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地 阿胶 淡菜 牛膝炭 茯神 川斛
某 口气腥臊。血色混浊。下元无根。恐难接续还元。事已至急。与王先生 同议摄阴阳法。
人参 川熟附 熟地 五味 炙草 青铅
某 脉动极无序。血涌如泉。汗出畏冷。少焉热躁。此无根之阳上冒。血凝成块。非凉药可止。
熟地炭 生龙骨 茯神 五味 浔桂 生白芍 盐水炒牛膝
又 人参 生龙骨 熟地炭 茯神 炒杞子 五味
华(二五)阳动失血。皆系阴亏。如心悸咽干咳嗽。都是阳浮上亢。必久进填实脏阴。斯浮越自和。面
亮油光。皆下虚少纳。都气加龟版人乳粉。蜜丸。
徐 阴根愈薄。阳越失交。初夏发泄。血涌吸短。心腹皆热。岂止涩之药可疗。益气摄阴。乃据理治法。
人参 熟地 五味子
罗 上年胁痹。已属络伤。今夏四月。阳气升发。络中血沸上溢。阴分热蒸。下午乃甚。喉痒而呛。
心中嘈杂。肝风内震显然。(阴虚肝风动)
鲜生地 阿胶 丹参 盐水炒牛膝 女贞子 川斛 童便
龚 咳嗽继以失血。经言三焦皆伤。喉痛失音。乃阴液无以上承。厥阳燔燎不已。病深难于奏
功。凭理而论。镇胃制肝。乃和阳熄风之义。
淮小麦 南枣 阿胶 茯苓 北沙参 天冬
陆 脉数。血后咳甚。痰腥。肢肿。阳升内风鼓动。最属难治。
生地 阿胶 天冬 麦冬 生白芍 茯神
沈 味进辛辣。助热之用。致肺伤嗽甚。其血震动不息。阳少潜伏。而夜分为甚。清气热而不妨
胃口。甘寒是投。与内经辛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恰符。
生甘草 玉竹 麦冬 川贝 沙参 桑叶
又 肝阳易逆。内风欲沸。不得着左卧。恶辛气。喜甘润。治肝体用。润剂和阳。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牡蛎 小麦
罗(十九)血去络伤。阳气上蒸。胸胁微痛。非有形滞浊。脉得左关前动跃如浮。头中微晕。阳气化风何疑。
鲜生地 玄参心 麦冬 地骨皮 知母 川斛
又 左脉形略敛仍坚。微晕。喉燥脘痛。热蒸。阳明津衰。厥阴阳风自动。而胃气欲逆。大便不爽。
是其明征。熄风和阳。必用柔缓。少佐宣畅脘气。亦暂进之法。
鲜生地 麦冬 火麻仁 桑叶 郁金 生香附汁
又 复脉去参姜桂加白芍。
某 血后气冲。形寒。法当温纳。(血后冲气上逆)
茯苓(三钱) 粗桂枝(八分) 炙草(五分) 五味(七分)
何 早晨未进饮食。咳逆自下焦上冲。有欲呕之象。虚里左胁。呼吸牵引震动。背部四肢寒冷。
入暮心腹热灼。而舌上干辣。夫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属腑气。主乎外卫。阴属脏真。主
乎内营。由络血大去。新血未充。谷味精华。不得四布。知味容纳。而健运未能自然。胁右少舒。
全系胃络。下焦阴精损伤。中焦胃阳不振。夏至初。阴不主来复。交节络血再动。总是既损难
以骤复之征。大意下焦阴阳。宜潜宜固。中焦营卫。宜守宜行。用药大旨如此。至于潜心涤虑。
勿扰情志。再于子午参以静功。俾水火交。阴阳偶。是药饵已外工夫。皆培植生气之助。(阴阳血虚)
养营汤去黄 远志。
又 自服养营汤。温补足三阴脏法。半月来诸症皆减。惟午余心腹中热未罢。凡精血久损。
理必质重味浓填纳空隙。只因中焦运纳不旺。况长夏时令。热最耗气。议早进通阳守阴。晚
用益中消暑。冀其生旺。非攻病也。
午服生脉散。
(早服) 人参 熟地 杞子 当归 苁蓉 肉桂 茯神 五味
某(妪)操持怫郁。五志中阳动极。失血呛咳有年。皆缘性情内起之病。草木难以奏安。今形色与
脉。日现衰惫。系乎生气克削。虑春半以后。地气升。阳气泄。久病伤损。里真少聚。冬春天冷主
藏。总以摄补足三阴脏。扶持带病延年。就是人工克尽矣。
人参 炒白芍 熟地炭 五味 炙草 建莲
马(四五)阅病原是肾虚嗽血。年分已久。肾病延传脾胃。遂食减腹膨。病是老劳。难以速功。行走喘
促。元海无纳气之权。莫以清寒理嗽。急急收纳根蒂。久进可得其益。(阴阳并虚肾气上逆)
人参 人乳粉 坎 枸杞 沙苑 五味 茯苓 胡桃
宋 脏脉附背。督脉行身之背。足少阴真气不摄。唾中有血。吸气少入。而腰脊酸楚。寐泄魄汗。
皆真气内损。若加嗔怒。再动肝阳。木火劫烁脂液。春木日旺。调之非易。
水制熟地 蜜炙五味 女贞 茯神 川斛 炒山药 芡实 湖莲
袁(三六)下虚。当春升之令。形 无力。嗽血复来。以甘温浓味。养其阴中之阳。(阴中阳虚)
枸杞 沙苑 归身炭 牛膝 巴戟 精羊肉
钱 一阳初萌。血症即发。下焦真气久已失固。亡血后。饮食渐减。咳嗽则脘中引痛。 冲气上
逆。乃下损及中。最难痊愈。拟进摄纳方法。(下损及中)
人参 熟地 五味 茯神 川斛 紫衣胡桃
调入鲜河车胶。
王(十七)少年阴火直升直降。上则失血咳逆。下坠肛疡延漏。皆虚劳见端。食减至半。胃关最要。非
可见热投凉。以血嗽泥治。
熟地炭 建莲 霍石斛 茯神 炒山药 芡实
某(三二)诊脉数涩。咳血气逆。晨起必嗽。得食渐缓。的是阴损及阳。而非六气客邪。可通可泄。法当
养胃之阴。必得多纳谷食。乃治此损之要着。
生扁豆(五钱) 北沙参(一钱半) 麦冬(一钱半) 川斛(三钱) 生甘草(三分) 茯神(三钱)
南枣肉(一钱半) 糯稻根须(五钱)
郑(二八)虚损四五年。肛漏未愈。其咳嗽失血。正如经旨阴精不主上奉。阳气独自升降。奈何见血
投凉。治嗽理肺。病加反复。胃困减食。夫精生于谷。中土运纳。则二气常存。久病以寝食为要。不必汲汲论病。
生黄 黄精 诃子肉 白芨 苡仁 南枣
淡水熬膏。不用蜜收。略饥用五钱参汤送。
某(五五)向衰之年。夏四月时令。阳气发泄。遇烦劳身中气泄。络血外溢。脏液少涵。遂痰嗽不已。俗
医见嗽。愈投清肺滋阴。必不效验。此非少年情欲阴火之比。必当屏烦戒劳。早进都气。晚进
归脾。平补脏真。再用嗽药。必然胃减。(脾肾兼虚)
姜(十九)自上年冬失血。渐形减气弱。精血内损。不肯再复。延成劳怯。填养精血。务在有情。庶几不
夺胃气。(肾胃兼虚)
人参 鲜河车胶 水制熟地 五味 茯神 山药 芡实 黑壳建莲
顾(二六)失血。血形浓浓。必自下先伤。胃减无力。气分亦损。此阴药中。必兼扶胃。非沉滞清寒所宜。
人参 熟地 建莲 芡实 山药 茯苓
邵(六八)脉坚。形瘦久咳。失血有年。食物厌恶。夜寝不适。固以培本为要。所服七味八味汤丸。乃肝
肾从阴引阳法。服之不效。此液亏不受桂附之刚。当温养摄纳其下。兼与益胃津以供肺。
(晨服) 熟地 苁蓉 杞子 五味 胡桃肉 牛膝 柏子仁 茯苓 蜜丸。
(晚服) 人参 麦冬 五味 炙草 茯苓 鲜莲子 山药
胡(四三)冬季失藏。吐血。四月纯阳升泄。病不致发。已属万幸。其痰嗽未宜穷治。用药大旨。迎夏
至一阴来复。兼以扶培胃气为要。
人参 熟地 麦冬 五味 茯苓 山药
王(十八)冲年形瘦。腹胀食减便溏。自上秋失血以来。日加孱弱。脉左坚右涩。虽阴虚起见。而中焦
为急。此非小恙。(劳伤中气虚)
人参 茯苓 炙草 白芍 广皮 浓朴
席 半月前恰春分。阳气正升。因情志之动。厥阳上燔致咳。震动络中。遂令失血。虽得血止。诊
右脉长大透寸部。食物不欲纳。寐中呻吟呓语。由至阴损及阳明。精气神不相交合矣。议敛摄神气法。
人参 茯神 五味 枣仁 炙草 龙骨 金箔
又 服一剂。自觉直入少腹。腹中微痛。超时自安。此方敛手少阴之散失。以和四脏。不为重
坠。至于直下者。阳明胃虚也。脉缓大长。肌肤甲错。气衰血亏如绘。姑建其中。参 建中汤去姜。
又 照前方去糖加茯神。
又 诊脾胃脉。独大为病。饮食少进。不喜饮水。痰多嗽频。皆土衰不生金气。金匮谓男子脉大
为劳。极虚者亦为劳。夫脉大为气分泄越。思虑郁结。心脾营损于上中。而阳分萎顿。极虚亦
为劳。为精血下夺。肝肾阴不自立。若脉细欲寐。皆少阴见症。今寝食不安。上中为急。况厥阴
风木主令。春三月。木火司权。脾胃受戕。一定至理。建中理阳之余。继进四君子汤。大固气分。多多益善。
徐(四八)因积劳。久嗽见血。是在内损伤。先圣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温非热药。乃温养之称。甘补
药者。气温煦。味甘甜也。今医见血投凉。见嗽治肺最多。予见此治法。胃口立即败坏者不少。
归脾去木香黄 加杞子。
杜(二八)积劳思虑。内损失血。久病秋季再发。乃夏暑气泄。劳则气愈泄不收。络空动沸。此与阴虚
有别。色脉胃减。凉降非法。人参建中汤。
庞 血大去。则络脉皆空。其伤损已非一腑一脏之间矣。秋分寒露。天气令降。身中气反升越。
明明里不肯收摄。虚象何疑。今诊脉弱濡涩。肢节微冷。气伤上逆。若烟雾迷离。熏灼喉底。故
作呛逆。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下焦宜封宜固。得安谷崇土。再商后法。
人参 炒黑杞子 炒黑牛膝 茯神 生苡仁 炒山药
又 血止。纳谷甚少。不饥泄泻。此脾胃大困。阴火上触。面赤忽嘈。先理中宫。必得加餐为主。大
忌寒凉治嗽。再伐脾胃生气。
人参 茯神 新会皮 山药 炙草 炒白芍
又 脉右濡。左未敛。
人参 茯神 熟术 广皮 南枣
又 左脉静而虚。右如数。初进谷食。宜培中宫。霜降后五日。以丸剂摄下。
人参 茯神 熟术 广皮 南枣 炒白芍 炙草
陈 脉如数。痰嗽失血。百日来反复不已。每咳呕而汗出。此属气伤失统。络血上泛。凡寒凉止
血理嗽。不但败胃妨食。决无一效。从仲景元气受损。当进甘药。冀胃土日旺。柔金自宁。
黄 生白芍 五味 炙草 南枣 饴糖
某 劳伤嗽血。
生黄 皮(三钱) 茯苓(三钱) 炙黑甘草(五分) 黄精(三钱) 南枣(三钱)
钱(四一)形神积劳。气泄失血。食减喘促。由气分阳分之伤。非酒色成劳之比。黄 建中汤去姜桂。
陆 脉细形瘦。血后久咳不已。复加喘促。缘内损不肯充复。所投药饵。肺药理嗽居多。当此天
令收肃。根蒂力怯。无以摄纳。阴乏恋阳。多升少降。静坐勉可支撑。身动勃勃气泛。所纳食物。
仅得其悍气。未能充养精神矣。是本身精气暗损为病。非草木攻涤可却。山林寂静。兼用元
功。经年按法。使阴阳渐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诸医药。恐未必有当。建中汤去姜加茯苓。
董(三六)此内损症。久嗽不已。大便不实。夏三月。大气主泄。血吐后。肌肉麻木。骨痿酸疼。阳明脉络
不用。治当益气。大忌肺药清润寒凉。
黄 炙草 苡仁 白芨 南枣 米糖
李(三一)饮酒少谷。中气先虚。酒力温散助热。络血随热气以上沸。血止之后。顿然食减脘痞。显是
中气已困败。静坐稍舒。烦言咳急。当以调中为急。若见血见咳。即投寒凉。清阳愈伤。日就败
坏矣。虽酒客忌甘。然救其苦寒药伤。勿拘此例。戊己去术加南枣。
王(二八)脉 。形劳失血。小建中加玉竹。
顾(二八)劳心。神耗营损。上下见血。经年日衰。今勉纳谷不饥。中焦因不至运。滋阴清肺。更令伤中。
无却病好药。欲冀其安。须山居静养。寒暑无害。方得坚固。异功散。
钱(二七)形瘦脉左数。是阴分精夺。自述谈笑或多。或胃中饥虚。必冲气咳逆。前年已失血盈碗。此
下损精血。有形难复。以略精饮食。气返不趋。急以甘药益胃。中流砥柱。病至中不可缓矣。
人参 茯神 炙草 山药
许(四八)劳倦伤阳。形寒。失血咳逆。中年不比少壮火亢之嗽血。黄 建中汤。
徐(二九)奔走五日。即是劳力动伤阳气。血从右起。夜有冷汗。乃阳络空隙而泄越矣。凡治吐血之
初。多投凉血降气。以冀其止。孰知阳愈渗泄。益增病剧屡矣。
黄精 黄 炙草 苡仁 茯神
汪 肝风鸱张。胃气必虚。酒客不喜柔腻。肌柔色嫩。质体气弱。清明春木大旺。理必犯土。急宜
培养中宫。中有砥柱。风阳不得上越。而血可止矣。
人参 炒黄 炒山药 茯苓 炒白芍 炙草
朱(二二)秋暑失血。初春再发。诊脉右大。颇能纳食。金匮云。男子脉大为劳。极虚者亦为劳。要之大
者之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之劳。为情欲致损。大旨要病根驱尽。安静一年可愈。
生黄 北沙参 苡仁 炙草 白芨 南枣
某 劳力烦心失血。早食则运。暮食饱胀。疏补调中方。
人参 茯苓 炙草 生谷芽 广皮 白芍
冯(四五)脉弦劲。按之空豁。久嗽先有泻血。大便不实。近又嗽血。是积劳久损。阴阳两亏。今食不欲
餐。先宜甘温益气。但贫窘患此。参苓未能常继。斯为难调。
人参 黄 茯苓 炙草 苡仁 白芨
许(四四)频频伤风。卫阳已疏。而劳怒亦令阳伤。此失血症。当独理阳明。胃壮则肝犯自少。脉右空
大可证。若三阴之热蒸。脉必参于左部。(胃阳虚卫疏)
人参(一钱) 黄 (三钱) 炙草(五分) 煨姜(一钱) 南枣(二钱)
又 甘温益胃。血止五日。食腥嗔怒。血咳复来。不独卫阳疏豁。络脉空动若谷。岂沉寒堵塞。冀
获片时之效。倘胃口拒纳。无法可投。按脉微涩。议治心营肺卫。
人参 黄 炙草 南枣 白芨 茯神 枣仁
汤(二三)脉细促。右空大。爪甲灰枯。久嗽入春夏见红。食减身痛。形容日瘁。是内损难复。与养营法。(营虚)
人参 炒白芍 归身 炙草 桂枝木 广皮 煨姜 南枣
丁(二七)夏季痰嗽。入冬失血。自述昼卧安逸。微寒热不来。则知二气已损伤。身动操持。皆与病相
背。脉大无神。面无膏泽。劳怯不复元大着。温养甘补。使寝食两安。若以痰嗽为热。日饵滋阴润肺。胃伤变症。调之
无益。归 异功散。
陈(二八)失血。前后心痛。 归建中去姜。
某 形瘦色枯。脉濡寒热。失血心悸。是营伤。归 建中去姜。
某 脉芤。汗出。失血背痛。此为络虚。
人参 炒归身 炒白芍 炙草 枣仁 茯神
某(氏)失血半年。心悸忡胁下动。络脉空隙。营液损伤。议甘缓辛补。
枸杞 柏子仁 枣仁 茯神 炙草 桂圆
又 生地 阿胶 小麦 广三七 乌贼骨 菟丝子 茯神 扁豆 夜服三钱。
徐(四九)馆课之劳。心脾营伤。食酸助木。中土更亏。春阳主升。血乃大吐。况茹素既久。当培土。营阴
损极。热自内炽。非实火也。归脾汤去参。
陈(二三)先患失血。复遭惊骇。平素有遗泄。独处呓语。是有形精血。无形神气交伤。漫言治痰治血。
真粗工卑陋矣。补精宜填。安神宜静。然无形真气为要。与心脾二经主治。
人参(一钱半) 当归(一钱半) 茯神(三钱) 枣仁(三钱) 远志(七分) 炙草(三分)
桂圆(二钱) 龙齿(二钱) 金箔(五张冲入)
宓 遇节血症反复。脉弱废食。胁痛胃 。无治咳止血之理。扶得胃口受纳。可商调理。
人参 炙黄 当归炭 枣仁 茯神 炙草 桂圆肉
又 归脾去木香远志加枸杞子。
关(三二)思郁伤于心脾。二脏主乎营血。营出中焦。脏阴受损。阴虚生热。熏蒸络脉。致血不宁静。食
少痰多。色泽少华。皆虚象也。不宜久进凉润嗽药。当以钱氏异功散。间进归脾汤减木香。
马(六七)上秋下血。今年涌血。饮橘饼汤甘辛。心中如针刺。营枯液耗。不受辛药。但以甘药柔剂。与
心脾有益。
人参 黄精 茯神 柏子仁 炙草 南枣
某 老弱虚咳。失血。
生黄 皮 归身 煨姜 大枣
冯 诊脉左手平和。尺中微动。右手三部。关前动数。尺脉带数。夜卧不寐。咳呛有血。昼日咳呛
无血。但行走微微喘促。夫阴阳互为枢纽。隆冬天气藏纳。缘烦心劳神。五志皆动。阳不潜伏。
当欲寐之时。气机下潜。触其阳气之升。冲脉升动。络中之血。未得宁静。随咳呛溢于上窍。至
于步趋言谈。亦助其动搏气火。此咳呛喘息失血。同是一原之恙。当静以制动。投药益水生
金。以制君相之火。然食味宜远辛辣热燥。凡上实者必下虚。薄味清肃上焦。正谓安下。令其
藏纳也。愚见约方。参末俟裁(劳心过度阳升)
生扁豆(一两勿碎) 麦冬(二钱) 川斛(一钱半) 上阿胶(二钱) 小根生地(二钱) 真北沙参(一钱半)
又 诊脉同前述。心中怯冷。交四更咽中干。咳呛连声。必血已盈口。论心营肺卫。皆在上焦。更
拟敛心液滋肺津一法。
炒枣仁(五钱勿研) 鲜生地(三钱) 天冬(一钱) 炒麦冬(一钱) 茯神(一钱半) 黑牛膝(一钱半) 茜
草(一钱) 参三七(一钱磨冲)
又 熟地(四钱) 生地(二钱) 天冬(一钱) 麦冬(一钱) 北沙参(三钱) 茯神(一钱)
卧时服天王补心丹。
查(二十)舌辣。失血易饥。(心营热)
生地 玄参 连翘心 竹叶心 丹参 郁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