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病∶肌热恶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肘臂。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火实泻之
属性:泻子 黄连 大黄
气 甘草 人参 赤茯苓 木通 黄柏
血 丹参 丹皮 玄参 生地黄
镇惊 朱砂 牛黄 紫石英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神虚补之
属性:补母 细辛 乌梅 酸枣仁 陈皮 生姜
气 桂心 泽泻 白茯苓 伏神 远志 石菖蒲
血 当归 乳香 没药 熟地黄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泻火 黄芩 竹叶 麦冬 朱砂 炒盐
凉血 地黄 栀子 天竹黄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发之
属性:散火 甘草 独活 麻黄 柴胡 龙脑
脾藏智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五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嗳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 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九窍不通。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土实泻之
属性:泻子 诃子 防风 葶苈 桑白皮
吐 豆豉 栀子 萝卜子 常山 瓜蒂 郁金 韭汁 藜芦 苦参 赤小豆 盐汤 苦
下 大黄 芒硝 青蒙石 大戟 甘遂 续随子 芫花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土虚补之
属性:气 人参 黄 升麻 葛根 甘草 陈皮 藿香 葳蕤 缩砂 木香 扁豆
血 白术 苍术 白芍 胶饴 大枣 干姜 木瓜 乌梅 蜂蜜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湿除之
属性:燥中宫 白术 苍术 桔皮 半夏 吴茱萸 南星 黄豆蔻 白芥子
燥净府 木通 赤茯苓 猪苓 藿香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湿渗之
属性:开鬼门 葛根 苍术 麻黄 独活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愤郁,诸痿,喘呕气促,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下利清水,便数而久,遗失
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 前廉痛。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气实泻之
属性:泻子 泽泻 葶苈 桑白皮 地骨皮
除湿 半夏 白矾 白茯苓 薏苡仁 木瓜 橘皮
泻火 粳米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诃子
通滞 枳壳 薄荷 干姜 木香 浓朴 杏仁 皂荚 桔梗 苏梗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气虚补之
属性:补母 甘草 人参 黄 升麻 山药
润燥 蛤蚧 阿胶 麦门冬 贝母 天门冬 百合 天花粉
敛肺 乌梅 粟壳 五味子 芍药 五倍子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清之
属性:清金 黄芩 知母 麦冬 栀子 紫菀 天冬 沙参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寒温之
属性:温肺 丁香 藿香 款冬花 檀香 白豆蔻 益智 缩砂 糯米 百合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寒散之
属性:解表 麻黄 葱白 紫苏
肾藏智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诸寒厥逆,骨痿腰痛,腰冷如冰,足 肿寒,小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
腥秽,水液澄彻,清冷不禁,消渴引饮。
标病∶发热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水强泻之
属性:泻子 大戟 牵牛
泻腑 泽泻 猪苓 车前子 防己 茯苓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水弱补之
属性:补母 人参 山药
气 知母 玄参 补骨脂 砂仁 苦参
血 黄柏 枸杞 锁阳 熟地黄 肉苁蓉 山茱萸 阿胶 五味子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攻之
属性:下 伤寒少阴证,口燥咽干,大承气汤。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寒温之
属性:温里 附子 干姜 官桂 蜀椒 白术
解表 麻黄 细辛 独活 桂枝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凉之
属性:清热 玄参 连翘 甘草 猪肤
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逆,主三焦元气。
本病∶前后癃闭气逆,里急疝痛,奔豚消渴,膏淋精漏,精寒,赤白浊,溺血,崩中,
带漏。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火强泻之
属性:泻相火 黄柏 知母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地黄 茯苓 玄参 寒水石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火弱补之
属性:益阳 附子 肉桂 益智 破故纸 沉香 角回香 川乌 硫黄 天雄 乌药 阳起石
胡桃 巴戟天 丹砂 当归 蛤蚧 覆盆子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精脱固之
属性:涩滑 牡蛎 芡实 金樱子 五味子 远志 蛤粉 山茱萸肉
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驭五脏六腑,营卫
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诸瞀 ,暴病、暴死、暴喑、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诸血溢、血泄,诸气逆
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
上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饮食不消,头上出汗。
中热则善饥而瘦,解 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
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或下利。
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已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恶寒战栗,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 肿疼酸,惊骇,手小指次指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实火泻之
属性:汗 麻黄 柴胡 葛根 荆芥 升麻 薄荷 羌活 石膏
上 瓜蒂 沧盐 韭汁
下 大黄 芒硝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虚火补之
属性:上 人参 天雄 桂心
中 人参 黄 丁香 木香 草果
下 附子 桂心 硫黄 人参 沉香 乌梅 破故纸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上 黄芩 连翘 栀子 知母 玄参 石膏
中 黄连 连翘 石膏 生地黄
下 黄柏 知母 生姜 当归 地黄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平之
属性:降火 黄连 黄芩 芍药 连翘 甘草
镇惊 黑铅 水银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和之
属性:和解 柴胡 芍药 黄芩 半夏 甘草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
当心痛,走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寒热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 斜,鼻痛鼽衄赤 。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胃实泻之
属性:湿热 大黄 芒硝
饮食 巴豆 神曲 山楂 阿魏 砂 郁金 轻粉 三棱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胃虚补之
属性:湿热 苍术 白术 半夏 茯苓 橘皮 生姜
寒湿 干姜 附子 草果 官桂 丁香 白豆蔻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降火 石膏 地黄 犀角 黄连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解之
属性:解肌 升麻 葛根 豆豉
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本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
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热寒栗。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肠实泻之
属性:热 大黄 芒硝 槐花 牵牛 巴豆 郁李仁
气 枳壳 木香 橘皮 槟榔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肠虚补之
属性:气 皂荚
燥 桃仁 麻仁 杏仁 地黄 乳香 松子 当归 肉苁蓉
湿 白术 苍术 半夏 硫黄
陷 升麻 葛根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清热 秦艽 槐角 地黄 黄芩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寒温之
属性:温里 附子 干姜 肉豆蔻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散之
属性:解肌 石膏 白芷 升麻 葛根
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
,夜热旦止。
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实热泻之
属性:气 木通 猪苓 滑石 瞿麦 泽泻 灯草
血 地黄 蒲黄 赤茯苓 栀子 牡丹皮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虚寒补之
属性:气 白术 楝实 茴香 砂仁 神曲 扁豆
血 桂心 玄胡索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降火 黄柏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散之
属性:解肌 本 羌活 防风 蔓荆
膀胱主精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矢,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趾不用。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实热泻之
属性:泻火 滑石 猪苓 泽泻 茯苓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下虚补之
属性:热 黄柏 知母
寒 桔梗 升麻 益智 乌药 山茱萸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利之
属性:降火 地黄 栀之 茵陈 黄柏 牡丹皮 地骨皮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寒发之
属性:发表 麻黄 桂枝 羌活 苍术 防己 黄 木贼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
属性: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 本、黄柏)
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枝、细辛) 足太阳膀胱(羌活) 手太阴肺(桔梗、白芷、升
麻、葱白)
手阳明大肠(白芷、石膏、升麻) 足太阴脾(升麻、葛根、苍术、白芍)
足阳明胃(白芷、石膏、升麻、葛根) 手厥阴心胞络(柴胡、牡丹皮、石膏)
足少阳胆(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青皮、川芎、吴茱萸、柴胡)
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
卷三
五味宜忌
属性: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而
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清,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崇其根,二气常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青色宜酸,
肝病
枣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
酸,宜食苦,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甘、麦、羊、杏、薤。肾病禁甘,宜食辛、
黄黍、鸡、桃、葱。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
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时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
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之,病畏其所胜而宜其所不胜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也
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
甘,多食令人 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 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
食令人恫心,辛动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恫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
,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强。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
血,甘胜咸。
五过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伤 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
,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时珍曰∶五走五伤者,本
脏之味自伤也。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也。五过者本脏之味,伐其所胜也。即脏气偏胜也。
卷三
五味偏胜
属性:岐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王冰曰∶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
味,而益其气。故各从其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仿此气
不已,则脏气偏胜必有偏绝,脏有偏绝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暂
获胜,久必致夭,故绝粒服饵者,不暴亡,无五味资助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
阴偏阳之谓疾,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痈疽之属,则天癸竭而营涸,阴剂柔胜积若凝水
为洞泄寒中之病,则真火微而卫散,故大寒大热之药,当从权用之,气平而止有所偏助,令
脏气不平,夭之由也。
卷四
痰火灸法
属性:窃谓人之一身,隐僻奇异等疾,轩岐议究已备,华佗内照无遗矣。然攻病之法,每以针
拔为言,而其药饵之中,殊未言及,何也?盖古人立法,病之轻浅者,则以丸散饮汤调治之
。病之年久沉痼者,非针灸不解。以其针有劫夺之功,第见效者少。且今之针法,得妙者亦
稀。若虚怯之体,倏致夭绝者有之,若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而其寒热虚实,轻重远近
,无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也;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
极反凉,自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病
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以实则泻之之义也;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
也。所以灸法不虚人者,以一灼谓一壮,以壮人为法也。若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
火力以攻拔之。谚云∶火有拔山之力,岂虚语哉?若病欲除其根,则一灸胜于药力多矣。但
医必择其素熟经络穴道者乃可,不尔,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岂以
人命若草菅耶?然火之功用,固有挽回枯槁之妙,必其人肌肉尚未尽脱,元气尚未尽虚,饮
食能进者,乃能任此痛楚,灸后调理月余,则病自除,而体自充。况假此一灸,使病者有所
禁戒警惕,自是如法调理,是以一举有
亦不能禁此燔灼,病必日剧,倘灸后病
卷四
制艾法
属性:凡用艾叶须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故孟子云∶七年
,求三年之艾,拣取净叶,捣去尘屑,石臼中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
为度,用炷燥则灸火有力。
卷四
取火法
属性:凡灸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其次钻槐取火为良。若急卒难备,则真麻
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于炷,滋润灸疮,至愈而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八木之火,皆不可
用。邵子云∶火无体,因物以为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是矣。八木者,松火难瘥
;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消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
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
凡痰火骨蒸,痨瘵梦遗,盗汗传尸等症,宜灸四花六穴,膏肓二穴,肾 二穴,肺 二
穴,足三里二穴,手合谷二穴,或膻中穴,但得穴真,无不验也。
卷四
定四花六穴之法
属性:崔氏灸骨蒸痨瘵,初得此疾,即如此法灸之,无不效者。但医多不得真穴,以致有误。
今具真格,使学人一见 然无误。
先用细绳一条,约三四尺,以蜡抽之,勿令展缩,以病患脚底贴肉量,男取左足,女取
,从足大拇指头齐起,从脚板底当脚根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肚贴肉直上,至膝脘曲又中大
横纹截断。次令病患解发分开两边,全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
绳子一头,从鸠尾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
骨以墨点记,(此墨不是灸穴。)别以稻秆心,令病患合口,将秆心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
勾起秆心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样,齐两吻截断,将秆展直于先在脊中墨记处,取中横量
点之,此是灸穴,名曰患门二穴。初灸七壮,累灸至一百壮,妙。初只灸此二穴,次令其人
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绳绕项向前,平结喉骨,骨平大杼骨,俱以墨点记,向前双垂,
下与鸠尾齐截断,灸鸠尾穴,却翻绳向后,以绳头齐会处,以墨点记,(此亦不是灸穴。)别
取秆心,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