信捡了起来,展开读到:“大宋皇帝兄长陛下,弟耶律宗真遥祝康安;自两国澶州之盟,至今已三十八载;三十八年来,辽宋两国相安无恙,两**民和睦如亲,弟深感欣慰,想必兄也必以此为幸;天下之国,远刀兵而睦邻交好,普天下之唯此一例,乃是辽宋两国之幸也。”

    众人面面相觑,这话说的很是得体,态度也足够诚恳恭谨,却不知下边说了什么,让皇上如此震怒。

    “然自贵国立国之后,两国之间亦颇有芥蒂,一纸澶盟未足平万事,我辽国君臣一直以来心有不平,盖因数事而起,皆与贵国有涉,兄长仁厚,弟亦非无礼之人,你我都该为两国长远友好之计着想,故而两国之间未了解之事该早日决断为好;此乃为万世子孙交好之计,不可不为之。”

    众人精神一振,心道:“到正题了,辽主兴宗终于提出了有数件事影响两国交好,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但不知是那几件事。”

    吕夷简咽了咽吐沫,继续读到:“其一,贵国立朝于周,早在贵国立国之前,周主世宗曾数次启衅于我大辽,趁我大辽内乱之时,攫取大辽南京道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据为己有,后令祖太宗皇帝立国大宋,接手瓦桥关南十县之地为宋土,今两国交好,弟请贵国归还瓦桥关南十县之地,兄当不会推辞之。”

    群臣个个义愤填膺,当庭纷纷大骂起来,这个辽兴宗,还真是没脸没皮,居然狮子大张口要起地皮来了;瓦桥关是大宋河北东路和辽国南京道接壤的重要关隘,过了瓦桥关,往南百里无一重镇可坚守,辽人无事生非要攫取瓦桥关南十县之地,其用心之险恶不言自明。

    “都莫要激动,听吕相念完。”晏殊沉着脸威严的喝道。

    众人止住嘈杂之声,静听吕夷简往下读。

    吕夷简也气的面色煞白,但咬咬牙继续读道:“第二件事,便是贵国太宗皇帝在世之时,曾无缘无故进攻我大辽,三路大军深入我辽境千里,涂炭我燕蓟之地百姓无数,抢夺牲畜财物无算;此举虽在澶州之盟以前,但我大辽军民耿耿于怀,深以为耻;请兄长就此事给予解释,当初先太宗皇帝攻我大辽之理由何在,师出何名?”

    “无耻之尤,无耻之尤。”枢密副使陈执中怒骂不休:“当初我大宋立国,正是辽人在边境滋事生非,我太宗皇帝不过是略加惩戒而已,自然是辽人挑衅在先,我惩戒在后,怎地师出无名?”

    “陈副使莫要着急,一并听完再说。”晏殊对陈执中倒也客气,语气中也带着安慰。

    “其三,西夏元昊与我大辽有甥舅之亲,且早已向我大辽称臣,贵国兴师伐夏,理应事先告知我大辽,如今却不声不与元昊连番恶战,至两国兄弟之谊何在?其四,贵国近日在边界上增筑工事,添置边军。兵马调集频繁,此举是何用意?是要置两国交好于不顾,置兄弟之谊于不顾,与我大辽兵戎相见么?两国澶州之盟有约: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兄此举乃是背弃盟约之举,实属不智,望兄查之给予解释;若兄不执意违盟,我大辽亦可置澶州之盟于不顾,望兄三思而为。”

    “综上四条,乃弟深感两国交好之鸿沟障碍所出,故一并提出,并派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为正副使与贵国接洽此事,还望兄长委专职予以相商,为将此四条商议妥当,方可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另弟有一事告知兄长,我大辽兵马大元帅耶律宗元携我大辽北枢密使萧惠率大军百万会猎于南京道,此乃正常演兵之举,兄长切莫见疑。弟仰慕兄之仁望,盼与兄把酒言欢,今先于上京举杯遥祝吾兄国势昌隆,富康安健!”

    吕夷简面沉如水,长吁一口气,将手中信笺递给内侍,内侍再恭恭敬敬置于龙案之上。

    赵祯胸口起伏,双目喷火,指着那封信道:“众卿都听到了吧,这就是辽人提的四点要求,简直欺人太甚;照他这么说,我瓦桥关南十县之地岂不是要拱手想让?我太宗皇帝兵伐惩戒倒是师出无名;西贼叛宋自立,辽人到来撑腰;最可气的是,他辽国陈兵数十万于边界,我大宋却无权设立壁垒加强防御,真是笑话,干脆朕向他辽国俯首称臣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赵祯大喝着将龙案拍的啪啪作响,显示出少有的激动之态,气也粗了起来。

    “皇上,辽人辱我太甚,臣建议将辽使立刻割鼻挖眼送将回去,以显我大宋天威。”杜衍上前义愤填膺的奏道。

    “混账话,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杜枢密说这话,有**份了。”吕夷简拂然喝道。

    杜衍支吾道:“吕相,辽人都骑在咱们的脖子上拉屎了,皇上都气成这样,如何不能斩使立威?”

    吕夷简理都没理他,上前奏道:“皇上莫要生气,莫中了辽人诡计。”

    赵祯缓缓坐下,深呼吸了几口,用尽量平静的口气道:“吕相以为辽人此举有何诡计?”

    吕夷简道:“皇上,这四条皆为无理取闹之举,乃是辽国趁我与西贼交兵之时的讹诈之举,皇上根本不必理会,但派使与之商谈,一一驳斥便是,又何必为这等事大动肝火。”

    赵祯愕然道:“一一驳斥?若辽人因此兴兵,为之奈何?”

    吕夷简道:“我河北东西两路均已厉兵秣马布防完毕,适才辽主信中也言及我边境筑造工事防御之事,想来辽人已经知道我大宋已经有所防备,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轻易不敢兴兵伐我,但商谈之际给予抚慰,或再赐予岁币若干,必息纷争。”

    赵祯皱眉道:“那样岂不是显得我大宋太过软弱可欺了么?澶州之盟,我大宋已经每岁赐币十万银,绢二十万匹,如今再增赐币,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吕夷简拱手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我大宋外与西贼交战,内受天灾涂炭,实乃多事之秋;辽人此时来使,本就是寻了这个契机来敲竹杠,莫若将计就计,赐币以换安宁,待平息西贼之乱,再腾出手来跟辽国协商此事,否则或将与辽国交战,两面受敌,将是不堪之局。”

    赵祯斟酌半晌,心有不甘,环视全场,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其他妙计以对?”

    众人默不作声,谁也不敢在这等大事上下决断,更何况这件事太过棘手,吕相的怀柔之策虽然听起来窝囊,但是恐怕也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了。

    晏殊本想出面反对,但苦无应对之策,若万一两国交战,拿什么抵挡辽人铁骑?如今要钱钱没有,要粮粮没有,一旦开战必然旷日持久,打仗打得便是消耗和物资储备,既无胜利之望,站出来提反对意见只能使事情陷入争论之中,无法得到解决。

    赵祯连问数声,均无人应答,只得叹了口气道:“看来并无他策了,那么诸位爱卿看谁去和那辽使接洽为好呢?”

第五八六章 谈判特使

    群臣都明白,这次辽人有备而来,趁大宋内忧外患并起,先屯兵边境,再派使前来,提出的要求既苛刻又蛮横,纯粹是属于狮子大开口。

    在这种情形下,跟辽人谈判变成了一件无人愿意碰触的禁区;本来两国之间的谈判使者是个热门的官职,谈好了,官职就像拔了节的竹笋,蹭蹭的往上提。

    以澶渊之盟的谈判使者殿直曹利用为例,真宗赵恒求和心切,在赔款的底线上放的很宽,百万银或者数百万银又可接受。而曹利用在寇准的jing告下为了保命死命的压辽国的要求,最后赔款压到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大大出乎赵恒的意料。

    本来是个丧权辱国的赔款之盟,赔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