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6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不同了。现在,在他的面前,有大量的需要两人甚至是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树。有些夸张的树木,居然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这些古树,不要说用来做龙神舰的龙骨,就是用来做更大型的战舰,都完全足够了。看着鸭绿江上面不断漂流下来的大树,张准仿佛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战舰,正在源源不断的从造船厂里面出来。

    只要有足够的战舰,怕什么郑芝龙?怕什么荷兰人?你郑芝龙有一千艘的战舰,我就给你弄一万艘!你荷兰人有一万艘的战舰,我就给你弄十万艘!我就不信了,长白山和大兴安岭的木头部砍光,还无法将你压下去,那可是全世界最大的林区之一!

    “这是往第一造船厂的!”

    “这是往第二造船厂的!”

    在张准的身边,还有人不断的发出指令。

    这些验收合格的木料,在鸭绿江的出海口,被巨大的滑轮组,一根一根的艰难的转移到大型的商船上,然后急匆匆的拉到造船厂,准备开工建造大型战舰。几乎每艘离开的商船,吃水都非常低,可见船上木材的分量。

    说真的,这些大家伙,在充分的浸泡了水分以后,分量的确是太沉了。要是没有那么巨型的滑轮组,单单是依靠人工的话,想要将它们搬上搬下,那绝对是困难无比的事情。、因为是要做龙骨的木料,要尽量的保存完好,不能截断,因此,一般的木材,没有几十入,根本抬不起来。有的木材甚至有上百人才能合力扛起来,可见木头的分量。

    事实上,就算是有滑轮组,在转移一些超级大木材的时候,滑轮组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也让周围的人,一颗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上,生怕绳索突然断裂,又或者是滑轮组支架开裂。

    随着海上敌人力量的骤然增强,虎贲军海军的压力不断增大,还有日本佐渡岛的控制,即将有源源不断的金银到来,张准开展了第二轮的疯狂造舰计划。他决心,在未来的五年内,积累到足够的战舰,在打败郑芝龙以后,还有能力和荷兰人正面对抗。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海上对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足够的战舰。张准粗略的估计一下,要对抗荷兰在远东的力量,虎责军海军的战舰数目,每年至少要翻一番。如果算上战斗中的损失,这个数目,还要继续加大。

    具体的来说,剑牙舰这个级别的战舰,起码要有三百艘左右。这个级别的战舰,在近海作战的时候,算得上是主力战舰。在东北亚的海面上,也算是不错的力量存在,欺负一下日本和朝鲜,都是完全可以的。对抗郑芝龙,问题也不大。

    但是,到了南洋,剑牙舰就只能是作为辅助性战舰使用了,根本无法参与主力作战。在南洋,西洋列强最小的战舰,排水量都在五百吨以上。相对而言,剑牙舰的确是小不点了。

    龙神舰这个级别的战舰,至少需要一百艘左右。这个级别的战舰,将是对抗郑芝龙海盗军事集团的主力。它的主要对手,就是郑家舰队最强大的三桅炮船。理论上来说,龙神舰和三桅炮船,是完全可以打成平手的。但是,一旦遇到西洋列强的战舰,又要处于下风了。

    西洋列强在南洋的主力战舰,排水量都在千吨以上。特别是荷兰人的舰队,排水量在千吨以上的战舰,有二三十艘之多,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这些大块头,以龙神舰的能力,想要啃下来,恐怕是不容易的,火力和防护性能都相差太远了。

    想要在南洋真正立足,占据一席之地,打出虎责军海军的威风,必须有大量的金刚舰。

    排水量一千二百吨的金刚舰,要是有那么十来艘,在南洋应该可以露露脸了。要是有二三十艘,应该可以讲讲话了。要是有那么五十艘左右,在南洋就可以成为霸主了。

    至于更大型的天王舰,帝王舰之类的,需要多少的数量,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言了。

    一般来说,它们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这种超大型的战舰,成本太高了,技术难度也大,很难量产的。海上交战的主力,应该还是龙神舰和金刚舰。

    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要建造这么多的大型战舰,依靠鹧鸪湾造船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必须兴建更多,更大型的造船厂。张准经过仔细的考虑,在在登州府的附近选址,兴建了第二个大型的造船厂。

    为了隐约的表示自己的野心,张准将这个新造船厂命名为“虎责军第二造船厂”,原来的鹧鸪湾造船厂则改名为“虎贲军第一造船厂。”要是心思灵敏的人,应该会发现,既然有第一、第二,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第三造船厂出现了。这也正是张准希望的。只要财力物力人力允许,他会立刻上马第三造船厂的。

    按照张准的规划,第二造船厂第一期就有五十个超大型的船坞,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五十艘大船。登州船厂的设计,是可以建造三千吨以上的大型船只的,为未来兴建更大型的战舰,做足了前期功夫。这样一步到位的设计,当然需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幸好,张准目前还不缺银子。

    兴建这样一个大型的船厂,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需要准备的条件很多。基本上,在郑成功的反击到来之前,第二造船厂是不可能投入使用了。它的主要功用,应该是着眼未来。

    为了督促第二造船厂的建造进度,张准从金州卫来到了登州。薛知蝶要在鹧鸪湾船厂主持日常事务,派到登州造船厂来的,乃是一个叫做陈亮的中年人。陈亮原来是五个老工头之一,薛知蝶将他调派到这里来,显然是要将第二造船厂交给他管理了。

    “都督大人!”

    发现张准到来,陈亮急忙上来迎接。

    “进度如何?”

    张准关切的问道。

    “估计可以提前两个月完工。”

    陈亮谨慎的回答。

    根据陈亮的描述,登州造船厂在明年的三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全力以赴的开工建造龙神舰。在备方面条件都完全具备的情况下,龙神舰的建造周期,大约为九个月。换言之,就是在明年的年底,后年的年初,第一批的龙神舰就可以下水了。

    要是一切都没有意外的话,第二造船厂每三年可以制造两百艘的龙神舰,五年以后,虎贲军海军的龙神舰数量,就可以增加到三百艘以上了。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如果出现意外,比如说原材料不够,工人不够,财力不够等,都会影响到龙神舰的生产。如果虎贲军海军自身的战斗损失比较大,生产出来的龙神舰,还不够弥补战损的,那张准的计划,同样无法实现。当然,这个可能性比较小。

    最大的可能,还是财力的问题。龙神舰的下水价格,大概是二万两白银左右。三百多艘的龙神舰,就是六百多万两银子,尽管是分摊到五年的时间里,依然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

    要是加上其他的战舰,张准基本上每年,都要在战舰建造上,花费几百万两银子。

    陈亮还真是想不明白,张准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财。幸好,这不是陈亮需要关心的,否则,他早就被这个数字给压垮了。几百万两银子Ⅱ吼他连想都不敢想。这个数字,的确是太大了。

    事实上,张准耗费的银子,还不止这些。

    除了自身大量的建造战舰之外,虎贵军海军还向五龙湾的各民用造船厂,订购了足足两百艘的苍山船,以加强近海的海战力量。

    苍山船尽管不能远航,仿佛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可是在近海作战中,苍山船的战斗能力,还是很强的。特别是苍山船的建造技术难度低,费用少,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可以想一想,两百多艘的苍山船,一拥而上,即使是三桅炮船,都要头痛不已吧。

    “大人,张慎言来了。”

    正在和陈亮说话的时候,刘芒前来报告。

    【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870章 亲自到河南去拐卖人口?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老头子又有什么事?”

    张准皱皱眉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他和这几位老人家的关系比较特别,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前辈晚辈关系。在正式的名分定下来之前,他们要是没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一般不会来找自己。既然来了,那就肯定是有事了。上次是衍圣公的麻烦,这次不知道是什么呢?

    片刻之后,张慎言就进来了。张准急忙起来问好,热情的招呼张慎言坐下来。两人简单的寒喧过后,张慎言直截了当的说道:“玉麟,我是来向你求助的。”

    张准急忙说道:“藐山公需要我做什么,请讲。”

    张慎言直言不讳的说道:“玉麟,登州府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力不足,大量的耕地没有人开垦,大量的基础设施招收不到足够的工人开工,很多工作,如道路桥梁等,都因为人力不足,不得不停顿下来了。你要是可以的话,再帮登州府吸引二十万的人口吧!”

    张准有点疑惑的问道:“二十万人口?这么多?”

    张慎言神色凝重的说道:“是的,二十万。要是有三十万,那就更好了。无论你招收来多少的人口,我们登州府都全部接收。”

    张准只有微微苦笑。

    这位前辈也真是的,以为二三十万人口是地里的花生,是一串一串的长出来的吗?只要轻轻一拔,就能够得到一大串?在战乱时期,几万人口已经很多,几十万人口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你老人家开口就是二十万,还真是在考验我了。

    山东各地的人口,本来就不多,经历过闻香教的多次动乱,还有孔有德的叛乱,更是大量的减少了。好像原来的登州府,人口就不足三十万。在大力的吸收了各地的难民以后,人口才慢慢的增加到五十万左右。现在,又要增加二十万,张准不伤脑筋就怪了。

    以前,张准不断的从北直隶要人口,基本将北直隶的可迁徙人口都清干净了。现在,这个方法,已经不行了。现在的北直隶,基本上属于虎贲军控制区域,没有人口输出了。想要得到更多的人口,只有向更远处的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想办法了。

    张准的目光,慢慢的落在河南省的地图上。

    河南是典型的混乱之地,四战之地,只要是天下大乱,河南肯定会受到波及,而且往往是战乱最厉害的地方。备方势力都会反复的争夺河南,以抢占中原的有利地形。几乎每次朝代更替,河南部是主战场,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宋末、元末,统统是这样。可想而知,在明末这个时候,河南人民,到底有多么的痛苦。

    都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这里面的蜀,换成豫也是一样的。认真的说起来,河南的战乱,要比四川的战乱,厉害得多了。张献忠屠四川,有很大的艺术夸张成分。

    但是,河南人民,在官军和起义军之间,却是被反复的梳来梳去的。能够活下来的,早就成为铁条了。

    作为中原的繁华富庶之地,河南的人口,本来就很多,至少是山东的三四倍以上。即使是经过战乱,河南的人口,依然不少。要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河南移民到来,显然是可以大大的改善山东的人口现状的。特别是山东B勺兖州府,和河南的归德府就是接壤的,河南的难民,只需要从兖州府进入山东境内就可以了。

    问题是要怎么做呢?

    让董淑嫣再次去拐卖人口?恐怕是不行了。河南这个地方,局势真的非常复杂,朝廷军队很多,地方军阀也很多,还有几个比较受人瞩目的王爷。其中,福王是最引入瞩目的,拥有的军队和实力,也是最强的,它所在的洛阳附近,也是官军力量最强的。

    此外,陕西起义军也会经常到河南来。甚至,各地活跃的马贼,都有可能在河南这里烧杀抢掠。在这样的兵荒马乱一片中,让董淑嫣去招收流民,真是太危险了。几百人的队伍,要是遇到大股的敌人,根本不够看的。张准当然不可能让自己的女人去冒险。更何况,闻香教在河南,好像也没有什么根基。

    “藐山公,你说,我在开封府竖个牌子,就说大量接收当地的难民,凡是愿意迁徙到山东来的,都有免费田地和粮食补贴,保证他们衣食无忧,你说效果会怎么样?”

    张准忽然似笑非笑的说道。

    “恐怕还得玉麟你亲自出面才行。“张慎言委婉的说道。

    这个时代,因为战乱,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可以说是降到了最低点,单凭一些口号,一些宣传主张,就要大量的河南人民,拖家带口的迁徙到山东,只怕是不现实的。因为,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官府的控制能力,要比北直隶还强一些。同时,由于宫府的有意识的宣传,河南的民众,对张准,对虎责军,还是有些不了解的。

    想要获得更多人的信任,必须张准亲自出面,亲自承诺,才能给人们一点点的安全感,才能吸引到他们离开家乡,迁徙到山东来。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打碎当地官府对民众的控制。说到如何采取暴力手段,那就是张准的强项了。

    事实上,张慎言估计,只要张准亲自出现,河南当地自勺官府,只怕就要尿裤子了。在官府的有意识的宣传里面,张准可是前所未有的恶魔,没有人不害怕的。

    “行!我去!”

    “我顺便看看沿途的秋收!”

    张准沉吟片刻,爽快的说道。

    这种唱黑脸的事情,除了他自己,还真是没有其他人可以做的更好。看来,自己是有必要到河南去转一圈。正好,他可以从登州府一路向西,检查一下秋收的情况。

    每次粮食丰收的时候,张准都要亲自下去走走的,看到沉甸甸的粮食归仓,他就会觉得内心安定很多。在这样的乱世,粮食和武器,缺一不可。皇太极现在最痛苦的,大概就是粮食了。

    说干就干,张准一路从登州府向西巡查过来。莱州府是开发最早的,粮食的收成自然是最好的,张准仔细的检查过,发现这里的水稻平均亩产量,已经达到了每亩三百五十斤左右,比去年大约提升了三十斤,可喜可贺。

    有些特别高产的稻田,亩产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斤。只可惜,这样的稻田,数量太少了。

    而即使是这样的亩产量,和江南水乡也还是有差距的。江南最好的水稻田,亩产量可以达到七百斤的水平。

    继续向西,青州府和济南府,就要差一些了。青州府播种的水稻面积很少,只有不足五十万亩。平均亩产量,只有三百一十斤左右,比莱州府要少了足足四十斤。济南府的水稻播种面积,超过了一千万亩,可是平均亩产量一样不高,甚至不足三百斤。

    济南府知府田枫说起这个事情,就感觉非常的惭愧。粮食生产,一直是他重点主抓的,可惜济南府的确太大了,他无法面面俱到。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不高,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地的产量严重不均衡。有的亩产量超过四百斤,有的只有不足二百斤。

    不过,有个好消息,就是随着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到明年,济南府的水稻平均亩产量,肯定可以超过三百三十斤。同时,在明年一年的时间里,济南府可以开垦出超过五百万亩的稻田。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期待你们的喜讯!”

    张准握着田枫的手,大力的鼓励说道。

    山东西面的东昌府,面积比较小,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样不大。今年的秋收,东昌府的水稻平均亩产量,大概是三百四十斤左右。总的来说,亩产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惜,播种面积太少了,只有不足一百万亩。

    东昌府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可以开垦的耕地,都已经基本开垦完毕,因此,想要在增加田地面积上做文章,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只能在提高亩产量上努力。对于张准来说,想要指望东晶府在粮食生产上作出大的贡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崇祯九年,山东全境的粮食秋收产量,总数大约是200亿斤,其中,缴纳的赋税,大约是24亿斤,折算为石,大约是1300石左右。这就是张准得到的数据。基本上,这样的数据,已经没有什么水分了。按照每石粮食大约一两五钱银子计算,光是秋粮的收入,就有大约2000万两白银。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数值,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兑换这么多的银两的。在山东境内,因为粮食的丰收,粮价已经不断的下跌,一般的市场价,每石粮食也就是七八钱银子而已。但是如果对外销售,就要卖到一两五钱以上了。可惜,要对外销售粮食,必须获得张准的书面批准,否则,是要受到严肃处理的。

    当张准来到兖州府的最西面的时候,已经是好多天以后的事情了。在兖州府,张准最先见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