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之路-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逼宫〃受挫(3)

    张先培等下楼追击,被卫队当场击倒,黄之萌相扶,并与卫队作战,顿时天昏地暗。无奈卫队人多,一场乱战之后,同盟会的杨禹昌、陶鸿源、许思训、黄永清、李怀莲、萧声、薛荣等8人,均被逮捕,旋遇害殉国。

    一时,京师大哗,恐怖笼罩。

    再说袁世凯此次朝见出宫后,即遭到上面所述革命党人行刺。此奏折是以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示意满清皇室,使隆裕对袁大为疑忌。正好袁出宫后,即遭革命党人刺杀,复使隆裕又对袁氏信任。袁世凯心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时袁世凯不敢再出门,包括清室也戒备森严。

    袁世凯遭行刺之后不到十天内,恐怖烟云未散,又有称作炸弹专家的彭家珍等积极筹划刺杀良弼等清室顽固派宗社党人的行动,其目的是消除共和障碍。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县人,系清军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于天津加入京津同盟会,陆军武备学堂炮科毕业。此人正义感较强,同情中山革命,支持共和产生。

    良弼是清室的顽固派。1月24日,彭在街上散步,经路人指点,觅得良弼新宅在西四牌楼红罗厂。此院高深,戒备森严。暗攻不如强取。25日,彭即着军装携佩刀、炸弹到良弼宅访问。等候多时,良仍未归,遂辞出。刚出门不几步,良弼归来,彭即回车到大门口下车。当良弼下车时,彭假以投名片作掩饰,顺手投炸弹炸之,弹触地爆炸,良弼左膝炸断,彭则当场殉国,年仅二十五岁。

    良弼被抬回苏醒后,闻言彭家珍已当场死去,亦赞彭为英雄人物。两天后,良弼亦死。共和一患被除。

    不到十天内,接连出现两次暗杀,使京城再次笼罩在血色的恐怖中。

 汪精卫:您不会对大总统的…

    两次暗杀的小插曲,无疑加快了南北和谈的进程。

    接着,孙中山派出了南方政府的议和代表团。主要成员是汪精卫和外交部长伍廷芳等,张竞生为其南方议和代表团秘书。孙中山特在南京总统府一间密室里向张竞生单独作了如下的指示:

    首先,这次南方议和代表团代表虽是伍廷芳,但实际暗中令汪精卫负责。伍虽是我方外交部长,此次由各省代表推荐为代表,表面是极适当的。但其人是大官僚,贪财,爱物质上的享受。当他由清廷派为驻美公使时,随员各职,尽行贿赂出卖。回国后在上海买一大洋楼,骄奢淫逸……总之,无论从何方面看,伍是不能真正代表我们革命方面的。各省代表推荐他,不能不任命他为代表。所以我们另命汪精卫、王宠惠、王正廷、钮永建等人为议和代表团参赞,暗中特授汪精卫全权,即是凡事须由参赞团同意,然后才能执行。

    孙中山说到何以信任汪精卫的理由时说,因为他前时暗杀摄政王与清廷拼命的行为,轰动世界。出狱后,又在天津组织〃京津保同盟会〃,仍然为了革命。这次议和,他还是会真心真意以达到我们革命党的宗旨的。所以我们授他全权,尽量发挥革命党人的意志。当然,他有时不免感情用事,所以我们又望参赞团与你们秘书团好好帮助他。

    说到第二个问题时孙中山沉着表示:对袁世凯要采用〃利用方法〃,使他上我们的圈套。袁是大官僚,狡猾成性。但他前受清廷的排斥,今虽起用,重行执权,可是他心底里是要推翻清廷的统治,这一点上是与我们的目的一致的。至于人是否真心为民国,却是极可怀疑的。在这一点上,全靠我们利用他的方法,使他接受我们的宗旨。因此,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我极愿让出总统,只要他能建立民国。中山先生还分析当时的军事力量说,我们实在是不能与袁对抗的。我们虽有革命的勇气,但经费支出,连数千元也要由上海议和团来接济!而且军权不统一,各省军人各自为政,不能统一指挥。所以我们只好利用袁世凯来建立中华民国。这便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拿总统换和平〃。

    利用袁的势力来建立民国,当然危险性是极大的。可是我们革命党人如能团结一致,好好监督他为民国尽职,那么,他虽有野心,也不能不在我们的控制下做事。那么,初始虽则是我们利用他,结果还是希望能逐渐把他改变成为同我们一样拥护民国的人。所以我常说不怕袁世凯,只怕我们革命党人有二心、不团结。现在形势,各省纷纷独立,大多是军人与政客所主持,我们如怕他们,就不能成功了。所以我们也要不怕他们,利用他们,革命才能成功。

    中山先生停一会儿又说,我愿意把总统让给袁世凯,有人说我是被迫的,这是根本不识大势的人说的。须知我不怕袁,而是利用他。不但是袁,无论谁,他如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我都极愿让出这职位;但无论何人,如不能做到这两点,虽用任何强力,都不能使我让出。我是终生抱定革命者的气节的,不但视总统是一个虚名,而且到必要时,虽自家性命也可牺牲的。总统是一个虚名,我不当总统,也可为国家做事。我立志让出总统后,就专心做实业救国的事务,并希望完成我的学说,以教人传世。试想总统有什么意义使我留恋呢?我所留恋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而不是总统的名义。

    临别时,中山先生神情极坚决地再次指示:第一,让伍廷芳名义上为议和团代表,而实权则由汪精卫操持;第二,我们设法利用袁世凯,不是袁利用我们。这两点,望向汪精卫转达。并望你们保守秘密,不要外传。

    孙中山送走了张竞生,秘书霭龄又走过来,呈上〃北京方面清室优待条件最后文本〃。内容如下:

    一、大清皇帝改称皇帝,相传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待之。

    二、暂居宫禁,日后退居颐和园。

    三、优定皇帝岁俸,年支若干,由新政府提交国会议决,惟不少于三百万两。

    四、所有陵寝、宗庙,得永远奉祀,并由民国妥为保护。

    五、保护其原有私产。

 汪精卫:您不会对大总统的…

    优待满、蒙、回、藏人条件:

    一、满、蒙、回、藏人与汉人平等,均享受一切权利,服从一切义务。

    二、保护其应有之私产。

    三、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以前,原有口粮暂仍其旧。

    四、从前营业之限制、居住之限制,一律蠲除。

    五、所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孙中山阅毕,哈哈大笑道:〃此乃条件,殊为可笑。〃于是提笔复电伍廷芳云:

    请告唐,清帝退位,共和既定,既推让出于诚意,至其手续,则须慎重。以为民国前途计,若两日为期,不特贻外人讥笑,且南方各省或有违言,转为不美。今以五条件要约如下:

    一、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权同时消灭,不得私授其臣。

    二、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

    三、得北京实行退位电,即由民国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电发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彼各国之回电。

    四、文(指孙文)即向参议院辞职,宣布定期解职。

    五、请参议院公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如此方于事实上完善。

    次日,孙中山又电告伍廷芳,将三、四、五条并为一条:〃各国承认中华民国之后,临时总统即行辞职,请参议院公举袁为大总统。〃

    同日,孙中山又对北京方面清室优待条件提出修改:〃'相传不废'当改为'终身不废'。至交海牙存案,民国内阁反对者多。其理由:一、国内之事件,交列国国际公会,大伤国体;二、不信国民,存案于外,即为丧失国人信用,牵涉于国际;三、惟有用正式公文,通告各国政府,即可为将来之保证。〃

    19日,清隆裕太后见电,又召集御前会议于养心殿。此时隆裕有意退位。会议开始后,隆裕太后原文宣读南京关于优待皇室条件和优待满、蒙、回、藏人条件的电文,结结巴巴念完电文后,便问:

    〃你们都听了,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

    会议闷了好长一段时间,溥伟等对曰:〃臣等皆力主君主,无主张共和之理,求太后圣断坚持,勿为所惑。〃

    太后尖声笑道:〃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和袁世凯说的,革命党人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有军饷,万不能打仗……〃

    接着她拂了拂袖子,又说:〃现在内帑已竭……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呢,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

    溥伟仍坚持不退位的好。

    太后龙颜不悦:〃就是打仗,也只冯国璋一人,焉能有功?〃

    溥伟道:〃为了王朝,我愿意自己率兵出战!〃

    最后太后问他:〃他们主和了,你还出什么战?〃

    溥伟仍坚持:〃请太后仍是主持前次谕旨,着他们要国会解决。若设临时政府,或迁就革命党,断不可行。如彼等有意外要求,请太后断不可行。〃

    隆裕则答道:〃我知道了。〃

    会议不欢而散。

    恰在这时,清廷驻俄国大臣陆徵祥致电请外务部,再次促请清室退位。清驻意大利大臣吴宗濂、驻日大臣汪大燮等亦随后电请内阁,呼吁清廷退位。

    20日,孙中山再电伍廷芳,重申5个条件:

    一、清帝退位,系帝制消灭,非只虚名。

    二、袁须受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

    三、袁可对中外发表政见,服从共和,方为被举之地。

    四、临时政府不容有二,以避竞争,今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当然统一。

    五、袁可被选为实任大总统,不必用临时字样。如此,始得民国巩固,南北一致。

    并要求袁世凯来南京会谈。

    袁世凯接电后,再次拖延,致使战火再起,革命阵营内也意见不一。一些原来不赞成议和的同志,也对孙中山不满起来:〃议和,议和,这不又打了起来吗?〃一些主张议和的同志也针锋相对:〃不能无谓地流血!先生你怎么又改变了初衷?〃

    袁世凯暗中促进共和的实现,使驻外公使和段祺瑞等军人要求共和制,但表面上,有时又表现出左右为难的姿态。他一会儿跪请清廷退位,一会儿又致电伍廷芳,仍要求召开国会公决国体,甚至还佯作备战。其中心目的,是以舆论为工具,窃夺总统大权,又因惟恐失去总统职位,不愿承认南京政府,故有意阻碍和平解决清帝退位的进程,与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完全为个人一己之私而玩弄权术,阻止共和统一的早日到来。

 汪精卫:您不会对大总统的…

    南京。陆军部的参谋部作战室。

    会议桌边,围坐着陆军总长黄兴、秘书长胡汉民、陆军部次长蒋作宾、海军部次长汤芗铭、实业部次长马君武、交通部次长于右任及宋教仁、汪精卫等。

    孙中山坐在绘有六路北伐进军的挂图前,环视与会者:〃关于战局,务请各抒己见。〃

    黄兴首先发言:〃战局令人忧虑,军费支出庞大,国库空虚。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甚至连预算都无从算起……〃

    大家沉默。

    孙中山道:〃也不能只看财政,武昌起义以来,民气激昂,北方人心也大体倾向共和。海外华侨,继续踊跃捐输,美洲、南洋、日本等地,都有汇款……总之,和谈、北伐,不可偏废!〃

    马君武立即应声:〃陆军总长是否应马上率所属十七个师北上,不管袁世凯是战是和,我们都要直捣幽燕!〃

    宋教仁仰首冷笑。

    马君武站起:〃钝初,你笑什么?〃

    宋教仁:〃我笑我辈不外纸上谈兵。〃

    马君武不快地坐下。

    宋教仁:〃兆铭兄刚从北京回来,谈谈那边的形势吧!〃

    风尘仆仆的汪精卫脱下大衣,走到地图前:〃不仅要明白北方,还要统鉴世界大局。英、日、美、德等列强支持袁世凯,路人皆知。甚至横舰长江,阻拦民军在秦皇岛登陆,驱逐占领即墨的义军……公使团日前通电,不准在京奉铁路两侧十里内交战。日、俄增兵东三省和内蒙,企图乘机分割……〃

    一种沉重的气氛压迫着会场,大家都不做声。

    孙中山用期待的目光注视黄兴:〃克强,刚才的话还未讲完。〃

    黄兴:〃湖北实际上已经与袁世凯媾和,北洋七镇正向南京压来。陆军部所辖部队号称十七万,但真有战斗力的也只有粤、浙两军……〃他的话又被咳嗽打断了。

    全场默然。

    汪精卫:〃项城若能促清帝退位,则我辈目的已达。战事如果再起,恐非国民之福!〃

    孙中山愤然:〃袁世凯阴怀莽、操之志,居心叵测,反复无常,企图在南北对峙中渔利。共和肇始,将元首职务交给这个守旧官僚,似应慎之。〃

    宋教仁:〃可是在临时大总统选举之前,不是已经商定虚位以待吗?〃

    孙中山:〃是的,但前提是他必须服膺共和主义!〃

    汪精卫浅浅一笑:〃先生,您不会对大总统的职位恋栈吧?〃

    宋教仁语带讥讽:〃先生当然不会有权力思想。〃

    马君武拍案而起:〃你们是暗指先生贪恋权势吗?〃

 汪精卫:您不会对大总统的…

    宋教仁轻轻拉一拉马君武:〃你坐下。〃

    马君武怒不可遏:〃你这个袁某的说客!〃说罢,一拳向宋教仁左眼打去。

    宋教仁意外而委屈地喊道:〃你——〃

    他的眼睛立刻肿起来。

    与会者的目光都集中到马君武身上,然后又一齐转向孙中山。

    孙中山痛心而又感情复杂地看着马君武:〃君武——太粗暴了,应该向钝初道歉!〃

    马君武执拗地坐着不动。

    孙中山叹了口气:〃这不是什么恋栈职位和权力思想。既然历史把重任赋予我们,我们就要不辱使命!〃

    黄兴满怀同情地看着孙中山,断断续续地说:〃上海的和议若不成……兴自度不能下动员令,惟有剖腹以谢天下。〃

    说罢,低头吐出一摊鲜血。

 袁世凯撤了和谈代表的职

    南京。总统府。

    孙中山的秘书宋霭龄满腹心事,低着头往外走,刚转过天王花园的小圆门,就与迎面来的一人撞个满怀。霭龄满心不悦,揉着撞疼的头刚想发作,眼一斜却见是外交部总长伍廷芳。伍总长七十有余,平素却依然是步履矫健,气宇轩昂——他在清朝就是有名的外交官,曾两度出任驻美大使,在海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久经风霜,养成了遇事不乱、沉着镇静的潇洒风度。为何今日如此慌张?霭龄刚想发问,伍廷芳早退后一步,打个半躬:〃哦,宋秘书,抱歉抱歉!都怪今天老朽太匆忙了些,不要紧吧?〃

    霭龄也只得侧身答礼:〃不要紧的,伍总长。这么慌忙,有紧急的事吗?〃

    〃是的,我有紧急事情向总统禀报。对不起了!〃说完闪过一旁就要往里走。

    霭龄赶紧说:〃你来得不巧。总统今天和实业界人士研究实业保护法的起草,刚刚被张总长接走。〃

    伍廷芳显然有些着急:〃哎呀,天下未定,怎么顾得上制定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请你帮我快把他找回来,大事不好了!〃

    霭龄也着急起来:〃噢,这可不太好办。他们车子刚出去不久,具体地方也没交代清楚。怎么找呀?〃

    伍廷芳在原地转了几圈,显得心神不定。一会儿又抬起头说:〃不行,无论如何得赶紧找着他!〃

    霭龄有些为难,迟疑了一下说:〃这样吧,有什么事你先给我说一下,我再想法通知他。你赶紧想办法先处理着,免得误事。〃

    伍廷芳想了一下,也只得这样。两人一起到了霭龄的办公室,伍廷芳说:〃是这样,刚刚得到报告,袁世凯以唐绍仪在和谈中有越权行为做借口,撤消了唐的和谈总代表职务……〃

    霭龄说:〃唐绍仪是袁世凯的代表,他撤他的,何必惊慌?〃

    伍廷芳苦笑了一下:〃袁世凯撤和谈代表的职,不过是一个花招,目的是借此推翻已经达成的和约。这说明战事马上就要重开,南京已处在敌人的炮口之下……〃

    霭龄气愤地说:〃袁世凯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和谈更好,乘机向北进军,扫平全国!〃

    伍廷芳摇摇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心腹党羽,掌握了军队实权。慈禧死后,清朝皇室王公大臣担心他野心太大,以他骑马摔跛了脚为由,逼他退休。武昌起义后,清室中无人能收拾局面,才不得不又把他请出来,但他已经不肯再为清朝卖死命。他在革命军和清朝之间耍弄两面派手法,借革命力量压清朝,借清朝力量压革命党。既不让革命军向北发展,又不大举进军替清朝消灭革命军……〃

    霭龄杏眼圆睁:〃革命烽火遍地,人民同仇敌忾,岂是他袁世凯想消灭就消灭得了的?〃

    伍廷芳哦了一声,连说〃是的是的〃,却低下头不再说话。他想起了自己当初在上海刚刚光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