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7-伤寒括要-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主之。又云。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又阳明一症云。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阳 
一症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乃知其言脉浮滑。表热里寒者。必表里二字传讹也。即仲 
景数论而断之。岂有里既寒而反用大寒之剂乎。岂有里寒而脉浮滑者乎。岂有里寒而大热烦 
渴者乎。故知白虎为阳明大热而设。其曰。里有寒者。定瘥无疑也。成氏随文注释。惑误后 
人。不得不详为之辨也。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表里俱热。金被火囚。用辛寒以救肺 
。所以名为白虎也。活人谓夏月阴气在内。宜戒白虎。明理论云。立秋后不可服。恐白虎大 
寒。将变虚羸不食。二说俱偏矣。有是病即当服是药。安可拘于时哉。设使秋冬病。苟无表 
症。而大热烦渴。便与白虎。为对症之良剂矣。虽欲不用。其可得乎。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 
主太阳中 。发热恶寒。脉微弱。手足逆冷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又曰。身无大热。 
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 
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并非白虎所宜也。惟大渴饮水。无表症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 
以除里热。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五苓散
属性:猪苓 泽泻 茯苓 桂 白术 
太阳汗后。胃干。烦躁不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脉浮。小便不利而渴。宜用此方。 
太阳 
渴为膀胱经本病。然则治渴者。当泻膀胱之热。泻膀胱之热者。利小便而已矣。淡味渗泄为阳 
。内蓄水饮。须渗泄之。故以三苓泽泻为主。脾土强旺。则水饮不敢停留。故以白术为佐 
。水蓄则肾燥。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用桂为向导之使。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柴胡 桂枝 黄芩 干姜 牡蛎 甘草 栝蒌根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 
寒热 
邪在半表半里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津亡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当 
呕。今 
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以助阳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柴胡 半夏 大黄 人参 桂枝 茯苓 龙骨 黄芩 铅丹 牡蛎 生姜 大枣 
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伤寒八九日。邪热已深。下之而 
满烦者。热未尽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实也。 
身重不可转侧者。阳气伏于里。不行于表也。与柴胡汤。以除烦闷。加龙骨牡蛎丹铅。以镇 
惊。加茯苓以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黄。以涤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解身重。而 
错杂之邪。靡不悉愈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属性:桂枝 生姜 蜀漆 牡蛎 龙骨 甘草 大枣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此方主之。伤寒脉浮。责邪在表 
。以 
非 
去脱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葛根加半夏汤
属性:葛根 麻黄 甘草 芍药 桂枝 生姜 半夏 大枣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此方主之。太阳表症。与阳明里症。协议而见。其 
邪甚 
。外症。必头痛。腰痛。肌热。目痛。鼻干。不眠。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
属性: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 
太阳病。桂枝症。反下之。利下脉促。表未解也。喘汗。宜此汤。表未解者。散以葛根 
甘草之甘。里受邪者。清以黄芩黄连之苦。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黄芩汤
属性: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太阳与少阳合病 
。下 
之气。甘草大枣之甘平。以补养脾胃之弱。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属性:即前方加半夏。生姜。 
按半夏辛燥。除湿而大和脾胃。生姜辛散。下气而善理逆结。故二物为呕家圣药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属性:桂枝 芍药 生姜 浓朴 甘草 杏仁 大枣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与此汤。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大虚。下后微喘。 
则为里气上逆。邪未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汤。以解外邪。加浓朴杏仁。以下逆气。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干姜附子汤
属性:干姜 附子 
下后复汗。尽则烦躁。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症脉沉微。身无大热。下后复汗。阳 
气 
无热。外无表症。脉见沉微。则虚寒显著矣。身无大热者。但微热也。此无根虚火。游行于 
外。非姜附之辛温。何以复其阳乎。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属性: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汗后。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 
景凡言汗后。下后。乃表邪悉解。止余一症而已。故言不可更行桂枝汤。今汗下后而喘。身无大 
热。乃上焦余邪未解。当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散之。夫桂枝加浓朴 
杏仁汤。乃桂枝症悉具。而加喘者用之。今身无大热。但汗而喘者。不当以桂枝止汗。但以 
麻黄散表。杏仁石膏清里。俟表里之邪尽彻。则不治喘汗。喘汗自止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甘草汤
属性:桂枝 甘草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此汤主之。汗多亡阳。则胸中气怯。 
故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者。虚故喜按也。与桂枝之辛。入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归脾而缓中。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属性: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作甘澜水法。取水置大盆内。以杓扬之 
。待 
豚。发则从少腹上至心。为水来凌火。以茯苓。伐水邪。以桂枝泄奔豚。甘草大枣之甘平 
。助胃土以平肾。用甘澜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属性:浓朴 生姜 人参 半夏 甘草 
太阳发汗后。腹胀满。此汤主之。仲景凡言发汗后者。以外无表症。里无别邪。止有 
腹胀 
实。由脾胃津液不足。气涩不通。壅而为满。但与此汤。和调脾胃。则浊气自降。而胀自已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属性: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此汤主之 
。吐 
误汗之。则外动经络。损伤阳气。阳气外虚。则不能主持诸脉。故身为振摇也。阳不足者。补 
之以甘。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里气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阳分而散气。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四逆汤
属性:茯苓 人参 附子 甘草 干姜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而烦躁。此汤主之。发汗则阳气外虚。下之则阴气内虚。阴阳 
俱虚。则生烦躁。既曰阴阳俱虚。独用气药者。盖为气药有生血之功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甘草汤
属性:茯苓 桂枝 甘草 生姜 
汗出不渴。此方主之。仲景云。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汗出不渴者。茯苓甘草汤。夫 
渴为太阳传本。故利小便以涤热。不渴为表气虚弱。故与此汤以和卫。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豉汤
属性:栀子 香豉 
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 
汤。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邪气自表传里。留于胸中。为邪在高分。则可吐也。所吐之症不同 
。如未经汗下。邪郁于膈者。乃实邪也。以瓜蒂散吐之。若汗吐下后。邪气乘虚。留于胸者 
。乃虚烦也。以栀子豉汤吐之。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涌者。吐也。涌吐虚烦。必以栀子之苦为 
君。清除伏热。必以香豉之寒为臣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甘草豉汤
属性:(症治见前方) 
栀子 甘草 香豉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生姜豉汤
属性:(症治见前方) 
栀子 生姜 香豉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浓朴汤
属性:栀子 浓朴 枳实 
主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干姜汤
属性:栀子 干姜 
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病在上者。因而越之。其为吐一也。而所以吐则异。 
虚烦而兼少气。加甘草以和中。虚烦而兼呕恶。加生姜以散逆。腹满而虚烦。则中州之实也。入 
枳朴以宽中。大热而微烦。则中州之虚也。入干姜以理中。内经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 
症有中外。治有重轻。适其所以为治。根据而行之。所谓良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真武汤
属性:茯苓 芍药 生姜 白术 附子 
太阳发汗不解。仍发热。心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又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 
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此为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 
真武。北方水神也。水在心下。外带表而属阳。必应辛散。故治以真武汤。真武生少阴之水 
。亦治太阳之悸。夫脾恶湿。腹有水气则不治。脾欲缓。甘以缓之。则土调。故以茯苓甘平 
为君。白术甘温为臣。经曰。湿淫所胜。佐以酸辛。故以芍药生姜为佐。经曰。寒淫所胜。 
平以辛热。故以附子为使。然水气内清。则变动多端。故立加减之法。咳者。水寒射肺也。 
肺气逆。则以五味子酸收之。肺恶寒。则以细辛干姜辛润之。小便利。则去茯苓。以其渗泄 
也。小便不利。则去芍药。以其酸涩也。加干姜者。散其寒也。呕者。必因于气逆。附子益气 
。故去之。生姜散气。故加之。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四逆汤
属性:甘草 干姜 附子 
发热。头痛。脉反沉。苦不瘥。身体痛。当救其里。下后。下利清谷。身痛。急当救里 
。四 
为土味。是以甘草为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是以干姜为臣。温经回阳。非纯阳而健悍者 
。无此大作用。是以附子为使。太阴与少阴。俱受阳和之煦。而真气充周于肢节矣。若发热 
云云。下后云云。皆阴症故并主之。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调胃承气汤
属性:大黄 甘草 芒硝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乃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 
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阴阳俱停。是阴阳和已。可以弗药而愈。阳脉微者。 
阴胜也。有汗则解。设或无汗。大都宜温。阴脉微者。阳胜也。非下之何以解其亢阳乎。经 
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寒。芒硝咸寒为君。大黄苦寒为臣。正合此法也。加甘 
草以缓之和之。监其峻烈。虽则有承顺其气之势。复有调和其胃之功矣。故名调胃承气。本 
阳明药。而此主太阳未解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小建中汤
属性: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 
伤寒二三日。悸而烦。小建中汤。 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与小建中汤。 
二三日邪方盛。又未经汗下。见症不过悸而烦。不审何故。便行建中。疑必有脱文也 
。若阳脉涩而痛脉弦。腹中掣急而痛。灼然虚寒。建中温之当矣。脾居四藏之中。生育营卫。通 
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营卫失育。津液失行。此汤甘温。善为中州培养。有创建之气。故曰建中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以胶饴甘温为君。甘草甘平为臣。脉弦木旺。土之仇也。以桂与 
芍药制之为佐。益卫宜辛。补营宜甘。故以姜枣为使。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大柴胡汤
属性:柴胡 半夏 黄芩 芍药 生姜 大枣 枳实 大黄 
太阳过经。反二三下之。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微烦者 
。与大柴胡汤。又曰。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夫大实大满。非驶剂不能泄。 
当与大小承气汤。苟不至大满大实。惟热甚而须下者。必轻缓如大柴胡汤为当也。清热必以 
苦为主。余邪必以解为先。故用柴胡之苦平解肌为君。黄芩之苦寒清热为臣。芍药佐黄芩祛 
营中之热。枳实佐柴胡祛卫中之热。是以为佐。半夏姜枣。理胃气之逆。大黄荡涤。夺土 
中之壅。是以为使。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柴胡加芒硝汤
属性:柴胡 黄芩 甘草 人参 生姜 半夏 大枣 芒硝 
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症。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 
者。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解外。后用此汤。 胸胁满。呕而潮热。 
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为的当之剂。但下之失宜。则里邪未尽。非柴胡汤所能疗也。故加 
芒硝以荡之。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桃核承气汤
属性:桃仁 大黄 甘草 桂枝 芒硝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 
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与此汤。按犀角地黄汤。治上血。吐血衄血是也。桃核承 
气汤。治中血。蓄血中焦。下利脓血是也。抵当汤。治下焦血。如狂是也。少腹急结。缓以 
桃仁之甘。下焦蓄血。行以桂枝之辛。热甚搏血。故加二物于调胃承气汤中也。以症状察之 
。当是浓桂非是桂枝也。桂枝轻扬治上。浓桂重降治下。其为错误无疑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加桂汤
属性:桂枝 芍药 生姜 甘草 大枣 
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宜此汤。 奔豚者。如 
豕突 
药。同桂枝汤用之。则针处被寒之邪。莫不毕散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属性:桂枝 甘草 牡蛎 龙骨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此汤主之。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以发散经中之火邪。 
涩可固脱。龙骨牡蛎之咸涩。以收敛正气之浮越。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抵当汤
属性:水蛭 虻虫 大黄 桃仁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症谛也 
。气不行者 
去血必以咸。是以水蛭咸寒为君。经曰。苦走血。散血必以苦。是以虻虫苦寒为臣。血结则 
干燥。以桃仁之润滑为佐。血结则凝泣。以大黄之荡涤为使。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抵当丸
属性:水蛭 虻虫 大黄 桃仁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少腹满而小便利。为下焦蓄血。若蓄热者。津液不行。则小便不利。今小便利。知为蓄血。蓄血 
坚结。非轻缓之剂可疗。必峻猛之剂。方对症耳。以丸较汤。仅得三分之一。为稍缓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大陷胸丸
属性:大黄 葶苈子 芒硝 杏仁 甘遂 白蜜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项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进此汤。 病发 
于阳之表。未传于阴之里。但当汗解。今早下之。热气乘虚。陷入于里。邪热凝聚。结于胸中。 
项强如柔痉者。邪气甚也。大黄芒硝之苦咸。善于散结。葶苈杏仁之苦甘。长于泄满。甘遂 
取其直达。白蜜取其润利。皆为散结之品。而葶苈尤专主胸中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大陷胸汤
属性:大黄 芒硝 甘遂 
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 但结胸。无大热。为水结胸也。邪在上者 
。宜若可吐。然谓之结者。固结于胸中。非虚烦膈实者比也。上焦为高邪。必陷下以平之。故曰 
陷胸。荡平邪寇。将军之职也。所以大黄为君。咸能软坚。所以芒硝为臣。彻上彻下。破结 
逐水。惟甘遂有焉。所以为佐。此惟大实者。乃为合剂。如挟虚。或短气。或脉浮。不敢轻 
投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小陷胸汤
属性:半夏 黄连 栝蒌实 
小结胸者。按之则痛。脉浮滑。此汤主之。 大结胸者。不按亦痛。小结胸者。必手按 
而后觉痛也。邪轻于前。故曰小陷胸。夫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黄连栝蒌之苦寒以泄热。半夏之 
辛温以散结。邪自解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文蛤散
属性:文蛤 
病在阳。应以汗解。反以冷水 之。灌之。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 
饮水。反不渴。服文蛤散。若不瘥。服五苓散。 热为寒闭。火郁于肺。而不得泄越。故弥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