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英军部队是由麦因德尔少将所指挥的 ̄ ̄杂牌军,之所以称它为杂牌军,是因为在整个师的范围内,有很多部队都是属于英联邦成员国的,而并非是来自英国本土地军队。像安德鲁上尉所指挥的第三团,就是来自新西兰,是一个纯正的新西兰步兵团。

    虽然这是一个杂牌师。但是其战斗力却绝对不容低估,毫不客气地说,这个师里的任何一支部队,都是久经战阵的,而安德鲁上尉的新西兰第三步兵团,就曾经参加过两年前那场异常惨烈地克里特岛之战。当然。在那一场战役中,英军是战败的一方,他们被德国人打的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可不管怎么说,它也算地上是一支见过“世面”的军队了,至少那些武器装备落后的希腊人民解放军游击队还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一次,四个英军师从伯罗奔尼撒半岛出发,穿过帕特湾,随后,在迈索隆吉翁登陆,一路北进,企图进攻希腊人民军设在北方的主要根据地,同时,截断人民军南北两地的联系,而这个久经沙场的杂牌师就是这四个英军师中的一个。

    部队行进中,安德鲁上尉的新西兰第三步兵团是作为前锋走在部队最前方的,在他后方不到一公里处,就是英军的第三五一坦克团,由于担心遭遇希腊人民军游击队的袭击,所以安德鲁上尉一路都非常小心。

    初春的品都斯山脉别有一番美感,从远处望去,层峦叠嶂的山峦灰白一片,灰的是冬去春来还未曾吐露新芽的茂林丛林,白的是零落相间还未曾完全消融的冰雪。偶尔,在山丘夹隙的行道边,还可以看到潺潺而流的清溪,清可见底的溪水水面上,缓缓飘动着一两块不知从何处落下来的冰凌。

    山路越走越是狭窄,安德鲁上尉的心里多少有了几分忐忑,从目前来看,这样的道路状况显然不利于后面的坦克部队行进、作战,有些泥泞的道路如果供一辆坦克向前单行还富裕一些,可要是想两辆坦克并驾齐驱却是不可能了,不仅如此,即便是一辆坦克在这里想要调个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部队遭遇到希腊人民军正规部队的伏击,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老实说,作为一名同德军山地部队打过交道的指挥官,安德鲁上尉并不赞同这一次的行军计划,从卡尔派尼西翁快速推进到特里卡拉,这一路上就需要横穿整个品都斯山脉。上万人的一支部队穿山越岭,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的机械化部队,这其中有多大的难度,真是可想而知了。尤为重要的是,品都斯山脉的南麓部分,一向都是希腊人民军游击队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尽管各方面的情报都显示着希腊人民军的主力还在雅典平原以及佐莫克斯、拉力萨一带作战,但是……但是什么,安德鲁上尉也说不好,他就是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头。

    “哄哄……”

    就在安德鲁上尉心里这么忐忑不安的时候,一阵儿隐约可闻的马达声从车外的天空中传了过来。

    将头探出车窗外,安德鲁上尉朝天空中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一眼。是三架英军的“喷火“战机,他们排成品字形结构,快速从部队的上空掠过。继续朝北边地山区上空飞去。毫无疑问,这是一队负责侦查的小编队。

    目送三架战机快速的远去并最终消失在层山叠影背后,安德鲁轻轻的嘘了一口气,他在感觉稍稍放心的同时,也感觉自己这几天来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是啊,在经历了一番变故之后,原来那数十万的希腊人民军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今仍旧在希腊境内坚持战斗的,也不过才只有区区的几万人而已。即便是兵力上如此不堪地一支军队,还缺乏必要的武力配备。像什么坦克、飞机之类地武器装备,他们根本就没有。面对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自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怕他们扑上来用牙齿咬自己吗?

    微微把头一摇,安德鲁上尉地脸上浮现出一丝自嘲般的微笑。他拍拍前面副驾驶的座位,对自己的通讯兵说道:“霍普森,把我的雪茄烟递过来。恩,还有,到前面你就下车,去通讯连等候消息,看看我们的空军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好的。上尉。”通讯兵翻开他地行军包,从里面取出一根包裹在钢筒里的雪茄,一边递给自己的长官,一边说道。

    在新西兰第三步兵团正前方不到两公里处,是一个如同爪子形状的四叉路口,两座横亘其间的山梁。将通往大山深处的道路一分为三。两座山梁地山势并不陡峭,坡度很缓但是却密林丛生,光秃秃的橡树漫山遍野的。很是幽静。在四条道路交叉地路口中央,竖立着一杆路标,四个路牌明确的标识出了每条道路所通往的地方。

    在路口正前方的一片林地里,卡尔切辛斯基上校同米尔哥洛夫上校蹲在一个临时构筑起来、顶部有着灰白色帐布掩护的小型指挥所里,聚精会神的看着铺开的一份地图,两人之间还时不时的窃窃私语着什么。

    当三架英国人的战斗机,带着隆隆的轰鸣声从树林上空飞过的时候,卡尔切辛斯基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指挥所的顶棚,而后撇撇嘴说道:“你知道吗米尔哥洛夫同志,我真的很喜欢这些英国人,因为他们总能把复杂的事情想的特别简单。难道他们真的认为单单依靠这种类似的空中侦查,就能够把地上的情况看个一目了然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当初德国人没有能够打进伦敦,的确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呵呵,”米尔哥洛夫笑了笑,心不在焉的说了一句,“其实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英国佬的疏忽,主要是他们想不到我们会参战,而且悄无声息的赶到这里,给他们布下了一个硕大的口袋。否则的话,我敢肯定这些英国佬早就打点行装跑到海上去了。”

    “嗯,”卡尔切辛斯基点点头,脸上的忽地闪现出一丝兴奋的神色,他舔舔稍稍有些干裂的嘴唇,低声说道,“我说米尔哥洛夫同志,孔子文学网你觉得这次咱们跟英国佬是要硬碰硬的死战到底呢,还是简简单单的给他们一个教训就算了?这楚思南同志的意向也不明确,方面军指挥部那里也是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出来,就是叫咱们放开手脚来打。唉,你倒是说说,咱们这个放开手脚来打,是不是要一直打到海边上去啊?”

    “这可谁也说不好,不过我估计这一仗的规模小不了,怎么着也得把巴尔干方向上的英国佬都赶出去,”米尔哥洛夫拱着个腰,扭了扭有些发麻的大腿,同时说道,“你没看见吉尔尼洛娃同志都来了嘛,她出现的地方,从来都是风起浪卷的,这次估计动静也小不了。而且前段时间我听说英国佬还在土耳其暗中折腾,这次说不定咱们还要……”

    “报告!”

    米尔哥洛夫的话刚说到这里,指挥所门口的布帘外就传来一个大喊报告的声音。两个年纪不过三十出头的上校,立马住了嘴,米尔哥洛夫首先站起身来,板起面孔说道:“进来!”

    布帘掀起,一个军装整洁的通讯兵快步走了进来。

    “上校同志,刚刚从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独立五团传来消息,敌人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伏击圈,毕古雪夫少校请示是否可以正式发起进攻。”通讯员大声说道。

    “噢?!走。我们出去看看!”两位上校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然后大跨步地朝门外走去。

    在指挥所外的山丘上,卡尔切辛斯基抢先爬上一块六七米见方的火山岩岩石,然后拿起胸前的望远镜,朝西南方向上的山路望去。

    两位上校选择的位置相当好,站在这块岩石上,可以将西南方向那条处在丛林环山间的公路看个一清二楚,而此时,就在那条山路上,一支上千人的英军部队。正在向开阔的路口缓缓推进。也许是这一路行来没有遭遇游击队袭扰的缘故,走在最前面地步兵队列显得有些松散。从望远镜远远看过去,那的确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亏得情报上还说这些英国佬不容小觑。是什么打过硬仗地部队,依我看,纯粹就是一群虾蟹。”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卡尔切辛斯基不屑一顾地说道,“那指挥官估计也是一块废料,这品都斯山脉原本就是人民军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地区,他们上百公里走过来。没有遭遇半次袭击,难道他们也察觉不到异常?!”

    “管他是什么料,反正我们的任务就是吃掉他们。”米尔哥洛夫仍旧用望远镜看着前方,满不在乎的笑道,“不过我看时机也差不多了,应该轮到我们收获的时候了。”

    “嗯。”卡尔切辛斯基点点头,然后转过身对通讯员说道,“立刻通知毕古雪夫同志。让他的两个喀秋莎山地炮营,对敌人后腰位置上的坦克部队进行横向炮击,务必在第一时间截断他们装甲部队后撤地道路。告诉他,他的炮击可是我们发起这第一场战役的号角,让他给我打漂亮点,不然我就调他去后勤坐冷板凳!”

    “是,上校同志!”通讯兵猛地一挺身,应道。

    安德鲁绝对没有想到,他所带领的部队竟然会在这种情况下,遭遇到敌人如此猛烈的进攻,当刺耳的呼啸声以及那迅速升起在半空地烟雾出现在他的耳中、眼前的时候,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察觉到了一点,那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伏击,绝不是什么希腊人民军游击队所能够发动的。那一道道密集出现在空中的白色烟线,无比生动的说明了敌人在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发起第一波攻击。

    喀秋莎火箭炮,俄国人所制造的、足以令任何一支处在它覆盖下的军队为之颤抖的火炮,而今,这种威力强大的火炮被用在了自己的身上,那说明什么?至少它说明希腊人民军方面已经得到了俄国人的援助,更甚的话,那就是……。

    那就是什么,安德鲁已经不敢去想了,同时,他也没有时间去想了。

    震耳欲聋的炸响,几乎在一瞬间就响彻了整个山脉,一团团火光在血肉横飞、泥土四射的爆响中升起,原本宁静祥和的山间公路,顷刻间化为人间地狱。

    “处在后腰上的皇家坦克第十二团完了!”看着那滚滚的冒起的浓烟,安德鲁心中哀叹一声。他亲眼看见爱德华上尉所乘坐的那辆坦克,被一枚火箭弹击中炮塔,如流的火焰一眨眼的功夫,就将整辆坦克包裹起来。随后还没有等到那火焰彻底升腾起来,又是一枚火箭弹在坦克的左侧装甲上爆炸,巨大的爆炸力将火光中的坦克,冲的凌空侧倾起来,颤颤巍巍的,险些当场翻倒。而当它最终再次跌落尘埃的时候,原本一座由钢铁堆砌而成的移动堡垒,已经彻底化作了一堆废铜烂铁。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处在坦克中的人,都不会有存活下来的可能。

    “快!远离公路,撤退到树林里去!通讯兵,通讯兵,马上同航空队取得联系,我们需要空中支援,我们需要空中支援!”安德鲁明白,在这个时候,仍旧滞留在目标过于暴露的公路上是非常不明智的,因此,他当机立断,向自己的部队下达了命令。

    可是骤然遭受打击的部队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四处寻找藏身地点的士兵乱哄哄一片,有的人冲进了林子,而有的人则趴伏在了路边的凹地里,更有部分人仍旧呆在公路上,企图救助那些因受伤而无法移动的战友。

    但是无论是企图朝那里躲藏,都是徒劳的,因为就在炮击开始后不到十分钟,这些被打蒙了的新西兰士兵就惊恐的发现,在他们正前方以及两侧的山丘丛林上,有无数身穿灰色制式军装、手持苏制冲锋枪、步枪的士兵,高声呐喊着什么,朝他们一窝蜂的冲了过来。

    “我的上帝!是俄国人!俄国人参战了!”看着那些从四面八方扑过来的敌人,安德鲁毫无形象的跪倒在地。

    在跪倒的那一瞬间,安德鲁脑子里想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自己从国内带出来的这些士兵,究竟还有几个人能够或者回去。

    首相说得好,通过希腊的战事,可以试探出俄国人在欧洲地缘政治上的忍耐底线,如今一切都试探出来了,可是大英联邦却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三十四章 外交

    “苏联红军数十万部队,秘密挺进希腊,其巴尔干第一方面军的第七十九步兵师、第四十五机械化步兵师,独立第四机械化步兵师,在品都斯山脉南麓的伊萨斯山谷,围歼英军第二十九独立机械化步兵师。”

    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传播,一时间,举世震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了什么,明明是曾经的友军,而今法西斯德国才刚刚灭亡,战后处理德国的一系列问题还没有敲定,这新的一场战争却再次爆发了。这意味着什么?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内幕?今后的世界是将走向和平还是将要走向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一万两千多人的一支军队,在顷刻间遭遇灭顶之灾,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恐怕都不是一件小事,英国人即便不发起报复,恐怕也必定要从苏联人那里讨个说法。

    当消息传到英国国内,整个英伦三岛全都炸开锅了,就在此前一天,英国的各个报纸上还都在登载着德国人战败而伟大的英联邦成为了战争最后胜利者的消息,而转过天来,他们铺天盖地报道的,就成了英军在希腊遭遇惨败的新闻。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在唾骂,唾骂俄国人的背信弃义,唾骂俄国人的穷凶极恶,而在唾骂之中,有些声音显得更加响亮,那就是政府应该立刻对俄国人宣战,用更加猛烈的进攻,来回击俄国人这种卑劣的做法。

    面对苏联人突如其来地攻击。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也是迅速做出了反应,就在品都斯山脉南部战役结束的第二天,丘吉尔便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取得了联系。长期以来,这位矮矮胖胖的英国铁血首相,就是一个纯粹到骨头缝里的****主义者,他对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趋向,都抱有深刻的成见。正是在他的游说以及坚持下,英国才不惜投入大笔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干涉包括希腊在内的欧洲众多国家地国内革命。在丘吉尔看来,**就是一根可以飞速生长并迅速扩散的毒苗。只要你给它哪怕一丁点生存地空间,它就会迅速的蔓延到全世界。因此。自从一战结束之后,丘吉尔就一直在宣扬对苏俄地围堵。时至今日,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显得是愈演愈烈。

    在同罗斯福的通话中,丘吉尔一方面寻求了自己大洋彼岸的盟友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够首先在舆论上,对英国提供支持,并通过外交手段对苏俄施压。迫使他们先无条件释放被俘的英军官兵。在令一方面,丘吉尔也希望美国能够正式介入这件事情,将原本在非洲修整的军队调往希腊,以支援英军在那里开展地战争。

    毕竟是长期以来的盟友,罗斯福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丘吉尔的第一个要求,他声称。自己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同苏俄领导人取得联系,用最严厉、最具有威胁性的言辞向对方施加压力。但是对于直接出兵希腊这个问题,罗斯福并没有给于任何承诺。毕竟战争不是一件小事,同目前军事力量正处在鼎盛阶段地苏俄开战,显然并非是什么明智的决定。更何况他罗斯福虽然是美国的总统,拥有对外宣布进行战争地权力,可话说回来,这战争是需要用钱来支撑的,而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财政划拨大权把握在国会的手里,所以呢,美国总统要想对外发动战争,首先就要经过国会的同意。

    不要以为美国人都是好战的,在美国的政权体系中,一直以来就有着鹰派与鸽派的划分,而两个派系的背后,有各自有着很大的利益背景。在二战中的珍珠港事件之前,国会众参两院中,鸽派势力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因为日军骤然对珍珠港发动偷袭,美国也绝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就加入到战争之中。

    而今,经过数年的战争,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势力终于被连根拔除,国际和平的曙光刚出现,按照当初美国国会政治中的媾和条件,代表着大军火商利益的势力就应该到了退让的时候了,美国在这个时候需要和平,需要将国家订货的主要方向,转移到战后建设方面来了。所以呢,罗斯福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在国会中再次提出新的战争计划,能够获得通过的机率也绝对是相当低的,一个搞不好,他这个总统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慎重啊,这一切都要慎重啊!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愈发感觉事态不妙的罗斯福,决定召集白宫的智囊们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看看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让这场风波平静的过去,最好是能让苏联人稍稍低下头,同时呢,又让英国人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的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