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祸福有因,惟人自作,天地无私,鬼神焉得而蔽之?彼昧理者,不知鬼神不可媚,而崇尚虚无,不求实济,何益之有? 
若此者,即与论天人至德,必不见信,又何足与道哉?故曰信巫不信医,一不治也。即此之谓。)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 
至巧。(针石之道,法三才而调阴阳,和气血而通经络,故曰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盖言其至精至微也;而或有恶于 
针石者,诚不可与言至巧矣。)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之道也。其有已病而尚不 
许治者,特以偏见不明,信理不笃,如拘于鬼神、恶于针石之类皆是也。既不相信,不无掣肘,强为之治,焉得成功? 
即有因治而愈者,彼亦犹谓不然,总亦属之无功也。) 

三卷藏象类
十二、食饮之气归输脏腑
属性:(素问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精,食气之精华也。肝主筋,故胃散谷气于肝,则浸淫滋养于筋也。)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浊,言食气之浓者也。如阴阳清浊篇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是也。心主血脉,故食气归心,则 
精气浸淫于脉也。)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精淫于脉,脉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 
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皮毛为肺之合,故肺精输焉。)毛脉合精,行气于府。(肺主毛,心主脉;肺藏气,心生血。 
一气一血,称为父母,二脏独居胸中,故曰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者,气聚之府也,是谓气海,亦曰膻中。)府精神明, 
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宗气积于肺,神明出于心,气盛则神王,故气府之精为神明。神王则脏安,故肺肝脾肾四脏, 
无不赖神明之留以为主宰,然后脏气咸得其平而归于权衡矣。权衡,平也,故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权衡 
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脏腑之气既得其平,则必变见于气口而成寸尺也。气口者,脉之大会,百脉俱朝于此,故 
可以决生死。凡如上文所言者,皆食气之所化,而食气之化,又必由于胃气,故上文言食气入胃,下文言饮入于胃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游,浮游也。溢,涌溢也。水饮入胃,则其气化精微,必先输 
运于脾,是谓中焦如沤也。脾乃散气,上如云雾,而归于肺,是谓上焦如雾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营运,水 
随而注,故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谓水出高原,下焦如渎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因气生,气为水母,凡 
肺气所及,则水精布焉。然水名虽一,而清浊有分。清者为精,精如雨露;浊者为水,水如江河。故精归五脏,水归膀 
胱,而五经并行矣。五经,五脏之经络也。)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是则食饮精气,即得其滋养升降之 
宜,故四时五脏,皆合于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三卷藏象类
十三、有子无子女尽七七男尽八八
属性:(素问上古天真论 附∶种子说)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材力,精力也。天数,天赋之限数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 
盛,齿更发长。(七为少阳之数,女本阴体而得阳数者,阴中有阳也。人之初生,先从肾始,女至七岁,肾气稍盛。肾主 
骨,齿者骨之余,故齿更。肾为精血之脏,发者血之余,故发长。愚按∶男子属阳,当合阳数,女子属阴,当合阴数; 
而今女反合七,男反合八何也?盖天地万物之道,惟阴阳二气而已,阴阳作合,原不相离,所以阳中必有阴,阴中必有 
阳,儒家谓之互根,道家谓之颠倒,皆所以发明此理也。如离火属阳居南,而其中则偶,是外阳而内阴也;坎水属阴居 
北,而其中则奇,是外阴而内阳也。震坎艮是为三男,而阴多于阳;巽离兑是为三女,而阳多于阴。悟真篇曰;日居离 
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是皆阴阳颠倒之义。故女子外为阴体而内合阳数,男子外为阳体而内合阴数。如左传昭公 
元年医和云,女阳物而晦时,乃亦以女为阳矣,此皆医家当察也。更,平声。长,上声。下同。)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者,天一之气也。任冲者,奇经之二也,任主胎胞,冲为血海,气盛脉通,故月 
事下而有子。月事者,言女子经水按月而至,其盈虚消长应于月象。经以应月者,阴之所生也。愚按∶天癸之义,诸家 
俱即以精血为解;然详玩本篇谓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是皆天癸在先,而后精血 
继之,分明先至后至,各有其义,焉得谓天癸即精血,精血即天癸?本末混淆,殊失之矣。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 
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此先圣命名 
之精而诸贤所未察者。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 
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之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 
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阴气阴精,譬之云雨,云者阴精之气 
也,雨者阴气之精也,未有云雾不布而雨雪至者,亦未有云雾不浓而雨雪足者。然则精生于气,而天癸者,其即天一之 
气乎,可无疑矣。列子曰∶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其斯之谓。)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肾 
气,即天癸也。平均,充满之谓。真牙,谓牙之最后生者。肾主骨,故肾气平则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 
身体盛壮。(女子天癸之数,七七而止,年当四七,正及材力之中,故身体盛壮,发长极矣。)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发始堕。(女为阴体,不足于阳,故其衰也,自阳明始。阳明之脉行于面,循发际,故面焦发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发始白。(三阳脉皆盛于面也。)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至是则冲任 
血少,阴气竭,故经水止绝而坤道不通也。天癸竭绝,故形体衰坏而不能有子矣。)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为 
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发长齿更义同前。)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男女真阴,皆称天癸,天癸既充,精乃溢泻,阴阳和合,故能生子。子者统男女而言,男曰男子,女曰女子。愚按∶ 
有子之道,必阴阳合而后胎孕成,故天一生水而成于地之六,地二生火而成于天之七,所以万物之生,未有不因阴阳相 
感而能成其形者,此一阴一阳之谓道也。至于成男成女之说,按北齐褚澄曰∶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 
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女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为本,而女形成矣。启玄子曰∶男女有 
阴阳之质不同,天癸则精血之形亦异。故自后医家皆宗其说,而近者玄台马氏驳之曰∶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今王 
注以女子之天癸为血,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易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故交构之时,各有其精,而行经之时,方 
有其血。未闻交构之时,可以血言。广嗣诸书,皆言精裹血、血裹精者亦非。此马氏之说诚是也。又按李东垣曰∶经水 
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王,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朱丹溪曰∶夫乾坤,阴阳之 
情性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阴阳交构,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 
岐,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则阴为 
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若此诸说不同,未必皆为确论;然以愚见,亦有谓焉。如王氏以精血为天癸,盖以经文 
言女子之血,男子之精,皆随天癸而至故也。此虽未得其真,而其义犹不相远。至于褚氏之说,则必所不然。盖男女相 
合,两精和畅,本无血至之事。惟是结胎之后,男以精而肇其元,女以血而成其体,此以男精女血而谓之构,自是正理。 
若以交会之际,而言其精裹血、血裹精者,诚然谬矣。此不若丹家以阳精为天壬、阴精为地癸者为妥。其说曰∶天壬先 
至,地癸随至,癸裹壬则成男子;地癸先至,天壬随至,壬裹癸则成女子;壬癸齐至,则成双胎;一迟一速,俱不成胎。 
天壬地癸者,乃天地元精元气也。虽然,此固一说也,但亦涉于渺茫耳。若东垣之说,则以数日之后,感必成女。第以 
近验,求男者每用三十时辰、两日半之法,而有必不免于女者,有在二十日以外而得男者,此皆与东垣相反矣。若丹溪 
以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一句为论,乃指既受之后为言,而亦未明其所以然。且左右者,言阴阳升降之理,岂此两岐之谓, 
尤属太奇。若必欲得其实理,则干道成男,坤道成女,阳胜阴者为男,阴胜阳者为女,此为不易之至论。然阴阳盛衰之 
说固如此,而亦何以见其详?如老阳少阴,强弱判矣;羸阳壮阴,盛衰分矣。壮而不蓄,同乎弱矣;老而知养,同于少 
矣。期候有阴阳,忽之者其气衰;起居有消长,得之者其气盛。两军相对,气可夺于先声;一静自持,机待时而后动。 
以寡击众,孰谓无方?转弱为强,果由妙用。受与不受在阖辟,不在浅深,言迟疾者殊谬;男与不男在盈虚,不在冲裹, 
道先后者尤差。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何莫非乾坤之道乎?!知之者,岂惟擅璋瓦之权, 
而蓝田久无烟焰者,不外此也;子女生而夭弱者,不外此也。有子女之念者,其留意于是焉。)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肾水生肝血,故筋亦劲强也。余注同前女子。)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男子气数至此,盛之极也。)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为阳体,不足于阴,故其衰也自肾始,而发齿其征也。)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 
白。(阳气,亦三阳气也。颁,班同。)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肝主筋,肝衰故筋 
不能动。肾主骨,肾衰故形体疲极。)八八则齿发去。(衰之甚也。)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肾为水脏,精即水也,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非肾脏独有精也,故五脏盛则肾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 
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凡物壮则老,此上文所谓天数也。解,懈同。)帝曰∶有其年已 
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天禀有余,即所谓材力也。)此虽有子,男不 
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天癸大数,女已尽于七七,男已尽于八八,精气既竭,此外多难于子 
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也。道者,言合道之人也。 
既能道合天地,则其材力天数,自是非常,却老全角,寿而生子,固有出人之表,而不可以常数限者矣。此篇大意,帝 
以材力天数为问,而岐伯之答,如天癸盛衰者,言材力也;七七八八者,言天数也。虽材力之强者,若出于数限之外, 
而其所以能出者,又何莫非天禀之数乎?其有积精全神,而能以人力胜天者,惟法则天地而协议于道者,为能及之也。) 

三卷藏象类
十四、天年常度
属性:(灵枢天年篇 全)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 ?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基,址也。 ,材具也。 
音巡。)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父得干之阳,母得 
坤之阴,阳一而施,阴两而承,故以母为基,以父为 。譬之稼穑者,必得其地,乃施以种。种劣地优,肖由乎父;种 
优地劣,变成乎母;地种皆得而阴阳失序者,虽育无成也。故三者相合,而象变斯无穷矣。夫地者基也,种者 也,阴 
阳精气者神也,知乎此则知人生之所以然矣。)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二气合而生人,则血气荣卫五脏,以次相成,神明从而见矣。惟是神之 
为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 
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夫精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未有形气衰而神能王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独存者,故曰失神者 
死,得神者生。至于魂魄之义,如前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及诸家得理之论,再附于左 
以详其义。唐。孔氏曰∶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曰魄,魄内自有阳气,气之神曰魂。魂魄,神灵之名,初生时 
耳目心识手足运动,此魄之灵也;又其精神性识渐有知觉,此则气之神也。乐祁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魄属形体,魂 
属精神。精又是魄,魄是精之神;神又是魂,魂是气之神。邵子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亦从而衰。魂随气 
而变,魄随形而化,故形存则魄存,形化则魄散。朱子曰∶魂神而魄灵,魂阳而魄阴,魂动而魄静。生则魂载于魄,而 
魄检其魂;死则魂游散而归于天,魄沦坠而归于地。运用动作底是魂,不运用动作底是魄。魄盛则耳目聪明,能记忆, 
老人目昏耳 记事不得者,魄衰也。又曰∶人生则魂魄相交,死则各相离去。月之黑晕是魄,其光是魂,魂是魄之光焰, 
魄是魂之根柢。火是魂,镜是魄,灯有光焰,物来便烧,镜虽照见,却在里面。火日外景,金水内景,火日是魂,金水 
是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阳主运用,故魂能发用出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 
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 
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 
各如其常,故能长久。(坚固者不易损,和调者不易乱,解利者可无留滞,致密者可免中伤。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者,经脉 
和也。呼吸微徐气以度行者,三焦治也。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则脏腑和平,精神充畅,故能长久而多寿也。)黄帝曰∶ 
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礼 
记∶百岁谓之期颐。使道指七窍而言,谓五脏所使之道路,如肺气通于鼻,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心气通于舌,肾 
气通于耳,是即五官之道路也。隧,深邃貌。基墙,指面部而言。骨胳为基,蕃蔽为墙,义见脉色类三十一、二等篇。 
凡营卫部里及骨高肉满若此者,即致寿之道,故得百岁而终。)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 
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天地之气,阳主乎升,升则向生;阴主乎降,降则向死。故幼年之 
气在下者,亦自下而升也。)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盛满则不轻捷,故好步矣。)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 
故好坐。(天地消长之道,物极必变,盛极必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人当四十,阴气已半,故发颇斑白而平盛不摇好 
坐者,衰之渐也。)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 
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魄离者,形体衰败也。肾气焦者,真阴亏竭也。此与前篇上古天真论女尽七七男尽八八互 
相发明。彼以七八言者,言阴阳之限数;此以十言者,言人生之全数。然则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 
于禀受,有因于人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