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虚跨晓风。
  因此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逵要为他伐木建庵,陈抟坚决推辞。
  后来这四句诗传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陈抟又吟出四句诗:
  好块木头,茂盛无赛。
  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世宗要将极品的爵位授给陈传,陈传不愿意接受,坚决请求回山。
  陈桥兵变时,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驴到华阴县,听说了这件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到“先生笑个什么?”先生道:“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有一天,陈抟在长安酒店饮酒,遇到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也在饮酒。陈抟见赵普坐在二赵的上方,就一把将他拉到下席说:“你不过是紫坛的一个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于是就问先生前程之事,陈传道:“你们兄弟俩的星比他大的多!”赵匡胤因此非常自负,后来平定了天下,屡次派人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于是赐号“希夷先生”。
  后来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陈传相间,并说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礼。陈抟才随使者进京。太宗向他求教修养之道,陈传说:“天子是一国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对百姓有什么益处?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给百姓,就会万世流芳的。”太宗点头称是,对他越加敬重。不久,陈抟就向太宗告辞,说二十年后再来见圣颜,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还没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陈传最能预言人事祸福,只有请他来决断这见事才好。”正想到这里,内侍报告说陈抟求见。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陈传说:“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为立太子一事而烦恼不堪,襄王元侃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烦先生到襄府一看。”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前就回来了。太宗问道:“先生为何没有进去就回来了?”陈抟说:“老夫已看过,襄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陈抟在京都,有住了一个月,依然回到九石岩。这时穆伯长,种放等一百多人门人,都筑室在华山之下,朝夕听他讲授《周易》。惟有五龙蛰法,陈传并未曾传授。一天,陈抟命门人在张超谷口的高岩上凿一间石室。石室凿好后,陈抟同门人一起前往观看,只见云烟如翠。陈抟心想:“这就是毛女所说的‘将相入翠烟”了。说完,屈膝盘坐在地上,右手支颐,闭目而逝。门人于是制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尸体,并用几丈长的铁索琐住,安放在石室内。门人刚一离开,那块岩石自己崩塌,立刻变成了绝壁,只见五色祥云,封住谷口,几十天后才渐渐散去,后人于是把这个地方叫做希夷峡。
  宋徽宗宣和年间,道士徐知常游华山,见峡上有铁索垂下,便攀缘而上,来到石室。见匣盖砌侧,打开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气逼人。徐知常整好石盖,攀缘而下,并上奏微宗,微宗便派徐知常带上御香一炷,欲取仙骨供养在宫廷。盘桓数月,仙骨无觅,再无所见。
  【陈抟成就】
  一、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
  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有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张载(1020——1077)字子厚,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不难看出,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二、著《易龙图序》、传河洛数理成为中国“龙图”的第一人。
  “龙图”又名“河图”,是“龙马始负图”和“河龙图发”传说的简称,早在《尚书雇命》中有“河图”记载,因未见图,两汉时期学者争论不休,各说不一。有《河图》20卷在隋炀帝(杨广)时因战乱烧毁而失传。在五代后周时,陈抟著《龙图序》,又名《易龙图序》,从道家文化宝库中传出了《龙图》的基本内容后,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后来科学家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为科学之母”,因而才知道《河图》的重大作用。《易龙图序》对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以启迪作用。他在自序中数学基础“自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即为明证。可见陈抟应是中国“龙图”第一传人。
  三、注释《正易心法》,倡先天易学,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他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易”学始祖。新就新在把“道儒佛”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中国古代完整的哲学体系。陈抟认为:周孔《易》学为儒家一家之言,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在《正易心法注》中明确指出:“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语言下拘挛。”主张融合三家以治《易》、以治学、以治心、以治身、以治天下一切。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大儒邵雍(陈抟的第三弟子)从事研究先天易学长达30年之久,“冬不炉,夏不扇”写出了《皇极经世》巨著,至今仍是物理学、天文学、生态学、自然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四、著《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并亲自实践,成为天下睡仙第一人。
  陈抟十分推崇《无极图》,并指导和完善道教内丹哲理,不仅使自己率先成为“天下睡功第一”,而且把秘而不传的内丹学说公开化、社会化,推动了中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功在千秋。陈抟摈弃外丹,注重内丹。他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使木生心火以炼肾水,达到“成尘得变”,结成人体内的无价“金丹”;其核心是“修心养肾”控制人的欲望,不让野蛮的欲望泛滥,这是他内丹修炼的目的,象这样的强身延年的内丹修炼法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著《龟鉴》、《心相篇》等,把中国古代相学引向唯物论的范畴。
  《龟鉴》明言:“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人不可貌相,只要“有天”,人在自然界,只要靠劳动和智慧去换取生活财富,“有地”,身处世间,以“道德仁义礼”等的中华民族美德来规范自己。“天地人”三者的协调一致,不妄想,不妄为,这就是人的全相、贵相、富相、寿相的重要标志。他把自然物质的“水火”认作人的生命之源,重申了古代唯物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的观点,维护了唯物的“天人相应论”。
  六、著《三峰寓言》、《高阳集》、《钓谭集》、《木岩集》、《诗评》等,博学多才,后世尊他为“儒师道祖。”
  陈抟与世不争,不贪富贵,不求仕禄,不仅受到社会人士的普遍尊重,而且受到朝廷多次召见。(曾谏过多次治国之道,均得皇帝恩准。)唐僖宗赐他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他为“白云先生”,宋太宗赐他为“希夷先生”。陈抟集“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代楷模。元代学者虞集在《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中评价他为“图书之传,百世之师”。
  七、书写“福寿”二字,独具特色,为后世所推崇。
  今安岳、大足、潼南、峨眉山、华山、山东蓬莱仙境等全国各地,皆保存了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石刻,此二字独具特色,内含“田给予福、林付长寿”八字哲理,受到世人赞叹。其寓意是宣传道家人与自然、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粗食布衣等哲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八、精通棋艺,立健脑益智之功。
  弈棋是中国一门增知强身的一项体育运动,古往今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四川省邛崃县的白鹤山点易洞对面有棋盘山仙人洞,是陈抟修炼时常弈棋的地方;华山至今还保留一个“博台”俗称“下棋亭”,传说陈抟与赵匡胤以棋局赢华山,其遗迹在此。“自古华山不纳粮”,就是讲的这个传说故事。2001年陈抟学术研究会会长杨启富同笔者曾亲临华山考察,获得不少陈抟学术方面的资料、照片,受益匪浅。
  陈抟少年奋好学,“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宋史.隐士传上》)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过着隐居的生活。先在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云观台,又止少华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同上)周世宗闻其名,召见命为谏议大夫,他辞而不受。北宋太平兴国时,太宗待之甚厚,曾三次派遣使者前往华山宣诏进京,前两次皆撰答诏诗以辞之。第三次“太宗召之,以羽服见开延英殿,甚礼重之,赐号‘希夷先生’”。陈传一生于《老》《易》皆有建树,他的老学“通过弟子张无梦传给陈景元,推动了宋代之后道教教理的研讨。”(詹石窗《道教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411页)在易学方面,好读《易》,读之爱不释手,常自号“扶摇子”,以传《易》而闻名,宋人易图(包括龙图、太极图、无极图等)多传自陈传。陈传生平事迹主要见《宋史.陈抟传》、《东都事略.陈抟传》,陈抟著述很多,据《宋史.陈抟传》载,有《指玄篇》八十一章,又作《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篇。又据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陈抟著有《赤松子八诫录》一卷,《指玄篇》一卷,《九室指玄篇》一卷,《人伦风鉴》一卷。《宋史.艺文志》有《龙图易》一卷,《宋文鉴》有《龙图序》一文。今除了《龙图序》文,其他皆佚失。
  ……陈抟龙图出现仍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一,它复活了象数易学。象数易学发展到汉末达到了顶峰,一字一句必有其征的以象注《易》法已山穷山尽,经晋唐玄学易的冲击,很快趋向式微。陈抟从道家入手,参证易学,发明图说,彰显象数,一改象数学原有的繁琐、乏味的注经方式,使象数易学绝处逢生,再度向前发展,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新的形式注经。陈抟的龙图说,是由《系辞》“河出图、洛出书”而发,故可以视为是对《系辞》图书的诠释。这种诠释有两个方面可以肯定:一方面把图书和数联系起来,以数衍图,以图表数,这是他的独创;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周易》本义(即《易》为卜筮之书),来阐发其中蓍、卦、爻等问题,这对理清《周易》性质,批判玄学易有重要意义。其三,陈抟的图书之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由他开启的图书之学,经过师承传授,逐渐受到宋人关注,成为宋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当它被置入朱子《周易本义》之后,其声望随着朱子地位的升高而升高,这种来自道家的文化很快被儒家吸收,遂即成为正宗的官学,对中国文化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医学、兵法、丹术、算学、文学、堪舆、遁甲等学科皆援引之、吸收之。因此,陈抟对易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贡献不可磨灭。
  【陈抟遗迹】
  山东青州云门山有陈抟洞;传言;摸摸陈抟的头;吃穿都不愁。
  安徽涡阳县城东北30公里石弓集西北隅;S202省道南侧;有一小山;在山石西侧一方石面上;有似人卧痕迹;长有数尺。传说,陈抟在此鼾睡,一觉八百载,把青石压成人形痕迹,故称为陈抟卧迹。现在人形卧迹依然可见。
  湖北武当山凌虚崖有陈抟隐居处。
  【陈抟遗谱】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赵匡胤红先负陈抟
  (五代十国时期某月某日)
  1、兵七进一卒7进12、马八进七马8进7
  3、马二进三马2进34、相七进五马7进6
  5、炮二进二卒7进16、兵三进一炮8平7
  7、炮二平一车9平88、车一平二车8进9
  9、马三退二马6进810、炮八进二炮7平8
  11、兵三进一马8进612、炮一平四马6进7
  13、炮四退三车1进114、马二进一炮8进5
  15、马七进六车1平716、炮八退三马7退9
  17、相三进一车7进318、仕四进五炮8进2
  19、相一进三炮2进420、兵一进一车7平4
  21、马六退七炮2退522、炮八平七炮8平9
  23、车九平八炮2平824、炮四平二炮8进6
  25、兵七进一卒3进126、马七进八卒3进1
  27、相五进三炮8平728、炮二平三车4平8
  29、车八进二车8进530、仕五退四马3进4
  31、炮七进八士4进532、马八进九车8平7
  33、炮三平八士5进434、炮七平九马4进5
  35、车八进七将5进136、马九进八车7平6
  37、帅五进一马5进338、帅五进一马3进4
  39、炮八平六炮9平840、炮九退一将5进1
  41、马八退七将5退142、马七进六将5进1
  43、马六进四将5退144、马四退六将5进1
  45、车八平五。。。。。。
  至此,黑只有士4退5,然后红炮九退一,黑只能将5平6,红车五平四抽车胜定。陈抟一算,不好!华山美梦岂不要落空?急中生智,想出一计,他故意说了几句讽刺赵匡胤的话,想激怒赵,使其上当。果然,赵怒不可遏,出现失误,功亏一篑。
  45、。。。。。。士4退546、车五退一!。。。。。。
  赵吃士失误,应该炮九退一。
  46、。。。。。。将5平447、马六退八车6退2
  48、帅五退一车6进149、炮六平四马4退3
  (黑胜)
  从此,陈抟便开始呼呼大睡,每当醒来便问:“现在谁是皇帝啊?”当回答不是赵匡胤时,便又倒下大睡。一等就是五十年,当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便把华山赐给了陈抟。而赵本人在下了这局棋后则吸取教训,很少动怒。大概这也是下棋能修身养性之所在吧。
  喜睡歌
  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
  宇宙茫茫总是空,人生大抵皆如醉,
  劳劳碌碌为谁忙,不若高堂一夕寐。
  争名争利满长安,到头劳攘有何味?
  世人不识梦醒关,黄粱觉时真是愧。
  君不见,陈抟探得此中诀,鼎炉药物枕上备。
  又不见,痴人说梦更认真,所以一生长愦愦。
  睡中真乐我独领,日上三竿犹未醒。
  睡歌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
  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
  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小闲气。
  争似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
  更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华山游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归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