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角霜 白茯苓 秋石(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二淋证治
草汁
属性:治膏淋及尿血。 
草 
上捣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服一盏。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尿血。 

卷之十二淋证治
立效散
属性:治血淋。多因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挟风冷风热, 
或内伤志劳神,或房室过度,丹石发动。便鲜赤者,为风热伤心;瘀血者,为风冷伤肾,及 
大小便俱出血者。 
瞿麦穗(一两) 甘草(炙,三分) 山栀子(半两,炒) 
上同为末。每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芯五十茎、生姜五片,同煎至 
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既云血寒则瘀,此药末必匀治,宜煎木通汤下麝香鹿茸丸、菟 
丝子丸等,所以《养生方》云∶不可专以血得热则淖溢为说,于理甚明,不复详引。鹿茸丸 
、菟丝子丸,方见后虚损门。 

卷之十二淋证治
石燕丸
属性:治石淋。多因忧郁,气注下焦,结所食咸气而成,令人小便碜痛不可忍,出 
沙石而后小便通。 
石燕子(烧令通赤,水中淬一两次,捣研水飞,焙干) 滑石 石韦子(去毛) 瞿麦穗(各一两) 
上为末,糊为丸,如梧子大。煎瞿麦灯芯汤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甚即以石韦去毛 
、瞿麦穗、木通各四钱,陈皮、茯苓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服。 

卷之十二淋证治
瞑眩膏
属性: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受,及沙石淋。 
大萝卜切一指浓四五片,好白蜜淹少时,安净铁铲上,慢火炙;干则又蘸蜜,取尽二两 
蜜,番覆炙,令香软,不可焦,候温细嚼,以盐汤一盏送下立效。 

卷之十二淋证治
沉香散
属性: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 
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不焙) 石韦(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当归(炒,各半两) 葵子(炒) 白芍药(各三 
分) 甘草(炙) 橘皮(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大麦饮调下;饮调亦得,食前。 

卷之十二淋证治
发灰散
属性:治饮食忍小便,或走马及房劳,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 
乱发(不拘多少,烧为灰) 
上研细。每用二钱,米醋二合,汤少许,调服。一法,与葵子等分为末,饮服二钱,服 
讫,即炒黑豆叶存其上则通。 

卷之十二淋证治
猪苓散
属性:治伤风感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猎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炒) 滑石(碎研,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 
x五苓散x 治伤暑疸热,小便不利。煎茅根汤调尤佳。(方见伤暑门) 

卷之十二
料简
属性:方书中所出淋病,证状不一,所谓诸淋,亦不能备尽。若随其所因而命名,如劳,如惊 
,如寒,如湿,如风,如暑,以至暴淋等,虽无定论,皆不出三因之所致也。当详此推治, 
无施不可。又有转胞,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证状自别,不可不辨。然治之亦当利其小便 
,古方令服肾气八味丸,其中有茯苓故也。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属性:《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者,乃心肾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涩而遗 
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又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又小儿胞冷尿床, 
亦着成人者。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家韭子丸
属性:治少长遗尿;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泄精。此药补养元气 
,进美饮食。 
家韭子(六两,炒) 鹿茸(四两,酥炙) 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 杜仲(去皮锉制,炒丝断) 石斛(去苗) 桂心 干姜 
(炮,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下。小儿 
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故也,别作一等小丸服。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阿胶饮
属性:治小便遗失不禁。 
阿胶(二两,炒) 牡蛎( 取粉) 鹿茸(切酥炙,各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或作细末,饮调亦好。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张真君茯苓丸
属性: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与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 
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常服轻身延年。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鸡内金散
属性:治溺床失禁。 
鸡 (一具,并肠净洗烧为灰,男用雌者,女用雄者) 
上研细。每服方寸匕,酒饮调服。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取中水,顿服。 
又方 用猪胞洗净,铁铲上炙香熟,嚼细,温酒下。 

卷之十二
九虫论
属性:古方论列脏腑中九虫,虽未必皆有,亦当备识其名状。若蛔虫,则固不待言而知,其他 
皆由脏虚,杂食甘冷肥腻,节宣不时,腐败凝滞之所生也。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 
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果 ,与夫畜兽五内遗留诸虫子类而生,不可 
具载。亦犹生瘕,殆非九数可尽,姑列诸例,为学人备。 

卷之十二
九虫例
属性: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分,为群虫之长;二曰白虫,长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长至四 
五丈,则杀人;三曰内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四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五曰胃虫 
,状如虾蟆,令人吐逆呕哕;六曰弱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七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 
肠鸣;八曰蛲虫,至微细,状如菜虫,居洞肠间,多则为痔漏痈疽诸疮,无所不为;九曰蛔 
虫,长一尺,贯心则杀人。又有尸虫,与人俱生,状如犬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长三 
寸许,大害于人。然多因脏虚寒劳热而生,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乌梅丸
属性:治蛔厥。令病者静而复烦,此为脏寒,蛔上入隔,故烦;须臾复上,得食而呕 
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自吐蛔。 
乌梅(一百五十个) 当归 川椒(去目汗)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 人参 黄柏(各 
三两) 干姜(炮,五两) 黄连(八两) 
上为末,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熟捣成泥,和药相得,纳臼中,与 
蜜杵一二千下,丸如梧子大。食前饮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集效丸
属性:治因脏腑虚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虫动作,心腹绞痛,发则肿聚,往来上下, 
痛有休止,腹中烦热,口吐涎沫,是蛔咬,宜服此药。若积年不瘥,服之亦愈。又治下部有 
虫生痔,痔痒痛。 
木香 鹤虱(炒) 槟榔 诃子(煨去核) 芜荑(炒研)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炒,各七 
钱半) 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汤下;妇人醋汤下。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化虫丸
属性:治寸白虫。兼治诸虫。 
硫黄(一两,别研) 木香(半两) 蜜陀僧(三分,别研) 附子(生用,一个去皮脐为末) 
上先以附子末,用好醋一升熬成膏,入三药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荆芥茶 
清放冷下,虫即化为清水。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槟榔散
属性: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 
槟榔(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煎茶蜜汤调下,空心食前服。 

卷之十二
咳嗽叙论
属性: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 
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涎。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顾世治嗽之药极多,而卒不能遍效者,盖 
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谓五嗽,且以五脏而言之,要之内因七情,外合六淫,饮食起居,房劳 
叫呼,皆能单复倚互而为病。故《经》云∶五脏六腑,感寒热风湿,皆令人咳。又微寒微 
咳,厉风所吹,声嘶发咳;热在上焦,咳为肺痿;秋伤湿,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则气散, 
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即内所因。 
其如饮食生冷,房劳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内外因。其可一法而治之?治之,当推其三因, 
随脉证治疗,散之,下之,温之,吐之,以平为期。 

卷之十二
外因咳嗽证
属性: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 
渴;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四肢重着, 
洒洒淅淅,并属外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随其部位,与人迎相 
应;推其脏腑,则见病源也。 

卷之十二
内因咳嗽证
属性:喜伤心者,咳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 
咳状,与气俱失。怒伤肝者,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名为肝咳 
;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咳而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 
可以动,名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者,咳而喘 
息有声,甚则唾血,名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恐伤肾者,咳而 
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名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 
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关于肺。肺取 俞最近,故内因 
多先有所感,世人并名肺咳嗽也,并属内所因。诊其脉,随其部位,与气口相应,浮紧则虚 
寒,沉数则实热,弦涩则少血,洪滑则多痰。以此类推,无施不可。 

卷之十二
不内外因咳嗽
属性: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因房劳伤肾;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 
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病者咳 
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肺;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 
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假如尺脉浮涩而数,则知伤肾;右关脉濡,则知饮食伤脾 
;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口者,即是不内外因,皆类推。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华盖散
属性:治肺虚,或感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咳 
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甜葶苈(半两) 苦葶苈(半两,并用纸隔炒) 茯苓 人参 细辛 干姜(炮) 桔梗(锉炒) 
杏仁(去皮尖,麸炒) 紫菀 款冬花 甘草(炙) 陈皮(各一分) 
上为细末,用羊肺一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旋旋入药掺肺内,再研匀,药尽为度, 
泥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每服 
二钱,温酒、盐汤调下;米饮亦得,空心日二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五味子汤
属性:治秋冬之交,皮肤为寒湿所搏,寒气内折,咳嗽昼夜不已。 
陈橘皮(二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带热服,食后临卧日三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白术汤
属性: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白术(二两) 五味子 茯苓(各一两) 甘草(一分) 半夏(四个,洗去滑,切作十六片) 
上为锉散,分作十六服。水一盏半,姜五片,入半夏一片,煎七分,空腹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丁香乌梅丸
属性:治膈气壅蔽,外感风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干咽燥。 
乌梅肉(四两) 紫苏 木瓜(各二两) 茯苓(二两四钱) 甘草(三两三钱) 檀香(半两) 人参(七钱) 
麝香(一字) 
上为末,用蜜一斤、蜡二两为丸,如樱桃大。含化,不以时。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人参散
属性:治咳嗽肺虚,不能制下,大肠泄泻,上气喘咳,服热药不效。 
人参 款冬花 罂粟壳(等分,醋炙)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阿胶一片、乌梅半个,同煎七分,去滓,睡正着时急唤醒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太白丹
属性:治肺感寒发热,咳嗽无度。 
通明白矾(枯) 成炼钟乳 寒水石( ,水飞过,各等分) 
上研匀,炊饼糊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先嚼生姜、胡桃各一片令细,吸太阳气和药 
咽,仍用茶清或温酒送下。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阿胶散
属性:治一切咳嗽。虚人老人皆可服。 
阿胶(麸炒) 马兜铃(各一两) 五灵脂(研) 桑白皮(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通口食后夜卧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平气饮
属性:治一切咳嗽,吐痰涎,恶风,不能食。 
人参 白术 川芎 当归 五味子 甘草(炙,一分) 木瓜干 紫苏子(炒) 茯神 乌药 
(去木) 杏仁(去皮尖,麸炒) 桂心 白芷(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温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杏仁煎
属性:治暴咳,失声不语。 
杏仁(去皮尖,研,三两) 桑白皮 生姜(取汁) 蜜 砂糖(各一两半) 木通 贝母(各一两 
三钱) 紫菀茸 五味子(各一两) 
上将桑白皮、木通、贝母、紫菀、五味子为锉散,以水三升,慢火熬取一升,裂去滓, 
入杏仁、糖蜜、姜汁慢火敖成膏。旋含化。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蛤蚧散
属性:治元气虚寒,上气咳嗽,久年不瘥。 
蛤蚧(一对,炙) 成炼钟乳 款冬花 肉桂 白矾(飞过,别研)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用芦管吸之;或觉咽干,即用米饮调下,空心食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款冬花散
属性:治伤风冷嗽,诸未效者。 
款冬花(不拘多少) 
上一味为粗末。炉上烧,以酒漏盖吸咽烟,觉咽干口燥,以茶清送下。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白散子
属性:治久年咳嗽不愈者。 
附子(一枚煨熟新水浸一时久去皮脐焙干)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砂蜜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通口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青金丹
属性:治肺虚壅,咳嗽喘满,咯痰血。 
杏仁(去皮尖,一两) 牡蛎( 取粉,入杏仁同炒黄色,去牡蛎粉不用) 青黛(一两) 
上研匀,入黄蜡一两,熔搜和丸,如弹子大,压匾如饼。每用中日柿一个去核,入药在 
内,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一方,名甲乙饼,治咳出血 
片,兼涎内有血条,不问年久月深,但声在,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蛎粉二钱匕,杏仁七 
粒去皮尖研,蜡丸了,汤使,并同前。 
x应梦人参散x 治风壅痰嗽咯血,及伤寒体热头痛。(方见疫病门)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神效散
属性:治老少喘嗽神效。 
杏仁(去皮尖,炒,一两半) 甘草(炙) 旋复花(各三两) 白术 莲肉(去心皮) 射干(米 
泔浸) 前胡 御米(略炒) 百合(水浸去沫) 白扁豆(略炒) 川芎(各三两) 人参 白茯苓 
(各四两) 神曲(炒,五两) 桑白皮(炙) 干葛(各六两) 桔梗(七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食前温服。 

卷之十三
痰饮叙论
属性: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荣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内则七情泊乱,脏气不行,郁而 
生涎,涎结为饮,为内所因;外有六淫侵冒,玄府不通,当汗不泄,蓄而为饮,为外所因; 
或饮食过伤,嗜欲无度,叫呼疲极,运动失宜,津液不行,聚为痰饮,属不内外因。三因所 
成,证状非一,或为喘,或为咳,为呕为泄,晕眩嘈烦,忪悸 KT ,寒热疼痛,肿 
满挛癖,癃闭痞膈,如风如癫,未有不由痰饮之所致也。 

卷之十三
痰饮证论
属性:古方唯分四饮六证,不说三因,不知其因,病源无自。观夫治饮之法,既用大小青龙、 
桂枝、防己、五苓、承气,得非外因;参苓、苓术、八味、参苏,得非内因;十枣、葶苈、 
大小半夏、控涎、破饮,不内外因,里固明矣。以此推求,颇得伦类。今叙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