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瑞芳讲聊斋-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有三四个小说、剧本跟《胭脂》情节极其类似,如五代时的小说《李崇龟》,南戏和元杂剧《王月英月夜留鞋记》。明代冯梦龙《情史》辑录的《情累》更与《胭脂》如出一辙:张生对临街楼上的少女一见钟情,少女赠红绣鞋,张生请卖花的陆老太帮忙与少女私会。鞋落入陆老太做屠户的儿子手中,冒名顶替,跟少女来往半年后,被少女父母发现。屠户杀死了少女父母,事发后断案官吏让张生与少女对质,发现张生被冤枉,再从绣鞋线索找到了陆屠。聊斋故事《胭脂》基本情节和《情累》相似,但是断案的过程写得更曲折生动:县令把鄂生断成杀人犯,知府吴南岱聪明地断明了鄂生之冤,又武断地把秀才宿介断成凶手;学使施闰章采用心理战让真正的凶犯毛大露出原形。《胭脂》既是杰出的人情小说,也是引人入胜的断案故事,曾被戏剧大师梅兰芳改编为《牢狱鸳鸯》演出。    
    


第五部分:从贱商到重商精雕细镂人情世态 2

    《胡四娘》是聊斋故事中描写世情的名作,取材于明代小说《鹅容夫人传》。鹅容就是宰相周延儒,《明史》有传。《鹅容夫人传》写的是鹅容夫人的父亲算卦算得鹅容将来必是贵人,就将大女儿许给他,小女儿嫁给富人。大女儿在家中受到歧视,总是默默纺织,不置一词,结果周延儒金榜题名,摆了数十里仪仗前来迎娶。《鹅容夫人传》写出一个沉稳庄重、远见卓识的女性形象,但人物描写简略,情节缺乏大起大落。    
    蒲松龄改写成《胡四娘》,基本情节相似,却抛弃了流水账似的人物列传写法,穷形尽相地写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片段:胡家兄妹和仆人在程孝思不得志时,百般嘲笑、戏弄。胡公庆寿时,胡四娘的嫂子和姐姐挖苦胡四娘的贺礼是“两肩荷一口”。二姐说,程生能考中,挖了我的眼睛去。四娘的丫鬟说,只怕到时候舍不得眼珠子。二娘的丫鬟说,二娘食言,用我的眼睛代替。程孝思得志,胡家的人立即换成一副趋炎附势的面孔:“申贺者,促坐者,寒喧者,喧杂满室”,“口有道,道四娘,耳有听,听四娘”,一切围绕着此前他们还极力冷淡的四娘。四娘被众星捧月。恰好这时,二娘的丫鬟满脸流血地跑进来,说四娘的丫鬟要挖她的眼睛。蒲松龄像天才雕刻师,删繁就简,对前人之作另起炉灶,创制出珠圆玉润的艺术精品。    
    奇思奔驰、寓意劝世前人粗陈梗概的作品,被蒲松龄改写成为奇思奔驰、寓意劝世的哲理名篇。《劳山道士》、《画皮》、劳山道士《陆判》、《赵城虎》、《种梨》是范例。    
    《劳山道士》的故事原型是《纸月》《取月》《留月》,三个简短故事来源于唐传奇《宣室志》和《三水小牍》。简略地写三件异人异事:一位刻纸如月,用纸剪个月亮贴到墙上,把整个屋子照得亮亮堂堂;另一位把月亮取到自己的怀里,随时拿出来照明;还有一位能把月光保留在篮子里,没有月亮时拿出来照明。    
    蒲松龄汲取了《纸月》《取月》《留月》的情节,却赋予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王生娇惰不肯作苦,他“慕道”实际上是向往不劳而获的安逸生活,他不知道任何安乐生活都得经过艰苦劳动才能得到。他到劳山学道,道士让他先学砍柴,没多久,他就受不了。在他“阴有归志”想回家时,有天晚上,他的老师跟几位朋友一起饮酒,老道士剪纸如镜,粘在墙上,变成光明洞照的月亮,壶中美酒总也饮不完,桌上的筷子掷到月亮中,变成美丽的嫦娥飘然而下,载歌载舞。王生对这轻歌曼舞、月宫仙境十分羡慕,暂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但王生只知道神仙生活的安逸,不知道神仙道术是修炼而来,仍然不愿意继续“早樵而暮归”的劳动,要求回家,要求老师略授小术。他不要求修道业,偏要学穿墙术,还不就是想做偷鸡摸狗的勾当?道士嘱咐他好好进行道德修养,否则就不灵。王生不听,在妻子跟前卖弄,结果脑袋触在硬硬的墙壁上。蒲松龄在“异史氏曰”里说:世界上像王生这样的人多得很。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做人,而画皮是想取巧,倒行逆施,不到头碰硬墙,栽个大筋斗,是不会甘休的。    
    蒲松龄把琐细佚闻《纸月》、《取月》、《留月》改写成给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以美的享受和道德启迪的名作《劳山道士》,被多次拍成电视剧、美术片,在最近一次大学生文艺会演中,还作为“魔术”演出,是聊斋标志性作品。    
    《画皮》明显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唐传奇《集异记》“崔韬”,崔韬遇到件怪事,有只老虎脱去虎皮就变成美女,他藏起虎皮把美女带回家做妻子,多年后,妻子披上虎皮重新变成老虎,把崔家父子都吃掉了。另一个是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的“鬼张”,高邮指挥张某遇到一个美女带回家同居并生了儿子,他发现那个女子经常把自己的头取下来放到膝盖上加以修饰后再把头接上,张某入户斩之,发现那个美女竟陆判然是块破船板。蒲松龄借鉴这两个怪异短片写成了聊斋最有名的鬼故事之一《画皮》。    
    《陆判》是富有谐趣的聊斋故事,它的原型有三个:其一是六朝小说《幽明录》,美貌的贾弼之夜梦一个面貌可怕的人要求跟他换头,醒来他变成个可怕的丑人;其二是唐传奇《原化记》,狂生刘某跟朋友打赌,将一个死妇背到家里且说是自己妻子,结果死妇复活嫁为其妻;其三是清初《虞初新志》辑录的明代“换心记”故事:万历年间有个愚鲁至极的富翁之子,在梦中被金甲神用巨斧挖走心换上另一颗心,文思大进,不几年中了进士。蒲松龄用这三个简短奇闻,改写成《陆判》,把换心、换头的怪异情节写得入情入理而且富于人情味。    
    《赵城虎》故事原型是《古今谭概》的“杖虎”条:内容是写登州知府于子仁得知郡内有人被老虎所吃,下令隶卒捕虎,隶卒进入深山把捕虎令焚烧了,吃人之虎现身,弭(mǐ)耳帖尾跟隶卒回到府衙,于子仁厉声斥责并杖虎,老虎受杖后沿原路返回深山。这个故事很别致,蒲松龄对这个故事的改造,是把原本怪异性简短谈片写成曲折生动富于人情味的新奇故事。    
    蒲松龄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种梨》的本事恰好见于干宝《搜神记》“徐光种瓜”:东吴时有个叫徐光的人,在市上施行法术,他向卖瓜人要个瓜,卖瓜人不肯,他就把吃完的瓜种种在地上。一会儿瓜苗长出,延蔓、开花、结瓜,分给大家吃。这时,卖瓜者发现,这些瓜原来都是自己的。    
    种梨    
    这是很简短的记录,蒲松龄改写成一个兴味盎然的故事。一个昏聩的乡人在市面上卖梨,道士向他讨个梨,他不肯给,道士不依不饶,说哪怕给我个很小的梨也成;卖梨者极吝啬,坚决不给,众人劝说也不听;市面上好事者掏一文钱买个梨给道士。道士说:我并不是想要梨,我只是想用这梨核。接着就是像电视小品的种梨。有一个细节特别有趣,道士种下梨后,要浇水,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故意讨来碗开水浇上,梨树居然瞬息间发芽、长成树、开花,树叶扶疏,硕果满枝。从道士种梨到梨子满树,道士摘下来送给大家吃,再到道士丁丁冬冬砍树,扛起树干走掉,卖梨人都好奇地做观众,当他发现道士的梨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梨再去追赶时,道士已经无影无踪,而道士丢掉的树干竟然是卖梨人车上的车把!《种梨》是最早传到西方的聊斋故事,1848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把《种梨》译成英语,发表在《中国报道》上。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蒲松龄没有走万里路的荣幸,却能读万卷书,他站在前人肩上妙手创新,对传统题材重新构筑,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第五部分:从贱商到重商从聊斋到红楼 1

    马瑞芳讲聊斋从聊斋到红楼    
    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对中国文学是个重要年份。这一年,蒲松龄在淄川寒风瑟瑟的茅草房中飘然而逝,曹雪芹在钟鸣鼎食的江宁织造府诞生。两位伟大的小说家似乎在进行中国小说接力赛,蒲松龄矗立起古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曹雪芹矗立起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还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杂剧一起形成中国古代文学绵延不断的艺术高峰。1715年,两位神州小说巨匠一生一死,多么有趣的巧合!这个时间,离庄子在《齐物论》最早提出“小说”这个词儿,已经过了20个世纪。    
    李希凡题词    
    胡适书曹雪芹自题诗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集;《红楼梦》是中国最杰出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聊斋志异》之间有没有继承关系?这是个有趣的课题。旅美台湾经济学家赵冈早就提出:贾琏丢九龙珮勾引尤二姐的细节是学《聊斋志异》王桂庵丢金钏给芸娘的情节。研究者还陆续提出过:《红楼梦》甄贾宝玉是学聊斋真假阿绣;宝玉挨打喊姐姐妹妹是学聊斋孔生在娇娜开刀治肿块时,贪近娇姿,不唯不觉苦,还怕割得太快;王熙凤对尤二姐亲热异常的同时,费尽心思加害,跟《聊斋志异·邵氏》里的金氏对待夫妾的手法如出一辙。    
    曹雪芹究竟看没看过《聊斋志异》,值得深入考证,而文本对照考察则发现,红楼对聊斋有多方面承传。    
    相似的命名艺术    
    从聊斋到红楼    
    在人物命名上,红楼对聊斋有明显承传:    
    人名决定命运:    
    《红楼梦》里香菱人生多磨折,幼年被卖,给呆霸王做妾,根据曹雪芹的构思;香菱最后被夏金桂害死;聊斋里的菱角美丽聪慧,她跟胡大成一见钟情订了婚,遭遇战乱,两人天南海北,菱角的父亲要把她另许他人,菱角历尽磨难忠贞不移。香菱和菱角这两个名字都包含命运多蹇(jiǎn)的意思,都跟陆游《书贾雨村斋壁》诗有关:“平生遭际苦萦缠,菱刺磨作芡实圆。”陆游自注:“俗谓困折多者谓菱角磨作鸡头。”    
    《红楼梦》里甄家的丫鬟后来成了身居高位的贾雨村的正室夫人,她的命运是由她的名字决定的:“娇杏”,字面是娇美的杏花,音谐侥幸成功;聊斋里有个跟她有同样命运的人,《双灯》男主角无才无德,却双灯夜夜有美女自投,这也因为他的名字,他姓魏,名叫“运旺”,谐音的意思是因为他运气旺。    
    田子成小说人物的命运由名字决定,小说人物给晚辈取名也决定命运:《云萝公主》有两个儿子,长子出生时,公主说,此儿福相,取名“大器”;次子出生时,公主说,豺狼也,取名“可弃”。后来大器17岁及第,可弃赌博无赖,名如其人。王熙凤的女儿由刘姥姥取名“巧姐”,后来给狠舅奸兄卖到妓院,根据曹雪芹构思,巧姐被刘姥姥从妓院救出来,巧姐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取决于她的名字。    
    一个人命运由名字决定,一家人的名字也和命运息息相关:聊斋:有个姓田的人死在洞庭湖,儿子长大后到洞庭湖。夜晚跟几个人喝酒,遇到个“卢十兄”,实际是父亲的鬼,按他的指点,迁回父亲的遗体。儿子名叫良耜,耜是掘土工具,良耜果然把父亲掘出来带回家安葬,遗骨他乡的人靠儿子入土为安,所以叫“田子成”。    
    红楼:香菱本名甄英莲,是甄士隐的掌上明珠,家人抱她看灯,把她丢了。那个家人叫“霍启”,谐音“祸起”;甄英莲谐音真应怜;保不住女儿的父亲真是废物,名字就叫“甄费”。    
    小说人物的命名互相制约并构成作品布局:聊斋:重人不重钱的少女叫“连城”,价值连城也;她爱的男子乔生,“乔”者高也,乔生秉性高洁;两人生死相恋,共同复活时偏偏从阴间带回个愿意跟连城二美共一夫的少女,当然是多余的,所以她名字叫作“宾娘”。    
    红楼:林黛玉是绛珠仙子到人世还泪,她的侍女一个叫“雪雁”,雁是候鸟,呆在雪地里还有活路?一个叫“紫鹃”,是啼血之鸟。贾府四小姐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千金的名字合起来是她们的命运:“原应叹息。”“琴棋书画”是仕宦小姐的“基本功”,在“琴棋书画”前各加一个动词,成为四侍女的名字: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天衣无缝。    
    聊斋、红楼都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不断地用人物的名字做文章:聊斋:《莲香》里边桑生爱上两个女子,一名莲香,一名李女,李女后来借燕儿之体还魂,再嫁桑生,莲香给她揭盖头说:“似曾相识燕归来。”既是古诗,又是对李女借燕儿的身体还魂的谐趣描绘。《仙人岛》里的王勉,字黾斋,仙女就棍打狗,用他的名字取笑挖苦:“黾翁头上,再着一夕便成龟。”    
    红楼:宝玉和宝钗的名字和古诗有关:“此乡多宝玉”,“宝钗无日不生尘”。宝钗在酒席上射覆,射宝玉的“玉”,宝玉回答:“敲断玉钗红烛冷”,是古诗,又是宝玉和宝钗婚姻的结局。    
    张诚    
    《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在人物命名上最大不同表现在: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有很多钟爱的男性。蒲松龄从儒家经典中给他们十分美好的名字,类似的现象在《红楼梦》中找不到了。红楼突出地表现出“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显示出宗法社会的世纪末情绪。    
    《聊斋》把笃于兄弟情谊的人叫“张诚”,取自《中庸》:“诚者,自成也。”叫“曾悌”,字“友于”,取自《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叫“向杲”,杲杲为日出之貌。    
    


第五部分:从贱商到重商从聊斋到红楼 2

    葫芦僧    
    《红楼》里的兄弟,贾珍和贾琏,是狼狈为奸的坏蛋;贾环和贾宝玉,是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乌眼鸡。贾琏有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兄弟曰“贾琮”,第二十四回写贾宝玉给贾赦请安,贾琮来问好,邢夫人说:“哪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也不收拾你,那里像大家念书的孩子。”可见贾琮顽劣邋遢。贾琮常跟贾环一起出现,看来物以类聚。六十四回写“宝玉亦无与琮、环可谈之语”,说明贾宝玉跟这两个兄弟话不投机半句多。    
    贾府“玉”字辈的男性,贾珠早死,余下者除“贾宝玉”以三字命名外,其他四位按年龄顺序依次为“珍”、“琏”、“环”、“琮”,音谐“真联还宗”,有深刻反讽之意。    
    这四个人都是败家子,没有一个可以给贾家光宗耀祖,更不可能联合起来光大祖业。所以第五回荣宁二公对警幻仙子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风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荣宁二公只拜托仙子关照贾宝玉。贾府两位老兄弟名字更有深意:贾政,谐音“假正”;贾赦,谐音“假赦”,必然败家。二位荣国府顶梁柱式大人物,名字居然是这样的含义。贾宝玉有时感叹谁谁玷污了好名好姓,不是没有道理。倒是他那些唱戏的朋友没有玷污好名好姓,如蒋玉菡、柳湘莲。    
    《聊斋》把进入仕途的正人君子叫“张鸿渐”,取自《易·渐》:“鸿渐于干。”叫“马骥”,字“龙媒”,骥者,骏马也,龙媒,还是骏马,《穆天子传》:“天马来,龙之媒。”他们金榜题名,出将入相,仕途顺利。    
    贾宝玉    
    《红楼梦》里做官的,是贾雨村那样的人物,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站高岸儿,所以,他表字“时飞”,“实非”也。和他一块起复的官员叫“张如圭”,音谐“如鬼”。贾政最迂腐、最无用,最一本正经又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他身边的人,只知沾光(詹光)、善骗人(单聘人),他手下的贾府库房的总管则是个“无星戥”(吴新登)。这儿成了洪洞县,是《红楼梦》里那句话:“黑母鸡,一窝儿!”    
    《聊斋》把孝子叫“陈锡九”,把不肯让异姓妹妹做妾的叫俞慎,字谨庵。    
    《红楼梦》才不会有这样的好名儿,只有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红楼梦》当然也有所谓正面男性形象。如贾宝玉、柳湘莲、贾兰。“贾宝玉”者,假宝玉也,在更深层次上,更高层次上,是封建家族的不肖子弟。    
    有趣的是,《红楼梦》正面男性,名字常带有女性色彩,甚至是为女性服务的,如贾兰,大约就是为了突出“到头谁似一盆兰”的李纨,才得到那样一个名吧。“好男人”的名字总带点儿女人味儿,大约就是凡是沾了男人光的女人就变成鱼眼睛这一观点的反证了。    
    如果说《聊斋志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