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4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重和苏家众人倒是对苏锦的决定很是担心,古往今来,还没有跟皇上翻脸却能全身而退的,赵祯如此的忍气吞声,只是因目前情势所迫,事后定会秋后算账。

    苏锦只吩咐了两件事,晏碧云即日起呆在明州督造明州造船坊定下的二十条大船的进度,这二十条大船必须在今年完工下水;其次便是命李重加大市舶司进口硝石的力度,并全部按照配比制造成火药包妥善保存。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苏锦却只字未提,他不能过早的透露自己的目的,如今的形势,一切都只能悄悄的进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计划失败。

    大宋皇佑五年三月,苏锦正式接替致仕的晏殊成为大宋宰相,于此同时,赵祯改年号至和,其中自然隐藏着苏锦上台改元新气象,以及君臣和谐之意。

    苏锦重新执政,立刻混乱局面得到扭转,本来就是自己暗中的手段,系铃之人自己解铃还不是手到擒来么,苏锦荣升宰相,大宋百姓额手相庆,民间自发的放鞭炮挂灯笼庆贺,而苏锦也通过明珠报发表了一封致歉信,对于前番因‘身体欠佳’导致的耽误公务以及引发的诸多混乱道歉,并命发改司设立在全国的下属部门核实损失,对于因此产生损失的百姓给予适当的赔偿。

    但对于因苏锦病退之后趁机推波助澜之人,苏锦也毫不留情的公布了商贾名录,明令禁止这些商家和个人染指大宋基础设施,发改司优惠政策的的诸般权利,一时间有人拍手称快,有人气的骂娘。

    在朝廷上苏锦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政策乃一国之策,定下来便要有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除非是重大的失误须得立刻制止之外,绝不应该因人员更迭而变更;这些商贾因为自己的病退便吵闹起哄,那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误读和蔑视,须得严惩之。

    赵祯知道苏锦做给自己看,苏锦的潜台词是,即便将来我走了,有了这次教训,也不会有人因为我的离去而产生混乱;其实苏锦明白,产生混乱的根源其实是对朝廷的政策因人而变的一种恐慌,赵祯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便永远不能阻止这种恐慌。

    赵祯才不管苏锦做出什么姿态,他和苏锦之间的博弈已经全面落于下风,虽然百官的态度一如既往,但他知道,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的下降,如何能重拾威望,只有一个办法,在保证朝廷正常运转的情形下除掉苏锦;在沙洲那日的彻底摊牌之后,赵祯明白了苏锦的可怕,苏锦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本事的大小,人脉的多少和家财的多少,而是因为他那已经觉悟了的民智,自己在苏锦的眼中根本无光环可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而已,如果这层窗户纸被捅破的话,自己还如何能保住皇位,保住这永世的无上尊荣。

    但一切都需要缓慢的进行,不能太露骨,激怒苏锦的代价同样眼中,特别是苏锦那句‘西北诸将必反,我手头有五千只火铳’,更是成了赵祯不敢擅动的原因。这也同样成为赵祯痛恨苏锦的原因,灭辽之后的功臣几乎都是西北军苏锦麾下,而苏锦手头竟然已经偷偷的制造出了五千只火铳,这说明他早有预谋,光是这一点,便可诛杀几百次了。

    至和元年五月,赵祯任命王朝马汉为兵部侍郎,将二人禁卫军副都指挥使的职位除去,看似升了一级,但却是剥除二人的军权了。干了这件事后,数日内,赵祯没敢和苏锦正面对视,他在等待苏锦的反应,他不信苏锦看不懂他的意图;可是苏锦毫无反应,依旧每日忙忙碌碌,似乎毫无察觉。

    一个月后,试探得手的赵祯又将西北大将景泰的职务进行调整,将他和福建路转运使职务对调,苏锦依旧没有反应。

    紧接着赵祯大着胆子将原西北军诸将的职务一一的调整,都已升职或者是对调的形式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到七月底的时候,赵祯完成了兵权的易手,而苏锦依旧忙着办理他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事,什么养老医疗制度,什么无业救济制度,什么水利大坝,什么路通万县之类的事情,赵祯一一答应从不打个突子,甚至连苏锦要他下旨昭告天下这些政策起码保证十年不变,他也毫不犹豫的下旨昭告。

    表面上看君臣关系融洽,一派祥和之气,但很多人都开始揪心起来,赵祯的种种行为的反常连局外之人都已经看出来了,他们也暗中隐晦的提醒苏锦多加小心。

    苏锦一概怒斥他们多事,这些人本是一片好意,却被苏锦骂了回去,纷纷暗自摇头叹息,祸事临近,苏锦却一无所知,这可如何是好。

    消息传到赵祯的耳朵里,赵祯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他认为,苏锦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些布置是针对他的,而是苏锦对自己的承诺太过相信,苏锦以为沙洲上的约定即便有自己亲笔书写的保证书为佐证便可高枕无忧,但实际上,那些事如何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就像太庙遗训一样,遵守了他就是遗训,不遵守那便是废话一堆。

    八月里,苏锦开始大批的提拔科举入仕的新进举子进入发改司和三司的要害部门,开始给他们详细的培训发改司的运作以及所有推行的政策的目的和手段,这是苏锦给赵祯的承诺;两个月后的十月底,苏锦也已经按照承诺将苏记的数座大型矿山,包括明珠城都移交给了朝廷。

    离约定的期限还有四个月,苏锦是在做离开前的最后准备了,在宰相的人选上,苏锦已经给赵祯提了一个人,那便是富弼,至于用不用,那就不是苏锦所能决定的了。

    赵祯已经下了决心,他不能让苏锦全身而退,他指使张尧佐在至和二年的新年期间将四城紧闭,并派禁军分赴各地,于除夕之夜将苏锦及其家眷党羽一举成擒,赵祯严厉的警告张尧佐,这件事必须做的漂漂亮亮不能有丝毫的风声透露,成了便让他当上梦寐以求的枢密使之职,一旦失败了,便诛他全族以平息事态。

    张尧佐深知这是关系命运的一次行动,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上万名禁军人手,以巡查大宋各州防务为民分赴大宋各地,准备届时突然动手,让苏锦及其党羽无反击的机会。

    十一月十三,京城中降落鹅毛大雪,苏锦于府中设宴大宴百官,因为妾室柔娘替苏锦产下第三子,取名苏离;赵祯也亲自前来道贺,举杯和苏锦对饮,祝贺苏家再添新丁,并当场授新生小儿虎翼尉的官职;席间苏锦谈笑风生意气风发嬉笑怒骂,一改为相以来的谨慎无趣的形象,满屋子黄段子乱飞,甚至拿赵祯的脸蛋开玩笑,戏称皇上的脸越来越长,上大下小,倒有些像是那。话。儿,让众官员既胆颤心惊又暗暗鄙夷他不改商贾粗鄙本色。

    赵祯面对苏锦的言辞侮辱毫不在意,只静静注视苏锦,心中叹息:如此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自己却不得不亲手毁了他,实在是有些不忍,如今罗网已成,苏锦已成雀兔,便由得他发疯卖傻的胡闹便是,反正他也活不过除夕之夜。

    苏锦心里大叫过瘾,十五年前自己从庐州苏家内宅的病榻上醒来的那一天起,何曾想过十五年后的今日,自己能到达这个高度,连宋仁宗都不得不忍受自己的调笑,却还要强颜欢笑。

    十五年前,自己是个小小的商贾之子,还被庐州的商会那些小臭虫们欺负,如今的自己谈笑间灭他国如反手,自己一句话便可决定千万人的生死,这二者岂可以差距二字来形容?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判。

    十五年前,自己孤身而来,惶惶恐恐,行事小心;如今自己妻妾成群,家产敌国,苏记产业从业人员近万,各个精挑细琢独挡一面,苏记已经是大宋的第一商业帝国,所涉矿山,道路,海外贸易,城市房地产,金融汇兑等诸般巨型产业,每一条财路都是日进万金之途,简直如一场黄粱之梦一般的绚烂。

    苏锦心满意足,喝的大醉不醒。

第九九二章 最后的疯狂(二)

    苏府一聚,赵祯敏锐的感觉到苏锦似乎有一种猜透自己心思的感觉,他略有些心虚,大半年来,苏锦在相位上兢兢业业从不多言,就算是自己暗中将他所属将官的兵权尽数剥夺,苏锦也没来跟自己说些什么,但那日宴会上苏锦以酒遮面公然调笑自己的行为,说明苏锦已经不再对自己有丝毫的敬畏,那是另外一种表达不满的方式——当众羞辱。

    赵祯坐立不安,猜不透的人和事才更加的让人恐慌,想来想去,他觉得不能再等下去,苏锦像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座大山,早一日搬掉,自己便早一日舒坦;于是赵祯连续数日秘密召见张尧佐和韩绛两人,要两人找准时机,提前动手,将苏锦一举成擒。

    张尧佐和韩绛调集人手,开始暗中紧盯苏锦的行踪,寻找下手的机会,本来以张尧佐的脾气,便是带兵直接围困苏府,将苏锦全家大小尽数捉拿了事,但赵祯担心在无借口的情形下会引起轩然大波,加之探明苏府左近有数百护卫,一旦稍有拖延不能得手,苏锦必会立刻将自己在沙洲上的承诺公之于众,不到最后关头,赵祯还不想不顾一切的撕破脸皮。

    赵祯的如意算盘是,找到苏锦溜单的机会,将之秘密击杀,树倒猢狲散,其他站在苏锦一边的人,自然会掂量形势的发展;自己再出面给予苏锦风光大葬,既除掉心头大患,又赢得天下民心,保证朝廷不会发生混乱的局面,然后再慢慢的肃清苏锦的残党。

    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机会,那张尧佐等人派去各地的人手便可以有用武之地,第二套方案便是直接硬来,多地同时动手,便是惹起什么祸端也顾不得了。

    ……

    从二月底在明州沙洲上的谈话至今,九个月里赵祯的所有行为苏锦都了如指掌,赵祯将自己的西北军属将明升暗降剥夺兵权,暗中拉拢多位朝中大员,以及派遣禁军分赴各地以巡查城防之名驻扎待命,苏锦都很清楚。

    苏锦佯作对这一切懵懂无知,甚至当有人提醒他这些的时候,他都毫不留情的将来人骂走;苏锦当然不是对赵祯还抱有什么幻想,他只是不想将弄得沸反盈天天下震动而已,自己为之辛苦奋斗了十五年的大宋帝国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局面,决不能断送在自己的手里。

    几个月前,潘江和景泰等人来京曾隐晦的承诺苏锦,若苏锦想废掉皇上,不管是立新君还是自立,他们都将率所部大力支持;那时候潘江和景泰麾下有三十万兵马的管辖权,而且王朝和马汉还掌握着禁卫军的五千余人马,完全有能力扭转乾坤。

    朝中带兵之臣如狄青、范仲淹、韩琦等人都是苏锦故交,他们也许不至于帮助苏锦做这件事,但绝不会因此而率兵讨伐苏锦,最多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因为苏锦和赵祯之间的矛盾在外界而言是秘密,在这些人的心里却是心知肚明,迟早会有爆发的一天。

    但是苏锦不能那么做,虽是后世穿越之人,苏锦心目中对于好恶奸邪的思想多少还受着数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旦迈出那一步,自己便成为百姓口中的乱臣贼子,人们不会管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经过大脑的认定这是谋逆之举;苏锦虽不在乎史书怎么写,但他不愿意当百姓口中的乱臣贼子,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目的。

    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的自己本来就是时空上的一次谬误,自己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后来有鉴于大宋百姓的疾苦和愚昧,苏锦才逐渐的从细枝末节入手,改善大宋的境况,稍启民智而已;目前看来目的基本达到,苏锦绝不会去让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在一片战火涂炭中摧毁殆尽;不仅是被叫做乱臣贼子不好听,更是因为怕由此引发的全面内战而导致大宋土崩瓦解,又会民不聊生,那样违背的自己的初衷。

    身边可疑的眼睛越来越多,苏锦知道赵祯已经等不及了,赵祯是在寻找机会下手了,苏锦决定给他这个机会,给他机会,那也是自己脱身的最好机会。

    十一月十八早朝后,苏锦觐见赵祯提出告假回明州,因为十一月底是王夫人的六十大寿,王夫人留在气温温和的明州避寒,苏锦要去祝寿也只能去明州,另外苏锦还明白的告诉赵祯,苏记的年会也会同时召开,在年会上,苏锦将会宣布将苏记一切产业移交给朝廷的消息。

    赵祯心头狂喜,这可是个极好的一网打尽的机会,不仅是苏家大小都会去祝寿,而且朝中和苏锦关系交好的官员也会赶去奉承,再加上明州是沿海小城,离京城千里之遥,就算出了天大之事,消息也能封锁起来,这是最为有利稳定的一种方式;按耐住心头的兴奋,赵祯先是温颜宽慰苏锦几句,命张贵妃赐了美玉珠宝,并下旨册封王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的殊荣,答应苏锦回明州为母祝寿。

    苏锦离开之后,赵祯第一时间召见张尧佐和韩绛,命他们即刻先于苏锦之前带兵前往明州布置,寿宴当日便是最好的下手时机;张尧佐和韩绛兴奋不已,一网打尽会省了很多的手脚,而且在苏锦之母的寿诞之日动手,这是多么刺激的一件事,可以想象,当苏家上下喜气洋洋的为母亲祝寿的时候,自己带着大批禁卫军充入宅邸下令砍杀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一副场景,想想都让人兴奋的发抖。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赵祯写下秘旨命韩绛连夜南下杭州府,全面接管两浙路兵马都部署的兵力指挥之权,控制住两浙路的局面,以防不明白事情的当地文武官员犯糊涂跑出来搅局。

    苏府上下开始打点行装南下,苏记京城各家店铺的掌柜以及店内精英伙计都被秘密要求携带全部家眷和细软跟随前往,一行六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京城踏上南下的国道,随行的四百名护卫毫不避讳的将火铳背在身上,苏锦就是要告诉赵祯,自己所说的火铳枪配备之言毫不虚夸。

    赵祯压根没有半路动手的意思,因为那已经是下策了,他只命人远远缀着苏家的大队人马,确保他们不会忽悠自己并不去明州,而是一路往南逃窜到大理国或者是其他邻国去便可。

    于此同时,苏记全大宋各家商铺矿山银庄等产业的精英人员也携家带口的从四面八方赶往明州,他们只知道是去参加苏记年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大东家要求要携带家眷,收拾细软;但苏记的传统是执行坚决,即便是不明白,也还是照做不误。

    十一月二十六,苏锦抵达明州,晏碧云亲自来城外迎接,夫妻二人钻进豪华马车之后发生了如下一段对话:

    “夫人,船只可已经准备妥当了?”

    “二十艘大船已经完工,作坊速度太慢,奴家花了一倍的价钱让他们请了广州泉州等地的造船作坊的工匠前来帮忙,按照夫君的要求,全是铁皮包头的楼船。”

    “好,西北货物可运达了?”

    “五万桶火油、一万桶火药均已运达装船,你所列出的人员清单,物品清单已经全部采购齐全尽数堆在码头上,赵虎带五百人日夜看守。”

    “辛苦夫人了,即日起全部装船,三天时间必须全部装好,另外食物清水菜蔬的分配还需夫人费心,这些事不能让他人经手,这一年来辛苦夫人了。”

    “夫君说的什么话,你我夫妻同心,本就是同生共死一辈子,即便你没说要去何处存身,奴家也完全相信你的安排。”

    苏锦将晏碧云搂在怀里轻轻一吻道:“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片蛮荒之地,虽然我没去过,但是我知道他就在那里,那里的土地和大宋一样的辽阔,在大宋我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梦想,在那里我会努力一一的实现,大宋是我的故国,我不愿因为个人的生死而让这片土地陷入流血之中,所以我们必须走,你明白么?”

    晏碧云凑上樱唇热吻苏锦,轻声道:“我懂,大家都懂,伯父大人说了,一池难容两蛟龙,夫君是人中之龙,既不能久居人下,又不能同室相残,便只能开辟新天地了。”

    苏锦笑道:“晏大人这句话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第九九三章 最后的疯狂(三)

    张尧佐和韩绛精挑细选的一万禁卫军几日前便在明州西北的越州秘密集结,之所以没有进驻明州,那是怕引起苏锦的怀疑,苏锦及苏记人等还在陆陆续续的赶往明州,明州城中苏锦的眼线也一定不少,决不能让苏锦发觉异样。

    二十六日夜,张尧佐接到探报,苏锦一行已经抵达明州城,二十八日便是苏母王夫人的寿诞之日,想来该来的也都在这两日抵达了。

    耐着性子再等一天,二十七日半夜时分,张尧佐和韩绛下达了兵发明州的命令,一万禁军连夜奔赴明州城,在杭州都部署厢兵的配合下,将明州西北南三面的道路全部掐断,一夜之间,明州便成了一座围城;不少远途而来还在路上的苏记前来参加寿诞和年会的人员在外围便被拦下来。

    韩绛心思细密,带人检查了这些远道而来的苏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