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厨子-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畜用催情素……    
    畜用催情素是干什么的呢?在畜牧世界,性问题上呈现一种极为不平等的畸形现象:一头好的种牛可以卖到上十万美元。为了追求更好的品种,人类对牲畜的私生活进行“粗暴”的干涉,著名的哈默博士就曾经依靠一头名叫“埃里克王子”的种牛赚得百万身家。当然这种牛的任务就是不停地进行交配了,与此同时,其他的公牛只能欲火中烧,甚至更惨——变成阉牛了。


第三部分 一根金条一盘菜第9节  “王老虎”斗智(4)

    这样的妻妾成群的生活未必会好受。成年累月的齐人之福,那种牛几乎无一不成阳痿,畜用催情素就是种牛的“伟哥”,用了这东西,种牛就可以完成一天和数十头母牛交配的任务,从而为社会主义畜牧事业继续作出贡献。    
    我国当时采用的这类药品是苏联配方,劲头极大,当然副作用也大,老牛虽然是畜生经折腾,也吃不消这种刺激,所以种牛的寿命大多不会长,当然一头种牛的命有多长,也不会有多少人关心。    
    我想“王老虎”一定心里很明白这玩意儿会造成什么后果,不过,假如白毛在这次访问期间,为了进行某种特殊活动而需要提提神,咱们又能够检验一下这东西的药劲,同时还会大大简化中方的反间谍工作,这可是“王老虎”求之不得的。    
    于是,二十分钟以后,那老贼就再次披挂上阵。这一次,他手里托着一个大托盘,成了上菜的服务员。    
    这就是“八珍锅巴”,相当有名的一道菜。    
    “八珍锅巴”之所以有名,在于它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轰炸东京”。此菜采用炸得酥脆的锅巴作底,上面浇上由各种材料构成的芡汁。因为锅巴极热,芡汁浇上去时,会发出“吱啦啦”的声音。抗战时期,白崇禧将军用此菜为空军轰炸机名将徐焕升东征日本饯行,形象地将其改名为“轰炸东京”,一时风靡大后方。中国的军政将领,往往通过饮食神似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白崇禧的“轰炸东京”体现了中国人的幽默和决心;周恩来则用点燃的茅台表示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这不能不说是东方文化的一种体现。    
    老贼上菜的时候,就选择了站在白毛的身边。他把锅巴盘子在桌上一放,翻译就开始介绍这道菜的妙处。那位白毛也忍不住听得专注,等听到最后一句“请数一、二、三,然后这盘菜会让你看到一个神奇的变化”,他已经专注得快倾身到盘子上了。    
    看来,西方的情报人员的确有詹姆斯邦享受生活的遗风。    
    一、二、三……    
    “哗……”老贼服务员把一大碗香气浓郁的浇汁倒在了锅巴上,一团蒸汽升起,锅巴顿时发出“咔吧咔吧”、“吱啦吱啦”的奇妙声音。    
    在外宾的掌声中,浇汁激越地向四边飞溅开来。    
    在浓郁的香气中,享受一下锅巴的酥脆和八珍的芬芳,显然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感受。白毛使用筷子的动作十分优雅,估计八成在驻日美军里面干过。就在他夹起第一块锅巴的时候,他听见服务员在耳边很客气地说了一声什么,然后用手上搭的毛巾帮他擦了擦从领口垂挂到    
    胸前的餐巾。翻译解释:很抱歉,这浇汁溅到您的身上了。    
    白毛夹回锅巴,看看胸前,果然有一点星星点点的痕迹。他不在意地耸耸肩,那看着长得又像他二大爷又像他六表叔的服务员,笑容可掬地鞠了个躬,抖抖白毛巾,就退下去了。    
    一擦之间,换瓶子的活儿已经干完了。    
    白毛吃了一口锅巴,忽然有点儿担心,毕竟是训练出来的,脑子里有根弦反应很快,于是取出衬衣兜里的化学药瓶,装模作样地揉揉胸口,打开瓶盖看看。大概看到麦种还安然无恙地躺在那儿(的确还在,只不过已经被“王老虎”高温消毒了,要能发芽肯定直接结馒头),白毛放心地点点头。    
    这时候,那位陪同的官员多嘴地问:怎么,心脏不舒服?服药要不要开水?    
    陆师傅说他当时在后头不知道,不过听到老贼后来说到这里,感觉自己的心脏病都快犯了。    
    为什么?    
    这小子要是假戏真做,当场吃上一粒,待会儿发起疯来,人家肯定不会说他自己吃错了药,而要说是这锅巴有问题,这道菜就是陆师傅做的!然后呢,众口传扬,贵宾楼“八珍锅巴”响当当的牌子可就砸啦!    
    还好,白毛只是装个样子,他当然不知道调包的事儿,但兴奋药真吃下去一粒,弄得四十八小时不睡也不是玩的。当时中国根本没有夜生活,还不把老小子闷死?    
    所以老白毛只是摇摇手,表示没事了,又把药放了回去,接着吃他的锅巴。    
    宴会安然结束。    
    三天以后,将军一行顺利返回。“王老虎”在首都机场送走了这一班人,长长舒一口气,就着手让人给老贼办保外就医。我想,他对这三天平平静静,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有些失望。    
    那药后来效果怎样?    
    反正白毛在中国期间没有闹出问题,估计是没有熬夜的任务,一直没有需要用药的机会吧。    
    回到美国以后,会怎样?大概会有这样几个版本:    
    版本一    
    坐在飞机上,白毛得意地看着麦种,心里琢磨着几十年后怎样写本畅销书,记叙自己的传奇。这时候,将军走过来,用疲惫的眼神看看白毛,问道:在看什么?    
    白毛和将军不是一个系统,当然不好多说,敷衍几句,忍不住道:将军,很疲劳吧?    
    哎,是啊,不过没有办法,回去马上还要准备一个备忘录……    
    那么,白毛得意地从瓶子里倒出一粒胶丸来:也许我可以帮您一个小忙。    
    将军疑惑地看着胶囊。白毛笑道:将军,这可是我们局里的高科技尖端产品了,您吃一颗,保证您四十八小时都体会到它的妙处。    
    将军半信半疑地瞟了白毛一眼,把药丸放入口中,用一杯矿泉水送了下去……    
    结果——美国海军和××局结下死仇,直到今天还彼此无法信任。    
    版本二    
    白毛下了飞机,回到家中,受到太太的热烈欢迎。一阵××之后,太太披上睡衣,问白毛:好好睡一觉?    
    敬业的白毛亲切地说:我还有个报告要写。    
    他目送太太有点儿不快地走回到卧室,半关了门,拿出打字机,开始写报告。一个小时以后,他觉得有点儿精力不足了,毕竟上了岁数,但是,工作就是工作么,上边催得太紧。白毛无奈地倒出一粒胶丸,加水吞了下去,希望它能够帮助自己支撑到写完报告。    
    结果,白毛的太太半夜在大街上裸奔……    
    版本三    
    白毛离开中国,忽然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潜伏进入某国某地,长时间待机,监视一件重要事情。    
    白毛虽然岁数不小,身手却十分矫健,巧妙地骗过警卫进入了潜伏位置,然后按照计划,拿出一粒胶丸吞下去,准备熬过漫漫长夜。    
    渐渐的,白毛觉得身体有些异样,难道是最近太清教徒了?意识目蒙目龙中,他依然用顽强的意志作出了判断:丸药未能发挥清醒作用,这样下去,自己很难坚持长时间的清醒。    
    为了保证潜伏成功,他克制住身体的不适,又取出一丸胶丸,吞了下去……    
    结果,第二天报纸头条:一美国疯男试图非礼广告牌所画美女,被警卫捕捉,疑为某天体运动组织成员。    
    这些都是想像而已。也许,白毛火力壮,对药物的抵抗力比公牛还强也难说。    
    当然,更合理的推测是,人家回去还是发现了不对的地方。那药,如果没有被扔掉,就是送到美洲的某个牧场为资本主义畜牧事业作贡献去了。       
    “王老虎”说:不能低估美国同行的专业水平啊!


第四部分 中国厨子VS苏联厨子第10节  中国厨子VS苏联厨子(1)

    说到这里,贵宾楼的较量,中国厨子始终占着上风,那么,有没有较量不过人家的时候呢?    
    陆师傅说:有。    
    中国厨子会输给外国人?还是贵宾楼的厨子?陆师傅说可不是咋的,他记忆里至少有两次这样的事情,都是和给外国培训厨师有关的。    
    第一起算是我们把人家逼急了,对方是苏联来的厨师。    
    苏联厨师是随着赫鲁晓夫来的。政治上的事情兄弟不大明白,小的时候一直认为中苏关系都是赫鲁晓夫这个坏蛋给弄糟的,大了一些才知道,敢情赫鲁晓夫刚上台的时候,和中国的关系比斯大林时代还好。赫鲁晓夫这个人评价不易,但是有一段时间,他的确比较支持中苏友好,这个我想大家都承认。    
    当时中国的领导人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所以在和第三世界国家交往的时候,总能比较好的尊重他人,唯独对赫鲁晓夫,几次访问北京,虽然官方礼遇有加,个人友谊上就……这大概是因为当时苏联强大,中国弱小,中国领导人那种不服软的性格特点,就有意无意地对赫鲁晓夫不客气些。这个也许不仅是对赫鲁晓夫,而是对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子党有意见吧?接待过赫鲁晓夫的厨师回忆,赫这个人其实涵养还不错,一般的事情,涉及到中方面子的总能照顾,比如让吃中餐就吃中餐,虽然不一定真爱吃,表面上总是不住口地称赞,还专门留下厨师学中餐。    
    赫鲁晓夫留下两个一级厨师和一个特级厨师在贵宾楼学艺,那两个一级厨师比较谦虚,学的也认真,而那个特级厨师马林诺夫就比较傲慢自大,于是中国厨师对他也就有点儿“敬而远之”。因为他傲,有时候不免故意挑剔他的刀工火候什么的。    
    东方的厨刀炒锅和西方大不相同,马特厨在莫斯科人人敬仰,到贵宾楼可就有些落魄的凤凰,多少有点儿玩不转了,他又不愿意虚心请教,于是,中国厨子给徒弟打分,那两个一级厨师总是“优”,老马不是“良”就是“中”,有时候他气的脸色发紫,可就是找不着报复的办法。    
    还别说,就在快回国的时候,让他逮住一个机会。    
    那天他们学做广东菜,下来个翻译伊柳平兴致很高,中外厨师就通过他的翻译侃侃而谈。开始气氛颇为友好,说着说着,有位苏联厨师说中国比较落后,需要发展学习的地方很多。这本来也算句实话,但中国厨师就变了脸色。大家都是粗人,别的不懂,就开始说苏联厨艺怎样的需要学习了。有的说苏联西餐的烹调手段简单,还不知道煎炒烹炸的区别;有的说苏联把天鹅整个烤了来吃,与其说是名菜,不如说是暴殄天物,而中国的厨师是连鹅肠都能做成佳肴;有的说苏联人不会做菜,用的材料单调乏味……    
    翻译伊柳平就有些不忿,把中国厨师的话翻译给马大厨他们听,意思是让他们反击一下。无奈中国厨子说的并非假话,苏联大厨们干咽唾沫无法反驳,但是听到最后一句话,马大厨忽然来了精神,微微一笑插话了。    
    伊柳平翻译:我们苏联菜用的材料可不单调,据我所知,有些我们苏联厨师用来做菜的材料,你们不但以前没有做过,将来也做不了。    
    中国厨师们都一愣,有一位就问了:你说的这是什么菜?    
    炸肉饼。    
    中国厨子们互相看了看:就一个炸肉饼?要说我们以前没做过,也还罢了,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要说你们能做,我们将来还做不了,这个可就过分了:我们中国人,四条腿的除了桌子板凳,两条腿的除了大活人,什么肉不能做菜啊?    
    陆师傅当时血气方刚,就说了:你说吧,什么肉做的肉饼?要是我们做不出来,我把这一瓶子酱油都喝下去!    
    马林诺夫笑着不出声,拿笔在餐巾纸上写了一个字,转身走了。    
    大家围拢来,可惜都不懂俄文,伊柳平也要看看字典,然后在后面写下了两个中文字,大伙儿看了,不禁都有些傻眼。    
    伊柳平写的是:猛犸。    
    猛犸?陆师傅他们愣了半天也想不出八大菜系里有用这玩意儿做的菜。实际上陆师傅当时连猛犸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琢磨的是:猛犸,猛犸——马,对,马肉吧?    
    做马肉他可不紧张,就和别的师傅说了:不就是马肉么?明天看我调理他。    
    他已经想好了,这马肉饼我是没做过,可咱不会触类旁通么?他是准备按照山东驴肉烧饼的做法,来一道“马肉烧饼”。弄一块新鲜马肉,上老崔家驴肉铺子要一锅焖子汤头炖上,再买二十个芝麻小烧饼烤得嘎吱焦脆,加辣椒葱丝一夹——陆师傅已经琢磨明天怎么上场了。    
    还别说,让他这一形容,这道菜要端上来,闹不好满堂彩。我还记得自己在山东出差,吃完驴肉火烧,满口流溢浓郁的肉汤香味,手上油光光发亮的印象呢。当然我光记得味道,要让我下手做,老萨这种光知道吃的大萝卜就该坐蜡了。    
    不过,这玩意儿和“犸”算联系上了,“猛”呢?陆师傅琢磨,那也就是一个“鲜”的意思,广东人不是管鲜活的海鲜叫“生猛”么?    
    这时书记听说了这事,怕和苏联专家闹矛盾,赶过来一问,原来双方在开玩笑,说哦这么复杂?我们当初反扫荡的时候吃过马肉,一匹马剁八块,大锅一煮就得了,哪儿这么麻烦——    
    哎呀不对吧,“猛犸”好像不是马啊,你等我查查。    
    早说了书记是工农干部,文化不高,但此人天生聪明,好学上进,特别是当了这个外事口的头头,自己知道责任大,所以很重视学习。书记大头兵出身,把大练兵精神带到贵宾楼来了,连上厕所都扛本书在里边看,几年下来,马恩列斯以外还灌了一肚子的杂学,听到这“猛犸”两个字,觉得有点儿耳熟,又吃不准。


第四部分 中国厨子VS苏联厨子第11节  中国厨子VS苏联厨子(2)

    一会儿,书记来了,手里拿着一本老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打开一页,说哎呀呀,我说不对吧,你看看。    
    大伙儿赶紧凑过来一看,上面一幅长毛卷鼻子大象的素描,底下写着——猛犸。    
    啊,“猛犸”不是马,是长毛大象啊!    
    陆师傅傻眼了:没做过,这大象肉饼我可是没做过。    
    另一个厨子不服:不就是大象么?没做过也差不离,就不信他们整个的吃,要是一块一块的来,我琢磨也就是肉糙厚点,照新疆烤骆驼来,多加点儿孜然准没错。    
    书记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对不对,你再看,这儿还有一句话呢,“猛犸,史前哺乳动物,第四纪冰期晚期绝灭”。这东西跟恐龙一样早死绝了,它死光的时候我们还是猴呢!    
    陆师傅说,现在明白书记也是蒙人,猛犸一万多年前绝灭的,那时候人是不会打铁织布呢,可也不是猴子啊!    
    不过当时大伙儿可佩服了,说书记你真行,敢情这老毛子拿古代的动物唬咱们!这本书留下,咱们明天跟他理论,他要这样,我还拿龙王凤凰说事呢!    
    书记说没事,明天我也来,大伙儿别太激动了,赢了就赢了,给他个教训,也别逼人家喝酱油,毕竟人家是老大哥么!    
    第二天,马林诺夫和伊柳平吊着膀子吹着口哨就进来了。    
    中国厨师马上把这二位请到桌子旁边坐下,把书摊开了给伊柳平:伊翻译,您给翻译翻译这段。    
    俩老外一看这架势就明白了,但是一点儿也不紧张,伊柳平就哇啦哇啦地给念出来了。    
    马林诺夫不说话,在那儿阴乐。    
    念完,中国厨子就发问了:问问他,你们苏联现在还有猛犸这种东西活着吗?    
    年特。(俄语:没有,不)    
    世界上还有养这种东西的吗?    
    年特。    
    不说现在,这猛犸满地跑的时候,你们苏联人会做菜了么?     
    年特。    
    那你说你们做过猛犸肉饼?这不是蒙我们吗?你们是不是认输?     
    年——年——年特。    
    听完最后一句,大伙儿都不干了:哎,有这么不讲理的吗?让我们用大毛象做菜,这东西一万多年前就死绝了你们还不认输?    
    伊柳平诡异地一乐,慢条斯理地翻译:这东西的确一万多年前就死绝了,可是我们苏联厨师的确用猛犸做过肉饼。    
    啊?!大伙儿都傻眼了。    
    这时候,马大厨就把屁股后边的一卷东西拿出来了给大伙儿看,原来是苏联的一本杂志,上面有几个一脸长毛的俄罗斯猎人,后边是一座肉山一样的一个东西。    
    伊柳平就给大伙儿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    
    1924年的时候,有几个俄罗斯猎人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下游打猎,看到永久冻土的河岸有一处崩塌,他们在想着绕过这处崩塌的地方时,忽然看见一个恐怖的情景:在崩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