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天华死后,其灵柩被送回湖南老家,葬于长沙岳麓山。
俗话说见血大吉
东京同盟会总部的影响不断扩大,分部遍布日本各地,部分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进步人士也纷纷加入,外加中国留学生八千余人,可谓声势浩大。留学生陆续回国,把火种撒遍中华大地。革命形势喜人,革命形势也催人。作为中国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此时抱负在胸,面对着总部所在地的新形势,他又想到了东南亚和欧美同盟分会的建立。于是,在同盟会成立不久,他便决定了自己的东南亚之行。1905年10月上旬的一天,孙中山安排好总部的工作,终于启航了。
大海扬波为他送行,革命风潮在他胸中滚动。
新加坡,这是华人聚集的国家。
孙中山经过多日的活动,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正式成立。参加会员达三百余人。
盟誓是在一个天高月清的夜晚。
入会仪式颇为奇特。首先由孙中山口喊全体起立,举右手宣誓,并且还有固定的握手式及秘密口语,要一问一答,甚是隆重。问者语切,答者激昂。
问:何处人?
答:为汉人。
问:为何物?
答:为中国物。
问:为何事?
答:为天下事。
而后孙中山与会员一一行握手礼说:〃从今日起你已经不是清朝人了!〃
会场上气氛热烈,群情激昂,欢腾雀跃。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大家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入会的人太多,把木板压塌了。
孙中山爽朗地笑着说:〃这乃是颠覆满清革命成功的预兆!〃
众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盟誓仪式刚刚结束,正要议论工作,忽然发生了茶房与车夫打架之事。会员林义顺出门劝阻,结果也挨了打,弄得衣襟沾满鲜血而归。一些会员觉得,刚刚结盟反满,就发生了流血事件,这岂不是凶兆?大家议论纷纷。
孙中山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连忙说:〃这是好兆头!这是好兆头!俗话不是说'见血大吉'吗?古代军队出征还要以血祭旗呢!今天我们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就开门见红了,这不是大好兆头吗?〃他这一说,大家都高兴了起来。
再说东京,孙中山离开日本前一日,即10月6日,康、梁保皇派在东京借口召开纪念戊戌、庚子死难烈士大会,以宣传保皇。孙中山为了揭穿其目的,临行前,特意交代胡汉民代表同盟会前往参加。
这天,风和日丽。
胡汉民登台演说,斥责康、梁保皇派之谬论。他具体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五级退化:由教主退为共和;再由共和而退为君主立宪;再退化为变法、勤王、保皇,每况愈下。并指斥康、梁利用死人欺骗活人,甚不可取。最后表明同盟会反对此种纪念会的召开。胡汉民演说时,〃听众逾千人,拍掌狂呼者再三,康、梁之徒,众皆瑟缩,不敢置辩,即席宣布此后不再开会于东京。从此留学界渐以容保皇为耻辱矣〃。
这是同盟会第一次向保皇党的进攻战,旗开得胜。从此,留学界便开始唾弃保皇党而转向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国内也是如此。
10月7日,孙中山启程赴西贡。航行间,忽然有一位体弱跛足的华人走过来对他说:〃你是不是实行革命的孙文?我闻大名久矣!我也觉得不革命不能救中国。近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获利数万元,你若需要财力帮助可随时用电报告知我,将尽力相助。〃此人自道了姓名,孙中山听后十分高兴,和他互约通电暗号,并约定电文ABCDE的含义:A为一万元,B为二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E为五万元。
此人就是当时清朝驻法使馆的商务随员张人杰(字静江)。他原籍浙江吴兴,是上海张园主人之子,父殁后分得巨额遗产,在上海、巴黎之间经营中国古董文物。法国人有喜好中国古董者,趋之若鹜,因此获利达数万元。他听说孙中山在这只船上,满船寻问,才找到孙中山。两人分手后,孙中山觉得萍水相逢,还不敢轻信。以后几次起义向他求助,都能将款如数汇到,乃是舟遇仙人矣。
风尘仆仆的孙中山到西贡后,应邀参加旅越华侨在堤岸举行的欢迎会。在欢迎会上,爱国志士周观臣首先提议认捐以支持革命,在他的带领下,即席认捐的人很踊跃。有位做小生意的商贩叫黄景南,虽然收入不多,平时省吃俭用,手头只存有数千元,但是竟一下捐了三万元。侨胞们问他:〃你平日不肯多花一文钱,为什么今天这样慷慨呢?〃黄回答:〃没有祖国,我们华侨就永远受人欺负!〃黄从中国到越南时,是坐红头船去的,除了随身的衣服外,一无所有。他对革命的热心支持,在越南华侨中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孙中山在堤岸成立了同盟会分会。
西贡、堤岸两地华侨对孙中山都非常敬重。有一天,在宜心茶社,有人诋毁孙中山,说孙大炮如何如何。邻座饮茶的人,先与此人争辩,后来索性把他打出了茶社。
孙中山回到日本时,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事发生了……
有人毁誉,说孙中山私吞革…
夜深了,人静了。孙中山却失眠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革命党内竟会出现这般谣言!
近年来,连续的海外奔波,建立组织,为革命筹捐用款,说实在话使他极度疲劳。包括他的胞兄孙眉也是为革命出过力的,无私地援助了革命。1905年,夏威夷政府改订租地条例,孙眉的农牧场土地被收回。后来,孙眉向法院上诉失败,数十年经营的产业破败。当年春天,孙眉到越南河内找其弟要求在财力上给以帮助。孙中山因忙于革命,需款正急,未能尽力。于是孙眉只留其侄、孙中山之子孙科在檀香山上学,带着母亲杨氏,弟媳卢氏,两侄女孙诞、孙婉等全家迁居香港,在九龙牛池湾,借了一笔钱,盖了三间茅屋,经营小农场,以种植果菜、饲养鸡豚等养家,此外别无所有。孙中山已经很久没有同家人团聚了。眼见革命形势日日见好,有人竟这般造谣,目的何在?不是要瓦解这个组织吗?再说这么多年,他孙中山为人做事,光明磊落,并没有丁点儿私欲之心,这是众所周知的。包括他的生活用品、衣着,都是节省再节省,俭朴再俭朴。他吃饭并不讲究,花钱比谁都吝惜。因为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自己是革命领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对这种谣言的出现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件传闻是好友黄兴直言告诉他的。他信任黄兴,如同信任自己。黄兴也说,可能是保皇派使坏,拉拢党内立场不坚定的人。想到这里,他又多了一丝安慰。敌人要失败了,因而像疯狗一样要发疯咬人了。但是怎样平息这场风波?他又想到了黄兴。半夜里,他推开了黄兴的门。◎晚年的孙眉倾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终至毁家纾难;而早年兄弟之间却因观念不同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前排中为孙眉)。
〃总理,这么晚了,还没休息?〃黄兴一愣,因为孙中山深夜敲门还是第一次。
〃睡不着啊。昨晚,你告诉那事,使我难安啊!〃中山道。
〃区区小事,何以挂心?〃黄兴道。
〃不,这是敌人在借刀杀人,怎么说是小事?〃
〃那你说怎么办?〃
〃这不,我不是来找你商量的吗?〃
黄兴请孙坐下,两人坐在床沿上商量起来。
末了,只见黄兴熄灭了烟说:〃这样吧,谁怀疑,就让谁去专门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大白于党内。〃
〃也好。〃孙中山点点头,站了起来,〃因是关于我的事,就由你老兄安排了。〃
〃明天,我就派他们去调查。〃
调查人出发了。
在邓荫南经营的家场场部——一幢简陋的二层砖木结构的红色楼房前,两个中年男子跳下马车,和邓荫南交谈。
乘车人出示身份证件道:〃我们是同盟会南洋支部成员,奉派来此调查。〃
接着又说:〃东京总部,有人印发了《孙文罪状》,我们想来核实一下。据说他贪污捐款,给他哥哥在这里盖了一座洋楼。〃
〃洋楼?〃邓荫南苦笑了一下,〃有一座,是我们合伙帮他哥哥盖的。喏——〃他指着远处雨雾迷蒙中的一座茅屋,离此有百米远。
沿着田间小道,调查人向茅屋走去。
这是一座三间大的陈设简陋、光线暗淡的茅屋。
孙母杨太夫人病卧在床上,孙眉和两名调查人员默立一旁。
杨太夫人发出剧烈的咳嗽声。
卢夫人赶紧过来给她捶背,转头又低声嘱咐孙婉:〃快去给婆婆端药……〃
调查人有些窘迫地对视了一眼:〃那我们……先告辞了。〃
孙眉默默地送他们出来。
一名调查人在门外停住,掏出一沓钱送给孙眉:〃这一点钱请您留下。〃
有人毁誉,说孙中山私吞革…
孙眉摇摇头:〃我知道革命经费的困难。〃他做了一个手势,〃不留你们了。事情都已清楚。〃
调查人看了看孙眉,感动而又愧疚地点点头:〃再见……〃
马车在泥泞中远去……
到香港九龙进行调查的华侨回到新加坡、日本后公布了调查材料,总部和南洋广大华侨对孙中山更加信赖和敬仰了。
在东京,日本朋友宫崎寅藏看了调查书,激动地说:〃孙君在个人生活上极为俭省,是中国人的榜样,也是日本人的楷模。若是为了帮助穷苦朋友们,或为达到革命目的,孙先生是相当敢用钱的。但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朴素而简单,既不喝酒,不玩女人,更不花不必要的钱。有电车的地方,他一定坐电车,就是坐小包车,也是算得很精,从不随便乱花。并且不管天气怎样,他经常带着大衣和洋伞走路。这样,万一下雨,他还是可以去任何地方。〃
〃风波〃不但没有给孙中山抹黑,相反却给他增添了光彩。
庆龄对孙中山说:爸爸给我…
庆龄对孙中山说:爸爸给我们看过您的照片。他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海风习习,汽笛声声。
1907年12月上旬的一天,一艘由日本开往越南河内的法国邮轮起航了。
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随员与岸边的日本朋友挥手告别。
为了组织广西镇南关起义,孙中山决定亲自督阵。
大海起风了,波浪掀得山一样高。
面对着大海,孙中山有多少感慨啊!自广州起义,十多年了,他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建立,尤其是同盟会成立的近三年,是他最为操劳忙碌的三年。这三年可用六个字概括:〃宣传、筹款、起义。〃苦口婆心的宣传,无疑唤醒了沉睡的民众;频繁的边境起◎孙中山、黄兴在镇南关起义中亲冒炮火,激励将士。
义,虽然失败,但却给千年的封建帝制敲响了丧钟。这次广西镇南关是第六次起义,孙中山对此充满信心。1907年,是孙中山组织发动起义次数最多的年份:5月,发动潮州黄冈起义;6月,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发动钦州、廉州、防城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很快都失败了,但孙中山并不气馁。对即将发动的广西镇南关起义,他充满信心。他把目光坚毅沉稳地移向远方。远方是祖国大上海的吴淞口了,邮轮将在那里加油休整,然后绕香港,直达越南的河内。
法国邮轮中途停泊在上海吴淞口时,因为孙中山不能下船,只好约好友宋嘉树前来相见叙谈。
孙中山站在甲板上,望着熟悉的港口和那边雾气腾腾的都市。正在感慨中,甲板的另一侧,身穿黑色教士服装的宋嘉树走了过来,老朋友相见,亲热无比。孙中山紧紧握住宋嘉树的手。
宋嘉树道:〃听说有位过路的友人要我到船上会面,我就想到了是你!〃
孙中山叹息:〃祖国的土地,我竟无权登岸。不过,用不了多久了……〃他凭栏凝望远方,兴奋地告诉宋嘉树,〃十多年来,兴中会孤军奋战,借重会党,随聚随散,难免挫败。现时成立同盟会,集合海内外笃信共和主义、学识丰富的志士,形成国民革命中坚,大业可望及身而成。〃
宋嘉树显然兴奋起来:〃太好了……你这次去越南……〃
孙中山道:〃宣传,筹款,发动武装起义。〃
他们手扶栏杆沉思。
海关的钟声隐隐传来,灯火星星点点……
宋嘉树指指孙中山身后:〃你看,我把孩子们也带来了。〃
孙中山转过身,只见倪桂珍正微笑着从甲板那头走来。身旁是两个秀丽的女孩。一个约八九岁,一个稍长一些。个个如花似玉,出水芙蓉一般。
孙中山指着稍大一些的姑娘,高兴地问:〃如果我没猜错,是霭龄吧?〃
宋嘉树笑了:〃不,这是庆龄,那是美龄。霭龄已经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了。〃
孙中山深怀感触:〃时光如流……孩子们这么快就长大了,我都不认识了。〃◎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卧室。
宋庆龄有些羞涩地望着孙中山,突然用一种清朗悦耳的声音说:〃先生,可是我认识您。〃
孙中山:〃哦?……〃
宋庆龄:〃爸爸给我们看过您的照片。他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
宋美龄也不甘沉默:〃妈妈说你是一个危险分子……可是你一点儿也不让人可怕。〃
倪桂珍轻声制止:〃美龄!〃
宋美龄却大胆地跑过来,用英语对孙中山说:〃先生,我喜欢您。〃
孙中山被这真挚的语言深深打动。同时,他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几乎是怀着一种母亲的温柔说:〃我也喜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属于你们的未来世界,定会比我们的现实美好得多!〃
中山深情地望着孩子们,一会儿又道:〃中国非改革不可,我们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数十年后,中华民族一定能振兴,东亚睡狮必将震动世界。到那个时候,民众有权选举自己的领导者,选举自己的立法者。〃
孙中山的话音刚落,宋嘉树就说:〃那是将来。可如今,到处都是暗探,我很为你的安全担心。〃
〃你不必为我担心,为了使中华摆脱专制枷锁,总有一些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我孙文要为革命生,也要为革命死!〃此时大海像凝固了一般,宋嘉树深为中山先生的豪迈誓言所感动。
〃我也决心要和你一样!〃宋庆龄突然响亮地说。
孙中山高兴地说:〃好!你愿意帮助我,我非常感谢你。不过,搞革命可要吃苦啊!〃
〃我不怕。〃
〃说不定要被杀头。〃
〃当我去做那些革命的事情的时候,不管有什么意外发生,我都不会害怕!〃宋庆龄坚定地回答。
宋嘉树望着女儿,对孙中山说:〃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姑娘来说,她是过于老成了。〃
〃革命是会让她们过上好日子的。〃中山说完笑了。
反清二十余年,孙中山亲自…
夕阳西沉。
孙中山一行登上了一座山梁,山梁上有一个村子,名叫弄尧屯。再向上爬一个坡,就是炮台了。他们在村中一个木棚下稍作休息。屯里的人,只有少数人和一些小孩子在家,大部分人已经撤离了。孙中山一行来到这里,惊奇的孩子们见孙中山大眼睛高鼻梁,身着洋式服装,以为是外国人,有的大胆走过来,有的吓得跑开,有的站在远处大声喊:〃老外来咯!〃〃老外来咯!〃孙中山和蔼可亲地对孩子们说:〃我是中国人,不要怕,不要怕!〃〃炮台现在是我们的了,一会儿我领大家可以上去玩玩,我们不久一定能够推翻满清,届时大家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压迫欺负了!〃孩子听后高兴起来,又挥手向远方的孩子示意,让他们也过来。孩子们越聚越多,里三层外三层,把孙中山围得密不透风。
孙中山又问:〃你们屯里的人哪里去了?不能只有这么多人吧?〃
〃前几天,我们屯就没有人了,都被大炮赶跑了。昨天我们才赶了回来。〃孩子照实回答。
孙中山又看到一个小姑娘头上扎着一根白头绳,便俯下身来问:〃家里出什么事了?〃
姑娘回答:〃我妈妈被那边的大炮炸死了。〃小姑娘说完用手指一指清军的阵地。
孙中山把小姑娘抱起,亲了亲她:〃他们太可恨了。我们的大军很快就要到了,一定狠狠地消灭他们。你说好吗?为你妈报仇!〃
〃谢谢叔叔啦。〃
孙中山又道:〃走,你们愿意看炮台的,跟我们一块看炮台去。〃
〃好,看炮台!〃孩子们喊叫起来。在孙中山的带领下,点燃火把,大家欢欢喜喜地跟他上炮台去了。
他们先到镇北炮台。这是三座炮台中最大的一座,用花岗石砌成,高居峰巅。起义军先期占领了这座炮台,他们用锣鼓军号欢迎孙中山一行。孙中山与同来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