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药(炒)、橘红、五味,数服诸症平,带止食加。但饥则嗽频,劳则体热,知由中气馁怯。去灯心、薏米、
杜仲、沙苑子,加黄 (炙)、甘草、饴糖、贝母、百合,数服而起。
何氏 五旬外寒从背起,督脉阳虚,带下经旬,肾真失固,多奇经主病。脉象两尺虚涩,右关滑,左
寸强,系操劳扰动心阳,
中脘停痰,时闷时热,烦嘈干呕,恍惚失寐。先用温胆汤去枳实,加茯神、栀子(炒)、一服能寐。子后便泻,
怯冷有年,阳分素亏,急须温摄,鹿角霜、杞子炭、茯神、杜仲(炒)、砂仁、潞参、龙眼肉、莲子(炒)、
一啜寒止。三剂诸症全瘳。
卷之八
前阴诸疾论治
属性:肝脉抵少腹,环阴器。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循阴器。凡妇科前阴诸症,不外肝督二
经主病。然有阴肿、阴痒、阴冷、阴挺、阴蚀等类,为条列而分治之。
〔阴肿〕玉门 肿,并两 俱痛,憎寒发热,小水涩少,肝经湿热也,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阴肿急痛,
寒热往来,肝火血虚也,加味逍遥散凉而调之。风热客于阴经, 发肿痛,小水淋沥,积热闭结也,元参、
荆芥、 本、甘草梢,加入大厘清饮宣以泄之。阴肿下坠,气血虚陷也,补中益气汤举而补之。但肿痛者,
加味四物汤凉而和之。肿痛而玉门不闭者,夹虚也,逍遥散、或十全大补汤和而补之。湿痒出水,兼痛者,
忧思过也,归脾汤加丹、芍、柴、栀调畅之。腐溃者,内服逍遥散,外以黄柏面、海螵蛸末渗之。如因产伤
阴户而肿者,不必治肿,但调气血,肿自退。产后受风而肿者,芎归汤加羌、防、荆芥等,煎汤洗之。阴肿
如石,痛不可忍,二便不利,用枳实、陈皮各四两,炒香研末,乘热以绢包,从上身熨至下部,并阴肿处频
频熨之,冷则互换。气行自愈。又阴肿以海螵蛸散外敷。
〔阴痒〕阴中痒,多由肝经湿热,化生 虫,微则痒,甚则痛,或脓水淋沥,治宜清肝火。加味逍遥散、
龙胆泻肝汤。如小腹胀痛,晡发寒热者,加味小柴胡汤。怒伤肝脾,胸闷阴痒者,加味归脾汤。瘦人阴虚燥
痒者,六味丸三钱,合滋肾丸一钱,外用蛇床子、川椒煎汤熏洗。日三次。痒甚必有虫,以甘庶渣烧灰,入冰
片擦之,或以猪肝煮熟,纳阴中,引虫出。一妇患此,诸药不效,因食黍 米饭粥而愈。
〔阴冷〕妇人阴冷,由风冷客于子脏。宜五加皮酒。其肥盛而阴冷者,多湿痰下流。二术二陈汤加羌活、
防风。立斋谓∶阴
冷属肝经湿热,外乘风冷。若小便涩滞,小腹痞痛,宜龙胆泻肝汤。内伤寒热,经候不调,宜加味逍遥散。
寒热体倦,饮食少思,加味四君子汤。郁怒发热,少寐懒食,加味归脾汤。下元虚冷,腹痛便溏,八味丸。
阴冷,用温中坐药。蛇床子研末,白粉少许,和匀,如枣大,绵裹纳阴中。自热,或以蛇床子五钱,吴茱萸三
钱,加麝少许,为末蜜丸,以绵裹纳之。
〔阴挺〕妇人阴中挺出数寸,如菌如芝。因损伤胞络,或临产用力所致,以升补元气为主。补中益气汤。
若肝经湿热,小水涩滞,龙胆泻肝汤。阴虚滑脱,固阴煎、秘元煎。肝脾气郁,归脾汤。服药不效,用一捏
金丸。妇人瘕聚,阴中突出如茄子,与男疝同,亦名 疝,卧则上升,立则下坠,多因气虚,劳力举重。
宜大补元煎。
〔阴蚀〕阴中生疮如小蛆,名曰 ,痛痒如虫行,脓水淋沥。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致湿热下注。其
外症突出蛇头,或如鸡冠,肿痛湿痒,溃烂出水。其内症,口干内热,经候不调,饮食无味,体倦发热,胸
膈不利,小腹痞胀,赤白带下。其治法,肿痛者,加味四物汤。湿痒者,加味归脾汤。淋涩者,龙胆泻肝汤。
溃腐者,加味逍遥散。肿闷脱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佐以外治法。《肘后方》∶杏仁、雄黄、
白矾各五钱、麝香二分,为末敷入。
〔交接出血〕女人交接辄出血作痛,多由阴气薄弱,肾元不固,或阴分有火而然。如肝肾阴虚不摄者,
固阴煎。阴分有火者,保阴煎。心脾不摄者,归脾汤。《千金方》用桂心、伏龙肝各五钱,为末酒下。交接
违理出血,用乱发、青布,烧灰敷之,立止。或以赤石脂末渗之,或以五倍子末掺之。一妇交接出血,辄
面黄如蜡,终身不育。
〔伤丈夫头痛〕强弱相陵,四肢沉重,头痛昏晕,局方来复丹。立斋用补中益气汤、六味丸以滋化源。
《集验方》∶用生地八两,白芍五两,甘草三两,香豉一升,葱白四两,生姜二两,水七升,煮取二升,
分三服。忌房事。
〔小户嫁痛〕内用甘草、生姜、白芍各五分,桂心二分,煎
服。外用甘草、小麦煎汤洗,效。或以海螵蛸、烧为末,酒调服。
卷之八前阴诸疾论治
前阴症脉候
属性: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生疮。少阴脉弦者,白肠必挺核。(《脉经》)
卷之八前阴诸疾论治
附方
属性:〔泄热〕x龙胆泻肝汤x 见三卷诸气。
〔除蒸〕x加味逍遥散x 见一卷火。
〔泄湿〕x大厘清饮x 见四卷泄泻。
〔升补〕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凉血〕x加味四物汤x 见本卷调经。
〔补虚〕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调补〕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和血〕x芎归汤x 芎 归 芷 草 龙胆草 煎汤熏洗。
〔敷药〕x海螵蛸散x 海螵蛸 人中白 等分为末,先以百草汤煎洗,再以此药掺之,如干以麻油调,或
加冰片敷之,治阴肿痒及下疳皆效。
〔和解〕x加味小柴胡汤x 见本卷产后。
〔滋阴〕x加味归脾汤x 见本卷胎前。
〔滋阴〕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降火〕x滋肾丸x 见一卷火。
〔散寒〕x五加皮酒x 五加皮 干姜 丹参 蛇床子 熟地 杜仲(各三两) 杞子(一两) 钟乳粉(四两)
以酒十五斤浸,温服。
〔燥痰〕x二术二陈汤x 见二卷痰饮。
〔补脾〕x加味四君子汤x 参 苓 术 草 扁豆(各一钱) 加姜、枣、煎。
〔温补〕x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
〔止脱〕x固阴煎x 见二卷脱。
〔摄阴〕x秘元煎x 见四卷三消。
〔暖肝〕x一捏金x 见七卷疝气。
〔补元〕x大补元煎x 见一卷中风。
〔清火〕x保阴煎x 见五卷痉。
〔通利〕x来复丹x 一名养正丹,见三卷呕吐。
卷之八前阴诸疾论治
前阴脉案
属性:夏氏 暑月孕后,小水赤涩,子户痒甚,日晡寒热。此由胞宫虚,感受湿热也。内用龙胆泻肝汤,加
赤苓、灯心煎服。外用蛇床子、川椒、白矾、煎汤熏洗。再用杏仁、雄黄、朝脑研末,掺入户内愈。
姜氏 孕六月,湿袭子户,小水淋沥作痒,用茅术(生)、五加皮、苦参、当归、蛇床子、川椒,煎汤
熏洗,内服导赤散加滑石,愈。
王氏 产后气虚阴脱,两尺空。用补中汤去柴胡,加菟丝子、杜仲、芡实,外用龙骨、牡蛎(俱研细)
托之。
孔氏 阴挺时流脓水,脉虚涩。内服补阴益气煎加白芍,外用川芎、当归、白芷、熟矾、银花、甘草,
煎汤熏洗,拭干,用五倍子研末掺之。
唐氏 数年经闭,阴疮内溃,晡热食减,头眩口干,肢痛便燥,身面俱发丹毒红晕。据述为根据夫疳毒所染,
内服加味四物汤,添金银花、甘草、嫩桑枝。外用忍冬藤、鱼腥草、甘草、苦参,煎汤熏洗,拭干,用海螵蛸、
人中白、冰片,名螵蛸散掺之。数次热痛减,红晕消,改加味逍遥散去术,加生熟地黄、麦冬等服,又用青黛、
黄柏(研面)、山栀、薄荷(俱研)、麻油调搽。
卷之八
诸疮论治
属性: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者痈疽之总名,凡红肿 热称痈,痈发六腑,为阳;白陷硬痛称疽,
疽生五脏,为阴。痈发速而疽起迟,疽根深而痈毒浅。总因气血凝结,经络阻滞而成。疖则痈毒之小焉者也。
古云∶阴滞于阳则发痈,阳滞于阴则发疽。脉浮洪滑数为阳,沉小涩迟为阴。亦有似阳不甚 赤,似阴不甚
木硬,漫肿微痛,此为半阴半阳症。凡寒热肿痛,如风邪内作,
无头无根;时毒漫肿,无头有根;气血交搏,有头有根。血与气壅则成肿,血为毒胜则成脓;毒为寒凝则平陷,
络为痰滞则结核。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陷下而坚者,发于筋骨;平漫色黯者,发于骨髓。宜分气血虚实,
毒势浅深轻重为治。疮根大而牢者深,盘小而浮者浅;初起恶寒壮热,拘急烦躁者重。起居如常,饮食知味
者轻;头如粟米,发如莲蓬者重;一头 赤,肿高知痛者轻。
凡肿疡主治,初起热甚 痛,宜清凉消散。真人活命饮,或金银花酒。若见表症,寒热往来,宜疏邪,
荆防败毒散。无表里症, 肿有头,宜和解兼消,清热消风散去 、术。里实便秘,宜疏通,内疏黄连汤。
若表里不实,内热口渴,宜生津,竹叶石膏汤。患成未消,宜化毒从小便出,内消散。若毒瓦斯内攻,呕恶烦躁
口干,宜护膜解毒,护心散、琥珀蜡矾丸。以指按患顶,陷而不高起,而不热者,脓未成也,作脓而痛,
托里消毒散。按之半软半硬者,脓未熟也,透脓散。按之随指而起,顶已软而热甚者,脓已熟也,针以泄之。
无脓仍宜消散,醒消丸。有脓勿令久留,代刀散。敷肿疡热毒,用如意金黄散,贴用五龙膏。其散漫未作脓者,
敷用真君妙贴散,或妙贴散,留顶以泄毒。溃疡主治,脓将成而根盘散漫者,气虚不能束血紧附也。内服托
里养营汤,外敷铁桶膏。红活而润者,气血化毒外出也,外红里黑者,毒滞于内也,托里消毒散。紫黯不明者,
气血未充不能化毒成脓也,托里散,或托里黄 汤。疮口久不敛者,气血两虚也,参 托里散,八珍汤。
口不敛,肌不生者,脾气虚也,四君子汤加白芍、木香。溃后反痛者,亦虚也,内补黄 汤,外敷乳香定痛散。
如气虚作痛,四君子汤加归 。血虚作痛,四物汤加参 。肾水虚作痛,六味地黄汤。已溃脉虚数 痛,营
分热也,宜滋阴。四物汤,生熟地黄并用,加地骨皮、银花。已溃作渴便秘者,胃火炽也,宜滋液。竹叶石
膏汤。溃后腐肉不化者,阳虚气陷也,宜温托。四君子汤加黄 、肉桂。凡毒发阴分,平漫木硬,不甚肿痛
者,乃由痰气阴寒,非阳和通腠,不能解其冰凝;营血枯衰,非温畅滋阴,何由浓其脓汁。如阳和汤,以麻
黄开腠,以白芥子理痰,以熟地、鹿胶和阴阳。以姜、桂解寒凝。盖毒以寒凝,温散
则毒自化;脓由气血,温托而脓乃成。如人参养营汤、十全大补汤。若清凉之剂,止可施于红肿痈疖而已。
其有呕逆者,不可泥于毒瓦斯内攻,概用败毒等散。有寒凉药,伤胃致呕者,宜托里温中汤。倘误用攻毒,则
内陷者不能外溃矣。其半阴半阳,似肿非肿,欲溃不溃,因元气失于补托,宜冲和汤,补而兼散可也。其脓熟
不溃,以替针丸涂疮头,脓自出。若脓未流利,用针于纹中引之,以线药纫之。脓出仍肿痛,或为筋膜间隔,
亦用针引,纫以线药。倘刀针割伤,疮口不合,用猪蹄汤洗敷,贴神异膏,服内托黄 丸,则疮口敛。溃后
血自出,四物汤加山栀、丹皮。溃后真阴亏,虚火炎,发热作渴,急用加减八味丸,或五味子汤。溃后发热,
烦躁不寐,血虚也,圣愈汤。自汗不止,气虚也,四君子汤加黄 、五味。发热烦扰,筋惕肉 ,气血虚也,八
珍汤。大渴面赤,脉浮洪,阴虚发热也,当归补血汤。烦扰面赤,脉沉微,阴盛发躁也,四君姜附汤。其溃
后便泻,有因胃伤寒凉不化者,六君子汤加神曲、干姜。有因脾气虚弱失运者,六君子汤送二神丸。有因脾胃
两虚,食少无味,呕泻者,八仙糕。有因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送二神丸。有因脾肾虚寒者,参附汤送二神
丸。凡一切溃烂诸疮,宜贴贝叶膏,掺腐尽生肌散。溃烂红肿热痛,掺生肌定痛散,或轻乳生肌散。盖腐去则
新生,然必毒瓦斯已尽,方用生肌药。若太早,则患更腐溃。如果毒尽而脾气壮,则肌肉自生,以脾主肌肉也。
如欲腐脱肌生,宜贴绛珠膏。生肌通用,宜搽玉红膏,外以太乙膏盖之。梅疮、杖疮、 疮、下疳等症,去腐
生新,宜贴莹珠膏。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宜月白珍珠散掺之。
卷之八诸疮论治
附方
属性:〔消散〕x真人活命饮x 见五卷鹤膝风。
〔清消〕x金银花酒x 金银花(五两) 甘草(一两) 煎好入酒,分三服。
〔疏散〕x荆防败毒散x 见一卷疫。
〔和解〕x清热消风散x 柴 翘 陈 角刺 苍术 红花
(各一钱) 芎 草 防 归 芍 芩 花粉 银花(各五分)
〔表里〕x内疏黄连汤x 栀 荷 翘 芩 桔 归 芍 连 木香 槟榔(各一钱) 大黄(二钱) 甘草(五分)
加蜜一匕,水煎。
〔生津〕x竹叶石膏汤x 见一卷伤风。
〔化毒〕x内消散x 二母 乳 没 银 夏 花粉 白芨 甲片 角刺(各一钱) 水酒煎。
〔解毒〕x护心散x 绿豆粉(一两) 乳香(三钱) 辰砂 甘草(各一钱) 研细。每服二钱,开水调,
日二次。
〔护膜〕x蜡矾丸x 黄蜡(一两) 白矾(一两二钱) 熔化,入雄黄(钱二分) 琥珀(研一两) 白矾(一钱)
搅匀,作丸如桐子大,朱砂一钱为衣,每服二三十丸。
〔消托〕x托里消毒散x 见本卷乳。
〔溃毒〕x透脓散x 生 (四钱) 甲片(一钱) 芎(三钱) 归(二钱) 角刺(钱半) 水煎。
〔消散〕x醒消丸x 乳 没(各一两) 麝香(一钱半) 雄精(五钱) 共研和,黄米饭一两捣丸。酒下三钱,
醉盖取汗。
〔溃脓〕x代刀散x 角刺 黄 (各一两) 草 乳(各五钱) 每酒下三钱。
〔敷毒〕x如意金黄散x 大黄 朴 芷 星 陈 柏 草 姜 黄 花粉 苍术 或蜜、葱汁及酒调敷。
〔贴毒〕x五龙膏x 五龙草(即乌蔹) 银花 草 车前草 陈小粉 等分,上四味用鲜者,捣烂,
加飞盐三分,贴。
〔敷毒〕x真君妙贴散x 荞面(五斤) 硫黄(十斤研) 白面(五斤) 用清水拌,捍成薄片,晒干,
用时再研,水调贴。
〔气血〕x托里养营汤x 参 术 归 芍 芎(各一钱) 熟地(二钱) 五味 麦冬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枣(一枚) 煎。
〔根散〕x铁桶膏x 铜绿(五钱) 明矾(四钱) 胆矾(三钱) 五倍子(炒一两) 白芨(五钱) 轻粉
郁金(各二钱) 麝香(三厘) 研细,以米醋于杓内漫火熬,调药末一钱,涂疮根上。
〔毒滞〕x托里消毒散x 参 术 归 芍 苓 芎(各一钱) 银花 白芷(各七分) 翘 草(各五分)
〔毒滞〕x托里散x 栝蒌(一个) 归 芍 草(各一两五分) 熟地 皂角刺 花粉 银花(各一两)
每用五两,以酒五杯,入瓷器内,浓纸封,隔水煨香,服。
〔补气〕x托里黄 汤x 参 归 冬 味 远志
〔气血〕x参 托里散x 见本卷乳症。
〔气血〕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补气〕x四君子汤x 参 苓 术 草
〔溃痛〕x内补黄 汤x 麦冬(各一两) 参 地 苓 草(各七分) 归 芍 芎 桂 远志(各五分)
姜枣
〔搽敷〕x乳香定痛散x 乳 没(各二钱) 寒水石( ) 滑石(各四两) 片脑(一分) 为末,搽患上。
〔和血〕x四物汤x 地 芍 归 芎
〔补阴〕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阴疽〕x阳和汤x 熟地(一两) 白芥子(二钱) 鹿角胶(三钱) 桂心 炮姜 麻黄(各五分) 甘草(一
钱)
又一方∶麻 桂 姜 三味为丸。
〔温托〕x人参养营汤x 见二卷劳瘵。
〔温补〕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毒陷〕x托里温中汤x 附子 炮姜(一钱) 益智 丁香 沉香 木香 茴香 羌 陈 草(各一钱)
加姜、枣。
〔半阴半阳〕x冲和汤x 参 陈(各二钱) 术 归 芷(各钱半) 苓 芎 乳 没 角刺 银花
甘草节(各一钱) 水酒各半煎。
〔下溃〕x替针丸x 乳香 白丁香 巴豆 青碱(各五分) 水调,点疮上,以碱水润之,勿令其干。
〔洗药〕x猪蹄汤x 苓 芷 归 芍 独 草 蜂房(各五钱) 猪蹄(一只,煮汁去蹄去油) 取清汤,
入药一两煎,去渣温洗。
〔不敛〕x神异膏x 杏 元参(各一两) 麻油二斤煎至黑。入蛇蜕(五钱) 蜂房(一两) 男发(一团)
再煎至黑,去渣,下黄丹十二两,慢火煎收,临用摊贴。
〔内托〕x内托黄 丸x 即托里黄 汤。
〔口渴〕x加减八味丸x 见六卷喉症。
〔生津〕x五味子汤x 参 麦 味 陈 草
〔血虚〕x圣愈汤x 见二卷劳瘵。
〔阴虚〕x当归补血汤x 见本卷崩漏。
〔气虚〕x六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