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2-类证治裁-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虚〕x妙香散x 见二卷衄。 

卷之七
便血论治
属性:(肠风 脏毒附) 
便血与痢血异,便血宿疾,痢血新邪,兼有脓杂。与肠风脏毒尤别。便血火淫,肠风风淫,脏毒湿热淫,兼 
积毒。便血由肠胃火伤,阴络血与便下,治分血之远近虚实新久,不可概行凉血涩血。《金匮》以先便后血为 
远血,黄土汤。先血后便为近血,赤小豆当归汤。其血色鲜稠为实热迫注,多醇酒浓味酿成,约营煎、地榆丸。 
色浠淡为脾胃虚寒,归芍异功散加炮姜。色瘀晦为阳衰不摄。因中寒食冷,气滞血凝必腹痛呕泻,附子理中 
汤倍炮姜。思伤心脾,气不统血,或年衰病久,归脾汤。惟初起血中伏火,用桂圆肉、包鸦胆子肉十枚,匀两 
包,四五服效。若未止,用刘寄奴五钱,松萝茶一钱,乌梅肉一枚,煎服效。久而气陷血脱,补中益气汤。 
血滑不止,举元煎下玉关丸。若面色萎黄,下元虚惫,加味六君子汤,下断红丸,或十全大补汤去茯苓, 
加防 
风。其结阴便血,脉必虚涩,系厥阴肝血内结,阳失统运,渗入肠间。诸家谓阴寒内结,非也。遵《医通》 
补中益气汤,倍黄 ,加炮姜。宿有血症,因感湿热,血下紫黑,乃湿毒肠 。升阳益胃汤。凡便血及肠风 
服药不效,山楂子散。大便燥结,肛头血出,熟地一两蒸食。 
〔肠风〕血清色鲜,远射四散如筛,风性疏也,经言∶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加减四物汤加秦艽, 
虚者人参胃风汤。肠风夹湿,下如豆汁。或瘀紫,升阳除湿防风汤,有热加黄连、当归、甘草。若湿热内蕴, 
下血腹满,槐花散。初起血热,槐花饮。久则兼夹寒湿,浓朴丸。血滑不止,惜红煎。脾脉浮缓,土虚风 
湿交乘,加味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肠风兼泻,米豆散。 
〔脏毒〕血浊而色暗,系湿热蕴毒,轻者猪脏丸,重者脏连丸。酒毒酿湿热下血,聚金丸。若肛门血 
射如线,或点滴不止,为痔血,秦艽白术丸去皂角、枳实、泽泻。加槐花、生地黄蜜丸。痔与痢血,另详本门。 

卷之七便血论治
附方
属性:〔远血〕x黄土汤x 术 附 地 芩 草 阿胶(各钱半) 灶心土如鸡子大一枚,打碎,水煎澄清,再 
煎诸药。 
〔近血〕x赤小豆当归汤x 赤小豆(二升,浸出芽晒干。) 当归(三两) 研末。调服方寸匕,日三次。 
〔热迫〕x约营煎x 生地 赤芍 黄芩 地榆 续断 甘草 槐花 荆芥(等分) 乌梅(二个) 水煎。 
〔血痢〕x地榆丸x 见四卷痢症。 
〔脾虚〕x归芍异功散x 参 苓 术 草 陈 归 芍 
〔心脾〕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气陷〕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气陷〕x举元煎x 见三卷饮食,如兼滑脱,加乌梅、文蛤。 
〔血滑〕x玉关丸x 白面(四两,炒) 枯矾 文蛤(各二两,醋炒) 五味(炒) 诃子(各一两、炒) 
研末,熟汤和丸。 
〔脾虚〕x加味六君汤x 六君汤见一卷中风,再加黄 、柴胡。 
〔下虚〕x断红丸x 侧柏叶 续断(各三钱) 鹿茸(一具) 阿胶为丸。 
〔虚惫〕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肠 〕x升阳益胃汤x 炙 (钱半) 参 草(各一钱) 术 归 陈 黄芩 神曲(炒。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姜 枣煎。 
〔去瘀〕x山楂子散x 楂肉(炒研) 艾汤调下。血鲜者加山栀、槐花。 
〔肠风〕x加减四物汤x 地 归 芎 侧柏叶(各八分) 枳 荆 草 槐花(各四分) 地榆 条芩 防风(各 
六分) 乌梅(二个) 姜(三片) 
〔胃风〕x胃风汤x 见四卷泄泻。 
〔夹湿〕x升阳除湿防风汤x 防风(二钱) 苍术(泔浸蒸) 白术(饭蒸) 苓芍(各一钱) 姜(一片) 
〔湿热〕x槐花散x 槐花(二钱)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钱) 乌梅肉 炙草(各五分) 
〔血热〕x槐花饮x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侧柏叶(炒) 荆芥(炒) 槐花(炒) 川芎 枳 
壳(各一钱) 
炙草(五分) 如血不止,加升麻、阿胶。 
〔寒湿〕x浓朴丸x 浓朴 生姜(各四两,同炒) 术 曲 麦芽(各炒一两) 研末,米糊丸。 
〔血滑〕x惜红煎x 术 草 荆 芍 五味 山药 地榆 续断 乌梅 水煎。 
〔止泄〕x米豆散x 马料豆(炒) 米 陈仓米 粟米 锅焦(俱炒研) 白糖调服四钱。 
〔脏毒〕x猪脏丸x 用猪脏二尺,洗净,入槐花二两,扎紧蒸,捣,焙干研,糊丸。 
〔脏毒〕x脏连丸x 黄连(一两,酒炒研) 槐花(二两,炒研) 陈仓米(三合) 入猪脏内蒸,杵丸。 
〔酒毒〕x聚金丸x 黄芩 防风(各二两) 黄连(四两,半生半酒炒) 研末、醋糊丸,米饮下。 
〔痔血〕x秦艽白术丸x 秦艽 白术 归尾 桃仁(各一两) 枳实 皂角子(烧存性) 泽泻(各五钱) 
地榆(二钱) 面糊丸。 

卷之七便血论治
便血脉案
属性:夏 便红,遇劳辄甚,初服苦参子(俗名鸦胆子),以龙眼肉裹,开 
水送下十粒效。后屡试不验,予按东垣论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思虑烦劳,致心脾不司统摄。宜用 
归脾丸或暂服加味归脾汤,其血自止,如言而瘥。(汤丸内俱去焦白术。) 
幼侄 鼻衄便红,寒热无汗,食减神疲,脉大而数。此脾肺气虚,阴火乘络,致血从清浊道横溢而出。 
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山栀、白芍。一服,五更大热,比晓微汗身凉。次日寒热除,脉顿敛,三服而病已。 
服侄 壮岁,便后沥血色鲜,乃肠胃远血,症属肠风。用升降法,荆芥、当归(俱醋炒)、白芍、 
槐米(俱酒炒)、黑山栀、生地、甘草(炙黑)、侧柏叶。三服愈。 
张 辛苦佣作,日夜便血数次,由冬入夏未止。阴络已伤,渐至食减无味,神色惨悴,脉来沉细而数, 
势必寒热,延成损怯。勉用摄血,佐以益脾,以脾统血也。仿驻车丸,(去黄连。)阿胶(水化)、炮姜、 
当归(土炒)、白芍、熟地、甘草(俱炒黑)、莲子(炒)、红枣、南烛子、茯神。三服红痢减,寒热亦止, 
口中和。据述,腹不痛,但里急,必连便二次,此属气虚不摄。专用潞参、炙 、茯苓、山药、地榆(酒炒)、 
赤石脂,便血遂止。 
何 童年便血,面黄瘦,能食。此脾气郁而生火也,用清理湿热。山栀、赤苓、生白芍、生薏仁、石斛、 
当归、柿饼(炭)、陈皮、地榆,数服效。 
朱 春正痢血,一载未痊。阴络大伤,秋间三疟历冬,曾用常山劫剂未效。面浮足肿,食减神疲, 
懔寒宵热,脉虚近数。阴伤及阳,延成损怯矣。今痢纯红,日夜十数次。即培阳摄阴,尚恐不及。乃阅所服方, 
仍用制军辈,屡次通里,是欲竭其漏卮乎?毋怪愈治愈剧也。用潞参、茯苓、山药、白术(炒)、白芍、 
甘草(炙黑)、荆芥(醋炒黑)、乌梅、阿胶(煨)。一服血减,明日不甚怯寒矣。又加减十数剂,疟痢渐瘳。 

卷之七
二便不通论治
属性: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至前后不通,气机闭窒,胀满不食,气逆喘急,危候也。揆病所由,有因 
三焦热结者,宜黄连、黄芩、 
山栀、郁金、枳实、海金沙、槟榔。有因三焦湿滞者,宜薏苡、通草、浓朴、茯苓、广皮、泽泻、大腹皮。 
有因湿热阻气者,宜石膏、滑石、知母、莱菔子、郁李仁、车前子、木通。有痰隔中脘,气痹上焦者,二陈 
汤加木通探吐。有肺气不降者,麦冬、杏仁、通草、枳壳、知母、赤茯。有胃实燥结者,小承气汤、大厘清饮, 
或凉膈散。有小肠气痹者,小温中丸。有火腑热结者,有厥阴热秘者,火腑用更衣丸,厥阴用龙荟丸。有腑阳 
不行者,玉壶丹、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性缓而通。玉壶丹、半硫丸,皆取通阳之义。有血液枯燥者, 
通幽汤。有气虚血热者。人参固本丸。有阴囊肿胀,热蕴便闭者,三白散。按经云∶女子督脉入系廷孔,男子 
循茎下至篡,所生病不得前后。据此则二便不通,又宜通奇络。如桂心、川楝子、小茴、香附、当归、五灵脂、 
桃仁、麻仁等。热蕴腹胀,或用田螺加盐,和壳捣碎,帛系脐下一寸三分,前后皆通。有因膀胱溺满,支撑回 
肠,阻大便者,五苓散加木通、车前。溺行便自出,亦有先通大便,水道自利者。圆机活法,在乎审症而施治 
焉。 
〔大便不通〕有实秘、虚秘、热秘、冷秘、风秘、气秘。有阳结、阴结。仲景云∶脉浮数,能食不大便, 
为阳结。脉沉迟、不能食,身重,大便反硬为阴结。东垣云∶实秘、热秘,即阳结也,宜散。虚秘、冷秘, 
即阴结也,宜温。气燥,以杏仁、枳实行之。血燥,以桃仁、大黄通之。风燥,以麻仁、大黄利之。气涩不通, 
以郁李仁、皂角子润之。气壅便秘,以参、归、麻仁、大黄开之。叶氏治肠痹,必开降肺胃。如杏仁、栝蒌、 
冬葵子、枇杷叶、郁金汁、紫菀以降肺。半夏、花粉、竹茹、橘红、枳实汁、姜汁以和胃。即丹溪开上窍以 
通下窍之微旨也。今即其症分别言之,由胃实者,善饮食,小水赤,七宣丸。由胃虚者,不能食,小便清利, 
浓朴汤。由热秘者,面赤,脉实数,胀闷欲得冷,四顺清凉饮、润肠丸。由冷秘者,面白,脉沉迟,欲得热, 
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吞半硫丸,或木香顺气散。由风秘者,风搏肺脏,传入大肠,润肠丸加防风、皂角,或 
去大黄,加煨阿胶。妇人风秘,大麻仁丸。由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善噫,苏子降 
气汤加枳壳。由肺气不通降,失于传送者,杏、蒌、枳、桔、栀、豉、郁金、橘白。由三焦不和,胸膈痞满者, 
搜风顺气丸加栝蒌、广皮。由大肠实者,腹满便硬,麻仁丸。由肾虚液少便燥者,六味汤去茯苓,加苁蓉、 
白蜜。由血热便难者,当归润燥汤。由风热郁滞者,疏风润肠丸。由血燥兼气秘者,润麻丸。由血虚秘结者, 
益血润肠丸。由津液枯涸者,苁蓉丸,五仁丸。由幽门不通者,通幽汤。由素有风病而便秘者,皂角丸。由 
病后气血未复,及老人津液衰少,产后去血多者,八珍汤、倍当归、加苁蓉、苏子、杏仁、阿胶、黑芝麻。 
由久病气虚下陷,致便难者,补中益气汤,加杏仁、苏梗。老人阳虚风秘者,半硫丸。老人气秘,橘杏丸、 
二仁丸。老人血秘,苏麻粥、三仁粥。又有脾约症,伤寒阳明症,自汗出小便数,津液内竭,其脾为约。用 
脾约丸。攻荡为治,然亦滋其阴血为稳,宜当归润燥汤主之。如阴寒秘结,当用温药,须略加清润以去结秘。 
若病本虚寒,标现躁热,亦宜于通阳药中,稍佐苦寒以去躁热,躁止勿加。如阴躁刻欲就冷,两尺虚,或沉细 
迟,勿用寒剂,理中汤冷服。或不效,用外导法。蜜煎入盐五分,皂角烧灰研五分,和捻尖,热纳肛中。冷 
秘者,蜜煎中加草乌头末,和捻如上。热秘者。猪胆汁导之。又有求通努力,虚气迫注肛门,里急后重, 
气逆呕恶,不堪通利,不堪升提,宜人参、枳壳、当归、陈香橼。或用川芎、当归煎汤。入秽桶,乘热坐熏之, 
亦效。风秘发寒热,生何首乌两许煎,加蜜服。或用固本丸熬膏服。失血后,烦渴便结,一味生地黄汁煎服。 
血液燥结,熟地蒸热,每服五钱效。若轻用硝黄利药,则秘愈甚。 
〔小便不通〕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 
知膀胱主藏溺,必待三焦气化,乃能出水也。详列所由,有肺燥不能生水者,用清润法,生脉散加沙参、茯苓、 
桑皮,车前。有气闭不能通调水道以下输者,用探吐法,以沉香、木香、陈皮、枳壳、小茴、木通,煎汤探吐。 
有气虚下陷,升降不利者,用升举法,补中益气汤。孕妇胎重压胞,小水闭者,用补中汤探吐。气升则水降, 
如滴水之器,开其上则下自通矣。有火郁小肠,溺短而痛者,用清降法,导赤 
散加滑石。有湿壅三焦,致闭癃者,用厘清法,通草、滑石、芦根、薏苡、茯苓、车前。有暑湿泄泻,气不化 
水者,用化气法,五苓散。有湿胜而渴,小水不利者,用分利法,四苓散。有湿热闭阻经府气分,致便不通者, 
用宣通法,石膏、杏仁、浓朴、防己、大腹皮、海金沙、合六一散。由肾水燥热,致不利者,用滋清法,知母、黄 
柏、黄芩、泽泻、通草。有阳亢阴衰,孤阳不化者,用补阴抑阳法,化阴煎。若火不甚亢,但由水亏者,用 
补水法,大剂六味汤。经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热在下焦而不渴,服淡渗药,腹胀不通益甚者, 
滋肾丸。其阴阳大亏,气不化者,肾气汤。溺闭转筋,喘急欲死者,八味丸料大剂煎服,缓则不及。其血结而 
致闭者,牛膝汤。痰盛而致闭者,导痰汤。火闭者,七正散。气虚溺不利者,独参汤,少加广皮效。通治小水不 
通法,用独囊蒜头数枚,栀子三枚,盐少许,烂捣,摊纸贴脐上,良久即通。或用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之。 
诸药不效者,用白菊花根捣烂,以生白酒冲和。取酒汁温服神效。又法∶用活田螺一个,连壳捣如泥,入麝香 
细研末少许,置脐上,以蛤蜊合之,以帛扎定,效。 

卷之七二便不通论治
大便不通脉候
属性:脾脉沉数,下连于尺,为阳结。尺脉沉细虚迟,为阴结。右尺脉浮,为风结。 

卷之七二便不通论治
附方
属性:〔痰气〕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胃实〕x小承气汤x 见一卷温。 
〔热结〕x大厘清饮x 见四卷泄泻。 
〔火盛〕x凉膈散x 见一卷中风。 
〔气痹〕x小温中丸x 见三卷肿胀。 
〔火府〕x更衣丸x 朱砂(五钱) 芦荟(七钱) 各研,酒和丸。每服一钱二分。 
〔厥阴〕x龙荟丸x 见一卷火。 
〔通阳〕x玉壶丹x 硫黄(八两) 配麻油八两。微火熬,以桑条搅,候溶尽,即倾入水。去油面再溶, 
倾入豆腐内煮,糯米粉为丸。 
〔通阳〕x半硫丸x 制半夏 硫黄 等分,蒸饼姜汁和丸。治老人虚秘、冷秘。 
〔液燥〕x通幽汤x 见一卷燥。 
〔虚热〕x人参固本丸x 见一卷中风。 
〔囊肿〕x三白散x 白牵牛(头末,一两) 桑白皮 白术 木通 陈皮(各二钱半) 研末,姜汤下一钱。 
〔利溺〕x五苓散x 见一卷温。 
〔胃实〕x七宣丸x 大黄 木香 槟榔 诃子皮 桃仁 研末,蜜丸。 
〔胃虚〕x浓朴汤x 朴 陈 术 草 枳实 半夏曲 姜 枣 
〔热秘〕x四顺清凉饮x 见一卷火。 
〔热秘〕x润肠丸x 麻仁 羌活 大黄 归尾 桃仁 蜜丸,加防风、皂角,名疏风润肠丸。 
〔冷秘〕x正气散x 见一卷中风。 
〔冷秘〕x木香顺气散x 木香 草蔻 益智 苍术(各三分) 浓朴(四分) 陈皮 青皮 半夏 吴萸 
升麻 柴胡(各五分) 茯苓(八分) 
〔风秘〕x大麻仁丸x 麻仁 熟大黄(各三钱) 木香 枳壳 槟榔(各五钱) 蜜丸。 
〔气秘〕x苏子降气汤x 见二卷失音。 
〔气秘〕x搜风顺气丸x 大黄 麻仁 郁李仁 山药 山萸 车前 牛膝 菟丝 防风 独活 槟榔 枳壳 
蜜丸。 
〔实秘〕x麻仁丸x 见一卷燥。 
〔液虚〕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血秘〕x润燥汤x 见一卷燥。 
〔气血〕x润麻丸x 麻仁 桃仁 生地 当归 枳壳(各一两) 蜜丸。 
〔血虚〕x益血润肠丸x 归 地 荆 枳 麻仁 杏仁 苁蓉 苏子 蜜丸。 
〔津少〕x苁蓉丸x 苁蓉(二两) 沉香(一两) 麻仁汁糊丸,米饮下。 
〔津枯〕x五仁丸x 桃仁 杏仁(各一两) 柏子仁(五钱) 郁李仁 松子仁(各三钱三分) 橘红(四钱) 
蜜丸。 
〔风秘〕x皂角丸x 羌 防 杏 枳 陈 芷 桑皮 槟榔 麻仁 牙皂 蜜丸。 
〔气血〕x八珍丸x 见一卷中风。 
〔气虚〕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气秘〕x橘杏丸x 橘皮 杏仁 等分,蜜丸。 
〔气秘〕x三仁丸x 杏仁 麻仁 枳壳 诃子肉 等分,蜜丸。 
〔血秘〕x苏麻粥x 苏子 麻仁(水浸研汁)和粳米煮粥。 
〔血秘〕x三仁粥x 桃仁 松子仁 郁李仁 捣汁和粳米煮粥。 
〔伤寒〕x脾约丸x 酒蒸大黄 枳实 浓朴 赤芍 麻仁 杏仁 蜜丸。 
〔虚寒〕x理中丸x 见一卷中风。 
〔清润〕x生脉散x 见一卷暑。 
〔清降〕x导赤散x 见一卷温。 
〔分利〕x四苓散x 见一卷暑。 
〔宣通〕x六一散x 见一卷温。 
〔阳亢〕x化阴煎x 二地 牛膝 猪苓 泽泻 黄柏 知母 绿豆 龙胆草 车前 水煎。 
〔阴阳〕x滋肾丸x 见一卷火。 
〔气化〕x肾气丸x 见二卷虚损。 
〔喘急〕x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血结〕x牛膝汤x 牛膝 桃仁 当归 黄芩 水煎。 
〔痰盛〕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火闭〕x七正散x 车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