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和苦难的事情上,我们并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知炽、辅助和技巧,不是象在
关于国务或关于战争的会议上,在法庭上,在医疗会诊中,在某种神学或历
史的争论中,或在数学或力学的某些点上要作出正确判断所必需的那样;但
作为补偿,却需要更强的坚决性和习惯,在这有关幸福和德性的大事上,来
永远采取好的决定和遵照这种决定。总之一句话,对于真正的幸福来说,较
少的知识而有更多的善良意志就够了;所以最大的傻瓜也和最博学、最精明
的人同样容易地能够达到这一点的。〕
斐因此我们看到,理智若无自由是毫无用处的,而自由若无理智则是
毫无意义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那对他可以为善或为恶的东西,却不能移
动一步来接近这一个或远离那一个,那他有了视觉就会好些吗?他甚至会因
此更吃苦,因为它将会毫无用处地响往着那善,而恐惧着那他眼睁睁看着却
无法避免的恶。而一个人有自由在一片漆黑中跑来跑去,这比他随风飘荡又
在哪方面要好一些呢?
德〔他的任性将会稍稍多得到一点满足,可是在趋善避恶方面处境
不会更好。〕
68。斐假判断的另乐,或习惯已使之成为适意的快乐,我们就不再看得
更远。因此这也是一种机会,使人在把对他的幸福事实上是必要的东西不看
作必要的时,判断错误。
德〔我觉得这种假判断是包括在前面那一类,即在对于后果方面弄错
了的假判断之内的。〕
69。斐余下的是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来改变那伴随着某种特殊活
动的快感或不快,他在许多情况下是能够的。人们能够而且也应该来矫正他
们的味觉器官使之能够品味。人们也同样能够改变灵魂的趣味。一种恰当的
考察,实验,运用,习惯,将会造成这样的效果。人们习惯于抽烟就是这样。。
①拉丁文,意即“事物的总合”。亲源。满足于来到手边的第一种快
的,这种习惯最后使他们觉得抽烟很适意。对于德性也是一样的。习惯具有
很大的吸引力,人们不能抛弃习惯而不感到不安。你也许会把这看作一个悻
论,就是说,人们能够按照他们忽视这种义务的程度而使一些事物或活动对
他们成为较适意或较不适意的。
的,这种习惯最后使他们觉得抽烟很适意。对于德性也是一样的。习惯具有
很大的吸引力,人们不能抛弃习惯而不感到不安。你也许会把这看作一个悻
论,就是说,人们能够按照他们忽视这种义务的程度而使一些事物或活动对
他们成为较适意或较不适意的。
§70。斐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道德学,只能是决定趋向德性的;那在此
生之后的无限的幸福和苦难,只要是可能的就够了。必须承认:一种和对可
能的永恒幸福的期待相结合的好的生活,是比一种伴随着对可怕的苦难的恐
惧、或至少是对灭亡归于虚无的可怕而不确定的希望的坏生活更可取的。所
有这一切都是最明显的,即使好人在这世上只是经受祸总而坏人却经常享福
也罢,而在通常情况下是完全不会这样的。因为对一切事情正确考虑一下,
我相信他们即使在这一生也是过得最糟糕的。德〔因此即使在死后什么也没
有,一种伊壁鸠鲁式①的生活也不会是最合理的。而我很高兴,先生,您纠正
了您在上面§55所说的与此相反的意见。〕
斐有谁会这样傻,竟自己决定(要是他是有头脑好好想过一下的〕,
来甘冒一种可能的危险,就是成为无限地不幸的,以致除了纯粹的归于虚无
之外从中什么也得不到;而不是使自己处于好人的境地,他除了归于虚无之
外没有什么可怕的,而却有永恒的幸福可以希望呢?我避免说到来生状态的
确定性或概然性,因为我在这个地方并无其它打算,只是要指出这种假判断,
这是每个人根据他自己的原则都应该承认犯了错误的。
德〔坏人是很容易倾向于相信来生之不可能的。但他们并无其它理由,
只除了说人们只能限于从感觉所知道的东西这一点,以及就他们所知没有一
个人从另一个世界回来。有过一个时候,根据这同样的原则,当人们不愿把
数学和通俗的概念结合起来时,就可以拒绝承认对跖地②;而现在,当我们不
愿把真正的形而上学和想象的概念结合起来时,也可以有同样的理由来拒绝
承认来世。因为有三层的概念或观念,即:通俗的,数学的和形而上学的。
要使我们相信对跖地,第一层概念是不够的;而要使我们相信另一世界,第
一层和第二层概念也还不够。的确它们也已提供了一些有利的猜测;但如果
说第二层概念在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经验之前就已确立了确实有对跖地(我不
说是那里的居民,但至少是那地方,那是地理学家们和天文学家们之中关于
地球是圆形的这种知识已给他们确定了的),最后一层概念,对于另一世,
也从现在起,在人们去看了以前,就已给了与上述一样的确实性。〕
§72。斐现在让我们回头来谈能力,这是本章真正的总题目,而自由只
是它的一种,不过是属于最重要的之中的一种罢了。为了对能力有更清楚的
观念,得到一种对所谓活动的更确切的认识,将不会是离题,也不是无用的。
我在我们开始讨论能力时曾说过,有两种活动是我们对它们有某种观念的,
这就是运动和思想。
德〔我认为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思想这个词更概括的词,就是用知觉这
个词,把思想只归之于心灵,而知觉则属于一切隐德来希。但我不想否定任。。
①因为伊壁鸠鲁在一定意义下主张生活的目的在于快乐。在西方文字中“伊壁鸠鲁式的”就成了追求感官
享受的同义语,但这实际是对这位古希腊伟大唯物主义者的污蔑和歪曲。
②即在地球上和我们所处的地域相反的另一面的地区。
何人有把思想这个名辞照同样概括的方式来用的自由。甚至我自己有时不注
意也会这样用的。〕
何人有把思想这个名辞照同样概括的方式来用的自由。甚至我自己有时不注
意也会这样用的。〕
是始终完全适合于它们的,而在有一些例子中,我们将毋宁认为是受动①。因
为在这些例子中,在其中发现有运动或思想的实体,纯粹是从外面接受印象,
通过这印象,活动被传递给它,而它只是单凭它所具有的接受这种印象的容
受力(capacite)活动的,那只是一种被动能力。有时实体或原动者是凭它
本身的能力而使自已活动,那才真正是一种主动能力。
德我已经说过,照形而上学的严格意义,把活动看作是在实体中自动
地并且从它自己内部发生的,则一切真正是实体的东西只能是主动的,因为
一切都是依照上帝从它自身发生的,一个被创造的实体是不可能对另一个实
体有影响的①。但是,把活动当作一种圆满性的实施,而把受动当作它的反面,
则只有当实体的知觉(因为我把知觉给与一切实体)发展出来并变得更清楚
时才在真正的实体中有活动,正如只有当知觉变得更混乱时才有受动一样;
所以在那些能有快乐和痛苦的实体中,一切活动都是走向快乐的一种步骤,
而一切受动都是走向痛苦的一种步骤。至于运动,那只是一种实在的现象,
因为运动所归属的物质和团块,真正说来并不是一种实体。可是在运动中有
活动的一种影象,正如在团块中有实体的一种影象一样;而就这方面看,当
物体在其变化中有一种自动性时,我们可以说它是在活动(agit),而当它
受另一物体推动或阻碍时可以说它在受动(patit);正如在一种真正实体的
真正活动或受动方面,我们可以把实体借以趋向圆满性的变化看作它的活
动,把它归之于实体自身。同样地,我们可以把实体借以发生相反情况的变
化看作受动,并归之于一个外部的原因;虽然这原因不是直接的,因为在第
一种情况是实体本身,而在第二种情况是外部的事物,可用来以一种可理解
的方式解释这种变化。我只给物体一种实体和活动的影象,因为那由各部分
复合成的东西,确切说来是和一个羊群一样不能被当作一个实体的;但我们
可以说其中有某种实体性的东西,那使之成为一个东西的统一性,是来自思
想的。〕
斐我曾想着,那通过某种外面的实体的作用而接受观念或思想的能力
叫做思想的能力,虽然骨子里这不过是一种被动的能力或一种单纯的容受
力,对反省和内部变化作着抽象,这种反省和内部变化是始终伴随着接受来
的影象的,因为在灵魂中的表现①是象一面活的镜子中的表现一样的①;但我
们所具有的那种根据我们的选择来唤起一些不在的观念,并对我们认为适合
的那些观念一起加以比较的能力,真正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① “受动”原丈为“
passion”。挟在法文和英文中,passiop一词,通常是有“情感”或“激情”等意义,本
书中一般译作“情感”。但它又和
action相对而有“被动”或“受动”的意义。
action在本书中一般译作“活
动”,它又有“主动”的意义,同时又和“潜能”相对而有“现实性”或“实现”的意义。它们的动词形
式
agir和
Patir。形容词形式
active和
passive也都相应地有多种含义。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恰当译名同时兼
含这多种意义,只能随上下文怠作不同译法,但往往难以确切表达其同时包含的多种意义,希读者注意。
①按这里所说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可参看其《单子论》、《新系统》等著作,特别
是
Deipsanatura,eltc,C本第四卷
509页,E本
157页。
① C本和
E本均作“
I’expression”(“表现”);
J本作“
I’impression”(“印象”)。
① C本和
E本均作“
I’expression”(“表现”);
J本作“
I’impression”(“印象”)。
德[这和我刚才提出的那些概念也是一致的,因为在这里有一种向更
圆满的状态的过渡。但我将认为在感觉中也有活动的,只要这些感觉给了我
们一些较突出的知觉,并因此给了我们一种机会来提起注意,以及可以说是
来发展我们自己。]
德[这和我刚才提出的那些概念也是一致的,因为在这里有一种向更
圆满的状态的过渡。但我将认为在感觉中也有活动的,只要这些感觉给了我
们一些较突出的知觉,并因此给了我们一种机会来提起注意,以及可以说是
来发展我们自己。]
德说真的,我认为您在这里称之为根本的和原始的这些观念,大部分
都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在我看来是还可以进一步分解的;可是我丝毫不责
怪您,先生,自己限于这样而不把这分析更向前推进。此外,我认为如果它
们的数目可以用这办法来缩小,那么它也可以通过加上其它一些更根本或同
样根本的观念来增大①。至于有关它们的排列问题,我认为,依照分析的次序,
存在当在其它的前面,数在广延的前面,绵延在运动性(motivite)或可动
性(mobilite)前面;虽然这分析的次序并不是通常使我们想到它们的时机
的次序。感觉提供我们材料来作反省,而我们如果不想到某种别的东西,即
感觉提供的特殊事物,是甚至不会想到那思想的。而我深信,被创造的灵魂
和心灵是决不会没有器官和决不会没有感觉的,正如它们不能没有标志符号
而从事推理一样。那些人曾想主张一种完全的分离和在(与身体)分离的灵
魂中的思想方式②,——这是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无法解释的,并且不仅背
离了我们当前的经验,而且尤有甚者,是背离事物的一般秩序的,——他们
给那些所谓硬心肠的人的影响太大了,并且使那些最美好、最伟大的真理对
很多人都成为可疑的了,他们甚至以此剥夺了这种秩序提供给我们的用来证
明这些真理的某些好办法。〕。。
①此句从
C本,原丈是“D’ailleur je crois que si le nombre en pourroit cstre diminue par ce moyen,il pourroit estre
augmente,”etc:E本和
J本作:“D’ailleur si c'est vqrai,quele nombre en pourroit etre diminue par ce mo…yen,
je crois qu'il pourroit etre augmente en y ajoutant d'autres idees plus originalesouautant”。(“此外,如果真的它们
的数目可以用这办法来缩小,那么我认为它也可以通过加上其它一些更根本或同样根本的观念来增大。”)
②这里所讲的“完全的分离”,就是指身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完全分离独立的二无论观点。所谓“分离”
的问题,是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分离”)这个概念以来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老问题。亚里士多德虽然批
判了柏拉图派认为“理念”与容性事物分离独立的观点,但他自己也在可定意义下仍主张有不依赖于身体
的“理性灵魂”,从而使精神与物质“分离”。笛卡尔派的二元论观点使这“分离”问题更加尖锐化。斯
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立场出发都想来克服笛卡尔派的二元论而重新建立一元论,但斯宾诺莎的基本立
场是唯物的,不过仍是一种“心物平行”的观点,而莱布尼茨则是彻底唯心主义的。洛克基本上也站在唯
物主义立场上要来克服这种二元论,但很不彻底,仍有二元论色彩。
第二十二章论混合的样式
第二十二章论混合的样式
德〔要正确地理解这一点,得回顾一下我们以前的分类法。照您的分
法,观念是简单的或者复杂的。复杂的观念是实体、样式、关系。样式或者
是简单的(由同类的简单观念复合而成)或者是混合的。因此照您的分法是
有简单观念,样式的观念(既有简单的也有混合的),实体的观念和关系的
观念。我们也许可以把这些名辞或观念的对象分为抽象的和具体的;抽象的
分为绝对的和那些表现关系的:绝对的分为属性和样态;两者都分为简单的
和复合的;具体的分为实体和实体性的事物,后者是由真正的和简单的实体
复合而成或由之产生的。〕
§2。斐心灵在对于它的简单观念方面是纯粹被动的,它依照感觉和反
省所为它呈现的接受这些简单观念。但它在对于混合样式方面则常常是凭自
己主动的,因为它可以把简单观念组合成复杂观念而并不考虑它们在自然中
是否这样结合着存在。就是因为这样,人们给这类观念以概念(notion)。。 ①
这个名称。
德(但那使我们想着简单观念的反省,常常也是随意的,还有那组合,
自然并没有造成的,也能单凭记忆而由它们自己在我们心中造成,如在做梦
和遇想中的情况那样,心灵在这里也并没有起主动作用,和对于简单观念一
样。至于概念(notion)。。 ①这个名词,许多人是把它用于所有各种观念或想法
(conceptiOns)。。 ①的,既用于根本的,也用于派生的。'
§4。斐几个观念被组合在单独一个观念中,它的标志就是名称。
德[这得理解为,要是它们是能够被组合的,而常常是不能这样的。'
斐杀一个老人那种罪,没有象“弑亲”(parricide)那样的一个名称,
我们并不把前者看作一个复杂观念。
德[为什么杀一个老人者没有一个名称,其理由是法律既并没有规定
给它一种特殊的刑罚,这名称将是无用的。可是观念并不依赖于名称。一位
道德学作者,可以为这种罪发明一个名称,并且在“老人论”(Gerontophonie)
的专门一章中进行讨论,指出人们对于老人应该怎样,而不对他们加以优待
是多么野蛮的行为,这样也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新观念。〕。。
① “notion”一词,一般译作“概念”,本书也译作“概念”,也有人译作“意念”,如洛克原书中译本。但
conceptiOn和
concepte一般也都译作“概念”,这里为稍示区别计,暂把
conceptiOn译作“想法”。这些
名同在西方文字中备人用法也常不一致。
① “notion”一词,一般译作“概念”,本书也译作“概念”,也有人译作“意念”,如洛克原书中译本。但
conceptiOn和
concepte一般也都译作“概念”,这里为稍示区别计,暂把
conceptiOn译作“想法”。这些
名同在西方文字中备人用法也常不一致。
① “notion”一词,一般译作“概念”,本书也译作“概念”,也有人译作“意念”,如洛克原书中译本。但
conceptiOn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