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见了杨国夫、刘其人、龙书金等7师领导,他说:〃中央来电报,杨国夫师即到山海关,任务为协同当地部队巩固山海关一带地区,粉碎美蒋从秦皇岛一带对山海关地区的进攻。立即增援山海关19旅。〃部队马不停蹄,火速上路,经丰润、抚宁、滦县,道路崎岖,山径迂回,人马难行。突然飞章告急,蒋军已在秦皇岛登陆,正在向我山海关军民发动进攻。中央军委令7师从速。再从速。    
    11月3日,夜色朦胧,微弱的月光如水如雾,大地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在沟壑纵横、山峰罗列的冀东一带,杨国夫7师绕道石门寨的偏僻小路,出九门口,从关外迂回增援山海关。19旅旅长张鹤鸣见到杨国夫,久久握住杨国夫的手,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泪花。    
    在13和52两个美械军气势汹汹地进攻、山海关危在旦夕的紧急形势下,张鹤鸣对主力部队及时赶到的心情不待多言。雄兵猛将,来得适逢其时呀。突然,一队人马走入江家屯,把〃前指〃又搞得紧张了一阵子。一看原来都是山东来的熟人,杨国夫师长等。〃前指〃人员与7师从山东分手一个多月,在荒远的江家屯见面,亲热得不行。黑面包公似的尹健科长立即把杨国夫引到林彪的小屋。林彪见到山东7师师长杨国夫,脸上露出了笑容。〃你就是杨国夫?〃林彪上下审视着这条汉子。〃把你师的情况汇报一下吧。〃林彪急于想听听山海关的情况。杨国夫汇报了保卫山海关战斗的情况后,说:〃现在的问题是山海关有两个部队,除7师外,还有李运昌的19旅,指挥不统一。19旅有电台,7师没电台,无法与总部请示汇报,19旅有通锦州的电话线路和电话,7师不能用。7师是聋子、瞎子,影响作战。〃林彪静静听罢,说:〃张鹤鸣19旅,应编入7师建制,归你统一指挥,19旅的电台、电话线路、电话等由7师统一使用,以利作战。你把我的指示立即通报李运昌。〃杨国夫得令,快马加鞭回山海关去了。    
    中央军委来电:〃山海关作战部队统一由杨国夫指挥。杨国夫、张鹤鸣应防侧后,严密监视石门寨之敌,防其包围迂回,并派出小部队袭扰疲惫敌人。〃杨国夫根据中央电文精神,立即调整了7师和19旅兵力部署,从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到山海关城垣,从角山寺到二郎庙,再到九门口,设立了一道由勇敢不怕死精神凝结而成的钢铁屏障。    
    这天夜间,天空阴云密布,地上阴风透体。我军向敌军发起突然攻击,经过一夜激战,迫敌后退10余里。8日夜,我军3个团出击,毙伤俘敌近千人,缴获美式武器数百件,一度迫近水环山列的秦皇岛。毛主席、党中央发电嘉勉。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三毛泽东电示林彪(2)

    狂妄自大、仗势欺人的石觉、赵公武顽军,像乌龟似的把头缩回去了。但是,我军装备武器量少又低劣,没有火炮,部队衣食不佳,体力不济,要想多歼灭敌人办不到。敌人两个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为了等待援军,只是不紧不慢地打拉锯战。双方在竭尽全力对峙着。    
    我党从延安调来的大批干部和从承德方向过来的部队,从山海关流水似的通过,奔赴东北三省。但是,在实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7师守军在寒冷的天气中,总有一种撑不住的感觉。这时,冀热辽军区李运昌、沙克见山海关形势危急,迭电飞报中央,要求已至玉田的我军主力黄克诚师、梁兴初师火速增援山海关,攻击敌人的侧背,以解除山海关之围。    
    枣园窑洞的煤油灯下,毛泽东慢慢地吸着一支烟,想法则不同。他想,山海关战事,由    
    李运昌和杨国夫两部凭借险要山川迟滞顽军前进,是可以的。主要是争取时间,掩护黄克诚师、梁兴初师到达锦州,充当歼灭顽军的主力。黄、梁二师是秘密武器,所以,他们不必走山海关,可走山海关以西,取捷径,隐蔽前进,以免暴露。不能让敌人发现我军大部队已进入锦州,这样在锦州就有好戏可看了。    
    詹才芳、李运昌应把行军路线调查好,并通知黄克诚、梁兴初两部,以免他们走弯路,贻误战机。江家屯的土屋里,林彪在思索,在审时度势,认为黄、梁两师与山海关近在咫尺,山海关我军吃紧,眼看不支,危在旦夕,敌顽也系孤军深入。所以在未报告延安毛泽东的情况下,先电告黄、梁两师即从现地出发,向义院口、驻操营前进,向敌之左背进攻,务须消灭其一部,以迟滞石觉、赵公武前进。为执行上项任务,该两师可暂勿向锦州、义县前进。然后,林彪才把这个命令报告了中央。    
    这叫作先斩后奏,大将在外,有这个机动权力。    
    枣园窑洞里,毛主席看到林彪的电报后,大吃一惊,觉得大事不好,倘如此用兵,全盘皆乱。黄克诚、梁兴初两部4万余人,为我军野战主力,都是老115师的部队发展起来的,现在远道疲劳,急需休整,应在将来决战时用。黄、梁还是迅速通过山海关地区,进到锦州,以位于锦州机动地区为适宜。山海关、绥中地区,杨国夫师及李运昌的19旅可以守住险要,坚持一段时期,以掩护黄、梁师到达锦州。    
    黄、梁两师到达后,可争取一星期时间的休整。两种截然不同的命令同时到达了黄克诚和梁兴初师。    
    时值初冬,阴云密布,寒风劲吹。警卫员在毛泽东的窑洞生了一盆炭火,但窑洞内仍然寒气逼人。    
    几天来,毛泽东的目光在注视着战略枢纽地区锦州,他在考虑我军应以锦州地区作为我主力集中作战的战略枢纽。在冀热辽的程子华任务十分艰巨,他必须兼顾到东南两个方向:南面以粉碎从北平向承德进攻的蒋军为目标,创造战场,布置工作;东面迅即派大批干部并有得力领导同志去朝阳建立领导中心,将干部分配于朝阳、凌源、阜新、锦州、义州各县。就辽西的交通要道来说,习惯把此线叫做〃北线〃。要发动民众,镇压反动武装,组织人民游击队及地方军,创造战场,援助锦州、山海关主力作战。还要为我军以后打大仗建立稳固的后方兵站线,供给粮食,收容伤病员,输送干部,以确保锦朝铁路线于我军手中。锦朝铁路线是我冀热辽的动脉。所以,冀热辽分局的任务很重。    
    在毛泽东看来,黄、梁两部远道新到,如果开义院口、驻操营,即使歼灭敌人一部,也不过是战术胜利,反使我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势将处于被动。林彪应谨慎使用主力,以求将来决战时一战解决问题。应令李运昌、杨国夫两部坚持山海关、绥中之线,节节抗击疲惫敌人的两个军。黄、梁两部隐蔽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休整部队,恢复疲劳,补充枪弹,熟悉地理,了解民情,演习夜战。俟石觉、赵公武两个军进至绥中地区或兴城地区业已疲劳消耗至相当程度时,我方可集中最大兵力打击敌人。    
    黄克诚有3.5万人、梁兴初有7000人、杨国夫有7000人,李运昌、沙克在盘山、锦州至山海关一带至少有2万,共约7万人,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于最有利之时机、地点,由林彪或罗荣桓亲自指挥,举行反攻,分作几个战场,像刘邓在平汉战役中一样,每次歼灭其两三个师,最后全部歼灭蒋介石的两个军,即能从战略上解决问题,蒋军就进不到东北了。    
    冀东两个野战旅,可调至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的西面山地隐蔽集结,于正面主力举行决战时,从侧面切断敌军后路。总之,从内线作战着眼,此种方针最为有利。    
    林彪与毛泽东关于怎样使用黄、梁两师,意见分歧。毛泽东从战略方面考虑使用部队。林彪从战役方面考虑使用部队。假如按照林彪的命令向进攻山海关的蒋军侧背猛烈一击,结局会是怎么样?石觉、赵公武会不会受到重创?情况不得而知。毛泽东考虑山海关、绥中、兴城一带,左山右海,地形险要,我军可在隘路扼守立脚,深沟高垒,择险而守。同时发动人民群众支援我军,踊跃支前。还要把民兵游击队组织起来,袭击蒋军,不使蒋军越过。坚守一段时间,我军就有办法了,可在锦州一带有大的作为。因此,他电令李运昌、沙克:你们必须坚守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掩护我主力集中锦州。合众社称蒋介石占领了山海关,情况如何,即告。    
    同日,他又发电文: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必须坚守,掩护我主力…黄、梁两个主力师集中锦州。时间至少三星期,多则两个月,望动员民众构筑多道防御工事。这里共有多少兵力,战斗力如何,民众发动如何,游击队民兵组织如何,地形利于作战否,即告。    
     同日,敌军第52军25师和13军89师出九门口,经角山寺东麓对我山海关守军侧背薄弱部位进行包围。在山海关前线,驻在大茅山口的我军4个战士跑到20团部报告,他们连被敌人包围了。    
    20团陈乙斋团长派侦察员前去了解情况,发现很多敌人正踏着一场薄薄的早雪在长城山脚迅速运动。我党地方干部也跑到师部报告:〃敌人迂回部队从义院口直插绥中县,拂晓可能进到山海关东侧上、下牛羊沟一带。〃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三毛泽东电示林彪(3)

    第7师指挥部设在一间民房里,师长杨国夫半信半疑,立即派阎捷三参谋长带骑兵班去查清情况。阎捷三上到北山高峰处,见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蒋军部队正在山谷间从西向东运动。晚上,我军山海关总指挥杨国夫召开紧急会议。杨国夫心想,是撤,还是守?如守,会被敌人切断退路,背海面山,我师虽然可以将卒并愤,负固死守,坚持数天,但有弹尽粮绝、人地两失、全军覆没的危险。现在部队已经减员三分之二,伤亡减员严重,而无后继援军。如像毛主席要求的,至少三个星期,待黄、梁二师进到锦州再撤,绝对办不到。但是,我军如撤,进入东北的大门丢失,责任重大,敌人两个军突破山海关后,沈锦一线再无我军防守,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到达锦州、沈阳,影响我军战略的实现,后果难以想象。但是,如果敌军两个师迂回属实,那就非撤出不可,绝不能让在抗战中成长起来的渤海子弟兵坐以待毙。他知道,此举非同小可,需要把敌情搞准确。敌情属实。    
    敌军以第13军54师经石门寨正在攻击九门口。第52军25加强师全部轻装,秘密经石门寨以北我军未设防的城子峪,沿通往绥中公路急进,意在进至中前所后,切断我军退路。    
    由杜聿明指挥的这两个军,火力比日本军队强,陆、空步炮协同,炮火作延伸掩护射击,步兵看信号冲锋,天上还有美帝国主义的飞机掩护助威。阴风雪雨敲打窗棂,杨国夫痛苦地决定撤出战斗。这是他有生以来最难作出的决定。他命令侦察科长崔醒农通知市内部队撤出,并带两个排炸毁铁路桥、公路桥。有的部队通知不到,就放火为号    
    。同时,他命令两个团跑步前进至上、下牛羊沟一带山村。敌军先头师正在围着篝火吃饭,杨师突然袭击,敌人溃乱。而后双方又对峙一日。杨国夫师顺着绵延起伏的山洼撤退。蒋军13军、52军,尾随杨国夫师前进。杨国夫师为摆脱依赖机械化的敌人,沿着绥中一带山中的崎岖道路走。可是,每到一个村庄或到黄昏时,敌人就对我军突然发动袭击。奇怪。敌人好像有〃诸葛亮〃,会神机妙算?师部人员都百思不解。    
    后来他们抓到了20多个俘虏,这才知道,北宁线两侧的每个村庄,都有电话直通沿铁路车站和城市,凡有过往部队和发生什么情况,伪政府人员都要向国民党军队报告。农村的伪政权在充当蒋军的耳目,敌人在暗处,我军在明处。这就是沦陷区与我解放区的不同。此后,杨国夫令我侦察员穿上俘虏军装,部队每到一村庄,侦察员先找伪政府人员,并冒充敌人同他们交涉。在敌占区搞军事活动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了。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三林彪在辽西走廊战事不顺利(1)

    白毛风卷着地上的积雪,在辽西走廊来回横扫,枯枝败草在狂风中瑟瑟发抖。林彪正在集中精力琢磨着下一步怎样在中长路上打击敌人,李作鹏送来刘少奇代表中央给他的指示,他抬头瞥了一眼,见同时发给了彭真、黄克诚,他们三人在三个不同的地方都收到了这个指示:〃你们在锦州、热河、阜新丧失了作战机会,未能给蒋介石以沉重打击,使蒋轻视我在东北的力量,他已相信杜聿明的报告,认为不费大力即可击溃东北我军,控制东北。〃    
    林彪读了这几行文字心中很不满,气呼呼地又往下读:〃现在,此一最后作战机会,你们绝不要再丧失。因为此战关系着我党我军在东北的地位。你们应该立即布置一切,集中兵力,坚决打好这一仗。〃林彪心想,谁不愿意打好这一仗呢?    
    他继续看:〃即使同杜聿明部队打一个平手,也可以示我勇敢顽强,使敌人不敢放胆横行,也算完成了中央给予你们的战略任务。你们要千方百计夺回北宁路一段以及义县和锦州。要避免打败仗。只要充分准备,向敌人首先发难,就可以打好。总之,一定要抓紧时机,在东北打个大胜仗。〃    
    林彪把刘少奇代表中央发来的指示往桌面上一甩,皱着眉头,站起来,走开去。李作鹏见林彪一脸阴沉,不高兴,自己悄悄出去了。    
    李作鹏出去后,林彪又拿起电报,看了一遍,心中更加不快。他的脸板得很紧,郁郁不乐地走来走去,心想,蒋介石轻视我在东北的力量,是他认为他的部队是美械精锐,是他知道我军武器陈旧落后,而且没有炮。给敌人沉重打击,谈何容易。敌人5个师集中在一起,我军的通讯和装备都不行。他回头看作战地图,读了很久很久,这时恰好尹健来送文件,他说:〃尹科长,你作记录,复中央。如果敌人进攻辽中、台安、盘山、鞍山,我军决攻彰武,然后,从彰武向南进攻。如果敌人向新民、彰武东北进攻,我军即以小部与敌人接触,主力撤到法库,待机再歼灭敌人一部。〃尹健把记录稿送他阅。    
    他阅毕,用毛笔很大气地签了一个〃林〃字。风吹着窗棂不住地响着,林彪不住地徘徊着,思潮翻滚。北宁路的敌我态势,在他的脑海里一幕一幕地展现。敌人进入北宁路,占领锦州后,是5个师集中在一起。好在现在敌人终于分散了,分散在热河和北宁路两个方向,我军攻击的目标多了,给了我一个机会,这就好攻击了。不然我林彪真的向中央交不了账了。    
    他尽管受到批评,但觉得现在信心足了,心里有底数了,就我军几个部队来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建立根据地,武器装备已有改善,情报来源也解决了,技术状况也好多了,战士们又显得生龙活虎了。在南满我军有两个师,还有曾克林纵队。我军可以进行战略进攻,东西两个方向可以配合作战。    
    他仍然是老观点,我军打仗不能只在一个方面。两个方面比一个方面更能奏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敌人进行歼灭性大战的时刻来到了。我军各部队要不怕牺牲,不畏严寒艰苦,只有进行英勇猛烈的浴血奋战,才能取得辉煌伟大的战果。勇敢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是我军胜利的基本条件。只要我军有了压倒敌人的一往无前的奋勇精神,再加上好一些的武器装备约凹际酰だ俏抟傻摹?/p》    
    他思前想后,觉得无论从我党的根本利益来说,还是从国民党蒋介石四大家族的根本利益来说,还是英美要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来说,东北激烈的争夺战即将开始。中东路是东北富庶区,我军与杜聿明部决战的战场,必然是在中东路上。黄克诚意见,东北的战争将首先在西满展开,不对,西满只有战略意义,没有经济意义。蒋介石、熊式辉、杜聿明更看重中东路。为此,中央应令杨得志部牵制平泉、凌源方面的敌人,以便我军在辽西走廊作战。    
    按照惯例,每当清晨,李作鹏等人就会来向林彪汇报敌情、我情。    
    李作鹏说:〃石觉89师的226团在往法库行进时,在秀水河子与265团1营及89师山炮连、运输连在秀水河子会合了。〃    
    林彪的眉毛在簌簌地动。他突然有一种灵感,意识到彭明治旅和梁兴初师的机会来了。石觉属于少壮派,山海关一战,他觉得威风八面,然后一路北上,浩浩荡荡,如入无人之境,因此目空一切。为了迅速抢占地盘,89师在彰武、新立屯、阜新都只放了一个营的兵力,很分散。离秀水河不远的新民地区有52军的第2师部队。    
    林彪想,2师与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