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26-教子有方-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天的开始时心中充满爱意”,当我们早晨醒来时,打开心灵,提醒自己这一天是充满爱意的开始。    
    “在一天当中充满爱意”,我们一天当中所做的决定与选择都要是有爱心、耐心、仁慈与温柔的;我们看事情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而不是个人情绪化或是草率地决定事情;我们应该包容别人或自己的缺点,不光凭表面现象来评判事物。所以说,“在一天当中充满爱意”,实质上是让我们过得更豁达、自在、谦逊、诚恳。    
    “在一天结束时充满爱意”,在一天结束时,最好进行一番自我反省与感恩。我们可以做一个默祷,或是静坐冥想一下。我们回想这一天的选择与行动是否都合乎爱的目标。我们这么做不是要积分评点,也不是要责难自己,只是单纯地想过着充满爱意的生活,而且期望明天更能爱意满怀。    
    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这么做,那么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非常重要的,全家人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凝聚起来。重要的是,孩子也能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第一章 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步骤四: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步骤四: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教育专家维克走进俄亥俄州戴顿市一所学校的一年级教室。老师刚邀请学生们坐在地毯上听她讲故事,孩子们都赶忙围坐在她身旁,只有其中一个男孩双手抱着脑袋,一个人坐在与其他同学相距几尺远的地方。不止维克一个人注意到了这个不合群的孩子,另一个6岁的孩子乔伊也正在设法弄清这是怎么回事。    
    乔伊开始静悄悄地向后移动,移动到那个孩子身边,然后朝那个男孩靠拢,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那个孩子腼腆地点了点头,对乔伊报以微笑。乔伊拍拍他的后背,然后两个人转过身来一起听故事。    
    等到老师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后,维克再也控制不住好奇心,将乔伊拉到一旁,问他到底对那个男孩说了什么。    
    “达熊显得很孤独,”乔伊解释道,“他刚转学到这儿,不认得许多小朋友,所以我问他能不能和他坐在一起。我知道他需要一个朋友,而我也很乐意跟他交朋友。”    
    道德培养的权威人士马丁·霍夫曼相信,孩子们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慢慢地培养爱心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从一个自我为中心(“总想到我”)的角度,转到一个不但能关心别人,而且能感觉和理解别人观点的角度。对这一过程和孩子目前的爱心水平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帮助他达到下一个阶段。    
    写给父母    
    增强孩子担任角色的能力的3种简单方法    
    在圣克拉拉市,著名治疗专家、《培养人》以及其他书籍的作者弗吉尼亚·萨特进行了一场婚姻治疗会诊。一开始,萨特让一对男女在台上面对面地坐着,她解释道,坐下后他们就要担任对方的角色,按照自己的配偶的方式去思考、行动和感觉。接着,在满满一房间人面前,这两个人在萨特的引导之下开始完全按照对方的观点将婚姻生活中的问题演示出来。会诊结束时,两人都承认以前从未意识到另一个人的观点,他们离开舞台时很兴奋,因为他们终于解决了几乎要导致离婚的婚姻问题。观众们简直给迷住了,他们亲眼见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极有才华的治疗专家,而且还有转换角色所带来的与时俱增的爱心力量。    
    通过以下的3个方法,父母能够体会到帮助孩子去想象别人的思维和感情,能够大大地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爱心。    
    第一,转换角色。    
    父母可以在家中做这样的实验:当兄弟姐妹之间、孩子与朋友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时,要求相关的人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有什么感受;然后要求每个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对方会说什么和做什么?”这个方法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能帮助每个人对麻烦的形势获得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孩子来说,使用木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一个木偶代表冲突中的一方,孩子就可以与木偶一起将问题演示出来。    
    角色转换不一定只用于冲突之中,它可以用于任何情况之下,帮助孩子理解相关人士的观点。比如,父母可以经常这样问孩子:    
    “你认为马特总是侮辱别人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孩子可能考虑到是因为马特自我感觉不好,羞辱别人会让他好受些。这样孩子就可能会改变对马特的态度,或者自觉帮助马特。    
    “你认为凯利总是跟着你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可能会想到是因为凯利很孤独,而且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以后就会试着关心凯利。    
    “为什么爸爸总是对你大吼大叫?”当孩子知道爸爸是因为正在想方设法解决税务问题而心情非常压抑时,就会理解爸爸的不易,也会更加热爱爸爸。    
    经常让孩子从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增强孩子的同情心,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第二,设身处地。    
    下边这个巧妙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感受。12岁的凯莎弄不明白,因为忘记告诉妈妈自己在哪儿,妈妈竟会那么焦虑不安。有一天,妈妈对凯莎说:“假设你是我,为我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不知道你在哪儿,天渐渐黑了,我会说什么?会有什么感觉呢?”凯莎真的设身处地地为妈妈着想,把自己假设成妈妈,从妈妈的角度出发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想想会说什么和有什么感觉。想过之后,凯莎马上向妈妈赔礼道歉,说从来没有意识到妈妈会这么担忧,并且保证以后决不忘记给家里打电话。    
    父母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情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我们想一想,从我们的角度想象一下身临其境会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会培养孩子照顾别人感受的自觉性。    
    第三,想象别人的感觉。    
    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感觉,就是要求他想象别人对某个特定情况的感情。假设孩子为给自己寄来生日礼品的姑妈寄出一张感谢卡,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姑妈收到卡片时的感觉。“现在假设你是姑妈,你打开信箱看见这张卡片,你读到上面写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当然,也可以把这种想象的技巧扩展到其他的、孩子没有见过的人身上,比如父母可以经常问:“如果你是一位新搬来的人,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谁也不认识,你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如果摔倒的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经常这样问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把握住别人的需要和感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爱心。


第一章 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步骤五:培养孩子关照他人的好习惯

    步骤五:培养孩子关照他人的好习惯    
    姨母到哈里家做客,哈里叫出自己8岁的女儿泰密,让她向老人问好。随后的几天,哈里将照顾老人的任务交给了泰密。泰密是个很乖巧、很听话、很懂事的女孩,也很乐意照顾老人。但问题是,她以前从来没有照顾过老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泰密终于学会了如何关照老人。姨母在哈里家玩得很开心,走的时候摸着泰密的头,不住地夸她是个好孩子,是一个会关照人、有爱心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失去善良的情感,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人类的善良、爱心在关照父母、关照老人甚至关照陌生人身上得到体现。在关照别人的同时,也是付出爱心、显示善良的时刻。写给父母    
    让孩子学会关照3种类型的人    
    第一,让孩子学会关照父母。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孩子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转化为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在未来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生活中的许多场合、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对孩子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问题。只要父母以自身的行为施以积极影响,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孩子的爱心就一定会逐步培养起来。只有让孩子多体验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他们的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照父母,比如当爸爸下班回来时,妈妈应该教孩子说:“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端杯水;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    
    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父母应经常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时,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    
    第二,让孩子学会关照老人。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但是在日常交往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不尊敬老人,比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或者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自己服务。作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尊老敬老意识。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父母在与老人相处时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比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孩子将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就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其次,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舍得管教,严格把关、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父母一定要明白,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与老人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与老人交往中,孩子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而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的教导,努力做老人心目中的好孩子。    
    第三,让孩子学会关照普通人。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关照他人和真诚待人的榜样,同时教会孩子掌握基本的谈话技能,如介绍自己、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兴趣、接受对方等。    
    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他谦逊的风度与高尚的举止深得同事和人民的爱戴,这些良好品质首先得益于父母的精心教诲。    
    列宁的父亲是州国民教育视察员,非常重视子女们品德的培养。父亲以身作则地教导他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论别人身份高低贵贱;小朋友要是说话发音不准确,不要讥笑他,要帮助他纠正;平时要多体谅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给老人妇女让座;别人帮了忙,一定要道谢;自己有了错,也一定要请求别人原谅。正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宁从小便对别人以礼相待,真心相助。    
    列宁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公家去玩,和贫苦的农村孩子们相处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农民的大车陷到了泥里,不顾泥泞帮着把车推了出来,还把这位农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递过去,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谈,最后还愉快地握手道别。    
    不论是老师、朋友,还是纤夫、洗衣妇,小列宁始终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他将这种谦逊真诚的本色保持了终身,即使已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他也没有脱离群众,而且和工人、农民、土兵更加亲密。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鼓励孩子们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努力成才,同时时刻注意引导他们发现缺点,改正过失,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不是揭穿、处罚孩子,而是启发他的觉悟,唤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斗争中反省自己并取得进步。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列宁要关心他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业。正是父母的精心教诲,使列宁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拥戴,成为一位历史伟人。


第一章 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本章测试:你的孩子有爱心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以自己的言行关心别人的利益和感情。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无须提示就会说出可以得到别人好感的、和善的评论。     
    2有人受到不公正或被轻视的待遇时,真诚地表示关心。    
    3坚持与受到捉弄或冷遇的人待在一起。    
    4善待动物,而且肯照顾那些遭受虐待的动物,或是对动物表示同情与关爱。    
    5不图回报地帮助和安慰别人并与他们共患难。    
    6拒绝参与侮辱、威胁或嘲弄别人的活动。    
    7注意别人的需要,并根据那些需要办事。    
    8关爱需要帮助的人或处境艰难的人。    
    9乐意做能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10定期学习身边榜样中善良的、关爱他人的行为。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很有爱心。     
    30~40之间:如果孩子的爱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将受益终身,也就是说你的爱心教育还要再加把劲儿。     
    20~30之间:孩子在爱心方面有潜在的问题,可能你要反省与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10~20之间:孩子在爱心方面存在着危险,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第二章 保持诚实——赢得信任的基础保持诚实——赢得信任的基础

    诚实是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帮助孩子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实事求是与务实求真是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研究发现,孩子不诚实、喜欢说谎的起初原因大都出在父母的身上,一是无意模仿父母或者受到了可以说谎的暗示;二是为了逃避批评、打骂,而父母又没有发觉,就等于奖励了“谎言”;三是为了讨父母的喜欢而故意说谎;四是将向往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说;五是由于父母不信任,有意编造谎言。    
    教育孩子诚实的做法具体可以分为5个步骤。诚实最基本的表现是说真话,因此第一步是教育孩子说真话;第二步是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只有处理得当,才能让孩子对犯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在他下次犯错误时就不用说谎隐瞒了;第三步是如果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孩子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榜样;第四步是帮助孩子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不隐瞒真情,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第五步是要掌握培养孩子诚实品质的一些技巧。通过这5个步骤的实行,能够有效地增强孩子的诚实品质,让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第二章 保持诚实——赢得信任的基础步骤一:教育孩子说真话

    步骤一:教育孩子说真话    
    17岁的拉尔夫回到家中,衣服上沾有血迹。母亲看到这一情况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