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本来以为浮山城肯定没有办法抵抗官兵的进攻,城破人亡是必然的结局。上次劝说张准没有成功,就准备等着传来张准被枭首的消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张准这些后辈,就是没吃过什么亏啊,不知道世道的险恶,人生的疾苦。尝一尝就会后悔了。结果没想到,他等到的,居然是官兵被打得大败的消息。

    逃回去的卫所兵,添油加醋的描述敌人如何如何的厉害,将浮山城这边的军户,都夸得好像能够在天上飞一样。明军打了败仗,一般都有无数的借口,倒也不例外。深谱此道的林仁杰当然不会相信。他找了一些人,仔细的询问过以后,总算是得知了实情。原来官兵居然是被一阵排枪就全部打散了。浮山城居然拥有如此厉害的火铳,林仁杰实在是惊讶非常。

    但是,这也让林仁杰觉得更加的担心。拥有如此厉害的火铳,浮山城占了,官兵也被打退了,张准会罢手吗?多半不会。如果张准不肯收手,那接下来,肯定是要招兵买马,扩展地盘,搞出更大的动静来。浮山所周围乃是即墨县、鳌山卫,届时,恐怕整个鳌山卫,都不得安宁了。

    林仁杰是个消息灵通的人物,对当今的天下大势,也有几分知晓。东北关外的鞑子,他是亲自见识过厉害的。以明军目前的战斗力,想要消灭鞑子,实在是太困难。不被鞑子杀入关内,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还有西北的流寇,最近的声势也是越来越大,据说在河南那边闹的很欢,动辄数十万之众。负责镇压流寇的五省总督陈奇瑜,被首辅温体仁在御前狠狠的参了几本,看来下场不太妙。

    陈奇瑜要是下台,极有可能是洪承畴接替,到时候不知道是否能够有起色?如果没有起色,这大明朝内外交困,恐怕是支撑不下去了。张准在这个时候闹起来,朝廷就算想镇压,恐怕也是有心无力。没钱,没粮,没兵,如何镇压?唉,真的是多事之秋啊!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林大人既然是为公事而来,我们还是先说公事吧。”

    林仁杰无奈的说道:“好。”

    当即说明上头的意思。

    李成栋的确想要将自己的侄子李钦克要回去。为此,接到消息以后,立刻和孙之獬、赵寅英交流情况。孙之獬对李成栋非常支持,积极鼓励李成栋和张准谈判,稳住局势。赵寅英就有些不咸不淡,爱理不理。当然,也没有到翻脸的程度。显然,白沙河战斗的后遗症,开始逐渐的显现。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推荐票还是很少,兄弟们能够多支援几张吗?】

    【推荐朋友的一本书,书名《超级修复》,书号1822704,欢迎朋友前往,激情蹂躏,踩得越狠越好,最好是踩得不成人样!!!!】

    'bookid=1822704;bookname=《超级修复》'

第115章 三百匠户,少一个都不行

    (0115)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推荐票还是很少,兄弟们能够多支援几张吗?】

    没有了盐丁撑腰的孙之獬,现在只能暂时依靠李成栋。李成栋毕竟是莱州守备,手上还是能够凑出几千人的,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浮山所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击。稳住张准等人,是孙之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只要张准他们不搞出更大的动静来,他们就有时间积蓄力量,从其他地方调集战兵,卷土重来。在白沙河吃了这么大的亏,孙之獬当然不甘心。

    林仁杰转述孙之獬的话:“或许,我们之间有些误会,通过谈判可以加深了解。”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谢谢各位大人的理解。”

    林仁杰说道:“玉麟,你们需要什么条件?”

    张准缓缓的说道:“我要人。”

    林仁杰眼前一亮,急忙说道:“什么人?”

    张准缓缓的说道:“鳌山卫和雄崖所的全部匠户!”

    林仁杰有些不解,诧异的问道:“你要这些匠户?你要这些匠户来做什么?”

    一路上,他都在盘算,张准到底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在他看来,张准的条件,无非是三个:一个,是上头招抚,正式任命他为浮山所的千户,谋得合法的名正言顺的富贵;第二个,就是勒索一笔钱财,当土财主,然后远走高飞;第三个,勒索一笔物资,壮大自己,然后继续作乱,荼毒鳌山卫和即墨县一带。

    前面一个,肯定是没有得商量的,这么大的事情,莱州府根本无法做主。如果做主了,以后让上头知道,肯定个个都要上断头台。后面两个,倒是可以商量。但是如果数量太大的话,他们也不会答应的。为什么?李钦克不值得这个价钱。

    没想到,张准居然提出要人,要匠户。

    鳌山卫下面管辖左、中、右三个千户所,还有雄崖所,每个千户所,都有大约五十户的匠户,加上鳌山卫本身的上百户匠户,总共是三百户。每户匠户家庭,都有几口人,三百户人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这些匠户在卫里的日子其实不好过。他们的田地,也都是早就丢光的。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一个个都跟叫花子一样,大冬天的活活饿死冷死的不在少数。去年的冬天,就冻死了好几个。完全可以这么说,这些匠户在鳌山卫中根本无足轻重,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以前,各个卫所都需要向朝廷兵部上缴自己制造的武器,这些匠户还有活干。卫里为了交差,也必须用到这些匠户,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但是,由于卫所制造的武器质量实在是太差,从天启年间开始,朝廷就不需要卫所上缴武器了。所有的武器,都统一由内府的兵仗局和兵部的军器局生产。

    要是卫所自己愿意,倒是可以做些武器自己使用。但是,武器的原材料,都是要卫所自己出的。原材料价格不菲,各个卫指挥使、千户都不太舍得出钱自己打造武器,于是这些匠户,就成为完完全全的摆设了。可以这么说,在各个卫所里面,最不值钱的就是这些匠户了。军户要是有门路,还可以给人做佃户,匠户就算是卖身,都没有人要。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这是我的事,无需解释。”

    林仁杰快速的盘算一下,觉得张准的这个要求,不算很过分,甚至是有点弱智。三百户无关紧要的匠户,根本不是什么高要求。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鳌山卫内部完成。只要鳌山卫指挥使赵寅英随便一道命令,将所有的匠户都划归浮山所管辖,这件事就算是办成了,没有任何的手尾。

    这件事唯一比较棘手的地方,就是这些匠户,都是属于赵寅英管辖的,不是李成栋直接管辖的。张准要这些匠户,李成栋就必须用利益和赵寅英交换。偏偏这次白沙河战败以后,孙之獬、李成栋、赵寅英三个人之间,好像出现了一些矛盾,不知道相互间的交流,是否还顺畅。如果赵寅英不买账,李成栋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过,赵寅英不买账的可能性不大。匠户反正不值钱,只要认真对待,商量出结果来,问题不大。何况,张准的俘虏里面,也有一些鳌山卫下辖各个千户的家丁。如果赵寅英不肯放人,张准这边,想必也不会放回那些家丁。那些家丁的家属,如果得知这个消息,闹一闹,赵寅英多半就要答应了。

    林仁杰于是说道:“还有别的条件吗?”

    张准摇摇头,重复着说道:“三百户匠户,我全部都要,少一个都不行。”

    林仁杰再次疑惑的看了看张准,谨慎的说道:“你的要求我可以带回去,报告给各位大人。”

    其实,他已经判断出,李成栋肯定会答应的。李成栋既然答应,孙之獬大半也会答应。有这两个人的压力,赵寅英只要还想在莱州府地头混饭吃,多半也得答应。如果张准是要钱的话,倒是比较麻烦。因为各个大人对金钱都是十分看重的。三百户匠户和三百两银子,各位大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说真的,卫指挥使和各位千户大人,还巴不得扔掉这些匠户包袱呢。扔掉这些匠户,赵寅英就可以吃更多的空额,一举两得。林仁杰甚至怀疑,张准是不是脑子还有些问题,说不定二愣子的毛病又发作了,才会提出如此愚笨的问题。他决定不挑破这里面的油腻,免得多生枝节。

    张准冷峻的说道:“我的条件不容更改。答应就是答应,不答应就是不答应。半个月之内没有答复,我就全部杀掉这些人。”

    林仁杰难得的决断一次,连忙的说道:“玉麟,我会如实转告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大家都是明白人,相信你的要求不会被拒绝的。”

    张准点点头,冷冷的说道:“大家都明白就好,就怕有些人不明白。”

    林仁杰于是急匆匆的回去了。

    送走林仁杰以后,张准又到匠作坊来。

    李德禄建议的百炼钢,当真是不好搞,生产效率的确很低。但是,锻造出来的钢,质量的确很好,令人不得不心动。这些百炼钢,就算不是用来锻造枪管,就是用来制作匕首,那也是锋利异常的。看到百炼钢锻造的匕首如此的锋利,张准有意思给每个战士都准备一把匕首,防身使用。但是现在百炼钢的产量严重不足,他只好暂时放弃了。

    希望还在李成栋的身上。

    只要他答应自己的条件,将三百户的匠户都送过来,浮山城马上就可以多出几百名的工匠。到时候,几百名工匠一下子投放下去,百炼钢的产量,就可以翻好几倍。有了足够的百炼钢,新型的虎贲铳,就可以批量的生产了。每天生产几十支,是完全有可能的。

    得陇望蜀,张准想到铸炮了,随口问道:“你们谁懂得铸炮?”

    所有的工匠都齐齐摇头。

    铸炮,那可是高难度的技术活,一般的工匠怎么可能会?

    周石文遗憾的说道:“大人,只有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工匠,才懂得铸炮的。”

    张准说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人懂得了?”

    周石文肯定的说道:“应该是没有了。”

    罗大山想了想,不太肯定的说道:“也不是完全没有。咱们山东以前的巡抚孙元化孙大人,就是铸炮的专家。他在登州开设的铸炮工场,一年能铸造好几门的红衣大炮,仿造的佛郎机火炮的数量更多。后来孔有德那反贼作乱,占领了登州,将铸炮工场毁坏了。所有的红衣大炮,也被拉到鞑子那边去了。”

    张准若有所思的说道:“那些铸炮的工匠呢?”

    罗大山悲怆的说道:“乱军当中,被杀的被杀,被抓的不抓,应该都没有了。活着的,现在应该也是鞑子的奴隶了。”

    张准忍不住大失所望。

    孙元化这个人,张准是知道的,他是徐光启的弟子,懂得数学和铸炮。徐光启是大明朝的第一个科学家,教出来的弟子,当然不会输到哪里去。遗憾的是,徐光启去年就病逝了。孙元化则因为孔有德的叛乱,遭受政敌余应桂、路振飞等人的不断攻击,在崇祯五年三月就被逮捕下狱。

    孙元化的命运,涉及到两个大臣之间的斗争。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周延儒是要保孙元化的,温体仁却是要将孙元化处死。温体仁希望过孙元化案,将周延儒从首辅的宝座上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最终,周延儒被迫辞职回家,温体仁成功出任首辅。随后,崇祯五年九月,孙元化被崇祯皇帝下令处死。

    提到孙元化,多半要提到另外一个人,一个外国人,汤若望。汤若望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技术资料,和徐光启、孙元化等人的关系都相当好。在孙元化被处死的前夜,汤若望还化装成送炭工人,进去监狱,为孙元化告解。不知道老汤现在在哪里?唉,当初多看点明末的资料就好了。

    张准问道:“你们听说过汤若望这个人吗?”

    一众工匠全部摇头。

    张准只好不再问了。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推荐票还是很少,兄弟们能够多支援几张吗?】

    

第116章 开辟第二条财路

    (0116)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推荐票还是很少,兄弟们能够多支援几张吗?】

    从匠作坊回来,张准回到千户官厅,和值班的刘宝玉聊了一下,了解开垦荒田的情况。和官兵发生直接的战斗以后,张准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头上的胆子是越来越重。在这个乱世,想要自保,一定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包括武装、钱粮等。明末,粮食问题极为突出,张准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刘宝玉现在主管的事务,有些特别。浮山所军户们分到了田地以后,很快出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那就是生产工具和牲畜严重不足。前者,李奉来、尹根盛、邹火鸣等人,还可以带着铁匠日夜不断的打造,尽量满足大家的需要。但是后者,就爱莫能助了。

    耕地的牲畜中,牛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军户们根本不可能有银子来买牛。于是,张准批下了一项计划,专门划拨两千两的银子,用来买牛。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每头牛的价格,大概是在十五两银子左右。两千两银子,可以买一百多头牛,缓解燃眉之急。

    所有的生产工具以及耕牛,直接发放给军户使用,暂时不收钱。到十月份粮食丰收的时候,再按照一石粮食一两银子的价格,用粮食来代替。基本上,这等于是提前向军户们收购粮食,收购价是每石一两银子。这样的价格算是比较公道,军户们都乐于接受。

    此外,兴修水利,铺路架桥,培育良种,建造谷仓,林林总总,也是非常耗钱的。原来的浮山所,军户是一穷二白,什么都要从头再来。军户们的热情再高,离开这些必要的生产设施,也是无计可施的。光是修建引水渠,张准就投下了好几百两银子。

    陆陆续续间,经刘宝玉发放的银子,已经有五千多两。这意味着,在十月份粮食丰收的时候,张准将回收大约五千多石(约100万斤)的粮食。目前整个浮山所已经播种粮食的田地,总共是五万多亩,按照每亩产量一石来计算,总产量应该是五万石左右。

    除了军户们自留的粮食,多余的粮食,都将被张准全部收购。这是一早就决定好了的。任何多余的粮食,张准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粮食只允许在浮山所的控制范围内流通。如果要将粮食卖到外地,必须经过张准的批准。否则,就算是走私,要受到严厉惩处的。张准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便宜了外人。

    在明末,粮食绝对是大杀器。崇祯末年,粮价飙升到每石四两银子,还是有价无市。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粮食的问题发愁。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一点点的粮食,出卖自己的尊严,乃至于生命。崇祯二年,鞑子入塞,围困京师,各方勤王军队入京,兵部居然无法供应粮食,导致勤王军队怨声四起,无心恋战,一败涂地。

    “大人,属下这边,以后每个月可能需要三四千两的银子……”刘宝玉试探着说道。

    “我知道。我会尽量解决的。”张准点头说道。

    原来的浮山所,耕地面积只有三万亩左右,现在开垦了这么多的荒地,各种生产工具和耕牛都严重不足,随着开垦荒地的越来越多,需要提前发放的银两会越来越多。但是他现在的收入,只有精盐这一项,每天的利润,也就是二三百两银子,可不够这么消耗的。

    开辟第二条的财路,已经迫在眉睫。

    说话间,薛知蝶风风火火的来了。

    薛知蝶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见面就向张准说道:“我考虑过了,还是要问清楚,你到底要做什么生意。要不然,我不会答应你的要求的。”

    张准示意刘宝玉先去忙自己的事情,将薛知蝶带到旁边的偏厅,坐下来,皱眉说道:“我前天说得不清楚吗?”

    薛知蝶说道:“我不能害了她。我要你说得更加清楚一些。”

    张准凝视她片刻,深沉的说道:“坐下来说吧。”

    薛知蝶坐下来,将腰肢挺得笔直的,神情显得非常的严肃。

    张准有条不紊的说道:“你的闺中好友,既然是做海上贸易的,那么,你对海上贸易,应该也有所了解吧?你先给我说说,江南的海上贸易,什么货物的利润最大?”

    薛知蝶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是生丝!江南的生丝,运到南洋的马尼拉,转手就是三到五倍的利润。商人们都说,一船的生丝,能够换回来半船的银子。除此之外,就是丝绸、茶叶、瓷器、药材、棉布、砂糖、纸张、果品等,也都有比较大的利润。”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慢悠悠的说道:“那从海外贩卖到江南的货品呢?”

    薛知蝶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狐疑的说道:“你是要……买货?”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你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