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堕落的花朵-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身边的,都是一些有权有势的显贵人物。在当时那些拥有自由的妇女们看来,她们似乎已经获得了人人都想获得的令人羡慕的东西。  对于当时巴黎所表现出的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很多人感到惋惜、气愤,甚至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在阳光照耀下的巴黎街头,人们根本无法从外表来判断哪个是好女人,哪个是坏女人,因为坏女人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十分高雅时髦。在歌剧院里,看到高级妓女那么新潮、漂亮,所有的贵妇人都气急败坏,然而,她们在咒骂的同时,却开始拼命模仿那些高级妓女的穿着打扮。  而马奈要表现的正是这种世俗女人所暴露的不体面现象。  把一名下层社会的女子刻画成高级妓女,并把它展现在威严的沙龙画展里,这当然会招致整个社会的震怒,掀起一股对卖淫现象的恐惧和焦虑。因为这是沙龙观众很不情愿面对的社会现实。  巴黎人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你尽可以犯一些小错误,你可以有自己的情妇,你也可以光顾妓院,但这一切都必须悄悄地进行。这种事情是不能曝光的。  在那个时代,人们总希望这个社会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健康正常的,希望能把那些丑陋肮脏的事情藏得越隐蔽越好。所以说,一旦有人捅破了这层纸,必然会激起极大的愤怒。  要知道,卖淫业需要有两种人的存在:不但要有愿意卖身或被迫卖身的女人,还要有愿意出钱的男人。所以,大众愤怒的原因不仅仅是针对“奥林匹亚”,更关键的是这幅画刺伤了那些“正常”的男人,男人的权力,男人的尊严,男人的未来……这才是男权社会的中心。  显然,如果人们洞穿画中的颜色,就不难看出,它不仅仅是一幅单纯的绘画,更是一幅表现现实生活中堕落现象的作品。一个人不可能既要抨击这种丑陋的社会现象,同时又对那些难以维持生计的女人们表示同情。但马奈却能通过绘画来表现生活,表现中层妓女并非称心如意的生活。  只要看看她那发青的肤色,就会让人联想到看见尸体的恐怖,仿若“令人喜爱的春天失去了芬芳”。


第一部分:裸体画带来的冲击奥林匹亚——第二帝国时代(2)…(图)

  “奥林匹亚”浅绿色的皮肤让人自然联想到了梅毒,这是一种让嫖客以及他们的妻子,还有妓女们深感恐惧的性病。  马奈的绘画手法,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比如说花束的四周,很明显,那是用一种很大的刷子快速旋转完成的。  试想,收到这束美丽的鲜花又能怎么样呢?一年,或者两年以后,像“奥林匹亚”这样的女子,很可能会因病情恶化而不再受宠,最后悲惨地死去。  所以,这束美丽的鲜花是堕落的,也是有毒的。  今天,评论家们会给我们这样的提示:他们觉察出了马奈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变化。画中的黑人女仆,很可能一开始她的脸是比较小的,后来画家又把她放大了一些。你会在当时的巴黎街头看到许多黑人,这是由于19世纪法国与非洲及北非的独特关系造成的。马奈也和他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以及他的朋友们一样雇用黑人。就像当今艺术家表现流行文化一样,画家会努力表现一切的社会现象。  黑人总是站在角落里,她的眼神里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也许连画家本人也很难说得清楚,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如果仔细观察这一部分,我们还会发现,这部分的底色原是白色的,有白色颜料涂抹的痕迹。后来这些白颜色被覆盖掉了,上面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黑猫,所以说猫是后来加上去的。也就是说,马奈在把画交给沙龙画展之前临时加上了这只猫。  让我们再来看看提香。在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画里,一只代表忠诚的小狗就睡在维纳斯的脚旁。  那么,“奥林匹亚”脚边的那只黑猫代表什么呢?  这是一只公猫,在床脚的一侧,它看上去炯炯有神,可以说是很亢奋。这就是全部的寓意所在:它的背弓了起来,这个动作表明它正在发情。我们也可以去看看马奈的另一幅作品——《猫的约会》,一只发情的白猫与一只发情的黑猫的约会。因而在波德莱尔的有关以“猫”为主题的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它们是科学,也是情欲的友伴,寻觅幽静,也寻觅黑夜的恐惧。”  马奈的猫意味深长,猫的眼神肯定是有含义的。与其说是在效仿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不如说更接近同时代通俗漫画的表现手法。或许马奈是在揭示一个集体发情堕落的社会吧。  马奈的这幅画融高深和通俗于一体,而关于这只猫的一切也让《奥林匹亚》备受争议。不过漫画家们却很喜欢这只猫,并常用它来挖苦或赞赏《奥林匹亚》。  而“奥林匹亚”的真正身份是另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谜团。马奈决不会在画一个女人,尤其是画一个裸体女人的时候,不去仔细观察她的身体。但是,他也决不重复传统。这就是今天的人们为什么喜爱马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从不把女人表现成社会公认的标准模样。  在“奥林匹亚”这个裸体女人的脸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这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让人感到十全十美的维纳斯式的脸蛋。她是尘世间某个真人的肖像,是与一切社会道德规范所明示的善不同的一种美。  维克多琳·莫让是马奈最喜爱的模特。他有8幅她的画像,描绘她的服饰,背景也各不相同,着力表现隐藏在表情中的一种生动的力量。维克多琳·莫让有着一种独特的美丽。当然,这不是那种古典美,而是一种桀骜不驯的美。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是如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这8幅画,你会发现维克多琳·莫让的表情中有一种倔强、独立,自律的,含而不露的,我行我素的气质。这种气质又与马奈的灵魂有契合之处。  模特的身份很少公开。我们之所以知道维克多琳·莫让,是因为《奥林匹克》和《草地上的午餐》掀起了轩然大波,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最终找到了模特本人。维克多琳·莫让来自第11区,那是巴黎的一个很容易产生高级妓女的贫穷街区。她出身工人家庭,大概在15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充当模特。我们还知道她自己也是个画家,而且参加过沙龙画展。所以这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她的身上一定流淌着与上流社会截然不同的血液,而她的美,则是那些贵妇们永远也无法效仿的。  只有马奈能从维克多琳·莫让身上挖掘出独特的美,这是穿透灵魂的发现,或许还代表着某种难以言状的情感。是爱情?还是知己?


第一部分:裸体画带来的冲击奥林匹亚——第二帝国时代(3)…(图)

  19世纪的法国,情欲和艺术似乎完全融合在一起。那些在艺术上永远追求革命的先锋们,似乎永远与性连在了一起。看看印象派画家们的好伙伴罗丹吧,作为一位真正的雕塑家,他始终关注着人,但他并不把精神集中在人的形体上,而更关心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命运和人的力量。他在追求艺术的完美中,毁灭了爱情。再看看马奈的朋友波德莱尔吧,他一边在堕落的巴黎街头吟颂着“恶之花”,一边又沉浸在情欲的灵感中不能自拔。正如他赞颂“最完美的雄伟美是撒旦”一样,他自己在具有毁灭性的欲望中挖掘着美。  或许爱情真能产生出艺术力量吧,对于艺术家们来说,爱情是美丽的诱惑,是一种注入血液中的吗啡,令人陡生灵感,不能割舍,而且它还能幻化现实世界中的一切。  与自己的模特成为情人,似乎成为了100多年来法国艺术家们的定式,比如印象派的后继者毕加索。毕加索的一位模特维尔妮曾回忆说:“毕加索可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者”。他要我和他同居,他什么都要。我从不后悔没有和毕加索同居,因为毕加索十分鄙视女人,尽管他喜欢像我这样的女子。他是永不衰老的人。他是无法拿年龄来衡量的,是超越时间的。”  再回来看马奈,是爱情给了他创作的力量,还是创作给了他爱情的力量?或许马奈与维克多琳·莫让的爱是柏拉图式的?我们不得而知。维克多琳·莫让一直活到了1927年。她终身未嫁,而且她的绘画作品也已全部失落。  脱胎于维克多琳·莫让的《奥林匹亚》的目光是大胆、自信的。她直视着观众。  如果用19世纪西方的传统观念来衡量,那绝对是很不礼貌的。不过,肖像画不在此列。  通常只有肖像画中的人物才会采用这种直视的表情。那或许是一幅贵族男子的肖像;或是一幅贵族女子的肖像。他们在画像中庄重地凝视着;坦然面对观众的注视。但他们都不是裸体的!  马奈赋予这个人物一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要知道,她并不是很投入。她有些心不在焉,因为她并不打算去迎合任何观众。相反,她的样子倒像是在研究、玩味观众的目光。  她没有把背弯成弓形。她没有回眸凝视。她没有做出任何妩媚的表情,像沙龙画展里的传统作品中的美丽裸女所表现出的那些妩媚姿态。她的样子是非常傲慢的。  表现裸体,这是一个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绘画主题。虽然这些裸体各不相同,我的意思是说,你不能把戈雅的裸体画和提香的裸体画相提并论,但你不得不说,他们在讨好观众这一点上却是有共同之处的。尤其是要迎合那些购买作品的男客户的口味,所以画中的女人总是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男人喜欢的姿态,道理就在这里。  马奈也选择了当时在西方绘画界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女性裸体主题。但他说,不,我不喜欢这种表现方式,我要和他们有所不同。他向同时代人的表现方式发起了挑战。  在那些标准化、公式化的传统裸体画中,她们表现的都是一种能用金钱购买的、可以被占有的姿态,观众甚至能通过眼睛去占有她们。而这就是马奈的《奥林匹亚》会激起这么多人愤怒情绪的原因。因为,很显然,《奥林匹亚》的姿势、表情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似乎这就是忧郁的巴黎,也是巴黎的反抗。


第一部分:裸体画带来的冲击第二帝国时代的巴黎社会文化革命(图)

  第二帝国时代的巴黎物欲横流。这是一个奢华的世界。  白手起家的中产阶级小业主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的财富大多来自实业、投机生意或铁路、煤矿、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他们还发明了新的消费场所:百货商店和成衣店。同时这一切又促进了杂志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广告极力渲染着巴黎人的生活。  这些巴黎人沉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市侩生活中,并且乐此不疲。只要有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  马奈(1832年~1883年)就生于这个时代的巴黎。是一名大法官的长子。  马奈的家庭在当时的社会属中上阶层。他们生活在法国的行政部门,也就是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在他所接触到的那一大批画家当中,马奈是惟一一个不需要靠卖画来维持生计的人。马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永远不必担心会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比如成为一个工人什么的,他想都没有想过。马奈可以随心所欲地住在有着良好艺术氛围的塞纳河左岸,也可以住在右岸。他可以进巴黎最好的服装店挑选服装。他交游广泛。他享受着高高在上的特权生活。他觉得法国的文化就是他自己的文化。卢浮宫就是他的私家花园。法兰西喜剧就是他的生活。他拥有这一切。  最初,马奈对艺术事业的强烈追求,遭到了他父亲的坚决反对。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习法律。但马奈没有妥协。  一开始马奈所受的是极为传统的艺术训练。6年中,他学习素描,画裸体,并临摹大师们的作品。所有的流程似乎对一个学画之人顺理成章。  但,马奈拒绝被同化。他想要摒弃这一切,摒弃一切传统的东西,去学习新的东西。当然,马奈已经从传统中吸收了很多营养。但这是不够的,他必须学会转变,学会抛弃旧的东西,形成属于自己和那个时代的新东西。要知道,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马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中产阶级艺术家。他希望得到政府沙龙和皇家学会的认同。他并没有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很快放弃这一想法,而是一直在努力争取。他选择了一些可能会得到承认并引起轰动的主题,但他的另一个自我却对此不感兴趣。于是他选择了裸体画,并运用了一种不受欢迎的表现手法。但这种手法却是他自己、他的朋友,甚至画中女子都喜欢的。  马奈并不否定过去,而且他还从这些杰作中汲取灵感。他在摒弃传统的同时,又对这种永恒的力量心存敬意。在《奥林匹亚》中,就有意大利画家提香的名作《乌尔宾诺的维纳斯》的影子。马奈在学生时代游览佛罗伦萨时,曾临摹过这幅画。  马奈还运用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创作了一幅多人物绘画,希望能在沙龙画展中一举夺魁。结果,这幅交给评审团名为《草地上的午餐》的画却被拒绝了。1863年的法国沙龙上,拿破仑三世与皇后被马奈这张画气坏了,虽然皇帝和公众不知见过了多少张裸体的维纳斯女神,可是皇帝和卫道者们还是认为这幅把普通的裸体贵妇放在巴黎绅士中间的画作是“不道德”的。  其实,遭到非难的真正原因在于马奈的画将女神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撕开了“古典”的幌子,更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用“庄严的”棕色调画裸体,而采用清晰明快的描绘方式。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歪门邪道”的。   然而,马奈却成为了“印象派”年轻艺术家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并未把自己看作“印象派”画家的马奈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这在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至于马奈在两年以后才将《奥林匹亚》交给1865年的沙龙画展。  由于马奈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塞尚、雷诺阿、德加、莫奈、罗丹等大艺术家联袂出现的时代,因此,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被认为是一个“巨人的时代”。这些艺术大师常常在“新雅典”咖啡店聚会。他们虽然都是“新绘画”的捍卫者,但彼此之间也并非完全认同,他们之间也有争执。  不可否认的是,在印象主义的先驱中,马奈的确成为了新一代革新者的领袖。马奈是杰出的色彩画家,他能以洗练的笔法涂抹干净美妙的颜色,捕捉生动的形象。在他笔下,不同深浅的冷暖色块构成一个动人的绘画世界。他擅长利用黑色,充分发挥它丰富的表现力,使画面富于节奏感。  到了1881年,马奈开始得到沙龙中某些人物的勉强认同。但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不得不终止了创作。1883年,马奈死于梅毒,年约51岁。他死于“奥林匹亚”的青棕色,死于1863年自己所绘画出的真实。  这种疾病还夺去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好友查尔斯·波德莱尔的生命。  马奈死后,他在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他现在的称号是“现代艺术大师”。


第一部分:裸体画带来的冲击艺术与传统的较量

  艺术与传统的较量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美的占有欲望没有改变,但品位却发生了变化。  印象派这一流派刚一兴起便受到了冷落。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得不到展出的机会,一生卖不出一幅作品的画家大有人在。不过,曾经被视为古怪、丑陋和混乱的绘画,如今却变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而且身价不菲。  在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被大多数巴黎人所唾弃的作品,如今却成了世界艺术市场上的抢手货。印象派,这个向传统沙龙艺术发起挑战的先锋艺术流派,在与社会文化的撞击中终于大获全胜,在改变西方艺术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如今,印象派成了最受青睐的艺术形式之一。  同样,马奈的《奥林匹亚》又成为今天艺术家们眼中曾经先锋的传统,在被解构着,而马奈的先锋姿态也被当代的艺术家们效仿着,并以各种方式对社会文化进行着冲击。对于艺术家和收藏家来说,马奈的创作就等于永恒的美。  印象派逐渐被欣赏,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也就是马奈的故事。  你能想像得到吗,在21世纪的今天,在纽约最著名的拍卖行,马奈的自画像竟然以1700万美元的昂贵价格被收藏……  而《奥林匹亚》将永远不会被拍卖。当年沙龙画展的观众不以为然并嗤之以鼻的作品,如今却变成了法国的国宝。马奈生前只能得到先锋派艺术家首肯的《奥林匹亚》,在死后却得到了全世界人的青睐。克劳德·莫奈,马奈的朋友兼对手,想方设法才使《奥林匹亚》留在了法国,而没被一位美国收藏家买走。  1907年,《奥林匹亚》被挂在了卢浮宫内。它成了一幅名画和一种思想,成了一种先锋文化的代表。这是马奈终其一生同他所景仰的传统进行不懈的抗争之后所取得的成就。  但马奈生前却没能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