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勋说红楼梦(全文阅读)-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忘记黄土陇头埋白骨的悲哀。这些,加起来才是人生的全部真相。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当年金子一箱一箱的,银子一箱一箱的。转眼变成了乞丐,所有人都来侮辱你、笑骂你、诽谤你。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我们感叹哪个人得了癌症,其中包含了自己对身体随时会有病痛的恐惧。当他注解《好了歌》的时候,讲出我们心里恐惧的东西,它们可能是健康、亲人的幸福、爱、钱财、权力,一切你放不下的东西,《好了歌》告诉我们,总有一天都要放下。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训有方,家教最好、最严格的,父母每天叮咛的,保不定以后就做了盗匪了。

  这里面暗示小说中不同角色的下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膏粱是指有钱人家,嫁女儿一定会选有钱的人家,女儿将来才有保障。〃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里是在讲这个家族后来很多人物的下场。

HQDOOR←虫←工←桥书←吧←
第23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0)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官还不够,还要再多一点,还要再大一点。到最后戴着枷锁,下了监牢。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袍长。〃昨天还在可怜自己穿了一件破衣服,过冬的时候不足御寒。今天会嫌身上穿的紫袍(一品大官的衣服)长。得到的〃利〃和〃福〃,也可能是〃祸〃。就是《易经》讲的福祸相依、吉凶相依的关系。福来的时候要惜福,要很小心,因为它很可能转成祸,因为它们本身是同一个东西,〃祸福〃就在一念之间。此句跟作者的家族经验有关,他们做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巡盐御史,别人都羡慕得要死,他们自己也很得意。可是其实这就是抄家的开始。如果他们不去做这样的官,或者不兼这么多的职,也不会遭遇抄家的命运。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朝代兴亡就像演戏一样,你唱完了下台,轮到别人来唱。这里的故乡和他乡是讲归宿的意思,人到底要走向哪里去,什么是生命的本体。我们追逐的东西是不是生命里面真正最想要的,觉得最重要的。我们误认了世俗里面虚拟出来的假相,把它们当成了故乡,努力地飞奔而去。其实那只是〃他乡〃而已,并不是生命本质的东西。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甄士隐经历过这么大的家族劫难之后,忽然有了感悟,把《好了歌》做了这样的注解。做完注解后就出家了。

  《红楼梦》第一回,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最后都终结在〃好了〃这件事情上。神话本身是要历劫情缘,现实当中也让你看到一切的东西就是过眼云烟。甄士隐梦一醒,看到的就是现实世界。接下来,他又看到跛足道人,又进入神话世界。整部小说中,梦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一直在交错。到第二回,这种交错还在继续,始终没有中断过。

  不管夫妻的缘分、父子的缘分,还是朋友的缘分,缘分有长、有短,有深、有浅。甄士隐跟女儿只有三年的缘分,就了了,这女儿是来度化他的吗?

  我不觉得《红楼梦》是一个让你领悟空幻的小说,即使一秒钟的缘分,如果珍惜,它就是很深的缘分。

  作者写他这一生当中接触过的所有女性与朋友,他要一一记录下这些缘分。他不觉得短长深浅有什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一起下〃凡〃历〃劫〃的。

第24节: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1)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多看一眼的情缘

  第一回里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甄士隐,因为女儿被拐,家里失火,所有的田庄变卖,他终于听懂了《好了歌》。作者一直想让我们感受到,在整个小说里,《好了歌》一直是在耳边的。问题是,听不懂的时候是因为还没有可以听懂的机缘。作者是从宽容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他一直让我们看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牌坊,告诉我们时机没有来临的时候,你是走不过去的。文学里面所谓的宽容,是相信人性有一定的机缘。我们平常在阅读小说、看画、听音乐、看戏时,可能是在准备或者储蓄着一些可以了悟的资源,什么时候了悟,或者在什么状态下了悟,还需要其他条件。

  在《好了歌》之后,甄士隐出家了。此时,他有一个动作,就是把跛脚的疯道士身上的褡裢抢过来搭在自己的身上。他放下人世间的一切,却抢了一个出家人的东西。这其实是一个符号。

  他走了以后,小说又回到非常现实的一面。太太哭得死去活来,不晓得丈夫哪里去了。街坊邻居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当成一个八卦在谈。岳父封肃觉得倒霉得要死,女儿好不容易嫁出去,现在又得养活她。然后话题就转了,转到甄家的丫头娇杏身上。

  娇杏曾经多看了两眼贾雨村,贾雨村对她有印象,她也对贾雨村有了印象。甄士隐出家后,这个丫头一直陪着甄士隐的太太封氏。有一天天气还不错,她正到门口买针线,看到一队一队的刀斧手过去,抬着一个轿子,轿子里面坐着一个戴乌纱帽的大官。她觉得这个大官很面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了。所谓的缘分,从神话的世界来讲,可能要好几世去累积,可是也有一些在现世当中不经意留下的缘分,这个丫头回头多看了一眼,贾雨村留意了这一眼,他们的命运竟因此有了特别的牵连。

  这一段写道:〃那甄家大丫头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新太爷〃就是刚刚上任的地方官。这丫环于是〃隐在门内看〃,因为凡是有男性或者大官出来,女性要躲起来。她第一次看到贾雨村的时候没有躲起来,是一个不合规矩的状态。现在她隐在门后,要回避。〃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纱猩袍的官府过去〃。乌纱,是指一种黑色透明的纱做的官帽。猩袍,是大红的袍子,就是做官的穿的红袍子。这个丫环就呆住了,她想这个做官的人好面善,她以前好像在哪里见过。可她已经想不起来了,于是进入房中,丢过不在心上。

  章回与悬疑

  这是第一回要结尾了,〃至晚间,正待歇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这是很重的话,因为刚刚到任的地方官忽然派衙役来敲门,而且是晚上。〃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小说到了这里就结尾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把古代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就是一章一回的意思。《红楼梦》是写出来的一部小说,而《红楼梦》之前的大部分小说,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说给别人听的。因为过去能够认字的人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说书人发挥了很重要的文学传播功能。我们把它叫做说唱文学,不但能说,而且还能唱。过去,这一类活动都是茶余饭后到酒楼、茶楼里去,坐下来买一杯茶,听人说书。因为听众听一段时间就要回家睡觉了,所以说书人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东西让你觉得明天还要再来,叫做〃吊胃口〃,在现代文学里叫做悬疑手法。作者说这一片人在敲门,〃不知道发生什么祸事,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所有的结尾都是:你要知道以后的事情,你再来听,而不是看。这种小说叫做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结构跟一般书写的小说结构非常不一样。因为它是口述的,所以它可以讲东讲西,串来串去。它的结构不像现在的小说主线这么清楚,但是它可以包容很多事情。而且不同的说书人,手上有一个话本,只有回目,但他自己说书时可以添油加醋。这一回叫做〃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就是讲林黛玉的妈妈要在扬州死掉了,内容只有大纲,所以他只凭着他的口才,把这一章讲得非常好听,来吸引大家。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25节: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2) 

  说书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变化的。古代话本小说里,同一个事情会有不同的观点跟版本。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有一个新闻事件:有一个长相糟糕、个子矮矮的男人武大郎,在街上卖烧饼。他娶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太太潘金莲。潘金莲后来有了外遇,跟西门庆在一起,变成街坊邻居的八卦了。武大郎的弟弟武松,一个打虎英雄,回家后发现嫂嫂跟奸夫西门庆合伙下毒药,把哥哥害死了。为了给哥哥报仇,他杀死了潘金莲,活活地把她的心脏挖出来祭哥哥。这个故事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小说里,一个是《水浒传》。在《水浒传》里,潘金莲被写成淫妇,所以该死,武松是英雄。可是另外一个小说也写到这个故事,就是《金瓶梅》。你看《金瓶梅》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写法完全不一样。它会告诉你潘金莲小时候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丫头,因为漂亮,长成以后就被他的主人逼奸了。逼奸后大太太就很恨她,认为她是狐狸精,就把潘金莲故意卖给武大郎这样一个矮矮小小的人,以此侮辱她。她的命运就被带出来,读者对于她后来跟男性的性关系会抱有一种同情。同样的故事,可是角度不一样。《水浒传》里只是把她当淫妇杀死,《金瓶梅》里就让你看到潘金莲成长背后整个的命运,她是一个完全操弄在有钱人手中,被卖来卖去的漂亮女孩子。她只是因为长得漂亮,命运就变得很悲惨,所以你不觉得她淫荡,她只是一个被玩弄的女人。可以看到,两个说书人听到同一个故事,会讲出两段不同的东西。因为角度不同,它可以提供你对一个事件两个不同的看法。潘金莲、武松、武大郎、西门庆的故事,绝对是当年发生的一个重大新闻事件。说书人会把它演变出来,因为说书人各有各的才华,会加重不同的地方。我母亲说,当年她们那个地方说书人讲得最精彩的,就是武松拳头举起来要打老虎,结果打了一个月,拳头都没有落下去。她每天一吃完饭就跑去听,总是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因为一拳头打下去之后,你可能就不来了。他一直在吊你的胃口,这就是说书的方法演变出来的话本形式。

  《红楼梦》是写出来的,并不是话本,我们叫它仿话本,是模仿话本的小说。在它之前都是话本小说。我们说施耐庵、罗贯中写小说,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最后整理的人,并不真的由他们创作。话本小说应该是集体创作的,你说一段,我说一段,慢慢演变出来一个故事。这种小说的形态跟今天的小说,尤其跟西方小说,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它分的每一章、每一回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你今天吃完饭没事来听,听了以后觉得蛮好,你明天想听就再来。也许你觉得不好听,不想听了,也无所谓,它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说书的人为了引诱你再来,会在结尾时弄得总是有一个什么事要发生,然后又不告诉你是什么事。大家读到第一回结尾就会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半夜做官的人来敲门?其实不是祸事。你翻过来看第二回,发现原来是好事。

※BOOK。HQDOOR※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26节: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3) 

  贾雨村的心机

  新任的太爷,就是贾雨村,他在轿子里也看到那个丫环在买线。丫头认不出他,可是他认出了就是当年曾经回头看他,好像有意于他的甄士隐家的丫头。在落魄时有过的那个情缘,大概是最难忘掉的。这个女孩子曾经慧眼识英雄。贾雨村后来真的一考就中了进士,最后外放做官。他觉得这个女孩子跟他有一个很好的缘分,所以他就想要找这个女孩。可是他到地方做官,刚刚上任时,走过一条街看到一个好女子,就表示想要,不太好意思,所以他不会这样做事。贾雨村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第一,这个丫头是甄家的,他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找她,因为甄士隐当年封了五十两银子送他进京赶考。所以他就来找人了。找人的时候他叫人说要找甄爷,那封肃吓得半死,晚上忽然披着衣服爬起来说我不姓甄,我姓封,以前的女婿姓甄,已经出家一两年了,也不知道在哪里,到底你们新任的老太爷要找谁。那些衙役当然说,我们不管你姓甄姓贾,你跟我们到官府里去面报太爷。

  封肃去了以后,家里人非常紧张,担心到底会有什么祸事发生。大概到了半夜,封肃回来了,欢天喜地。因为这个新任的太爷给了他二两银子。他向封肃打听甄士隐,封肃就讲了甄士隐如何丢了女儿,家里失火,变卖田产。新太爷贾雨村就觉得很难过,感伤一回,表示自己曾经受人家恩惠,拿了五十两银子,现在金榜题名,应该报答人家。贾雨村表示说,我刚刚到任,要负起这个责任,一定要把英莲找回来。

  贾雨村很有趣,他在人情世故方面滴水不漏。他说了要报甄士隐之恩和要去找甄士隐的女儿之后,叫封肃回家。可是他紧接着就送了一封密信给封肃,说很想讨娇杏做他的二房。这件事情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可是他必须先把封肃这边打点好。作者很小心地在写过去的社会伦理,人在社会上的那种小心。作为一个刚刚到任的官,这个时候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家挖出一大堆事情,所以贾雨村很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作者的叙述当中带出了人情细微的地方,也透露出贾雨村做事的心机。

  封肃当然非常高兴,因为这样的丫头在他家里多一个少一个根本不重要。把这个丫头献给新任太爷,他就可以攀附到官府去。贾雨村又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给他们家,封肃连夜就雇了一顶小轿子,把娇杏送到贾雨村那边去。

  在这本书里面娇杏是一个有趣的角色。〃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又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女儿下落。〃这一段讲到娇杏(侥幸),你会发现很少人意外地命这么好,可以一连串来好运的。〃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这个丫头就是一回头,把整个命运就改变了。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27节: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4) 

  作者意在表明,很多事情不是人可以刻意安排的,有很多无意间的缘,你根本无法了解其中的天机。后面讲娇杏的下场:〃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在古代,女人生了一个儿子是不得了的事。一个家庭可能就靠这个儿子,而且女性的地位在家里也完全靠儿子。以前,一个女性结婚以后自己是没有身份的,我们永远不知道甄士隐的太太名字叫什么,只是封氏。如果女人生了儿子,将来在祭祀里就有先妣先考这个部分,她才是儿子祭祀的母亲。如果没有儿子,她是不能入宗祠的。一个女人有了儿子之后,身份和地位立刻就不同了,整个命运就改变了。再后来,娇杏就不见了。

  贾雨村在得到甄士隐的资助之后,就〃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从各地来的考生每三年有一次重大的考试,有武的也有文的。贾雨村〃中了进士〃。在古代,中了进士,就选入外班。外班就是政府机构的一个人才候选单位,相当于等着做官了。〃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被派到这个地方来做官。可是这个贾雨村刚入仕途,还不太会做官。〃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他非常有才,可是贪财,而且有时候太过严苛。〃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他靠着自己有才华,对于长官也不太放在眼里。

  一个不会做官的人,再有才干在官场也待不久。〃不上两年,便被上司寻了一个空隙,作成一本。〃〃一本〃就是把所有的罪状做成一个奏书呈给皇帝。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他因此被皇帝革职。革职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此时起,贾雨村开始学习了。他内心虽然十分惭愧、憎恨,但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这有点儿像伟人下野,不做官了就去游历名山大川。可贾雨村并不是在游名山大川,他是假借游览,探访所有将来可以东山再起的关系。他到了苏州,碰到了林黛玉的爸爸,所以就自荐做了林黛玉的家教。因为林黛玉的爸爸是当时的巡盐御史,等于是皇帝最亲信的人。他以家教为由攀附了一个重新做官的机会。

  作者不喜欢儒家这一套东西,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担风袖月,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努力求官。很多隐藏的封建社会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