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5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猴山之败,皇上十分震怒,姑念将军平日尚有战功,非其他怯懦惜死的将领可比,仅贬将军三极,不加严罚,以观后效。本总督拜命之后,面奏皇上,说你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恳皇上格外降恩,赦免前罪,恢复原级,并封你为平贼将军,已蒙圣上思准。”

    “在路上本总督又上疏题奏,想不久平贼将军印即可发下。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天覆地载之恩,也不负本总督一片厚望。皇恩浩荡,我等都要粉身碎骨才能报答啊”

    左良玉乃是辽东人,是因为侯恂的赏识,才提拔起来的。别看侯恂长着一副死人脸,在崇祯的面前,总是半死不活的,其实颇有识人的眼光。因此,左良玉对侯恂一直非常的感激。杨嗣昌自然明白这一点,因此,一开口就将侯恂抬了出来,以示亲近。

    因为侯恂的关系,左良玉隶属于卢象升的麾下,对卢象升并不是十分的尊敬。卢象升对左良玉也不是十分的喜欢。因为左良玉和祖宽一样,都喜欢杀良冒功。本来流贼退走,当地的百姓还好好的,结果两人一来,官兵反而比贼兵还要残忍。所过之处,几乎是一片白地。

    左良玉还特别喜欢奸yin妇女,比祖宽有过之而无不及。祖宽纵兵杀戮,还有一些漏网之鱼,左良玉纵兵杀戮,却是先围住该城,然后杀之,几乎无人可以逃脱。因此,左良玉杀死的百姓,要比祖宽多得多。卢象升麾下有这两人掣肘,想要做大事,简直是不可能的。

    杨嗣昌却对左良玉的这种狠毒的杀戮性格,毫不在意。在他看来,只要能剿灭贼兵,杀良冒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那些当地百姓,暂时不从贼,不代表未来不从贼,既然以后可能从贼,现在干脆杀了,以绝后患。这就是所谓的斩草除根之计。将流贼活动区域的百姓,都杀光,贼兵没有了兵员补给,自然就被扑灭了。

    左良玉明白杨嗣昌是在招揽自己,急忙跪下叩头,朗声说道:“这是皇上天恩,也是总督大人栽培。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答万一。至于剿贼的事,末将早已抱定宗旨:有贼无我,有我无贼。一天不把流贼剿灭干净,末将寝食难安。”

    这是明白无误的表示,我左良玉跟定你杨嗣昌了。卢象升那个狗贼,我早就将他忘记了。至于鞑子,你总督大人既然不提,我这个总兵官当然会做,更加不会提。你要我帮你拼命的杀人,那我就变本加厉的继续杀人好了。

    杨嗣昌达到了招揽的目的,心情好了一些,便含笑说道:“昆山请起。请坐下随便叙话,不必过于拘礼。”

    左良玉再次表过忠心以后,才站起来,缓缓的说道:“末将谢座”

    杨嗣昌换了一副亲近的口吻,接着说道:“将军秉性忠义,本总督早有所闻。听说昆山每过商丘,不避嫌疑,必登堂叩拜太常卿碧塘老先生请安,执子弟礼甚恭。止此一事,亦可见将军忠厚,有德必报,不忘旧恩。”

    碧塘老先生就是侯恂的父亲,名执蒲,字碧塘,天启时官太常卿,因忤魏忠贤罢归。侯恂当年担任兵部侍郎,戍守辽东,刚好认识了左良玉,于是一路将他提拔起来。左良玉倒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向侯恂的父亲表示谢意。

    左良玉恭谨的回答说道:“倘没有商丘侯大人栽培,末将何有今日。末将虽不读诗书,大字不识几个,但听说韩信对一饭之恩尚且终身不忘,何况侯府对末将有栽培大恩。”

    杨嗣昌点点头表示赞许,拈须微笑说道:“本总督与若谷先生是通家世交。听说若谷先生有一位哲嗣名方域,表字朝宗,年纪虽轻,诗文已很有根抵。昆山可曾见过?”

    左良玉急忙说道:“三年前末将路过商丘,拜识这位侯大公子。”

    两人提到的侯方域,就是侯恂的长子。侯恂的表字,就是若谷,应该是取虚怀若谷之意。侯恂以一副死人脸著称,对谁都是爱理不理的,连应对崇祯皇帝都是如此。但是他的儿子,却着实是俊秀潇洒,文采风流。他最出名的事迹,自然就是和秦淮八艳的李香君纠缠了。

    杨嗣昌有些遗憾的说道:“我本想路过河南时派人去商丘,约朝宗世兄来保定佐理文墨,后来在路途上听说他已去南京,殊为不巧。”

    停了片刻,杨嗣昌忽然问道:“据将军看来,目前剿贼,何者是当务之急?”

    左良玉不假思索的说道:“最要紧的是足兵足饷。”

    杨嗣昌沉吟片刻,又问:“足兵足饷之外,何者为要?”

    左良玉随口说道:“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

    杨嗣昌明白左良玉所说的文官爱钱是对卢象升有感而发。卢象升对自己的部下,一般都是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这让左良玉感觉到非常的不满。摊上卢象升这样的上司,他左良玉如何中饱私囊?左良玉期盼杨嗣昌能够给部队弄到更多的钱粮,这样他才有机会将更多的钱财落入自己的口袋。这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财,十个字,完全是糊弄人的。

    偏偏杨嗣昌好像完全没有听出来,反而轻轻的点点头,慢慢的说道:“昆山,你说是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确是十分重要,但还只是一个方面。依我看来,目前将骄兵情,实为堪虑。倘若像今日这样,朝廷威令仅及于督抚,而督抚威令不行于将军,将军威令不行于士兵,纵然粮响不缺,岂能济事?望将军回到防地之后,切实整顿,务要成诸军表率,不负本总督殷切厚望。倘能一扫将骄兵惰积习,使将士不敢以国法为儿戏,上下一心,戮力王事,纵然有十个高迎祥,一百个张献忠,一千个李自成,何患不能扑灭”

    左良玉心里说,我们是在北直隶啊,距离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还有很远的距离。总督大人念念不忘剿贼,难道是就要回师中原,继续对陕西流寇作战?忽然间,左良玉想到张准的名字。他灵光一闪,难道杨嗣昌所说的贼,不是高、张、李三人,而是张准?谁知道才想到这里,他的思绪立刻被打断了。

    杨嗣昌目光熠熠的盯着他,语重心长的说道:“昆山,本总督准备要你移防大名府。”

    左良玉顿时有点愕然。

    移防大名府?

    移防大名府做什么?

    对付张准?

    左良玉固然喜欢杀良冒功,喜欢奸yin妇女,却不是傻蛋。他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人物,军事谋略还是懂得一些的。一听自己要移防大名府,就知道朝廷是要对付张准了。眼下朝廷最担心的,就是陕西流贼和张准互相勾结在一起。若是如此的,流贼的声势,就会更加的浩大。张准好像还是陕西流寇的第三十七营呢。杨嗣昌要自己移防大名府,就是要割裂张准和陕西流寇的关系。

    此外,自己移防大名府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防止虎贲军进入河南。虎贲军已经占领了济南城,下一步,极有可能是向西进攻,占领河南的彰德府等地。要是虎贲军进入河南,那么,在河南的那位福王殿下,肯定又要拼命的呼唤就救兵了。崇祯为了避免河南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才会做出这样的部署。

    “这不是故意要我去送死吗?”

    “我到底是平贼将军,还是送死将军?”

    左良玉在内心里暗暗的说道,忍不住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一旦移防大名府,他就要受到虎贲军和陕西流贼的联合进攻。对于陕西贼寇,左良玉还有点厮杀的信心和勇气,没什么畏惧的。但是,对于虎贲军,左良玉的内心,就没有什么底了。连鞑子都不是虎贲军的对手,他左良玉怎么是虎贲军的对手?

    可是,拒绝杨嗣昌吗?左良玉内心里拼命的苦笑。在这个时候,拒绝杨嗣昌,肯定是不明智的。不用说,杨嗣昌的话,肯定是出于崇祯皇帝的示意。鞑子还没走,崇祯皇帝就想着给虎贲军插钉子了。而自己,正是那枚倒霉的钉子。

    杨嗣昌肃然说道:“将军年富力强,应该趁此时努力功业,博取名垂青史。一旦剿贼成功,朝廷将不吝封侯之赏。”

    左良玉听了这几句话,心里更加苦笑。既然杨嗣昌已经下了决心,要自己去大名府驻守,自己肯定不敢违令的。总督大人的尚方宝剑,是可以先斩后奏的。没办法,只好先到了大名府再说。他急忙装作大为动容的样子,诺诺连声,并说出“誓死报国”的话。

    杨嗣昌对左良玉的回答,很是满意。他觉得,左良玉此人,还算识趣,及时的投靠了自己。此人还是可用的。他微微一笑,将茶杯端了一下,轻声说道:“请喝茶”

    左良玉知道召见已毕,赶快躬身告辞。

    杨嗣昌只送到帘子外边,略一拱手,转身退回节堂。

    回到公馆以后,左良玉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显得非常的不安。本来,平贼将军这个头衔,还是非常珍贵的。一般的武官,挂总兵官的很多,挂将军衔的很少。因为明朝的将军印,数量很少,且不能重复。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多一个都没有。

    可是,想到要对付张准,想到要在张准和陕西流寇之间生存,左良玉就心情晦涩了。张准那可是一头猛虎啊,阻挡老虎下山的道路,那可是相当危险的。要是连自己的小命都没有了,就算给一个骠骑将军,都是白搭啊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左良玉着急得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求月票……】

    '。。'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747章 坐办公室的日子,真清闲啊!

    今天又停电…………我是生活在广州吗?我是生活在广州吗?唉,这个炎热的夏天,只怕是要刻骨铭心了…………,坐办公室的日子,味道怪怪的。

    这是张准在大都督府呆了几天以后的最直接感受。

    张准的办公室,嗯,姑且称之为办公室吧,在六角大楼的正中。无论从哪个部门出发,距离都是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表示他对六个部门的一视同仁,不会看轻任何一个部门。

    事实上,六个部门里面,最热门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军务部,管军事的。一个是政务部的,管内政的。事务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张准案头上的文书,至少有八成以上,是属于这两个部门的。

    现在,张准就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面,看着外面时不时走过的人。他自己发明的玻璃,当然有权力广泛的使用。最起码,在他的办公室周围,是有很多的透明玻璃的。他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当然,别人要是有心的话,从外面也是可以看到里面的。

    要处理的文书,他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他知道的,可以当场决断的,都全部决断了,绝不拖泥带水。不能决断的,交给高弘图他们责再议。等研讨得差不多了,再提交自己拍板。剩下的时间,他就用来浪费。有时间可以浪费,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张准平时很少回来,他的办公室,基本上都是空的。要是放在现代,办公室起码要配个秘书、主任什么的”即使老板不在,也要负责打理老板的办公室。

    只可惜,虎贲军每个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既然张准不在这里,当然不可能安排一个人独守空房。于是,都督大人的办公室,就只有搞卫生的阿姨才会进来了。

    来往的人群,都习惯了六角大楼中*央空荡荡的感觉,走过路过的”也不会多看两眼。但是,当张准回来以后,这里的一切,就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人们不敢有事没事就到处乱走,就算要走,也不要走六角大楼的中间,以免被张准看到。

    这次回来几天的时间”张准呆在办公室里,感觉还真是不习惯。他感觉自己还是习惯在前线,直接和敌人打交道,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处理文书。于是,观察外面路过的人群”就成了他的业余爱好。结果,这样的行为,在虎贲军下面的人员看来,就是大老板在监督他们做事呢。别有事没事的就在大老板的面前晃荡,现在还不是你晃荡的时候,除非是你想要不自在了。

    看着外面偶尔急匆匆路过的人员”张准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的一切事情,仿佛和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的感觉,和在前线是完全不同的。在前线,你可以感觉到部下的生死,感觉到难民劫后余生的喜悦,感受到战火的硝烟,血迹斑斑的血腥味。可是在这里,你什么都感觉不到。在办公室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淡漠。

    忽然间,张准觉得,自己似乎可以理解一点崇祯的心理了。崇祯如此积极的做事,难道是害怕自己被边缘化?他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莫非是担心部下都疏远了自己?如果他不是皇帝,不是远远的在紫禁城里面遥控指挥,而是亲自到前线去,或许,他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一些。

    “该死!”

    “你都在想什么?”

    张准用力拍拍自己的脑喜当真是闲得太无聊了,居然会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然,慢慢的想开来,也不是完全乱七八糟的。他张准,迟早都要慢慢的适应这样的生活。作为虎贲军的大都督,他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前线。当杨致远、郝林勇、张凌云、李绩成、刘航、王铭宇等人都成长起来,可以完全独当一面的时候,他的确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办公室里面,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了。

    或许,某一天,战争,总是要平息下来的。张准从现在开始,就要盘算一下,一旦自己从幕前转到幕后,如何才能顺利的转换角色,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坐办公室,的确没有前线刺激。可是,不坐都不行啊!皇帝,不也是坐办公室吗?只是他的办公室有点特殊罢了。

    说真的,张准打死都不愿意变成崇祯那样的办公室土鳖。为什么叫土鳖?因为是最无用的一种生物。老板自己累死,部下却是闲得要死,最后公司也垮了。这样的老板,绝对是悲情的,却又是不值得同情的,更不值得其他人效仿。

    然而,要是老板不信任自己的部下,的确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一个集团,要发展壮大,只靠董事长一个人努力,其他人都在打酱油,这样的组织怎么可能战胜别人?王道应该是董事长打酱油,下面的人都在努力。当然,大家一起努力就更好了。

    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这是董事长的权力。有事自己干,没事的时候还不能干秘书,这样的董事长,做起来也没有什么搞头。崇祯现在好像就是这样。据说这位大明国的皇帝,忙得连干秘书的时间都没有,真是悲催。

    崇祯对自己的团体不信任,那只好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来了。只有自己亲自干,才放心啊!他可能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将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的身上揽,自己做的未必就有别人好。自己做得不好,又偏偏要做,自然会让别人产生偏执狂的印象,对皇帝的形象是大大的损坏啊!

    比如说,高弘图眼下全权负责的事情,就很重要。整个山东的政务”基本上都是高弘图在运筹帷幄。如果张准觉得高弘图干得不行,决心要自己接过来干的话,他能不能干得比高弘图还好暂且不说”高弘图会怎么想?

    很显然,高弘图会觉得,自己没*受到你张准的重视。你张准什么都要自只干,什么都要自己拿主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白忙活了,我下次还白费这样的功夫做什么?既然都是老大要接手的”那就直接推给老大去做就好了。这样一来,张准想要不被累死,都不可能。

    相信乔允升也是如此。乔允升正在修订虎贲军的新法律,这是系统的工程。

    要是张准觉得不放心,决定抢过来,亲自去干,恐怕同样要累死。而且,效果还没有乔允升做得好。要说到系统的法律知识,谁能比得过乔允升这样的专业人士?寒了乔允升的心不说,还搞垮了自己。

    崇祯的累,纯粹是他自找的。冉阁有六个大学士,足够处理一切的政务,他却偏偏要丢开内阁,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累死自己不说,效果还适得其反。嗯当年,万历皇帝有段时间,只有三个大学士,同样可以有效的维持国家的运转。倒是崇祯自己”十七年的时间,换了五十多个大学士,让人无所适从”最终搞垮了自己。

    归根到底,还是崇祯不信任自己的臣子。明朝的所有皇帝”和大臣基本上都是对立的,双方绝对不可能和谐共处。内阁本来就是限制皇帝权力的,注定了内阁大臣,和皇帝之间,是要斗争的,是要对立的。但是,对立到崇祯这样的程度,还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内阁决定的事情,除了大事之外,皇帝基本上不会过问。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