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杠杆思考术-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差异究竟从何而来呢?
  纵使拼命工作,也见不到成效,这是为什么呢?为何花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劳力,却没有成果呢?

  而另一方面,有人比一般人多做了好几倍的工作,却仍在时间上、精神上有余裕,同时,还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或者,你也曾经看过或是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有人从高一开始就孜孜不倦地用功,但在大学联考时却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反而是那些成绩不好、成天在玩、不用功的人在高三时突然开始用功,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这个差异的原因完全在于“思考模式”。

  这个“思考模式”是指,在“劳力”、“时间”、“知识”、“人脉”等四个领域上,构筑“个人资产”(自己的资产),再加上杠杆效益(杠杆原理)的运用,以“不劳而获”的方式收获成果,并实现“Doingmorewithless”(即用少许的劳力和时间,获得丰硕的成果;以下简称为“DMWL”)。

  以往的思考模式是基于“一分劳力/时间,一分收获”的观念;如果想要收获成果,就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因而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过,在杠杆思考术中,有可能达到“一分劳力/时间,创造无限大的成果”。进而,能够得到“不劳而获”的回报,即使劳动时间和劳力减半,也有可能获取数倍的收入。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吧!

  然而,改变行动本身是不容易的,相较于此,改变思维却是简单的。而且,也不需要像实际投资那样花费很大的资本,它是零风险的。

  我撰写了《杠杆阅读术》和《杠杆时间术》。这两本书介绍的是在个人资产的“知识”和“时间”上,运用杠杆效益的诀窍。

  接下来介绍的“杠杆思考术”是上述两本书的上位概念,详细说明了杠杆效益的基本思考模式,同时,呈现了实践“DMWL”的诀窍。如果已经读过上述两本书的人,读了本书之后,按照杠杆效益重新翻阅该书的话,我认为,就更加能理解基本的思考模式,而且实践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当然,初次接触本书的人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我想也应该再阅读前面所介绍的两本书。

  此外,为了更加拓展杠杆思考术,我在书末列出了50项行为检查表,若蒙读者参考,真是我的荣幸。

  我本身就是个怕麻烦、什么事都不喜欢绕远路而行的人。我在20年前就开始经常有意识并彻底地探寻捷径,从而完成了这本杠杆思考术的整体框架,并实践这个方法,直至今日。

  这些诀窍做起来并不难,而且谁都可以马上实践,它是简单的方法论。说到谁适合看这本书,我认为,与其说是勤勉且孜孜不倦的人,还不如说是像我一样,怕麻烦、怠惰、不能持久的人,这是为他们所提供的建议和方法。

  连我都能够实践,相信大家也应该能实践得很好。

  拿到我这本书的人,如果为了用少许的劳力得到更多的成果,因而对我有什么指教,这是作为一个作者最高兴的事。

  杠杆效益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执行长本田直之

训练不足的商业人士
  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以往被认为是正常现象的“终身雇用制度”、“年功序列”(此制度是指员工的职务和工资调整由年龄或工龄来决定)、“退休金制度”、“年金制度”等几乎完全崩溃。

  最迟到2030年,年金受惠者将限定为75岁以后的人,而且支付的金额似乎也会变少。到2030年,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人确实将被这股大浪所吞没。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不断工作至少到75岁。

  此外,公司的寿命也变得比员工的工作年限短,一个人经历两个以上的公司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期间,我们不得不提高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白领阶层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分析,在2005年,日本的劳动生产力(指一个就业者在一整年创造多少附加价值的指标)水准在主要国家中最低。美国达到100%,日本下降到70%,欧洲地区为87%,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加盟国平均也降到75%。单就制造业的生产力来看,日本排名在前,由此可以排除得出,白领阶层的生产力显著降低。

  也就是说,在生产力的提升上,白领阶层没有付出任何努力。

  根据2001年总务省统计局所做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显示,30到59岁的商业人士一天花在“学习/研究”、“运动”、“交际/社交”上的时间不到40分钟。单就“学习/研究”来看,所花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仅仅10分钟。

  “学习/研究”对商业人士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训练。以职业运动员为例来说,一般而言,花在训练和比赛上的时间比例是“4 1”。然而,商业人士尽管花在“学习/研究”上的时间是一天10分钟,但由于每天花10个小时在工作上,所以花在“学习/研究”(训练)和工作(比赛)上的时间比例是“1 60”。

  这说明,商业人士是在明显练习不足的情况下,就上场比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是非常困难的吧!

  反过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运动中晋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由于多数商业人士练习不够,所以只要有人稍加练习的话,就有可能出人头地,甚至可以独占鳌头。换句话说,在商场上表现不错的人就像运动员一样,也必须不断地接受训练(也就是不断地自我投资)。

为什么你一无所获呢?
  为什么拼命工作,却一无所获呢?即使花了很长时间努力,为什么没有成果呢?在一无所获中,还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但收入也没有提高,每天还过着充满压力的生活,这样的人非常多,不是吗?

  然而,有些人却是在时间上、精神上仍有余力的状态下工作,同时大有所获,而且得到高收入。

  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工作的呢?究竟为什么会造成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

  其差别的主因完全在于“思考模式”。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说利用“杠杆思考术”。其目的在于,把杠杆(杠杆原理)运用在“劳力”、“时间”、“知识”、“人脉”上,以实践“DMWL”。

  看看在商场上成功的人,虽然他们不用这样的名称,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经常意识到这样的思考模式。

  “一分劳力/时间,一分收获”是长久以来固定的思考模式,纵使如此,但却不见得会有收获。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付出大量的劳力和时间,因而就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就算花的时间和劳力一样,成果也会大不相同。以公司为例来想想看吧!

  营业额1000亿日元、获利3亿日元的A公司和营业额5亿日元、获利3亿日元的B公司相比,哪个更优越呢?A公司的报酬率是0。3%,而另一边B公司的报酬率是60%;从报酬率来判断,当然B公司是比较优秀的。

  像A公司这样的公司,总体来说,公司员工多,办公室空间大,管理体制庞大,在决策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时间;相反地,像B公司这样的公司,整体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很多地方实现了有效率的经营。

  总之,A公司耗费了时间和劳力,反而收获少;B公司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劳力,却得到极大的收获。因此,B公司有比较好的工作效率。

  然而,要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如果重复同样的工作,就会有好的工作效率吗?答案是“不会!”即便重复同样的工作,也不会有满意的工作效率。因此,必须要转换思考模式。

  “一分劳力/时间,一分收获”和“一分劳力/时间,更多收获”,哪个好呢?按一般的想法,当然希望是后者,不是吗?

所谓“杠杆思考术”的思考模式
  要想实现这种“DMWL”,你必须学会本书接下来介绍的所谓“杠杆思考术”的思考法。

  首先,我来说明一下“杠杆思考术”的思考方式吧!

  所谓的“杠杆效益”(leverage)英文上是指“杠杆”的作用。使用“杠杆”时,只要用少许的力气,就能够轻易举起重物。解说“杠杆原理”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曾说过一句名言,即“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意思是说,如果在宇宙中架上鹰架,利用这个原理,他就能够轻松撬动地球。

  杠杆思考术是一种自我投资,也是把“杠杆”的力量用在商业上的方法。

  所谓的投资是指,你事先做的一些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得到回报。本书中所建议的“自我投资”,也就是说在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中,停住脚步专注于自己。

  或许大家会认为,没有时间和金钱实际的投资就不可能做到。然而,杠杆思考术所说的投资是建立在改变想法的基础上。总之,只要愿意,不管是谁都能轻易做到。

  根据这个思考方式,“劳力/时间”和成果的关系就会产生巨大的改变。学会杠杆思考术之前,当成果、收入是获得一分时,“劳力/时间”也同样花费了一分。

  “以往的做事方式”

  劳力/时间 成果=1 1

  学会了杠杆思考术之后,将会怎样呢?靠着自我投资,能够建构“个人资产”(即自己独有的资产),并在个人资产上运用杠杆效益,借此,以不劳而获来收获成果。总之,耗费一分的劳力/时间,就能够产生无限大的成果。

  “以杠杆思考术为基础的做事方式”

  劳力/时间 成果=1

构筑四种个人资产
  就像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所做的训练一样,商业人士要想在工作上有所收获,就要自我投资。也就是投资“劳力资产”、“时间资产”、“知识资产”、“人脉资产”,这些都称为“个人资产”。

  靠投资来构筑个人资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杠杆效益,从而产生成果。

  对这四个项目的自我投资,其内容和方法在第二章将详细介绍。而所谓的自我投资,以运动员为例,就是指训练。一流的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是不可欠缺的;将在练习中学会的技能用在实战上,进而谋求水准的提升,持续地反复这样的过程。

  但是,每天忙着工作而没有收获的人,没有意识到资产是要系统地建构的。

  反过来说,由于没有构筑资产,所以才会被日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旦个人资产增加,不劳而获的回报就会产生出来,从而使“DMWL”得以实现。个人资产增加越多,产生出来的成果就越多,再投资于此,进而达成“正”循环。

  以时间为例,多余时间的使用方式是自由的。当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循环投资、创造多余的时间,进而作为个人资产的时间增加,回报也会跟着增加。

  以银行存款为例,这就好比是复利。利率有两种,一种是只在本金上计息的“单利”,一种是在本金和利息总和上计息的“复利”。

  听说日本麦当劳的创办人藤田田先生,30年间每个月定存10万日元。

  每月定存10万日元,则一年有120万日元,30年就是3600万日元。但由于藤田田先生运用复利,使其变成了约1。2亿日元。

  藤田田先生说:“上班族要存1亿日元,感觉好像非常困难。但如果每个月存10万日元,连续30年的话,存到1亿日元并非做梦。”这样的复利是非常惊人的。

  相反,不做自我投资,而被每天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一言以蔽之,就好比是普通存款一样,这种状态几乎是零利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和复利的人的差别显而易见。

  就这样靠着再投资,使个人资产加速增加。起初是“一分劳力/时间对一分收获”,逐步变成“一分劳力/时间对10倍收获”,多出来的部分,靠着再投资,逐渐增加资产。

  进而,反复再投资,借此,收入和成果都得到提高。纵使自己实际不工作,也能不劳而获。

  增加个人资产,并在这些资产上运用杠杆效益;用少许劳力和时间,获取丰厚的成果,这是杠杆思考术的基本思考模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个人资产的投资,不管是谁都能办得到,过去传统的累积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可能变成一种负债方式。

  举例来说,在“年功序列”、“终身雇用制度”这类社会制度持续存在,而且退休金充分给付的时代里,“加班”、“为公司效命”这种一般人认为的“正”个人资产,都会变成“负”个人资产。

  此外,过去被视为贵重的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没有价值。例如,操作打字机的技术、用剪贴方式来制作海报或广告的技术等等。

  今后,即便是日本,也会因为全球资产管理市场M&A,而使得自己任职公司的营运阵容起变化并有可能变成外资,这样的案例正在逐渐增加。个人资产的创造如果只能适用于自己任职的公司,这是很危险的。以往完全不需要英语的公司被外资并购后,英语就变成重要的个人资产,这种案例也是存在的。

  在形成个人资产时,判断这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意识到“DMWL”
  杠杆思考术绝对不是非常难的东西;只要改变想法,不管是谁都能马上做到。

  在实施杠杆思考术上,最重要的是,要经常意识到“DMWL”。

  所以,我在名片上印着“Doingmorewithless”的字样,并把这些字样做成便条贴纸,分别贴在办公室、笔记本电脑等显而易见的地方。然后,扪心自问:“我经常用很少的劳力,而获得丰硕的成果吗?”

  不过,关于“DMWL”,有两点我希望没有被大家误解。

  其一,如果说少费劳力是好的,那么,有人会认为只要轻松做事就好了。“DMWL”并不是指做事潦草、偷工减料,也不是指轻松做事。

  8个小时做好的工作,由于能够在1个小时内完成,所以每天只要工作1个小时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以往要花8个小时能收获的成果,如今花1个小时就可以得到,但如果收获这个成果就停止下来的话,那就到此为止了,不会再有所成长。“因为工作做完了,所以之后就回家睡觉。”在这种想法下,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如果1个小时能做出一个成果,那么,做8个小时的话,就会产生8倍的成果。我希望大家这么想。

  其二,要增加个人资产,一定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我非常重视效率,所以只从上午9点工作到下午5点。”新员工如果这么想,下班时间一到就回家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有上述的成果。

  也就是说,并不是想着如何制造出多余的时间,而是因为加速收获成果,所以能够产生出多余的时间。接着,把多余的时间再用于投资,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时间,使一比一变成一比无限大。

  次页的图表把不投资个人资产的A先生和投资个人资产的B先生做了一个比较。

  A先生的成果在一年后没有变,5年后、10年后也和1年后差不多相同,或许在被时间、工作穷追不舍之际,工作的内容因一成不变而逐渐腐化成果渐减也说不定。

  另一方面,投资个人资产的B先生,他的成果在1年后扩大到10倍,5年后扩大到100倍,10年后扩大到无限大,同时也创造出多余的时间。

  如此一说,或许有人会问,人生的所有事情都非得有效率地去做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多余时间,利用其尽情地玩乐也可以,至少能够让自己的私人生活更充实吧!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你不必在意什么效率问题,尽情地玩乐也是可以的。

  当然,如前所述,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投资,进而有所收获,或是利用这段时间用功读书,或和别人见面,也都能增加个人资产。

个人资产和个人斗志兼备
  个人资产是收获的源泉。在个人资产上放上个人斗志,就会产生成果。

  个人资产×个人斗志=成果

  有人是个人资产多而缺乏个人斗志。缺乏斗志的状况有很多,例如因某种情况而觉得公司毫无乐趣,这时,纵使个人资产再多,成果也会变成负的。

  因此,扩大个人资产的同时,个人斗志也一定要提高。

  但有一点大家也要注意,就是有许多人不在意个人资产,而只是提高个人斗志。这种人多半是读了很多以自我启发为主题的商业书籍。我也喜欢读自我启发的书籍,而且一看到好书,我就会推荐给同事或朋友。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有的人纵使读了自我启发的书籍,也没有得到收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