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大王一直张着大嘴,在旁边看着呢,直到最后儿子康复了,才把舌头缩了回去:“我的天啊,这才是瞧病啊!”
  看完了热闹,四大王也忍不住问了句:“钱大人,您干脆再给讲讲得了,为什么要这么治啊?”
  钱乙也没客气,正好给各位御医讲解一下:“这个病发生在六月,六月热盛,邪热侵入了孩子的体内,热伤脾胃,所以才会发生严重的吐泻,这个时候要清热,如果用了温热药,则上焦也就热盛了,所以才会发生喘的症状,后来又误用了丁香散,丁香是下焦热药,这样上中下三焦皆热,所以我判断会腹胀,饮水吐逆,至于如何使用白虎汤,仲景已经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过了,大家可以参看一下。”
  “太精辟了!”四大王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很感慨地赞叹到,然后心里也想:要么我也向二大王一样,也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来学中医?
  但是,估计您的心中此刻恐怕会涌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种桥段会不断地出现,而且极其地类似,都是钱乙提前几天预言了患儿的病情,然后大家不相信,最后果然如此,难道钱乙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为什么他能够提前观察到疾病的征兆?
  这个谜底我现在为您揭开吧,这是因为钱乙他练就了一套不用问就能诊断病情的本事。
  其实儿科的特殊性就在这里,您想问,可您怎么问啊,那么小的婴儿只会哭,您还问他:“来给叔叔形容一下这种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是隐痛还是跳痛?”估计孩子会回答您以更尖锐的哭声,或者尿您一身。
  所以小儿科必须从语言之外找到诊断的依据,现在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生化检查等方法来进行了,但有的时候仍然有漏洞,比如有的婴儿的腹泻,生化检查没有任何方面的异常,但就是孩子腹泻,瘦弱,我见过一些这样的婴儿,令那些儿童医院的医生很苦恼,最后是中医给调好的。
  古代的诊断方法更少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治疗儿科病。
  人家钱乙就开始琢磨了,这样下去还了得了,要想办法啊。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家搞出了一套绝活,那就是通过小儿的外表来判断病情(中医叫望诊)。
这套活儿确实很厉害,现在能用的人已经很少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他通过观察五脏在脸上的反射区的颜色等来判断五脏的状态,他还可以通过观察小孩子的孔窍,比如眼睛、鼻子、肛门等的状态来判断病情,尤其是眼睛,那是钱乙特别重视的。

例案3:一天,京东转运使李同志的孙子病了,才八岁,咳嗽,气短,胸闷。
  一开始并没有请钱乙,请了其他的医生,这个医生诊了病后,很有把握地说:“这是肺经有热啊,需要用凉药治疗,方用竹叶汤、牛黄膏每天各服用两次,保证痊愈。”
  治疗效果很糟糕,原来只是咳嗽,好家伙,服下这个药后,又开始加上喘了。
  这回李同志急了,赶快又请来了钱乙。
  这个医生一听钱乙要来,心想坏了,这位以现场考试闻名啊,我这两下子,还不露馅?赶快跑路吧!
  还没等迈腿呢,钱乙已经来了,于是只好一脸苦相地看着钱乙,脸都白了。
  钱乙诊完了脉,果然开始发问:“服用的什么药啊?”
  李同志抢先回答:“竹叶汤、牛黄膏。”
  于是钱乙同志正式开始了现场考试的过程,问医生:“服用这两个药是想治疗什么呢?”
  啊?考试这就开始了?医生硬着头皮答到:“用,用来退热、退涎的。”
  钱乙同志接着考:“这个病是什么热发作呢(何热所作)?”
  这个医生一脸苦相,心里想:老大,你要看病你就自己看吧,干嘛要考我啊,兄弟我以后还要混啊,这样很丢人的啊,拜托给个面子吧!心里想着,可嘴上还得回答啊,于是说:“是,是肺经热,所以才咳嗽,咳嗽久了才生痰涎。”
  钱乙同志接着考试:“那么竹叶汤和牛黄膏是入什么经的药呢?”
老大,求求你别考了行不?这个医生脸都绿了,还要回答:“是入,什么经来着?”
  钱乙:“是入心经的。”
  医生:“对啊,是心经。”
  钱乙:“既然是肺热,你用入心经的药做什么呢?”
  医生:“啊?”
  钱乙同志终于宣布考试结束,开始了教育的过程:“这个孩子不是肺热,而是肺虚,同时感受了寒邪,治疗的思路是补肺,同时散寒,此时千万不可用凉药,下面我治疗,你来看着,以后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这位考生眼泪差点下来了,老大!这堂课我的印象好深刻啊!
最后钱乙很快就把这个孩子治好了。
例案4:一天,睦亲宫里的十太尉小朋友病了,是疮疹,先是诸位太医们来给诊断了一下,大家说得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个统一意见,这可让睦亲宫的大王(不知道是几大王)
急了,你们的说法还不统一呢,让我们太尉怎么服药啊?去,把钱乙给我找来。
  于是钱乙就来了,诊了脉,然后转脸看着诸位太医。
  这些太医感到后背一阵发麻,这位,别不是又要现场考试了吧?!
  没错,您猜对了,钱乙同志又要开始推广考试运动了。
  钱乙:“刚才大王问了,这个病是属哪个脏腑的,大家来回答一下吧。”
  我靠,你自己回答不就行了,别拉上我们行吗?心里想着,嘴上还得回答,一个医生说:“是胃中大热。”
  钱乙同志立刻看着这位医生,好嘛,这位同志脸上立刻见汗了,赶快用手擦。
  钱乙:“如果是胃热,为什么患儿会乍凉乍热的呢?应该一直热啊?”
  医生:“啊?这……”心想:我怎么知道啊!大哥,你去问问别的家伙吧!
  于是钱乙又看着另一个医生,这位医生的脸立刻白了。
  钱乙:“你说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呢?”
  医生:“是母亲的腹中有毒。”
  钱乙:“既然是母亲的腹中有毒,那是哪个脏腑的毒呢?”
  医生心想:天啊,我哪里知道是哪个脏腑有毒啊,大哥,我回去好好看书还不行吗?别考了成不?
  可这不回答丢人啊,于是硬着头皮回答:“母亲的毒在她的脾胃。”
  钱乙同志还真是不依不饶啊,接着问:“既然毒在脾胃,那患儿为什么惊悸呢?”
  医生:“这……”心想,丢人就丢人吧,于是把头一低,开始装傻。
  于是,钱乙开始了他的正式讲课:“这个病啊,是一种传染病(此天行之病也),但是也是由于婴儿自身正气弱造成的,正气之所以弱是由于还是胎儿的时候吸收了母亲的不洁之气,这个病的治疗,不可妄用泻下法或者发表法,需要解毒治疗,需要按照五脏来辨证,呵欠顿闷,要着重肝经;时发惊悸,要重视心经;乍凉乍热,手足冷,要重视脾经;脸上,特别是眼睛和面颊如果发红,咳嗽,要着重肺经……”(具体钱乙老师讲了很多,就不给大家多写了)
  在钱乙那个时候,对麻疹、水痘和普通的幼儿急诊还分得不清楚,原因很简单,那是将近一千年前哦,还基本没什么成型的儿科呢,人家钱乙是第一位,他的很多关于小儿病症的记录都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具体这位十太尉小朋友患的是哪一类的病证我就不给一一对号了,反正在上课结束后,钱乙老师又给做了个示范课,用抱龙丸给十太尉小朋友服用了几次后,就给治疗好了。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人家钱乙前面讲得热闹,后面的治疗效果也真好,还真不是盖的,这搞得其他太医们实在是没话说。
总的说来,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自己客气说“薄效”的那就是比较好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钱乙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例案5:曹家的儿子才三岁,本来挺可爱的孩子,现在却日益瘦弱了下来,脸上泛着黄色,经常莫名其妙地发一阵寒热,也不想吃东西,平时最爱吃的炸糕都懒得理了,也不爱喝水,奶也不喝,这可把家里人给愁坏了。
  他们把孩子领到钱乙这,他的父亲难过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对钱乙说:我这个孩子是三十岁才得的啊,您不知道生他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乐成了什么样,现在老人愁得都快病了,钱先生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家啊!
  钱乙看着孩子,说:“不要担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钱先生,可全拜托您了!”
  钱乙用手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放心吧,孩子的病,交给我,你负责好好照顾老人吧。”
  孩子的父亲含泪点着头。
  于是给孩子做了全面的诊断,然后问孩子父亲:“别的医生给他服用过其他的药吧?”
  孩子父亲:“是啊,我们镇里的医生给他用过牛黄丸、麝香丸,没有见效,还用过干葛散,服了以后反而吐了。”
  钱乙叹了口气:“现在要泻下,先用白饼子(按:内含巴豆,为泻下药),让孩子把肠胃里的积滞糟粕去掉,然后补脾,期间在稍微配合用一点消积丸(以消积丸磨之)。”
  孩子父亲:“孩子这么瘦弱,泻下能行吗?”
  钱乙:“不要紧,相信我,积滞去掉人才能健壮。”
  孩子父亲:“我相信钱先生。”
  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变得白胖的孩子来谢钱乙来了。
  钱乙望着孩子健康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一家人的笑脸,自己的心里也开心起来。

例案6:段家的孩子病了,一家人哭着来到钱乙家。
  这个孩子病的是咳嗽,身上发热,有痰,可是几天前突然开始咳血,精神状态也突然下降,脸已经白了,家里人吓坏了,把孩子抱到了这里。
  孩子的母亲哭得眼睛已经肿了。她说一看到孩子在受苦就流眼泪,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有病。
  孩子的父亲不善言辞,紧咬着嘴唇,双手绞在一起,手指都红了,在见到钱乙后,倒头便拜,然后拿出个布包,放到钱乙面前:“钱先生,这些银子,做为诊费,请您救活我的孩子吧!”
钱乙把布包推了回去,诚恳地说:“不用这样,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孩子父亲:“钱先生,全靠您了!”
  钱乙看着他们,说:“孩子的病交给我了,你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孩子父母都流着眼泪点头。
  钱乙诊了孩子的脉,慢慢抬起头,说:“前面的医生用的什么药啊?”
  孩子父亲:“用的桔梗汤和防己丸,没有效果,反而喘了。”
  钱乙叹了口气,说:“是这样啊,他们把治疗的次序错了,现在要先去痰涎,然后补肺。”
  孩子父亲:“啊?”
  钱乙:“先用褊银丸服用一次,不要多服,然后用补肺汤、补肺散服用,不要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真的啊!”孩子家长望着钱乙,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
  果然没有多久,孩子的父亲亲自跑来了,向钱乙报了喜讯,说孩子已经好了。
钱乙望着喜悦中的孩子父亲,笑容也洋溢在脸上。

例案6:老黄家的孩子病了,才两岁,这回的病可重,本来是拉肚子,医生们给用了止泻药,结果十余天后,孩子的病突然加重,泻下的大便是青白色的,喝的奶都不消化,身上也凉了,每天开始昏睡,医生们都说这个孩子要危险了,已经病危了。
  老黄此时欲哭无泪,看着孩子平时玩的玩具,心如刀割,面对自己老婆的时候不敢哭,在没有人的时候曾放声大哭一次,晚上一闭眼,就是孩子平时的可爱的笑容,他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孩子还有救吗?问了几个医生,大家都纷纷摇头,不敢接手。
  一家人的心都凉到了谷底。
  在走了很远的路以后,他们抱着孩子来到了钱乙的家。
  钱乙让家人安顿他们住下,然后看孩子的病。
  仔细诊断后,钱乙慢慢叹了口气,说:“再晚确实就来不及了。”
  大家都摒住了呼吸,听他接着说:“这个病治疗要复杂些,他们用的止泻药把病邪留在了胃肠之中,本应该给排出去,可孩子的身体弱,就要先补一下。”
  于是开了益脾散、补肺散,一天服用三次,服了三天。
  三天后,孩子的身体温暖了。
  此时又开了白饼子,让孩子大泻一次,将肠胃里的毒邪排除,然后马上用益脾散每天服用两次补养脾胃(这是其治病诀窍,肠中毒邪不去,如果进补则是关门留寇,疾病永无愈期,一定要排出毒邪后才进补)。
  在经过了这三个层次的治疗后,小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脸上又出现了逗人的表情。
  老黄一家感激涕零,跪在钱乙的榻前,说:“让我们为您些杂事吧,希望能够照顾您的生活!”
钱乙挥挥手,慢慢地说:“我已经是老朽一个了,哪里还用人照顾,你们去好好过你们的日子吧,你们的日子还长着呢,回去照顾好孩子吧!”

例案7、(网友互动)问:我女儿七个半月,盗汗、怕热(踢被子)、手足心热,不知是为什么,是不是缺钙吗?
答:朋友,小儿盗汗的原因很多,有的基本就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的是缺钙。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则有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服用一些凉性的食物如梨汁、西瓜汁等,也可以用几克桑叶泡水加上冰糖,服用一两次即可。因为桑叶清虚热。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可以是成人的四分之一,注意不能多服。现在不主张给孩子服用补药。但是六味地黄丸确实是钱乙为了孩子发明的药物。而且长期阴虚对孩子的生长不利,适当服用对孩子还是不益的。还有个方法,如果孩子还喝母乳,可以给母亲服用一些六味地黄丸,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也是古人的方法。

例案8、(网友互动)问:罗先生,我小时候经常积食,祖母总是用我近几天吃过的东西,放在锅里炒干点燃烧成灰煮水给我喝,很快就见效,想请教您一下这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中医里有这样的方子吗?
答:(另一网友)我记得有一个方子,如果积食,把五谷杂粮炒糊了煮水喝,就管用。传统说法叫补胃气。
答:是啊,中医里有这样的方法,还有把山楂、神曲、麦芽给炒糊了,叫焦三仙,这在药方里经常用。开方就写焦三仙,药店就明白了,这是三味药。其中山楂偏重消肉食之积,神曲偏重化痰,消金石和稻谷之积,麦芽消面食之积,再加上焦槟榔为“焦四仙”,如果有积食,去药店买点焦三仙熬水喝就可以,通常的用量是每味各10克。
积食的时候,把导致食积的食物,放在锅里炒焦了,熬水喝,这也是一个传统的方法,是有一定作用的。这属于民间的土方法,有的时候,土方法也是很起作用的啊。

例案9、(网友互动)问;我年年都因感冒的鼻炎和咳嗽难受,常常一坐到天亮(躺下就喘气咳嗽),我太想根治了!我现在手上有拉奇霉素、桂龙咳喘宁、雪梨膏,我想问吃什么药最好?我倾向于中医治本的方法,希望能治好,而不是兵来将档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问:朋友你好,你在感冒后长期咳嗽的这种症状我分析一下吧,有很多这样的患者,在感冒后长期咳嗽,有的长达两三个月,这是风寒侵入人体。在感冒好转后,正气不足,并没有把外邪完全驱除,中医叫伏邪,所以会这样。外邪必须宣出去,否则以后感冒仍然如此。如果你现在仍然在咳嗽,我给你开个方子:细辛3克、杏仁9克(捣)、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萎壳9克、枳壳9克、桔梗9克、薄荷8克、沙参9克、射干9克、五味子6克、黄芩6克、桑白皮6克、甘草6克,三服。药物先泡半个小时,然后熬,水开了十分钟即可,一日喝三次,一天一服。这个方子里有黄元御的思想了,气机升降的都有了,基本还是张仲景的方子打的底。你可以试试。
问:罗博士,你给上问的药方,小孩能用吗?才两岁半,减半用行吗?
答:朋友,小孩子不要用这个方子了。小孩子的咳嗽我主张用食疗解决。前面有个家长问孩子咳嗽怎么办,我通常是推荐橘子皮熬水,就是我们吃的橘子,黄色的,尤其是橘子里面的白色绵状物,不要扔了,还有里面的丝状物,叫橘络,都是理气止咳的。每次用一个橘子皮熬水,熬五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热,可以加入梨皮、萝卜丝,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是苏叶。我通常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小孩子的咳嗽,食疗的东西很多,还可以再想想。

例案10、(网友互动)问:罗大夫,我在南京,我女儿今年7周岁,患哮喘。一岁时喘过一次,去年开始到今年经常喘,最近三个月,每个月就喘一次,每次都是受凉后咳嗽,有时伴有嗓子疼,接着就是喘。现在的治疗是挂水消炎,使用激素。女儿只要出一点汗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