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2年,在英国的剑桥大学,约翰?科克罗夫特和E?T?S?沃尔顿在实验中通过分裂一个原子证明了从质量到能量的转换。第二年,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在巴黎拍了一张显示能量转换为质量的照片。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认为质量是恒久不变的,质量和能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时间的流逝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现在,爱因斯坦的新思想代替了这些陈旧的观念。
爱因斯坦喜欢向上帝提问,对此巴内什?霍夫曼可以证明。有一次,当他们在一起探讨某个问题时,爱因斯坦对霍夫曼说,“‘我们能不能用另一种想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从上帝那儿得来的想法。’他不相信人性化的上帝或任何诸如此类的神,他只是在用隐喻的方式说话而已。就是说,你不能随心所欲地强迫灵感的到来,它只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出现。用他的话来说,‘思想来自上帝。’”
爱因斯坦并不总是把他的发现归功于超自然的启示。当凯斯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尚克兰在1950年采访他的时候,他的回答就比较谨慎。他说,在物理学里,问题的解答常常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得出的。
在他成年后的岁月中,在他的许多谈话和文章中,爱因斯坦常常借用上帝的名字来解释宇宙万物。然而他并不像多数人那样把上帝看成至高无上的力量。和他的物理学理论一样,他对上帝的态度使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他不相信天使,也不相信魔鬼和幽灵;他不相信地狱,也不相信天堂;他不相信天上的星星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命运,也不相信祈祷能够移山倒海。他常说,就像他父亲曾经说过的那样,这些都是老掉了牙的迷信。
根据杰米?塞延,另一位爱因斯坦传记作者的说法,“他认为伦理性的宗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们试图向信徒们灌输某种信条,这些信条把他们的道德伦理准则和古老的神话史诗捆绑在一起。神话和史诗虽然优美,却并不是寻求道德真理的必然途径。”科学已经否定了创世神话,但是神造说的拥护者和其他拘泥于从字面上解释圣经的人却仍旧顽固地坚持创世神话的真实性,这种做法损害了宗教道德准则的现实意义,进而从整体上削弱了宗教信仰。
在爱因斯坦眼里,圣经是一座神秘而有趣的纪念碑,一部由人写成的既美丽又邪恶的巨著。既然是人就免不了犯错误,我们就没有理由把圣经中的每个字都视作至理明言。只有热衷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阶层才拼命抱住那些所谓“永恒的真理”不放。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早就应该被抛弃了。
他承认,在开始的时候,宗教运动的创始者们常常被视为道德的典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组织就蜕化成了庞大的商业集团,热衷于集聚和维护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势力,用迷信、恐惧和“神授的”教条来控制轻信的人群。
他曾说过,如果去掉现有宗教里的神话内容,“它们之间就不存在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宗教所支持的道德态度永远都是为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精神健全和生存能力。”事实上,圣经的伦理思想对他本人的价值观有很深的影响。
那么,当爱因斯坦说他想知道上帝的想法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他是否在说,上帝是不玩掷骰子游戏的?或者说,“仁慈的上帝”在把他引入歧途之后正在嘲笑他?或者说,上帝是难以捉摸的,但是他并没有恶意?所有这些言论都用上帝来比喻某种未知的力量。根据他本人的解释,他的“宗教”是一种“被和谐的自然法则所激发的如痴如狂的惊奇,这一法则显示出如此高超的智慧,和它相比,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行动都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反射。”他有时把这套观点称作“宇宙的宗教”。
每当他说到或写到“上帝”时,他所说的从来就不是那个喜欢干涉人类命运、回答人的祈祷、在天堂里发号施令的超自然的存在。
当他受到别人的追问时,爱因斯坦常把他的发现归功于直觉、想象力和灵感,他特别强调想象力的重要。
爱因斯坦出生在1879年的德国,在一个不信教的家庭里长大。他的父亲对宗教的清规戒律不屑一顾,他始终认为宗教是建立在古代迷信的基础上的。但是德国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宗教教育。由于爱因斯坦的同学中绝大多数是天主教徒,而附近也找不到犹太拉比,他的父母就请了一位远亲在家里向他讲授基本的犹太教义。这位远亲成功地把他变成了狂热的正统犹太教徒。他拒绝吃猪肉,还徒劳地劝他的父母也这样做。他唱赞美上帝的歌,这些歌都是他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创作的。
他的宗教狂热持续到十二岁。那年,在读过好几本科学著作后,他断定自己受了骗,圣经里的东西在他眼里都成了谎言。经过这一少年时代从信仰宗教到信仰科学的转变,他成了一个不相信传统宗教教义的怀疑论者。
“显而易见,”他多年后写道,“放弃少年时代的宗教乐园使我得以摆脱‘个人的’精神枷锁,这是摆脱空想和原始情感的第一步。”
不过他仍旧经常谈到上帝,他的朋友们和他本人也认为他是个本质上有宗教信仰的人。例如,他在十八岁时给朋友罗莎?温特勒的信中写道,“紧张的工作和对神之本性的沉思默想是指引我走出人生的喧哗和骚动的天使,它们使我和现实和解,使我变得坚强,虽然它们同时又非常苛刻。”
他的意思是,紧张的工作和对宇宙秘密的探索虽然非常辛苦,却能帮助他熬过艰难岁月。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四部分爱因斯坦与宗教(3)
1909年,当他在苦苦钻研量子理论的时候,尤其是当他发现光可能既是波又是粒子时(比尼尔斯?玻尔早十五年提出互补性的概念),爱因斯坦问著名物理学家阿诺德?萨默菲尔德,“能否将能量子和惠更斯原理结合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全能的上帝似乎做到了这一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他的国家——德国——正在和英国交战的时候,他的瑞士同事埃德加?迈耶给他的信中写道,“上帝应该惩罚那些英国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回信中问道。“我和任何一方都没有亲密关系。我只是感到深深的遗憾,有那么多上帝的子民为他们自己的愚蠢行为在忍受上帝的惩罚。其实,应该对他们的愚蠢行为负责的只有全能的上帝。在我看来,唯一能使这位上帝得以赦免的是他的不存在。”
可是,当他在解释他对量子理论的保留看法时,他继续拿上帝来做比喻。1916年,他在给朋友、物理学家马克斯?博恩的信里写道:“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告诉我,这不是真正的雅各。这个理论在许多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它并没有使我们接近那古老的秘密。”
三年后,四十岁的爱因斯坦向他的学生伊尔丝?罗森塔尔…施耐德展示了一份他刚收到的电报,上面说,阿瑟?埃丁顿爵士已经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方面——太阳使光发生偏斜。伊尔丝问道,如果他没能证实这一点,那你会怎么办?爱因斯坦又一次用隐喻的方式答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就会怜悯“亲爱的上帝”,因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1921年第一次访问美国的时候,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作了四次关于相对论的演讲并接受了一个荣誉学位。当时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凯斯应用科学学院的物理学家戴顿?C?米勒正在进行的实验。米勒在威尔逊山上的实验是为了证实'探测地球穿过以太的'迈克尔孙?莫利实验的结论。米勒吹嘘,他的实验将给予相对论毁灭性的打击。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奥斯瓦尔德?维布伦无意中听到爱因斯坦的回答:“Raffiniert ist der Herr Gott aber boshaft ist Ernicht。”(上帝是难以捉摸的,但是他并没有恶意。)维布伦记下了这句话。后来,他问爱因斯坦,能否允许他请人把这句话刻在新建的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物理系教员休息室的壁炉台上。爱因斯坦说,他想说的是,“Die Natur verbirgt ihr Geheimnis durch die Erhabenheir ihres Wesens; aber nicht durch List。”(大自然以它的宏伟壮丽而不是狡诈来掩盖它的秘密。)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上帝是精明的,但是他并不卑鄙。”“上帝是难以捉摸的,但他并不是故意作对。”今天我们在法恩大厅公共休息室里看到石刻引文是维布伦记下的那句话。
爱因斯坦对创世神话的隐喻式理解意味着他永远不会接受沃纳?海森伯的“测不准”或“不确定性”原理。海森伯的理论认为,要同时确定粒子的确切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亚原子世界里发生的一切就像掷双骰子赌钱,谁也无法预料结果会怎样。正如沃尔夫冈?泡利所描绘的那样,“你可以用P眼来观看这个世界,你也可以用Q眼来观看这个世界,但是如果你同时张开两只眼睛,你看到的就是一片混乱。”
爱因斯坦的朋友和未来的传记作者菲利普?弗兰克对他抵制物理学中的“新时尚”感到不可思议。弗兰克提醒爱因斯坦,量子理论是他本人在1905年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笑话是不应该被重复的,”爱因斯坦答道。“我永远不相信上帝会和这个世界玩掷骰子游戏。”
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就量子力学的某些方面和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进行过长时间的辩论。根据测不准原理,至少亚原子世界是不可预见的。爱因斯坦坚持认为,上帝不是赌徒,“上帝不和宇宙万物玩掷骰子游戏,”量子理论就像是一个瞎子用他关于现实的看法来吓唬人。”
在1927年的柏林晚宴上,有人十分起劲地谈起占星术。爱因斯坦随即对这种伪科学表示不屑一顾,他说“哥白尼体系”早就“决定性地扫除了那种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是绕着地球和人类转的人类中心说。这也许是对人类宇宙观的最严重的冲击。可以说,它把我们这个世界从宇宙的中心降到宇宙中一个小小的行省。”当另一位客人问爱因斯坦他是否笃信宗教时,他答道:“是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你试图用人类有限的手段来探索自然的秘密,你就会发现,在所有可以观察到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后面,隐藏着一些微妙的、难于捉摸的、令人费解的力量。敬重这些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力量,这就是我的宗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实际上是有宗教信仰的。”
当《星期六晚报》的乔治?西尔维斯特?维尔里克对他进行采访时,爱因斯坦有机会对自己的观点做更加详细的解释。他不相信人能够永生,他说一次人生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他还说,“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由两个人的结合而产生出来的。我看不到这个新生命何时何地被赋予一个灵魂。”在谈到他是否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时,他说他无法“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是无神论者,我也不认为我可以把自己说成是泛神论者。'泛神论者认为上帝不是人性化的神,而是宇宙间所有的规律和现象。换句话说,上帝就是万物,万物就是上帝。'爱因斯坦认为,斯宾诺莎是”第一个把灵魂和身体视为一体而不是把它们分离开来的哲学家”,他承认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对他有“强大的吸引力”。
当维尔里克请他解释对上帝的看法时,爱因斯坦答道:“我们就像一个小孩走进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那里有许许多多用不同语言写成的书。孩子知道这些书都是由人写出来的,但是他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写成的。他也看不懂书里的语言。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这些书是按照某种神秘的顺序来排列的,但是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顺序。在我看来,这就是人,包括最聪明的人,对上帝的态度。”
维尔里克很想知道爱因斯坦是否受过基督教的影响。爱因斯坦说,“小时候,我学过圣经'新约和旧约'和塔木德经。我是个犹太人,但是我被耶稣的光辉形象所征服。”
他读过最新出版的埃米尔?路德维格的耶稣传,他认为这部传记“很浅薄。耶稣太伟大了,不是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能够写好的,不论他们技巧如何高明。没有人仅靠一句妙语就能对付基督教。”他“毫不怀疑”耶稣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每一个读过福音书的人都会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耶稣的存在,在每一个词里感觉到他的人格的力量。没有一个神话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在一次和朋友W?I?赫尔曼的谈话中,爱因斯坦说,“我们有可能做出比耶稣更伟大的事情,圣经里的故事把他给美化了。”
爱因斯坦在1929年写道,物理学家不仅要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要尽可能地揭示为什么自然界会是这样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尽管这个目标也许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尽管这种愿望似乎有点儿不自量力。一个搞科学的人能够从这种追求中得到最高的满足。可以说,他感到上帝不可能以任何不同于现实存在的方式来安排这些联系,正如他不可能把4变成一个素数。这是科学探索中的普罗米修斯精神 。。。 对于我,这就是科学探索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这就是科学探索的宗教基础。”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四部分爱因斯坦与宗教(4)
同年,在接受一位《记事日报》记者的采访时,爱因斯坦把他的广义相对论解释为把“空间、时间和引力的所有规律总结成一条公式,使之符合我们物理学对概念的简约性要求。我的目的是进一步简化,特别是将有关引力场和电磁场的理论简化成一条统一的公式。因此,我把它说成是对‘统一场理论’的贡献 。。。 现在,只有在现在,我们才知道,那个推动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转的力量就是推动我们的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力量,也是为我们带来光和热、使生命得以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的力量。”
由于爱因斯坦没有在他的公式中提到上帝,波士顿的红衣主教奥康奈尔对广义相对论发起了攻击。他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为“无神论的可怕幽灵”提供伪装,是一种“胡思乱想”,是“在全世界煽动对上帝及其造物的怀疑”。住在纽约的犹太拉比赫伯特?戈尔茨坦急忙给爱因斯坦发了份电报。“你相信上帝吗?”他问。爱因斯坦说,他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一个在天地万物有条不紊的和谐中显现自己的上帝”,他不相信那个“热衷于干涉人类命运和行为的上帝”。拉比对爱因斯坦的回答十分满意,他试图让红衣主教明白:“斯宾诺莎沉醉于对上帝的思考,他能在所有的自然现象中看到上帝的显现,他肯定不应被称作无神论者。再说,爱因斯坦强调统一性。如果让爱因斯坦的理论按照其逻辑规律发展下去,它将最终给人类带来有利于一神论的科学公式。他废除的是二元论或多元论。多神教将彻底地失去立足之地。”
1930年11月9日的《纽约时报杂志》在头版刊登了爱因斯坦的文章《宗教与科学》。文章的开头用弗洛伊德式的语言说:“人类所有的行为和思想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或逃避痛苦。”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推测,宗教产生于原始人的恐惧心理,这种原始的崇拜后来发展成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宗教;在未来的某一天,它有可能最终发展成“宇宙的”宗教,一种既不承认教条、也不承认人性化上帝的宗教。”
内森?克拉斯博士是伊曼纽尔犹太教堂(位于纽约第64街第5大道)的拉比。他说,虽然有些教派不赞成爱因斯坦的宗教观,但是“犹太人一定会赞成”。喜欢以奢华服饰出风头的天主教福音派主教富尔顿?希恩属于前者。在一次面对一千二百个天主教教师协会成员的演讲中,他指责《纽约时报杂志》为了刊登“最愚蠢的胡说八道”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他怀疑这个世界上有人会愿意为银河系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还说,应该把字母“s”从爱因斯坦的“cosmic”(宇宙的)宗教中删除掉'使之成为“ic”(滑稽可笑的)宗教'。作为《纽约时报》的读者,爱因斯坦在读到希恩的这番话时肯定会觉得十分好笑。
爱因斯坦的言论经常使某些派别或团体感到震惊。曾经有个基督教组织请他在他们的和平集会上讲话,他十分巧妙地拒绝了他们。“如果我能在你们的会议上发言的话,我就会说,历史上许多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和冲突都是神父们挑起的。他们要赎的罪太多了。”
此后不久,爱因斯坦到犹太教堂去了一次,这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据他的传记作者杰里米?伯恩斯坦说,“爱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