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2-痰火点雪-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味之设,何其神哉!经有亢则害承乃制之论,正此谓也。谨按诸品性能,赘之分两之下 
,以备学人之参考焉。 
x六味丸x 治男子五劳七伤,精血亏损,梦遗盗汗,咳嗽失血,骨蒸潮热,虚羸瘦悴等证 
,又治女人伤中胞漏,下血瘀血诸候。一切痰火,已病未病,并皆治之。 
怀干地黄(制,八两,即生地黄之干者,其法取怀庆者一斤,择肥者半斤,洗净,晒令 
微皱, 
听用。其性气味甘寒,无毒。主治男子五劳七伤,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益气 
力,助心脾气,强筋骨,长志,安魂定魄,治心肺损,吐血衄血,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填骨髓,长肌肉,生精。元素曰∶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 
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经之药也。又曰∶益肾水凉心血,其脉 
洪实者,宜之,里脉虚者则宜熟地黄,假火力蒸九数故能补肾元气。仲景六味丸,用之为诸 
药之首,天一生水之源也。汤液四物汤,治藏血之脏以之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又曰∶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 
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虞氏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 
,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火多,服之多者恐泥膈也。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 
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善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山茱萸肉(酒润,去核,只取肉,四两,气味咸平无毒。补肾气,壮元气,秘精气,助 
水脏,暖腰膝,兴阳道坚阴茎,添精髓,止老人尿多不节,益精安五脏,通九窍,久服明目,强 
力轻身,延年。王氏曰∶滑则气脱,涩则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 
收滑也。仲景八味丸用之为君,其性可知矣。) 
干淮山药(四两,另末,气味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去寒热邪气,补中益气 
力, 
热 
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凡人体虚而羸者,加而用之。又曰∶利 
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惟不宜同面食。东垣曰 
∶山药入于太阴,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血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润之。吴氏曰 
∶山药入手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肚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 
味丸所以用其强阴也。又云∶食之可以避雾露。) 
香牡丹皮(用真者,去骨令净,三两,微焙,忌铁,或晒干以铜刀切,加酒拌蒸,从已 
至未 
血、补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通关腠血脉。元素 
曰∶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花为阴成实也。丹者赤也,火也。故能 
泻阴胞中之火,四物汤加之,治妇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 
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八味丸中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肠胃积血 
,吐血、衄血,必用之药,故犀角地黄汤用之。李氏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 
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治相火,故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柏治 
相 
亦罕悟,宜分别之。) 
云白茯苓(去皮,三两,气味甘平无毒,调脏气,伐肾邪,长阴力,保神气,开胃止呕 
逆, 
和中益气,泻膀胱益脾骨,治肾积奔豚,丹溪曰∶阴虚者,不宜用。) 
新泽泻(去根,一两五钱,原三两,今减之。气味甘寒无毒。主肾虚精自泻,治五淋, 
宣通 
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补虚损,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 
消渴,淋涩,逐膀胱三焦,停水。元素曰∶泽泻乃除湿之圣,入肾经治小便淋涩,去阴间汗 
,无此疾服之,令人目盲。宗氏曰∶泽泻功长于利水。扁鹊曰∶多服病患眼诚为行去水也。 
丸服泽泻教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之,八味丸 
用之,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本经》曰∶久服明目。扁鹊曰∶久服昏目, 
何也?易老曰∶去脬中留垢,以其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 
经虚,故昏目。王履曰∶宗氏之说,王氏韪之,窃谓八味丸以地黄为君,余药佐之,非止补 
血兼补气也。所以阳旺则能生阴血也。又按∶《本草正误》谓弘景曰∶仙经服食,断谷皆用 
之。亦云∶轻身能步行水上。颂曰∶仙方只单服泽泻一味,捣烂筛末水调,日服六两,百日 
体坚,而健行。李氏曰∶《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典术云∶泽泻久服能令人轻身,日行五百里,走水上,一名泽芝,陶苏皆以为是然,愚窃疑 
之 
抵六味丸用之,无乃伐肾邪而已,若以之配茯苓、丹皮各三两,恐走泻太甚,余故减半俟。 
后之明哲以为何如?) 
上六味,各为法制,另末,用白蜜四两,炼熟,以前山药末搅成干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百 
一两。若相火炽盛,咽干口燥,余加黄柏、知母,各蜜炒二两。 

卷三
大造丸方论
属性:吴球云∶紫河车即胞衣也。儿孕胎中,脐系于胞,胞系于母命门,受母之荫,父精母血 
,相应 
每每用此得效,用之女人尤妙。盖本其自出,各从其类也。若无子及多生女,并月水不调, 
小产难产人服之,必主多子。危疾将绝者,一二服可更活一二日,其补阴之功极重,百发百 
中,久服耳聪目明,须发乌黑,延年益寿,有夺造化之功,故名大造丸。用紫河车一具,男 
用女胎,女用男胎,初生者,米泔洗净,新瓦焙干研末,或以淡酒蒸热捣晒研末,气力尤全 
,且无火毒。败龟板年久者,童便浸三日,酥炙黄二两,或以童便浸过,石上磨净,蒸熟晒 
研尤妙。黄柏去皮,盐酒浸炒一两半,杜仲去皮酥炙一两半,牛膝去苗酒浸晒一两二钱,肥 
生地黄二两半,入砂仁六钱,白茯苓二两,绢袋盛,入瓦罐,酒煮七次,去茯苓、砂仁不用 
,杵地黄为膏听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夏月加五味子七钱 
,各不犯铁器为末,同地黄膏入酒米糊丸如小大豆,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下,冬月酒下 
。女人去龟板,加当归二两,以乳煮糊为丸。男子遗精,女人带下,并加牡蛎粉一两。 
世医用阳药滋补,非徒无益,为害非小。盖邪火只能动欲,不能生物。龟板、黄柏补阳 
补阴 
地黄凉血滋阴,得茯苓、砂仁同黄柏,则入少阴。白飞霞以此四味,为天一生水丸也。天门 
冬,能保肺气,不令火炎,使肺气下行生水,然其性有降无升,得人参则鼓动元气,有升有 
降,故同地黄为固本丸也。又麦门冬、人参、五味子三味,名生脉散,皆为肺经药,此方配 
合之意,大抵以金水二脏,为生化之源,加河车以成大造之功故也。一人病弱,阳事败痿, 
服此二料,身体顿异,连生四子。一妇年六十,已衰惫,服此寿至九十,犹强健。一人病后 
不能作声,服此气壮声出,一人病痿足不任者半年,服此后能远行。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头痛眩晕
属性:夫头为诸阳之首,左脑痛属风与血虚风,薄荷、荆芥。血虚,川芎、当归。右脑痛属痰 
术、半夏。属热,酒芩为主。痛甚者属火,黄芩、玄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 
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苦头痛,必加 
细辛。顶颠痛,须用 本,减川芎。如血气两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内加川芎三分,蔓荆子 
三分,细辛三分,其效如神。大抵痰火,头痛眩晕,因火与痰者,多宜加玄参、酒芩以清热 
,勿轻用川芎、蔓荆子,陈茶为引,更稳。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肩背及腰节痛
属性: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太阳气郁而不行也,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 
此是太阳经不通也。肢节痛,须用羌活。如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汤内加羌活、防 
风、酒炒黄芩、黄柏,如倦怠无力,肢节痛,加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耳鸣及耳聋
属性:耳聋皆属于热,须用四物汤降火。 
耳鸣必用龙荟丸,食后服。大抵此症,因平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 
治之为当,余治耳鸣耳聋,每服还少丹一料最效。方见虚损。 
方古庵曰∶左耳聋,妇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聋者,男人多有之,以其多色 
欲故也;左右俱聋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腰痛
属性:经曰∶腰以下皆属肾,主湿热肾虚。瘀血,积痰,挫闪,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酥 
柏、知母、枸杞、北五味之类为末,猪脊髓和丸服。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 
。脉缓者湿热,苍术、杜仲、黄柏、川芎之类。痰积者,二陈加南星、半夏。凡诸症属火, 
不可峻用寒凉药,腰痛必用鹿角胶。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痞胀
属性:如禀受素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用白术、山楂、神曲、陈皮。心下 
须用枳实、黄连。如肥人心下痞,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 
下痞,乃是湿热,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挟血成窝囊而痞者,用桃仁、红花、香附、 
山栀子、大黄之类。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吞酸
属性:乃湿热积于脾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必以吴茱萸炒黄连为君,用二陈加此二味,冬月倍 
吴茱萸,夏月倍黄连为丸,姜汤下。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嘈杂恶心呕吐
属性:嘈杂者,火动其痰也,宜二陈加黄芩、青黛。恶心者,无物无声,心中欲吐不吐者是, 
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佐诸药,能开豁胃痰也。呕吐者,胃中有热,膈上有痰, 
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喘及短气
属性:气虚短气而喘甚者,不可用苦寒药,火气盛故也。宜导痰汤、千缗汤。(见《局方》。) 
汗,小腹火起,冲于上喘者。宜降心火,补阴。有火痰者,宜降心火,清肺金。诸喘不止者 
,用椒目研末,生姜汤调下一二钱。劫止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又法,以萝白子蒸熟 
为君,皂角烧灰等分,共为末,生姜汁炼蜜丸,每五七丸,噙化止之。气虚气短者,用人参 
、(蜜炙)黄柏、麦冬、地骨皮之类,治喘症,必用阿胶。 
戴云∶痰喘者,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有胃气虚喘者,抬肩撷 
项,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抵有实火,膈上有稠痰。 
凡喘症,上喘下必胀,要识标本。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则喘为本,而肿为标。治当 
清肺 
不得降而生喘,此则肿为本,而喘为标。治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肺次之。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烦躁
属性:起卧不安,睡不稳,谓之烦。法宜清肺去痰,宜栀豉汤、竹叶石膏汤。(二方见伤寒门 
。)躁者,颠狂恍惚之状,宜朱砂安神丸。(见《局方》。)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诸虚百损
属性:头目昏花,四肢疲软无力,羸瘦,不长肌肉,少年气血两虚,色欲过度,耳鸣者,宜服 
补阴 
补心丹。老年血气虚损者,宜古庵心肾丹,还少丹。 
上诸方,俱见古方括内。 
诸症补遗,大都痰火症中所必有者,采择数款,亦须以主治方中,随所见症,根据经络量 
加一二味,以治其标可也。其间有阙略者,以俟后之君子参补焉。 

卷三
痰火死症
属性:一痰火呕血成盆而过多者,不思饮食,肌肉渐削者,此心气已绝,死不治。 
一痰火左胁痛,不能转身者,此乃肝叶已干,名为干血痛,肝经已绝,死不治。右胁痛 
,服清肺化痰药不止,夜不能卧者,此肺绝之候,不治。 
一痰火喉痛,此胆火上炎,用治喉药不效,至生疮破皮,乃虫攻咽,此瘵疾之不可救者 
,死不治。 
一痰火声哑,乃肺经已绝,死不治。 
一痰火臀尖无肉,此脾经已绝,死不治。 
一痰火咳逆吐食者,此胃火炽甚,脾气受伤,多致不救。 
一痰火泄泻,饮食不化,此胃气已绝,死不治。 

卷三
痰火脉
属性:按∶痰火之脉,以浮而芤濡虚缓,迟大无力,沉而迟涩,结代无力,皆虚而不足,外证 
短气喘促,或肢厥者,皆属脾肺肾三脏俱虚,脉合其证,此受补者也。若脉来弦长紧实,外 
证痰实气壅喘咳,或烦或热,或咽痛,或复见诸血,此为阴虚火动,脉不合证,此不受补者 
也。又按∶《脉经》曰∶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又曰∶劳极诸虚,浮 
濡微弱,土败双弦,火炎急数。又曰∶诸病失血,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可忧。又曰∶ 
病热有火,洪数可医,沉微无火,无根难医,此皆言脉证之宜忌也。凡有干于痰火痨瘵之脉 
,悉详附之于后,惟不切于此证者,乃摘之。 

卷三痰火脉

属性: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曰毛,太过则中坚旁 
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 
象,非浮脉也。 
主病 浮脉为阳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寸浮主头痛眩晕,或风痰在胃,关主土衰木旺 
,尺主后便不通。 

卷三痰火脉

属性: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为石亦曰营,太过则 
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 
,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各部之沉,烂绵乃弱 
主病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 
沉紧 

卷三痰火脉

属性:迟为阳不胜阴,故阴至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 
曰隐隐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然二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 
为败,浮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虚,缓为卫盛营弱,宜别之 
主病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且主多痰,沉痼 瘕, 
寸迟则上焦有寒,关迟则中寒腹痛,尺迟则后便不禁,肾虚腰痛。 

卷三痰火脉

属性:数为阴不胜阳,故脉太过,一息六至是也。浮沉迟数,脉之纲领也。数而弦为紧,流利 
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极,数见关中为动脉。 
主病 数脉主腑,有力为实为热,宜泻。无力为虚火,为相火,宜补。浮数表热,沉数 
,气口数实,病肺痈,数虚为肺痿,寸数咽肿,口舌生疮,吐血咳嗽,或肺生痈,关数胃火 
肝火,尺数则肾虚,宜滋阴降火。 

卷三痰火脉

属性: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腑也,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 
,故肺脉宜之。《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近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 
,今正之。 
主病 滑脉为阳,主元气虚衰,痰饮宿食,吐逆蓄血,女子经调有孕。寸滑主膈痰呕吐 
酸舌强,或咳嗽。关滑主宿食,肝脾积热,尺滑则泻痢 淋。又曰∶滑主痰饮,浮滑风痰, 
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脉诀》言关滑胃寒,尺滑脐冷,与《脉经》言关滑胃热 
,尺滑血蓄,妇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卷三痰火脉

属性: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蹇滞,而肺脉宜之。《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 
,《脉经》所云,绝不相干。又曰∶细而迟短往来难,短且散,一止复来,参互不调,如轻 
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又曰∶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软,重按若绝曰微 
,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 涩主血少伤精,反胃,亡阳多汗,营中寒湿,入营血痹,妇人非孕即无经。寸涩 
伤胸痛,关则胃虚胁胀,尺为精血俱伤,肠结溲淋,或为下血。又曰∶涩主血少伤精之病, 
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氏曰∶涩脉独见尺中,形同代,为死脉。 

卷三痰火脉

属性:脉形宽大有力为洪,大而无力为虚。 
主病 大则病进,为元气之贼,浮大表病,沉大里病,惟缓而大,则为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