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节 包扎法概念
包扎法(bandaging)是利用敷料、卷轴绷带、复绷带、夹板绷带、支架绷带及石膏绷带等材料包扎止血,保护创面,防止自我损伤,吸收创液,限制活动,使创伤保持安静,促进受伤组织的愈合。
一、包扎法类型
根据敷料、绷带性质及其不同用法,包扎法有以下几类:
(一)干绷带法 又称干敷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包扎法。凡敷料不与其下层组织粘连的均可用此法包扎。本法有利于减轻局部肿胀,吸收创液,保持创缘对合,提供干净的环境,促进愈合。
(二)湿敷法 对于严重感染、脓汁多和组织水肿的创伤,可用湿敷法。此法有助于除去创内湿性组织坏死,降低分泌物粘性,促进引流等。根据局部炎症的性质,可采用冷、热敷包扎。
(三)生物学敷法 指皮肤移植。将健康的动物皮肤移植到缺损处,消除创面,加速愈合,减少瘢痕的形成。
(四)硬绷带法 指夹板和石膏绷带等。这类绷带可限制动物活动,减轻疼痛,降低创伤应激,缓解缝线张力,防止创口裂开和术后肿胀等。
根据绷带使用的目的,通常有各种命名。例如局部加压借以阻断或减轻出血及制止淋巴液渗出,预防水肿和创面肉芽过剩为目的而使用的绷带,称为压迫绷带;为防止微生物侵入伤口和避免外界刺激而使用的绷带,称为创伤绷带;当骨折或脱白时,为固定肢体或体躯某部,以减少或制止肌肉和关节不,、要的活动而使用的绷带,称为制
动绷带等。
二、包扎材料及其应用
(一)敷料 常用敷料有纱布、海绵纱布及棉花等。
l、纱布 纱布要求质软、吸水性强。多选用医用的脱脂纱布。根据需要剪叠成不同大小的纱布块;纱布块四边要光滑、没有脱落棉纱,并用双层纱布包好,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用以覆盖创口、止血、填充创腔和吸液等。
2、海绵纱布 是一种多孔皱褶的纺织品(棉制)。质柔软,吸水性比纱布好,其用法同纱布。
3、棉花 选用脱脂棉花。棉花不能直接与创面接触,应先放纱布块,棉花则放在纱布上。为此,常可预制棉垫,即两层纱布间铺二层脱脂棉,再将纱布四周毛边向棉花折转,使其成方形或长方形棉垫。其大小按需要制作。棉花也是四肢骨折外固定的重要敷料。
(二)绷带 多由纱布、棉布等制作成圆筒状,故称卷轴绷带,用途最广。另根据绷带的临床用途及其制作材料的不同,还有其他绷带命名,如复绷带、夹板绷带、支架绷带、石膏绷带等。现将绷带及其临床应用分述于后。
第二节 卷轴绷带
卷轴绷带通常称为绷带或卷轴带,是将布剪成狭长的带条,用卷绷带机或手卷成。
一、卷轴带种类 按其制作材料可分纱布绷带、棉布绷带、弹力绷带和胶带五种。
(一)纱布绷带 是临床上常用的绷带,有多种规格。长度一般6m,宽度有3、5、7、10和10cm不等。根据临床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纱布绷带质柔软,压力均匀,价格便宜,但在使用时易起皱、滑脱。
(二)棉布绷带 用本色棉布按上述规格制作。因其原料厚,l固耐洗,施加压力不变形或断裂,常用以固定夹板、肢体等。
(三)弹力绷带 是一种弹性网状织品,质地柔软,包扎后有伸缩力,故常用于烧伤、关节损伤等。此绷带不与皮肤、被毛粘连,故拆除时动物无不适感。
(四)胶带(椽皮膏等) 目前多数胶带是多孔的,能让空气进入其下层纱布、创面,免除创口因潮湿不透气而影响蒸发,我国目前多用布制胶带,也称胶布或橡皮膏。局部剪剃被毛,盖上敷料后,用胶布条粘贴在敷料及皮肤上将其固定。也可在使用纱布或棉布绷带后,再用胶带缠绕固定。
二、基本包扎法
卷轴带多用于家畜四肢游离部、尾部、角头部、胸部和腹部等。包扎时,一般以左手将绷带的开端,右手持绷带卷,以绷带的背面紧贴肢体表面,由左向右缠绕。当第一圈缠之后,将绷带的游离端反转盖在第一圈绷带上,再缠第二圈压住第一圈绷带。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包扎法缠绕。无论用何种包扎法,均应以环形开始并以环形终止。包扎结束后将绷带末端剪成两条打个半结,以防撕裂。最后打结于肢体外侧,或以胶布将末端加以固定。卷铀绷带的基本包扎法有如下方法。
(一)环形包扎法 用于其他形式包扎的起始和结尾;以及用于系部、掌部、趾部等小创口的包扎。方法是在患部把卷轴带呈环形缠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最后将绷带末端剪开打结或以胶布加以固定。
(二)螺旋形包扎法 以螺旋形由下向上缠绕,每后一圈遮盖前一圈的1/3~1/2。用于掌部、踞部及尾部等的包扎。
(三)折转包扎法 又称螺旋回反包扎。用于上粗下细径圈不一致的部位,如前臂和小腿部。方法是由下向上作螺旋形包扎,每一圈均应向下回折,逐圈遮盖上圈的1/3~1/2。
(四)蛇形包扎 或称蔓延包扎。斜行向上延伸,各圈互不遮盖。用于固定夹板绷带的衬垫材料。
(五)交叉包扎法 又称〃8〃字形包扎。用于腕、附、球关节等部位,万便关节屈曲。包扎方法是在关节下万作一环形带,然后在关节前面斜向关节上方,作一周环形带后再斜行经过关节前面至关节下方。如上操作至患部完全被包扎住,最后以环形带结束 。
三、各部位包扎法
(一)蹄包扎法 方法是将绷带的起始部留出约20cm作为缠绕酌支点,在系部作环形包扎数圈后,绷带由一侧斜经蹄前壁向下,折过蹄尖经过蹄底至锺壁时与游离部分扭缠,以反方向由另一侧斜经蹄前壁作经过蹄底的缠绕。同样操作至整个蹄底被包扎,最后与游高部打结,固定于系部 。为防止绷带被沾污,可在外部加上帆布套。
(二)蹄冠包扎法 包扎蹄冠时,将绷带两个游离端分别卷起,并以两头之间背部覆盖于患部,包扎蹄冠,使两头在患部对侧相遇,彼此扭缠,以反方向继续包扎。每次相遇时均相互扭缠,直至蹄冠完全被包扎为止。最后打结于蹄冠创伤的对侧。
(三)角包扎法 用于角壳脱落和角折,包扎时先用一块纱布盖在断角上,用环形包扎固定纱布,再用另一角作支点,以〃8〃字形缠绕,最后在健康角根处环形包扎打结 。
(四)尾包扎法 用于尾部创伤或用于后躯,肛门、会阴部施术前、后面定尾部。先在尾根作环形包扎,然后将部分尾毛折转向上作尾的环形包扎后,将折转的尾毛放下,作环衫包扎,目的是防止包扎滑脱,如此反复多次,用绷带作螺旋形缠绕至尾尖时,将尾毛全部折转作数周环形包扎后绷带末端通过尾毛折转所形成的圈内。
(五)耳包扎法 用于耳外伤及手术
1、垂耳包扎法 先在患耳背侧安置棉垫,将患耳及棉垫反折便其贴在头顶部,并在患耳耳廓内侧填塞纱布。然后绷带从耳内侧基部向上延伸到健耳后万,并向下绕过颈上方到患耳,再绕到健耳前方。如此缠绕3…4圈将耳包扎。
2、竖耳包扎法 多用于耳成形术。先用纱布或材料做成圆柱形支撑物填塞于两耳廓内,再分别用短胶布条从耳根背侧向内缠绕,每条胶布断端相交于耳内侧支撑上,依次向上贴紧。最后用胶带〃8〃字形包扎将两耳拉紧竖直。
四、包扎注意事项
(一)按包扎部位的大小、形状选择宽度适宜的绷带。
(二)包扎要求迅速确实,用力均匀,松紧适宜,避免一圈松一圈紧。在操作时绷带不得脱落污染。
(三)在临床治疗中不宜使用湿绷带进行包扎,因为湿布不仅会刺激皮肤,而且容易造成感染。
(四)对四肢部位的包扎须按静脉血流方向,从四肢的下部开始向上包扎。
(五)包扎至最后末端应妥善固定以免松脱,一般用胶布贴住比打结更为光滑、平整、舒适。如果采用本端撕开系结,则结扣不可置于隆突处或创面上。结的位置也应避免啃咬而松结。
(六)包扎应美观,绷带应平整无折皱,以免发生不均匀的压迫。
(七)解除绷带时,先将末端的固定结松开,再朝缠绕反方向以双手相互传递松解。解下的部分应握在手中,不要拉得很长或拖在地上。紧急时可以用剪刀剪开。
(八)对破伤风等厌气菌感染的创口,尽管作过一定的外科处理,也不宜用绷带包扎。
第三节 复绷带和结系绷带
一、复绷带
复绷带(many…tailed bandage)是按畜体一定部位的形状而缝制,具有一定结构、大小的双层(或多层)盖布,在盖布上缝合若干布条以便打结固定。复绷带虽然形式多样,但都需求装置简便、固定确实。装置复绷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盖布的大小、形状应适合患部解剖形状和大小的需要。否则外物易进入患部。
2、包扎固定须牢靠,以免家畜运动时松动。
3、绷带的材料与质地应优良,以便经过处理后反复使用。
二、结系绷带
结系绷带(ligature bandage)或称缝合包扎,是用缝线代替绷带固定敷料的一种保护手术创口或减轻伤口张力的纽带。结系绷带可装在畜体的任何部位,其方法是在圆枕缝合的基础上,利用游离的线尾,将若干层灭菌纱布固定在圆枕之间和创口之上。
第四节 夹板绷带和支架绷带
一、夹板绷带
夹板绷带(splint bandage)是借助于夹板保持患部安静,避免加重损伤、移位和使伤部进一步复杂化的制动作用的绷带。可分为临时夹板绷带和预制夹板绷带两种。前者通常用于骨折、关节脱位时的紧急救治,后者可作为较长时期的制动。
临时夹板绷带可用胶合板、普通薄木板、竹板、树枝等作为夹板材料。小动物亦选用压舌板、硬纸壳、竹筷子作为夹板材料。预制夹板绷带常用金属丝、薄铁板、木料、塑料板等制成适合四肢解剖形状的各种夹板。另外,在小动物,厚层棉花和绷带的包扎也起到夹板作用。无论临时夹板绷带或预制夹板绷带,皆由衬垫的内层、夹板和各种固定材料构成。
夹板绷带的包扎方法是,先将患部皮肤刷净,包上较厚的棉花纱布棉花垫或毡片等衬垫,并用蛇形或螺旋形包扎法加以固定,尔后再装置夹板。夹板的宽度视需要而定,长度既应包括骨折部上下两个关节,使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得到固定,又要短于衬垫材料,以免夹板两端损伤皮肤。最后用绷带螺旋包扎或结实的细绳加以捆绑固定。铁制夹板可加皮带固定。
二、支架绷带
支架绷带是在绷带内作为固定敷料的支持装置。这种绷带应用于家畜的四肢时,用套有橡皮管的软金属或纲绳成的支架,借以牢靠地固定敷料,而不因动物走动失去它的作用。在小动物四肢常用改良托马斯(Thomas)氏支架绷带。其支架多用铝棒根据动物肢体长短和肢体上部粗细自制。应用在鬐甲、腰背部的支架绷带为被纱布包住的弓状金属支架,使用时可用布条或细软绳将金展架固定于患部。支架绷带具有防止摩擦、保护创伤、保持创伤安静和通气,为创伤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五节 硬化绷带
一、石膏绷带
石膏绷带(plastor bandage)是在淀粉液浆制过的大网眼纱布上加上锻制石膏粉制成,这种绷带用水浸泡后质地柔软,可塑制成任何形状敷于伤部,一般十几分钟后开始硬化,干燥后成为坚固的石膏夹。根据这一特性,石膏绷带常用于整复后的骨折、脱位的外固定或矫形。
(一)石膏绷带的制备 医用石膏是将自然界中的生石膏,即含水硫酸钙 (CaSO4·2H2O),加热烘焙,使失去一半水分而制成锻石膏(CaSO4·H2O)。自制锻石膏和石膏绷带,是将生石膏研碎、加热(100~120C),锻成洁白细腻的石膏粉,用手拭粉时略带粘性发涩,或手握粉能从指缝漏出,为锻制成功的标志。将干燥的上过浆的纱布卷轴带,放在堆有石膏粉的搪瓷盘中,打开卷轴带的一端,从石冒堆轻拉过,再用木板刮匀,使石膏粉进入纱布网孔,然信轻轻卷起,根据动物大小,制成长2~4m,宽5~l0cm或l5cm的石膏绷带卷备用。
(二)石膏绷带的装置方法 膏绷带治疗骨折时,可分为无衬垫和有衬垫两种。一般认为无衬垫石膏绷带疗效较好。骨折整复后,清除安扶上泥灰等污物,涂布滑石粉,尔后于肢体上、下端各绕一圈薄纱芒棉垫,其范围应超出装置石膏绷带卷的预定范围。根据操作时的速度逐个地将石膏绷带卷轻轻地横放到盛有30~35℃的温水桶中,便整个绷带卷被淹没。待气泡出完后,两手握住石膏绷带圈的两端取出,用两手掌轻轻对挤,除去多余水分。从病肢的下端先作环形包扎,后谁螺旋包扎向上缠绕,直至预定的部位。每缠一周绷带,都必须均匀地涂抹石膏泥,使绷带紧密结合。骨的突起部,应放置棉花垫加以保护,石膏绷带上下端不能超过衬垫物,并且松紧要适宜。根据伤肢重力和肌肉牵引力的不同,可缠绕6~8层(大动物)或2~4层(小动物)。在包扎最后一层时,必须将上下衬垫向外翻转,包住石膏绷带的边缘,最后表面涂石膏泥,待数分钟后即可成型。
当开放性骨折或有伴发创伤的其他四肢疾病时,为了观察和处理创伤,常应用有窗石膏绷带。“开窗”的方法是在创口上覆盖灭菌的创伤压布,将大于创口的杯子或其他器皿放于布巾上,杯子固定后,绕过杯子按前法缠绕石膏绷带,在石膏未硬固之前用刀作窗,取下杯子即成窗口。有窗石膏绷带虽然有便于观察和处理创伤之优点,但其缺点是可引起静脉淤血和创伤肿胀。为了满足治疗上的需要和不影响绷带的坚固性,可采用桥形石膏绷带。
(三)包扎石膏绷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将一切物品备齐,然后开始操作,以免临时出现问题延误时间。
2、病畜必须保定确实,必要时可作全身或局部麻醉。
3、装置前必须整复到解剖位置,便病肢的主要力线和肢轴尽量一致。
4、长骨骨折时,为了达到制动目的,一般应固定上下二个关节,才能达到制动的作用。
5、骨折发生后、使用石膏绷带作外固定时,必须尽早进行。
6、缠绕肘要松紧适宜,缠绕的基本方法是把石膏绷带“贴上去”,而不是拉紧了“缠上去”,每层力求平整。
7、未硬化的石膏绷带不要指压,以免向下凹陷压迫组织,影响血液循环或发生溃疡、坏死。
8、石膏绷绷带敷缠完毕后,为了使石膏绷带表面光滑美观,有时用石膏粉少许加水调成糊,涂在表面,便之光滑整齐。
9、最后用变紫铅笔或毛笔在石膏夹表面写明装置和拆除石膏绷带的日期,并尽可能标记出骨折线。
(四)石膏绷带的拆除 石膏绷带拆除的时间,应根据不同的病畜和病理过程而定。一般大家畜为6~8周,小家畜3~4周,但遇下列情况,应提前拆除或拆开另行处理。
石膏夹内有大出血或严重感染;病畜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包扎过紧,肢体受压,影响血流循环;肢体萎缩,石膏夹过大或严重损坏失去作用。
拆除的方法是:先用热醋、双氧水或饱和食盐水在石膏夹表面划好拆除线,使之软化,然后沿拆除线用石膏刀切开、石膏锯锯开,或石膏剪逐层剪开。临床上也常直接用长柄石膏剪沿石膏绷带近端外侧缘进行剪开,尔后用石膏分开器将其分开。
二、其他硬化绷带
Vet…Lite是一种热熔可塑型的塑料,浸满在网孔的纺织物上。如将其放在水中加热至71~77℃,则变得很软,并可产生粘性。然后室温冷却,几分钟后就可硬化。多用于小动物的硬化夹板。
纤维玻璃(fiberglass)绷带为一种树脂粘合材料。绷带浸泡冷水中10~15s就起化学反应,随后在室温条件下几分钟则开始热化和硬固。纤维玻璃绷带主要用于四肢的圆筒铸型及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