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呱呱坠地时一声嘹亮的啼叫,那不是哭声,那是宣言:“人间!我来了!”
人,到达人间首站时,是同样的赤祼,同样的一无所有,然而,落入人间后等待他们的则是千差万别的境遇,有的落草有的衔着金匙。落在了一个没有公平可言的星球。
6岁。亲爱的读者朋友,想起来了吗,6岁时您在干什么?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大都会说出6岁的他(她)们正处于最幸福的时光。
——还没上学,但已经在幼儿园大班作好了入小学的准备。
——无忧无虑,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阳光。
——学龄前的岁月,是连神仙姐姐也羡慕的韶光。
6岁。本书的主角在干什么?
6岁的他在跑单帮,从云南往成都倒烟。
至今回忆起来他还是说:“我6岁时曾走私香烟”。
我提醒他说:“像你所说的,在国内小规模贩运烟草,从甲地到乙地充其量只能算跑单帮,在当时(1989年)扣个帽子也就是投机倒把。”
“真的!6岁我在跑单帮。”
6岁耶,莫不是搞笑吧,我难以置信。
然而,他一脸认真地说:“真的,我确实在跑单帮。跟着我的父母。”
“我的母亲叫陈渝萍,当时工作的厂子不景气,父亲是搬运工,靠着一身力气,虽然汗流了不少,钱却拿不多,个子大饭量大,还有个喝酒的陋习,有点钱就喝了。这样家里生活很困难。听人家说到南边(云南)去搬点烟回来卖,比上班还强呢!就这样我跟着父母走上了跑单帮的路。”
“妈妈帮我缝了一件特制的背心,胸前衣服里面缝了个大口袋,那是装烟用的,我人小背不太多,只放两条云烟,第一趟很顺利,回到成都烟也很快脱手了。确实赚到了一点钱。母亲给我买了一串香蕉。当我咬着又软又香又甜的香蕉时,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此后每次到昆明,头一件事就是央着妈妈买香蕉。一直到今天,儿时的记忆依然存在,他仍然认为香蕉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他的最爱。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投机倒把分子
6岁的投机倒把分子,并不总是幸运的,再去云南昆明就被人盯上了。
见过动物世界里的那些非洲草原上的豺狗了吗,它们会联合作战,目标专找瞪羚家族中的弱者,特别是新生的孩子。它们虎视眈眈地引开爸爸妈妈,然后向小瞪羚发起进攻,撕咬它的喉管,直至使它窒息死亡。
那年秋天,他就遇到了人间的豺狗。一群昆明地痞,得知他们是贩烟者,于是瞄准了他们一家三口。
当他们装好烟要离开昆明时,地痞们用刀将他们三口逼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小街很窄,行人稀少,那伙人有五六个,有望风的有行凶的,亮出的刀子明晃晃的。他躲到了爸爸的身后,母亲紧紧地搂着他。
那不是一场血战,但有人流了血。他非常骄傲地看到爸爸大展拳脚,居然把那些劫道者打趴在了地下。爸爸是搬运工出身,身高马大,又练过几手拳脚。加之劫道者要的是他们视之为身家性命的东西。俗话说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家人一旦豁出去了性命,那还有什么畏惧的呢,大无畏,也就所向无敌了。
从那,他把爸爸看成英雄。
贩烟的路并不总是充满凶险,有时也很有人情味。七岁那年,孟阳已经是老客了,身上背负的云烟也由两条增至四条。
就在靠年根的时候,他们准备在年前倒最后一票,一家三口又上了路,很顺利地搞到了烟,然后上火车站准备返程。
剪票了,父母稍一分神他就不见了。儿子丢了。急得他们大呼小叫直跳脚。还好,没被人拐走,只是被检票的提进了小屋。父母以为他装烟的背袋被查烟的查着了,焦急万分,看着剪票的把他往标尺那边领,稍稍宽了宽心,七岁的儿子长得也实在是快了些。母亲手快脚快去补了半票。这才过关。
上得车来又是一道坎,乘警和列车员盯着他们的包包,不用说,他们知道是跑单帮的,便把爸爸叫到列车办公席。
爸爸心知肚明,知道吃两条线的,不是吃素的,他们张着红红的大口,等着跑单帮的来喂呢。
爸爸也真“大方”,摸出了一百元钱,什么概念?那时一个老工人的月工资不过120元,那会的一百,如今可得顶一千使。
孔方兄真的有威力,那穿着白制服的龇牙对父亲笑着说:“兄弟,往后跑这趟车,有事尽管招呼我。你儿子吗……”穿白制服的指着我鼓鼓囊囊的衣服说:“太紧了,什么都鼓出来了。以后他坐车可以免票。”他很大方,我不知道一转眼的工夫,他的脸为什么变得那么快。刚才还似凶神恶煞,转眼就温敦可亲了。
受贿者的嘴脸至今犹在面前,权力置换来的金钱,使他志得意满。
从那以后,爸爸妈妈看准了白制服的车次下昆明,经常不花钱就上了车,办完货就得赶回来乘这车返程。自然,孝敬是少不了的。
相比车票,那点意思真的是很小。现代人说,那叫权力寻租,好奇怪,很小很小的权力也能寻租。
贩烟的人多了,烟便宜了,钱也就不好挣了。爸妈经常在半夜还长吁短叹。
还是妈妈的脑子灵,一天她走在昆明街上,闻到错身而过的女子身上有香风飘来,她紧走几步,看到了女子胸前挂的花,她便问戴花的女子:“大姐,你这花好香,叫啥子名字?”
“黄果兰!”
“黄果兰!”妈妈自言自语,也不知是不是这三个字,反正她记住了这三个字的读音。
找到了花市,找到了黄果兰,妈妈十分兴奋,他说:“成都女子也爱花哟!栀子花、茉莉花都是她们的最爱。昆明人爱的这种黄果兰,她相信也会是成都女子的最爱。
妈妈决定带一些回成都试销。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做人家没做过的
“这一回带花是我的事了,花儿装在篮子里,铺一层花隔一层湿绵纸,妈妈说这样可以保鲜。”
七岁的他在妈妈那里,见识到了商海里的一个个小小招术,做人家没做过的,尝第一道鲜。当然这是他后来长大一些才悟出来的。然而,这样的鲜活的例子是学校学不到的,或许说是体会不出来的。
黄果兰的贩运成功,给他们带来了利润,也使得成都从此常常可以闻到昆明的花香。
鲜花季节过去了,他们就贩干花。
生活就这样又闯出了一条新道。
然而,妈妈说:“不能高兴得太早,很快人家就会找到这条路上来。”
他很佩服妈妈的预见,果不然,很快,也就两个月的时间,贩烟的也贩起花来了,加上新走这条道的成箱成箱地贩运黄果兰,成都街头的黄果兰就滥了。
多少人挤上这条路,这路也就不好走了。
爸爸妈妈决定收手。
6岁7岁,6岁7岁的孩子该干什么?
跑单帮,这是无情的生活给他上的第一课。
这个6、7岁的孩子叫孟阳。也就是我们今天的Rocket boy。
二偶像的坍塌“我的父亲在我7岁那年成为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能在危急关头保护我和妈妈;能只身击退那么多抢劫者;他发起威来四五个人也上不了他的身。
可是偶像树立的很快,坍塌起来也很快。有句俗话说:成都女人一枝花,成都男人耳朵“■”。可是我父亲不是软耳朵,他不听我妈妈的。
父亲酗酒(成都人叫做滥酒),酒量大也许是遗传的,一顿一斤白酒,喝下去,脸不改色。可是喝了酒就找事,妈妈劝他不要酗酒,自然第一个出气筒是妈妈,父亲喝了酒以后会捉住妈妈的头发,边骂边打,没来由地实施家庭暴力。
第二个出气筒就是我,除了躲在妈妈的身后,我又能躲哪里去?结果自然是让妈妈多挨几拳几脚。
挨打的我常常会问妈妈,我是不是他的儿子,为什么人家的爸爸拿儿子当宝贝,而自己的爸爸,把儿子当狗踹。想不通,妈妈也答不好,只是说别瞎想,他是你亲爸。
除了酗酒打人外,他还有一个难以改变的劣根性——赌。酒——赌——打人,似乎是密不可分的连环。喝了酒赌,十赌九输,赌输了喝,十喝九醉。而十回醉,十回赌,十回回都是妈妈和我倒霉。
有一回发了工资,父亲没到家一头就扎进了赌场,一夜输了个精光。回家见我们睡着,从床上拖起我们来,抬手就打,没理由,讨饶不行,讲理不行,求情不行。打到没气力了坐下歇手。”
家庭暴力是那样的残暴,妈妈擦着血糊的眼睛对他说:“娃儿,你可不能学你老子,不能赌,不能滥酒,不能打人。”
他哭着回答妈妈:“我不赌,我不滥酒,我恨他打人。”
这一个血泪的夜晚,孟阳在他妈妈怀里发的誓言,他已经遵守了十几年。
这个家庭虽然不残缺,但充满了暴力,真还不如残缺。
父亲一如既往地酗酒赌钱,完全不顾妻儿的生活。妈妈没办法只好外出觅活。有一天有个熟人找到她说:“你来帮我卖衣服吧,卖一件给你抽一成。”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与父亲脱离接触
为了养家也为了与父亲脱离接触,少受打骂,妈妈给人去打工了。其实那是个当托的活儿,说白了帮人家去骗人。廉价的衣服开出价以后,如果没人认这个价钱,妈妈就出面去认,“哎呀!这衣服真便宜,我要一件,好多钱?”付钱买了走人,其实是串通好的,用这方法,引起人的拾便宜和购买欲,生意真还是火。一个月下来挣了三千多元。
当托的日子,孟阳就在一边看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是他的社会课堂。虽然妈妈回头会对他讲:“儿子,那是骗人的买卖,咱们做不得。”他还是把罪恶当作了滋养的蜜糖。
“为啥!有钱嘛”。
“伤天害理唷!”妈妈还是有良知的,但她还是要去做,因为,她需要生活。
钱啊钱!钱福人,钱苦人,钱也害人。
有一天,孟阳的叔叔找上门来对妈妈说:“嫂嫂!我盘了家酒店,你到店里头做,帮帮我哕!”
妈妈的手艺还是可以的,大约叔叔以前尝过妈妈做的菜。
三星级的火锅城,生意火极了,妈妈的收入随着生意红火,一天比一天高。叔叔自然也发财了。
不记得别的,有一天妈妈发了工资,抱回一个21寸大彩电来,还花几千元买了一条名贵的狗狗。
钱苦人,钱也害人。
有钱的叔叔跟许多成都人一样,满街哗哗响的麻将,将他们的心搅得痒痒。
叔叔开始赌了,辛苦钱血汗钱,随着人一次次推倒骨牌的喊和声,滚滚流入别人的腰包。赌徒红了眼,什么都敢押。叔叔押上了生金蛋的鸡。他把三星级火锅城给输了。
妈妈又失业了。
用不了多久,荷包又干瘪了。
背着书包从学校回来,就看见了妈妈的愁眉。
应该有钱的呀!孟阳想,在火锅店红火的时候,妈妈口袋里有过许多钱,怎么一下子又落入了贫穷了呢?
“你爸爸都夺走了!”
“又抢钱去赌!”孟阳不由得义愤填膺。握紧双拳恨不得立即找霸道的父亲去算账。
“没用的!不要去讨打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天无绝人之路,母亲在绝望之中,遇见了一个当年的同学,他如今在做贸易,生意做得挺不错,听说老同学的家境遭遇,便劝她跟他一起做贸易。
妈妈很聪颖,一学就会,很快她轰轰烈烈做起贸易来,而且获得了成功。
父亲来了,把妈妈和孟阳拖回了家。棍子提在手中,满口酒气,逼着妈妈拿出钱来,要不就往死里打。
他真的往死里打,边打边骂:“奸夫淫妇,我叫你们睡一起快活!”
孟阳不懂得父亲骂的脏话是什么内涵,但他听得出不是好话,他说:“每天都是我和妈妈睡在一起!”
连你也敢一起骗我!拳脚泼向小小年纪的孟阳。
少年。他的少年时代,就是这样在充满暴力的氛围中捱过来的。
有一天,父亲醉醺醺地把孟阳叫到了他住的地方,对他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他说他是爱妈妈的,他们是自由恋爱,他是不会放手的。他说他要走了,走得很远,不会再来看儿子了,你要是我儿子就好好长大,好好对你妈!
孟阳当然不懂,也不会去弄懂。因为他当父亲说的是醉话。
就在那天晚上,就在孟阳离开以后,父亲找到了与妈妈一起做贸易的那位叔叔,只一刀,血溅他满身的时候,他还哈哈笑!“合伙人,什么合伙人?奸夫淫妇!哈哈哈!”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彻底坍塌了
偶像彻底坍塌了,坍塌得连半寸高的墙基都没有留。
从英雄到罪犯,就那么简单,这是父亲以无期徒刑这个惨重的代价,留给孟阳的最惨痛的作业答案。
三堕入深渊监牢的大门合上了。
高墙把一家人隔离开来。
不知是该悲痛还是该“高兴”。悲痛是因为,父亲遭到了重罚,判了无期徒刑,“高兴”是因为从今以后,妈妈和自己可以不再受那奴隶般的折磨。家庭暴力使他们时时想脱离恐怖的梦魇。
妈妈离婚了。居然还是父亲提出来的,也许是身陷囹圄以后的一种良心发现,也许是冷酷的高墙使他能够静下来反省。他说他有他的死期,他怕杀人犯的臭名影响到孩子的前程,所以要离婚,让妈妈改嫁,让孩子换个姓,他以为这样可以把妻儿拖出生活的阴影,父母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能走出阴影吗?
不能!
多少年后,等孟阳长大了才知道,妈妈离开了一个牢笼又堕入了另一个精神牢笼。她为受害人的厄运而内疚,多好的一个人,虽然不是她动手的,但事情因她而起。她觉得人家在危难中伸出了援手,而因为自己陷恩人于万劫不复之地。
她把家中的彩电,还有值钱一点的东西,搬到了那人的家中交给他的妻子。不管是白眼还是红眼,她给她和她的家人下跪,祈求原谅。
她是扯着长长的扯不断的泪链走的,不知自己要走向何方。
背后是一双双鄙视的眼睛和指指戳戳的手指。
成都人的陋习中包括着这种不分是非的蜚短流长。
一个受压抑很久很久的躯体,它会暴发出什么样的力?
或许是破坏力,报复不公的社会,或许是创造力引发出一种常人所不能的潜质。
孟阳经历了从破坏到创造的轮回。
岁序齿长,一年一年日月交替,晨昏相衔,孟阳在悄悄长大,嗓子上的喉结鼓凸出来了,嗓音粗得令人想起岷江里游过的嫩鸭子。低音有些嗄,高音有些破。
小小少年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可是他常常背着书包逃学。因为父亲犯罪,妻子儿女成了杀关管的家属,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如千斤泰山石磨盘般压在他们的头上。连为人师表的老师,也不能免俗,有一天孟阳在课上做了小动作,老师喝令他站起来,并当场羞辱他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你爸爸是杀人犯,你也不会是好货。”
他记不得自己是怎样逃出教室的,只记得两耳有呼呼的风声,只记得他想用头撞击什么,所以一头拱出了人圈,撞倒了好几个围在门口看热闹的学妹,当时有个最大的心愿,一辈子不要再踏进教室,一辈子不要再见到那位老师。
第二天不起床,妈妈到床前试试他的额头,以为他受了风寒,病了。
他拉住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老师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也不会是好货。”
妈妈知道儿子心中的委屈。她劝导儿子,必须回去上学,因为没有文化,才会像他爸爸一样,成为法盲,干出塌天蠢事来。
他不回去,说破天也不回去。他不要让人把他看扁!
但是他拗不过妈妈,妈妈用慈爱的眼泪把他送回了学校。
人虽然回去了,心却没有回去,跷课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孟阳传奇》 第一部分《孟阳传奇》 痛恨成都人
“我曾经那么痛恨成都人的世俗,他们是那样势利,你若衣锦还乡,他会前倨后恭,你若落魄潦倒,他不会伸出援手,他会翻脸不认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