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

    只要虎贲军将土默特部落分离出来,就等于是在蒙古大草原,物色了一个代言人。无论是战马的来源,还是骑兵的战斗,甚至是向四面八方扩展,都有极大的好处。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蒙古人,就是一把刀,这把刀到底会砍向哪里,完全是看握刀的人。

    其实,张准还有个想法,就是要蒙古人用羊毛来换茶叶。为什么不要战马,而是要羊毛?这关系到虎贲军长远的战略。张准有意思,将偌大的蒙古大草原,都变成绵羊的牧场,而不是出产战马。当放眼四周,看到的都是毛茸茸的绵羊以后,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就算是彻底的消失了。

    “都督大人,咱们要办法在茶叶生意上插一脚。”

    刘航忽然跃跃欲试的说道。

    “哦?你有什么好建议?”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茶叶种植”

    刘航毫不犹豫的说道。

    他简略的介绍说,山东的茶叶产地,主要是在崂山、日照等沿海地区。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于种植各色绿茶,当地的民众也有种植茶叶的悠久传统。不过,和江南绵延不断,一眼看不到头的茶山丘陵比起来,这边的茶叶生产,的确是比较原始的。茶叶产量也不是很大。去年一年,全部的茶叶产量,可能还不足十万斤。

    不过,这完全是意识引导的问题。因为山东的茶叶销售不发达,没有参与到海上贸易,只能在本地自产自销,利润不大,民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自然不高。然而,只要虎贲军下决心加大茶叶生产,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积极的开拓市场,让种茶的民众,获得更多的利润,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种茶的行列。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让茶叶的产量,增加到一百万斤以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游牧民族对于茶叶的质量,其实没有太多的研究。他们不是要品茶,而是要用茶叶来冲淡肉食的某些弊端。因此,只要是茶叶,他们都可以接受的。事实上,明国每年兑换给游牧民族的,都是大饼大饼的陈茶,真正的好茶,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是当年俺答汗攻讦明朝的一个借口,认为自己得到的茶叶,都是发霉的。

    关键是,如何才能用茶叶换到战马?

    目前,和蒙古草原的茶马交换市场,只有大同一处。其他的边关,都是关闭的。其实,就算所有的关口,都全部开放,和虎贲军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这些关口,都掌握在明军的手里。他们是不可能让明军参与到茶马买卖中来的。

    当然,要是虎贲军在任何一个地方,和蒙古大草原接壤,都是可以进行茶马交易的。这个关口的限制,完全是明军自己设置的。游牧民族倒是希望可以在所有的关口,都进行茶马交换。问题是,短期内,虎贲军基本不可能和蒙古大草原接壤啊去哪里找一个这样的关口呢?

    “要不,我们硬是扒拉一个口子出来?”

    刘航忽然跃跃欲试的说道。

    “扒拉一个口子?从哪里扒拉?”

    刘宝玉皱眉说道。

    “咱们从天津卫北上,沿着梁城所、玉田、遵化一线展开,打开一个关口你们看这里,刚好一条直线上去”

    刘航的思维非常的跳跃,敏捷的说道。

    他站起来,用手指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直线,一直来到塞外哈喇河套的地方。这里,就是日后的承德市,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的所在。目前,这里乃是哈喇慎部落的辖区。哈喇慎部落的马匹数量,其实很多,如果有马市关口的话,虎贲军从这里交换到马匹,是完全有可能的。

    张准摇头说道:“你这是要割裂朝廷和辽东的关系吗?”

    刘宝玉也摇头,否定了刘航的建议。

    暂且不说这个计划是否可行,就算是真的实现了,虎贲军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可能导致的后果,谁也预计不到。刘航的这一条直线,在地图上画起来简单,实际执行起来,是非常有压力的。这一片地区,都属于蓟镇管辖。而蓟镇,又隶属于朝廷军队的辽东军团。明军在上述地区驻扎的人马,至少有三四万。

    准确的来说,虎贲军要拿下上述地区,问题不大。虎贲军是有足够的攻坚能力的,攻克遵化这样的城镇,根本不在话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攻下上述地区以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虎贲军攻占上述地区,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连环后果,张准也难以全部推测出来。这里面的变数,实在是太多了。

    辽东军团是朝廷最大的军事集团,崇祯不可能坐视辽东军团被割裂在外,他肯定会有相应的命令的。要么,是双方立刻大打出手,虎贲军和朝廷军队打得一塌糊涂。要么,是崇祯立刻将辽东军团撤回,放弃辽东,专心拱卫京师。

    如果是前者,皇太极肯定会笑死。因为,朝廷和虎贲军打起来,鞑子坐山观虎斗,刚好可以舔平伤口,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来。如果是后者,皇太极同样会笑死。因为,崇祯将辽东军团撤回来,大金军就可以完全控制锦州一线了。虎贲军的兵力有限,在这个时候,想要控制山海关、锦州,是不太可能的,明军一旦撤走,这些地区,肯定会落入大金军的手中。

    虎贲军走这一步棋,无论怎么看,得到最大好处的,都是皇太极。特别是在眼下这个时候。眼下的皇太极,被虎贲军重创,正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潮时刻。他最怕的就是虎贲军和朝廷军队,联手对他穷追猛打。他就等着一个绝好的机会,想要卷土重来。

    刘宝玉谨慎的说道:“咱们还是想办法将鞑子的战马,尽可能的留下来吧。之前情报不是说了吗?鞑子南下的兵力有十万人,战马超过二十万匹。就算咱们只搞到手两成,那也有四万匹啊哪怕是只有一成,也有两万匹啊”

    “这是正道我同意”

    王时德的声音传来。

    既然是喝茶聊天的时间,王时德也不介意加入来。反正,虎贲军内部,讨论的气氛是非常宽松的,张准也经常鼓励大大多多讨论,多多开拓自己的思维。或许在不经意的讨论或争论之间,新的点子,就被无意中的迸发出来了。

    虎贲军目前的战马数量,已经有差不多一万匹,要是再弄到两万匹的话,数量就会相当的可观。有三万精锐的骑兵在手,基本上可以横扫北国了。因此,即使只抢到两万匹的战马,虎贲军骑兵也将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无人胆敢忽视。

    要抢夺鞑子的战马,关键还是消灭鞑子的有生力量。鞑子的人死了,战马自然就落入虎贲军的手里了。简单的说来,就是要对鞑子继续发起进攻,打几个大的胜仗。但是,这涉及到军务的问题,刘航和刘宝玉都不擅长了。

    刘航不死心的说道:“我的计划真的不行?”

    张准若有所思的说道:“不是完全不行,是难度有点大。”

    刘航好奇的问道:“到底多大?”

    张准缓缓的说道:“我们自己北上,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的实力,还无法控制这么多的地盘,无法应对可能带来的复杂多变的后果。但是,要是吴三桂驻扎在蓟镇,也不是不可以变通的。”

    不知道为什么,刘航提到这个建议的时候,张准立刻就想到了吴三桂。虎贲军在大沽口驻军,吴三桂的压力很大,他极有可能会撤离天津,然后另外挑选一个地方驻防。要是吴三桂驻防在蓟镇的话,刘航的建议,倒不是完全不可以考虑的。

    “大人,紧急情报”

    张准正要进一步的详细解说,黄弦忽然急匆匆的赶来,递给张准一份带有红色标记的紧急情报。红色标记,在虎贲军的内部,就是十万火急的意思。因此,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落在了张准的身上。

    “皇太极要走了”

    “咱们有活干了”

    张准长身而起,兴奋的说道。

    情报是从北直隶送来的,内容很简单:鞑子开始从河间府,分批向塞外转移人口和物资了。去年十二月就进入北直隶的鞑子,到今年的四月份,终于是舍得撤军了。

    既然鞑子开始动作了,虎贲军也应该开始动作了。

    坐办公室的日子结束了,还是回去前线吧

    【惯例求月票……查看一下更新榜,发现大家六月份的更新,都不是很给力啊难道都给热晕了?哈哈**,要是再停电,哥就要上天涯去发帖了啊】

    '。。'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749章 龙多了第三只眼

    第第三只眼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天还没有亮,崇祯皇帝就在宫女们的服侍下梳洗以后,换上了常朝服,在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中来到乾清宫的东暖阁,稍坐片刻,喝了宫女献上的半杯香茶,然后到丹墀上拜天。

    每日黎明时皇帝拜天,照例不奏乐,只是丹墀上的仙鹤等古铜香炉全都点燃沉香,喷出来袅袅香烟。乾清宫的太监和宫女们一部分跪在丹墀两边,一部分跪在丹墀下边。整个宫院中没人敢随便走动,没人敢小声言语,没人敢发出一点声音,一片肃穆。

    当崇祯在香烟氤氲的丹墀上向上天三跪九叩的时候,表面上同往日一样虔敬,但是心情却大不相同。自从他十七岁登极以来,不论春夏秋冬,他每日黎明都要拜天。如逢大风或下雨雪,不能在丹墀上拜,他就在乾清宫的正殿中拜。

    他认为天意合乎民心,敬天才能爱民,他立志要做一个中兴大明的英明圣君,所以九年来,他每日辛辛苦苦地治理国事,纵然晚上为着省阅文书,批答奏章,直到深夜就寝,但是照例黎明起床,第一件大事就是拜天。

    往日拜天,他或是默祷“剿贼”胜利,或是默祷“东虏”无警,总之都为着一个心愿祈祷:国泰民安。今日的拜天,崇祯的思想,就要单纯得多。他只是希望,张准等逆贼,都被雷劈死。只要他们都被雷劈死,这个世界,就清净多了。

    有几位站得较近的老太监,想着皇上在这样困难的日子还不忘黎明拜天,又想着皇上九年辛勤治国,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想到居然是今日这般模样,国事不断的继续暗淡,根本看不到光明。他们都情不自禁的悄悄流泪,有些老太监甚至哽咽出声。

    在这些老太监里面,又以王承恩的心情最为复杂。他每日都看到崇祯勤奋的处理政事,甚至连女色都几乎戒断了。这样勤恳的皇上,只怕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都算得上是第一位的。然而,老天就是和崇祯过不去,崇祯越是勤恳,国事就越发晦暗。

    王承恩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是老天,要大明朝灭亡了?沉默片刻以后,王承恩才苦涩的说道:“皇上,已经拜过了天,请到暖阁中休息吧”

    崇祯好像没有听见,仍在心中默祷上天鉴怜他九年年敬天法祖,宵衣旰食,惟恐陨越,保佑他渡过目前难关。他还呼吁上天保佑皇太极的兵马能够尽快的撤离北直隶……

    王承恩又一次柔声说道:“皇爷连日寝食失常,今日还要应付不测大事,请赶快回暖阁休息吧”

    崇祯一惊,想着大伴的话很有道理,便从拜垫上起来,走进暖阁休息。吃过了银耳燕窝汤和两样点心,随即有两个宫女进来,一个用银托盘捧来一杯温茶,跪在他的面前,另外跪着一个宫女,用银托盘捧着一个官窑粉彩仕女漱盂。崇祯用温茶漱了口,吐进漱盂,然后向龙椅上一靠,深深地叹了口气。

    眼下的国事,让崇祯十分的忧虑。鞑子还没有退走,虎贲军又步步紧逼。他接到锦衣卫的通报,说是虎贲军居然在大沽口驻军了。大沽口,那是什么地方?那里是京津的门户啊怒不可遏的他,当即下令清查,虎贲军到底是怎么到达大沽口的,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在大沽口驻军。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给他满意的答案。下面的人越是拖延,崇祯就觉得这里面越是蹊跷,越是要锦衣卫和东城缉查,务必给他一个答案。现在的崇祯,有点疑神疑鬼的,有一点感觉到不对劲,都要发疯的寻求真相。他总觉得所有人,都在隐瞒他。

    一个太监进来,跪下,规规矩矩的说道:“请皇帝用早膳”

    崇祯正在想着皇太极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北直隶,一旦鞑子离开北直隶,自己又要如何面对张准的疯狂侵蚀,如何消灭驻防在大沽口的虎贲军,所以,不但没有听见御前牌子请用早腊的话,甚至没注意这个太监跪在他的面前。等太监第二次请他去用早膳,他才心中明白,摇头说:“免了”

    太监一惊,怕自己没有听清,正想再一次请皇上去正殿用膳,随即看到皇上心情极其烦躁地挥挥手,不耐烦的说道:“早膳免了,下去下去下去”

    御前牌子不敢言语,叩头退出。等候在乾清宫正殿门外的本宫掌事太监吴祥,知道皇上不肯用早膳,还连续的说了三个下去,不觉在心中叹了口气。皇上如此的烦躁,如何处理国事呢?正在没有办法,恰好王承恩从乾清宫后边来了。

    崇祯无精打采的瞅了王承恩一样,继续提着朱笔批阅奏章,同时懒洋洋的问道:“大伴,又有什么坏消息?”

    王承恩急忙说道:“皇爷,可能是好消息。”

    崇祯皱皱眉头,连头都懒得抬起来,有气无力的说道:“好消息就是好消息,坏消息就是坏消息,什么叫做可能是好消息?你还是不要编什么笑话来骗朕了,朕今天没有听笑话的心思。”

    王承恩上前来,欣慰的说道:“皇爷,锦衣卫的骆养性报告,说鞑子……可能撤退了。”

    崇祯的内心,突然一跳,手中的朱红毛笔,顿时掉落在桌面上。一不留神之间,大团大团的墨汁,就这样渲染开去,非常的突兀。甚至,因为崇祯的动作太大,有墨汁溅落在了他面前的龙袍上,刚好点在两个龙眼之间。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是龙多了第三只眼。然而,崇祯根本没有注意到。

    建虏撤退了?

    崇祯下意识的盯着王承恩。

    要是别人,哪怕是高起潜报告此事,他都会以为对方是在撒谎,是在变着法子来安慰自己。可是,他相信王承恩是不会轻易开口的。王承恩是典型的老实人,没有根据的事情,他绝对不会乱说。他说鞑子可能撤退了,那就真的可能是撤退了。

    皇太极这个祸害,终于舍得离开北直隶了?突然毫无预兆的,建虏就要撤退了?这是建虏撑不住了?不得不撤退了?可能是消息来得太突然,崇祯根本无法相信。同时,他也是有患得患失的心理。万一这是个假消息,他就臭大了。

    崇祯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刚才的拜天,出现了某些幻觉,以致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刚才拜天的时候,他还在祈祷,老天尽快让鞑子撤走吧,结果,拜天刚刚完毕,鞑子就撤走了。就算是老天真的保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显灵吧?

    “快叫骆养性”

    崇祯终于是回过神来,尖声叫道。

    王承恩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这个动作,他是很少有的,特别是在崇祯的面前。但是,此时此刻,王承恩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因为,崇祯的声音,实在是太尖锐了,简直比那些小太监们还要尖锐。乍一听,还以为是哪个太监在叫人呢

    骆养性早就在外面候着了,接到旨意,急忙进来行礼。他知道自己的消息送上去,崇祯一定会欢喜的,因此,此时此刻的锦衣卫指挥使,内心是十分舒坦的。能够抢在吴孟明的前面,将这个好消息送给皇上,的确是不容易的。吴孟明那小子,虽然是锦衣卫副指挥使,是自己的副手,可是最近连续几个事情,都得到崇祯的赏识,骆养性因此很担心,生怕吴孟明会取自己而代之。

    崇祯一眼见到骆养性,便忙不迭声的问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可靠吗?”

    骆养性肯定的说道:“可靠”

    正要详细的报告,鞑子撤退的消息,是如何的可靠,忽然间,外面传来一声尖叫,却是吴孟明的声音:“你们让我见皇上你们让我见皇上我有大事禀告皇上,万千之喜,万千之喜,鞑子撤退了鞑子撤退了”

    崇祯内心里咯噔一声,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皇太极真的撤退了?难道,拜天真的这么快就显灵了?难道,自己的国运,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的扭转了?

    这时候,外面又传来东厂提督太监张彝宪的尖叫声:“皇爷,奴婢有喜讯紧急通报鞑子撤退了皇爷鞑子撤退了皇爷”

    一股巨大的喜悦,从崇祯的心底下涌起,一直冲到脑瓜顶上,差点将崇祯冲击得好像要昏过去。锦衣卫来报告,东厂又来报告,消息肯定是确凿无疑了。即使崇祯再狐疑,这时候也不再有丝毫的怀疑。皇太极,终于是撤退了。该死的建虏,终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