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7-伤寒括要-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法融会之。则方可以随时变。而不逾仲景之法。法可以随症立。而不外仲景之方。由是则 
超于方。亦方也。逸于法。亦法也。若拘拘于一定之轨则。而不思变通。不惟胶柱鼓瑟。抑 
且浩漫靡穷矣。 

卷上
陶氏辨差认十六条
属性:非时感冒。误作伤寒。(非时者四时不正之气伤寒者冬月杀厉之气)直中阴经。误作传经 
热症。(稍辨伤寒者即无此误也)夹阴伤寒。夹阴中寒。误作正伤寒(夹阴者因房劳肾虚必有足冷 
脉沉之异)内伤于寒。误作外伤寒。(内伤生冷法当湿中外感寒邪理宜发表)如狂之症。误作发 
狂。(蓄血症每见如狂而发狂者热邪深重也)血症发狂。误作湿热发黄。(腹满小便利此蓄血 
发黄也色如烟熏一身尽痛小便不利此温热发黄)蚊迹。误作发 。(发 多见于胸腹蚊迹只 
见于手足脉洪大烦躁昏愦先红后赤者 也脉不大安静清爽先红后黄者蚊迹也蚊迹因肾虚误服 
凉药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动少阴血。误作鼻衄。(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血从口鼻出名 
下厥上竭者死鼻衄不过火邪熏肺耳)谵语。误作狂言。(谵语者数数更端狂言者叫号怒骂)独 
语。误作郑声。(独语者无人则言郑声者频频谆复)女劳复。误作阴阳易。(女劳复者愈后交 
合也阴阳易者女病易于男男病易于女也)痞满。误作结胸。(不痛为满痛为结胸)哕逆。误作 
干呕。(哕者呃也干呕者有声无物也)并病。误作合病。(合病者二三经齐病也并病者一经未 
尽又过一经之传)正阳明腑病。误作阳明经病。(府病在里宜下经病在表宜汗)阴躁。误作 
阳狂。(阴躁脉沉足冷冻饮料水不下咽也阳狂脉实大渴饮水) 

卷上
察色法
属性:青属肝木。主风。主寒。主痛。面青唇青。舌卷囊缩。急温之。青而黑。青而红。相生 
者吉。青而白。枯燥者死。赤属心火。主热。太阳面赤。当汗。阳明面赤。恶热不恶寒。便闭谵语 
。可下表里俱热。燥渴脉洪。未可下。少阳面赤脉弦。小柴胡和之。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 
热。面赤。四逆汤加葱白。此阴寒逼其浮火上行。服寒凉必死。赤而青。赤而黄。相生则吉 
。赤而黑。相克则凶。 黄属脾土。主湿。黄而明者。热也。黄而暗者。湿也。 
黄而白。黄而红。相生则吉。黄而青。相克则凶。黄色明润。病将愈。枯夭者凶。白属肺金 
。主气血虚白而黑。白而黄。相生者吉。白而赤。相克者凶。黑属肾水。主寒。主痛。黑而 
白。黑而青。相生则吉。黑而黄。相克则凶。黑气自鱼尾入太阴者死。自法令人中入口者死 

卷上
察目法
属性:目明者吉。昏者凶。开目欲见人。阳症也。闭目不欲见人。阴症也。目中不了了。睛不 
和。热甚也。目赤痛者。阳明热也。瞑目者。将衄血也。白睛黄。将发黄。目睛微定。临时稍动 
者。痰也。目 黄。病将愈。或反目上视。或瞪目直视。或目睛正圆或戴眼反折。或眼胞陷 
下。皆死症也。 

卷上
察鼻法
属性:鼻青腹痛。冷者死。微黑者水气。黄者小便难。白者气虚。赤者肺热鲜明者。有留饮也 
。鼻孔干躁。阳明热将衄。鼻孔燥黑如烟煤。阳毒也。冷滑而黑。阴毒也。鼻鼾者。风温也。鼻塞 
者。风热也。鼻煽者。肺风难治。 

卷上
察口唇法
属性:唇焦黑为脾热。肿赤为热甚。青黑为冷极。口苦为胆热。口甜为脾热。口燥咽干为肾热 
。舌干燥渴为胃热。口噤为痉风。上唇有疮。狐虫食脏。下唇有疮。惑虫食肛。唇青舌卷。唇吻 
反青。环口黧黑。鱼口气促唇口颤摇。气出不返。皆死症也。 

卷上
察舌法
属性:在青则无胎。在半表半里白胎而滑。在里则黄胎。热甚则黑胎。芒刺。不热。不渴。黑 
胎。有津为寒。舌乃心苗。红为本色。故吉。黑为水色。故凶。凡舌硬。舌肿。舌卷。舌短舌强 
者。十救一二。舌缩神昏。脉脱者死。阴阳易。舌出数寸者死。夏月黑胎可治。冬月黑胎难治 
。黑胎刮不去。易生刺裂者死。凡见舌胎。以井水浸青布。擦净舌胎。薄荷细末。蜜调敷之 
。吐舌者。掺冰片末。即收。 

卷上
察耳法
属性:耳叶红润者吉或黄或白。或黑或青。枯燥者凶。耳聋肿痛。属少阳可治。耳聋舌卷唇青 

卷上
察身法
属性:身轻能转侧吉。身重难转侧凶。凡阴症。手足冷。蜷卧恶寒。好向壁卧。闭目恶明。懒 
见人 
。头重视深。天柱骨倒者死。循衣摸床。两手撮空。神去而魂乱也。脉浮而洪。身汗如油。 
喘而不休。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 

卷上
察声
属性:(少阴咽中有疮则不语太阴火来乘金则无声) 
出言壮厉。先轻后重为外感有余之症语言懒怯。先重后轻。为内伤不足之症。怒骂叫号 
。奔走不定。谓之狂言。无人则言。见人则止。谓之独言。语无伦次。数数更端。谓之谵语。一 
事一语。频频谆复。谓之郑声。睡则多言。唤醒则止。谓之睡中呢喃。出言不正。旋自知 
非。谓之错语。鼻塞声重为伤风。唇疮声哑为狐惑。口噤挛搐为痉症。鼻鼾语涩为风温。( 
笑为心声呼为肝声哭为肺声歌为脾声呻为肾声) 

卷上
察脉
属性:(浮大动数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 
浮候 举指于皮肤之上。轻手得之曰浮。主在表之症。浮紧有力。无汗恶寒。为寒伤营 
。浮缓无力。有汗恶风。为风伤卫。 
中候 寻指于肌肉之间。不重不轻而得曰中。主半表半里之症。洪而长者。阳明胃脉也 
。弦而数者。少阳胆脉也。 
沉候 按指于筋骨之下。重手得之曰沉。主在里之症。沉数有力。为热邪传里。沉迟无 
力。为直中阴经。 
浮为表属阳。沉为里属阴。迟则为寒。数则为热。数大无力。为阳中伏阴。浮数有力。 
为纯 
传里。浮而迟涩。浮而软散。皆虚。浮而紧数。浮而洪滑。皆实。沉而细弱。沉而迟伏。皆 
虚。沉而滑数。沉而坚大。皆实。乍大乍小。乍数乍疏。此为死脉。亦为祟脉。 
细察浮中沉三候。而别其有力。无力。则阴阳表里虚实。自无遁情。但能于此精求。临 
症万无一失。阳症之脉。以大则病进。小则病退。阴症之脉。以沉伏病进。迟缓病退。汗后脉当 
安静。躁乱者死。温后脉当渐出。歇止者死。表症而脉伏者。有邪汗也。昏沉而脉静者。欲 
战汗也。 
阴症见阳脉者生。真阳来复之象。任受补也。阳症见阴脉者死。正气衰微之象。不任受 
攻也。 
足脉二条。 一曰趺阳。又名冲阳。又名会源。阳明胃脉也。在足面大指间。五寸骨间 
动脉是也。病势危笃。当诊趺阳。以察胃气之有无。盖土为万物之母。后天之根本也。经曰。冲 
阳绝死不治。一曰太溪。少阴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动脉是也。病势危笃。当诊 
太溪。以察肾气之有无。盖水为天一之元。先天之根本也。经曰。太溪绝死不治。 

卷上
太阳脉似少阴少阴症似太阳辨
属性:太阳脉似少阴。少阴症似太阳。虽曰相似。治法不同。脉沉发热。同也。以其有头疼。 
故名太阳病。阳症脉当浮。今反不浮而沉。里必虚寒也。身体疼痛。但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 
邪出外。用干姜生附出汗而解。若里不虚寒。则必脉浮。正属太阳麻黄汤症矣。脉沉发热。 
同也。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病。阴症当不热。今反发热。寒邪在表。未传于里。但皮肤郁 
闭而为热。如在里无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发表间之汗。附子温少阴之经。假使寒邪 
在里。则外必无热。当见吐利厥逆等症。正属少阴四逆症矣。盖少阴表邪浮浅。发热反为轻 
。太阳正气衰微。脉沉反为重。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之旨微 

卷上
从症不从脉四条
属性:脉浮为表。治宜汗之。若脉浮大。心下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脉沉为里。治 
宜下之。若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微汗之。脉促为阳。治宜清之。若脉促 
而厥冷。炙之温之。此又非促为阳盛之论矣。脉迟为寒。治宜温之。若阳明脉迟。不恶寒。 
身体 汗出。用大承气下之。此又非迟为阴寒之论矣。四者皆从症不从脉也。 

卷上
从脉不从症四条
属性:表症宜汗。此其常也。然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里症宜下 
。此其常也。日晡发热属阳明。脉浮者宜汗。用桂枝汤。结胸症具。宜陷胸汤下之。然脉浮大者 
不可下。下之则死。当治其表。身疼痛者。宜桂枝麻黄解之。然尺中迟者不可汗。营血不 
足故也。当调其营四者皆从脉不从症也。 

卷上
合病并病论
属性:合病者。两阳经。或三阳经齐病。不传者也。并病者。一阳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而 
传者也。太阳阳明并病。若并未尽。所谓太阳症不罢。面赤佛郁。烦躁短气。是传未尽。尚有表 
症。当麻黄桂枝各半汤汗之。若并已尽所谓太阳症罢。潮热。手足汗出。便硬。谵语。当承 
气汤下之。三阳合病。皆自下利。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少阳阳 
明合病。调胃承气汤。 

卷上
阳厥阴厥辨
属性:阳厥者。初得病。身热头疼。以后传入三阴。大便闭。小便赤。谵渴躁乱。见诸热症而 
发厥者。热极反兼胜已之化也。热微厥亦微。宜四逆散。热深厥亦深。宜承气汤。阴厥者。初得 
病。无身热头疼。面寒肢冷。引衣蜷卧。见诸寒症而发厥者。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二 
厥之脉。皆沉。阴厥沉迟而弱。指头常冷。阳厥沉而滑。指头常温。 

卷上
伤寒禁忌
属性:误投麻黄。汗多亡阳。误投承气。下多亡阴。老弱虚人。但当微利。或猪胆。或炼蜜导 
之。尺脉弱者禁下。寸脉弱者禁吐。吐蛔一症。虽有热症。大忌寒凉。误服必死。初愈勿骤进参 
。邪气得补即复。脉虚神倦者。不在禁例。宜随机活变。伤寒欲饮水为欲愈。不可禁绝。 
不可多与。初愈勿过饱。勿劳动。勿忧怒。勿行房。勿食羊肉。勿多饮酒。勿轻见 
风。 

卷上
死症歌
属性:两感伤寒不须治。阴阳毒过七朝期。黑 下厥与上竭。阳症见阴脉者危。舌卷耳聋囊更 
缩。阴阳交及摸寻衣。重 除中皆不治。唇吻青兮面黑黧。咳逆不已并脏结。溲屎遗失便难医。 
汗出虽多不至足。口张目陷更何为。喘不休与阴阳易。离经脉见死当知。结胸症具烦躁甚。 
直视摇头是死时。少阳症与阳明合。脉弦长大救时迟。汗后反加脉躁疾。须知脏厥死无疑。 

卷上
用火法
属性:服发表药。汗不得出。用薪火烧地。长久扫去。以热水洒之。取蚕沙柏叶桃叶。少加糠 
麸。 
。(白术 本川芎白芷米粉各等分为细末)扑之。汗止上床。最得力者。蚕沙桃柏叶也。糠麸 
乃助其浓耳。 

卷上
用水法
属性: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待沸。取起。再烧锅赤。又以水投之。如此七次。取汤一碗。 
乘热饮 
。或浸手足。或漱口。表未解。及阴症似阳者忌之。 

卷上
摘陶氏七法
属性:发狂难制。醋炭气入鼻即定。方可察其阴阳。以脉之有力无力为辨。腹痛有阴有阳。将 
凉水半碗与病患饮之。痛减者属热。痛增者属寒。更参脉来有力无力。 
寒症脉伏。或吐泻脱而无脉。以姜汁好酒各半盏。与病患服。脉出者生。不出者死。更 
覆手取之而无脉。则绝矣。 
鼻衄不止。山栀炒黑为末。吹入鼻中。外用湿纸搭于鼻冲。其血自止。吐血不止。韭汁 
磨墨呷之。如无韭汁。鸡子清亦可。赤属火。黑属水。有相制之理。 
阴毒昏愦。唇青。肢冷。甲黑。药不得入。将葱一握束紧。切去根叶。留白三寸如饼。 
将麝半分填脐内。后加葱饼。以火熨之。烂即易。约三饼可醒。先灌姜汁。后服姜附汤。未醒。 
灸关元穴三十壮。不醒者必死。 
服药即吐者。生姜汁半盏热饮。吐即止。大抵寒药热饮。热药冷冻饮料。中和之剂温饮。补 
汤须用熟。(慢火久煎)利药不嫌生。(猛火急煎) 

卷上
足太阳经症治
属性:太阳膀胱经。为诸经之首。四通八达之衢。故多传变。其经起于目内 。从头下后项。 
连风府。行身之背。终于足小指。其症头项痛。腰脊强。恶心拘急。体痛。骨节痛。发热。恶寒 
。此表症标病。脉浮紧有力。无汗为表实。寒伤营血。宜麻黄汤发表。浮缓无力。有汗为表 
虚。风伤卫气。宜桂枝汤实表散邪。身疼热甚而烦。脉浮而紧。此伤风见寒脉也。身不疼。 
热少不烦。脉浮而缓。此伤寒见风脉也。俱用大青龙汤发之。脉静为不传。脉躁盛为欲传。 
如脉浮。发热烦渴。小便不利。此太阳传本病。宜五苓散利之。小便如常者。不可利也。 
恐引邪入里。为热结膀胱。又不可下。恐表邪乘虚入里。为痞满结胸。协热下利。虽当汗者。亦 
勿太过。恐其亡阳肉 筋惕。故有汗禁麻黄。无汗禁桂枝。有汗勿再汗。汗多则小便不利。 

卷上
足阳明经症治
属性:阳明胃经。乃两阳合明于前后。腑居中土。万物所归。其经起于鼻交 中。络目循 
于面。行身之前。终于足大指。其症目痛。鼻干。不眠。头额痛。身微热。恶寒。脉洪长。 
此阳明标病。宜葛根汤解肌。身热渴饮汗出恶热。脉洪数。此阳明本病。宜白虎汤清热。潮 
热自汗谵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 黄狂闭。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 
痛喘急。脉沉数。此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下之。自汗者勿利小便。恐津液枯竭也。 

卷上
足少阳经症治
属性:少阳胆经。胆无出入。主半表半里。其经起于目锐 。上头角。络耳中。循胸胃胁。行 
身之 
不从标本。从乎中治。只用小柴胡汤和解。别无他药。禁汗。禁吐。禁下。禁利小便。 

卷上
足太阴经症治
属性:太阴脾经。乃三阴之首。故名太阴。其经起于足大指。上行至腹。络于咽。连舌本。循 
身之前 
。口渴。发黄茵陈汤。小便赤。大便闭。是太阴本病。桂枝大黄汤。初病起。不热。不渴。 
头不痛。便怕寒。胸腹满痛。或吐泻。手足冷。小便清白。或呕呃。是本经直中寒邪。宜理 
中汤初病起。不热不渴。胸腹满痛。手足冷。气口沉细。此内伤生冷。宜治中汤。 

卷上
足少阴经症治
属性:少阴肾经。人之根蒂也。三阴交中名曰少阴。其经起于足心涌泉穴。上行贯脊。循喉。 
络舌本。下注心胸。行身之前。其症引衣蜷卧。恶寒。口躁咽干。谵语。口渴。便闭。脉沉有力 
。此热邪传入少阴本病。大承气汤急下之。初起身热。面赤足冷。本经自受夹阴伤寒。标本俱 
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若阴躁欲坐泥水井中。虽欲饮而不受。面赤足冷。脉沉 
或脉虽大。按之如无。此阴极发躁。本病也。宜四逆合生脉散。退阴回阳。身热烦躁。面赤 
足冷。脉数大无力。此虚阳伏阴。标本俱病。宜加减五积散。温解表里。初病起。头不痛。 
口不渴。身不热。便厥冷蜷卧。腹痛吐泻。或战栗。面如刀刮。脉沉细。此少阴直中寒邪。 
宜四逆汤。急温之。无热恶寒。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脉沉。蜷卧不渴。或吐利昏沉。手足 
甲青。冷过肘膝。胀满不受药。此夹阴中寒本病也。宜人参四逆汤温补之。六经之中。惟此 
经难辨。以燥渴便闭。脉沉实知其热。脉沉迟别其寒。 

卷上
足厥阴经症治
属性:厥阴肝经。三阴交尽。名曰厥阴。乃六经之尾。其脉起于足大指。上环阴器抵小腹。循 
胁上口唇。与督脉会于巅。行身前之侧。其症烦满囊拳。消渴舌卷。谵语便闭。手足乍温乍冷。 
脉沉有力。此热邪传入厥阴本病大承气汤急下之。寒热似疟。脉浮缓。此热邪在经标病。柴 
胡桂枝麻黄各半汤。不呕清便。不药自愈。初病起。不热渴。不头疼。便怕寒厥冷。或小腹 
至阴痛。或吐泻体痛。呕涎沫。唇面手足甲俱青。冷过肘膝舌卷囊缩。脉沉微。此直中本病 
茱萸四逆汤急温之。 

卷上
可汗
属性:头项体痛。或腰痛背强。或肢节痛。拘急。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烦热。脉浮紧 
或浮数。皆表症也。宜发其汗。 

卷上
不可汗
属性:无表症或身有汗。或口燥舌干。或口苦咽干。或咽中闭塞。或亡血虚家。或淋沥泻利。 
或阴虚劳倦。或梦遗精滑。或脐旁动气。或风温。湿温。中暑。或疮痛。或厥。或产后。或经水 
适来适断。或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