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莲座莲瓣窄长,尖端饰曲卷象鼻花纹,是典型的明代莲瓣样式。座面居中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汉文款,可知为明永乐时宫廷所造佛像珍品。
【六臂玛哈嘎拉】
六臂玛哈嘎拉原是印度教之魔神(一说即大黑天),观音入其神识,故成佛教之护法、观音之化身。平常随侍观音,具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法。
六臂大黑天
此尊一面六臂,红圆三目怒睁,身色黑蓝,遍体发出烈火光焰,狰狞无比。身披一张白象皮,象头朝下,四腿搭在两肩和双腿后。最上右手向上抓着象脚,左手拿三叉戟,中间两只手,右手拿骷髅鼓,左手拿索子,主臂两手拿髑髅碗和月刀。尊身上除了象皮,脖子上青蛇、项链,脚脖和手腕上还缠着白蛇,象征着把龙王和药叉都降服,腰间围着虎皮裙,环绕着颗颗人头。
此尊虽然有六条胳膊,但只有两条腿,右屈左展,跨在一头仰卧的白象身上,白象左手拿着髑髅碗,右手拿着大萝卜。据说这象王也是个财神,非常凶暴,后来被玛哈嘎拉降服了。
据观音菩萨所发深宏誓愿,修持六臂玛哈嘎拉能降服和救度末法时期中逐渐恶化之众生;能庇护众生,脱离中阴身之苦;能解除众生生活的艰困及贫穷,圆满众生一切善愿。玛哈嘎拉是佛法中最重要之智慧护法,宜秘密供养、修持,则其加持迅速,日夜不断。
六臂玛哈嘎拉分黑、白等。黑色为香巴噶举、觉囊及格鲁派之主护法,手持钺刀、小鼓、人骨念珠及颅器、三叉、金刚绳。
六臂黑玛哈嘎拉,为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的化身。因菩萨思维众生难度之因,皆由魔所缠扰,于是化现玛哈嘎拉伏魔本尊,内怀彻骨之大悲,外现无比之威猛。平常随侍观音,三十二应救苦救难,据香巴噶举传承,此尊兼具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为黄教格鲁巴主要的护法神。
六臂白玛哈嘎拉,藏召贡波伊星诺布,译为如愿王依怙尊。原来是为香巴噶举的主要护法,后来萨迦(花教)贡噶苏南得到传承,亦成萨迦之宝。白玛哈嘎拉之刹土位于在印度大尸陀林中,毗那夜迦(象头天,大自在天长子)亦属其所管辖,主要是福、禄、寿、财富,重是在增法,为财神属性。凡正信行者有所祈求时,无不如愿满足。
白色六臂大黑天,为财神之一,手持摩尼宝、钺刀、小鼓及三叉、颅器等,威神甚大。
六臂白玛哈嘎拉
佛陀在世时,一次在印度罗洁斯坦的一个小村落,有一名印度舞者,对佛陀生起无上信心,以上好的音乐、歌曲及礼赞文来供养佛陀。
当佛陀入涅盘六百年后,这位舞者转生为一印度青年名为夏瓦立巴(84位成就者之一),有一次在无人森林内,进入甚深三昧禅坐,他看到虚空中出现一手鼓,而瞬间智慧的护法六臂玛哈嘎拉示现,亲传心咒给夏瓦立巴,由于夏瓦立巴的才智及苦修,他的修行生活如日月般灿烂,之后到南印度一座名山,在那儿观音菩萨及金刚亥母、度母及其他本尊均亲传他各种殊胜法门。
一千年后,一名印度行者强巴贝巴,在西藏静坐禅修;有了一些成就,但对于觉性之真实义尚未能完全证悟。便向本尊祈请示现,告知:“你需前往成就者夏瓦立巴处跟随他学习。”于是强巴贝巴于夏瓦立巴处得到了甚深大手印法门,并且体验觉性,如同蓝天般清明。
强巴贝巴于21天的禅修中,圆满了六臂玛哈嘎拉法门。并写下许多六臂玛哈嘎拉的殊胜仪轨。
虽然在西藏有许多翻译六臂玛哈嘎拉的大译师,但是唯一承续者为琼玻纳爵(香巴嘎举的祖师),琼玻纳爵于52岁时到达尼泊尔,并于50年中不断往返西藏、尼泊尔及印度之间,跟随150位成就上师修学佛法。并且圆满他们所传的法教,当他欲返回西藏时,遂将所有财物供养强巴贝巴,并且说道:“西藏是非常贫穷,请您赐予一些法门,来改善一切,并且可以增长财富资粮。”
于是强巴贝巴便告诉琼玻纳爵,关于六臂玛哈嘎拉生起之缘起故事,并且说:“它是慈悲的大黑天,你越依赖它,你的善愿越会圆满达成。你越念及它,你的障碍便将清净消除,如果你向它虔诚祈请,即使你未能成就其法门,他也将慈悲示现。”“即使你只有达到六臂玛哈嘎拉世俗谛之成就,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善果,我所给予你的护法就如同如意宝一般”。
【红棒玛哈嘎拉】
本是萨迦派主要的护法神,亦是本尊欢喜金刚的护法。上方是上师金刚总持与萨迦五祖师,右方是本尊喜金刚,左方是上乐金刚,次右为四臂伏魔金刚手,次左为三头六红马头明王。右二为空行卡雀母,左二为作明佛母。
红棒玛哈嘎拉
红棒玛哈嘎拉,身形矮胖,身黑色,一面二臂,三目圆睁,右手持钺刀,左手持颅器,有一红棒横放置双臂之中,人骨饰璎珞为具足庄严,身着虎皮裙,双足站于天魔背上,安住在智慧烈焰中。四周有其眷属等围绕,如欸(ǎi)嘎乍纪、四臂欲界天母、尸陀林主等等。
【嘉祥寺神恺记】
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变身也,五天竺并吾朝诸伽蓝等皆所安置也。有人云:大黑天神者,坚牢地天化身也。伽蓝安之,每日所炊饭上分供养此天,誓梦中语词之中曰:“若吾安置伽蓝,日日敬供者,吾寺中令住众多僧,每日必养千人之众,乃至人宅亦尔也。若人三年专心供吾者,吾必此来,供人授与世间富贵乃至官位爵禄。应唯悉与焉。吾体作五尺,若三尺若二尺五寸亦得通免之。肤色悉作黑色,头令冠乌帽子悉黑色也,令着裤驱褰不垂,令着狩衣,裙短袖细。右手作拳令收右腰,左手令持大袋。从背令悬肩上其袋之色为鼠毛色,其垂下裎余臀上。如是作毕,居大众食屋礼供者,堂屋房舍必自然之荣,聚集涌出。又若人常持念吾咒,四季大备肴膳酒羹饭食乃至百味,以五更时不知众多人供吾者,决定与富。其咒曰:唵密止密止舍婆隶多罗羯帝娑婆诃。”
印者,二手内缚舒二地二水,来去是也。供养印者用常途法。礼供人者,必于此神成父母之想,于三宝成外护,于众人成父母故也。余久闻天竺土风并吾当朝土风。诸寺安此天莫非丰饶。因之为断后辈之疑,以野客梦事引寻贻之焉。
大黑天神法,师云:“此最秘密也。不入室弟子不可传受。千金莫传努力赞(天赞)。”
大黑天神者,贻藏界梵号云摩诃迦罗天,亦云大黑天神。用普印,三摩耶形剑,青色三面六臂,前左右手横执剑左次手执人头(取髻提也)右次手执羊牝,次左右象皮张背后,以髑髅为璎珞也,故本云黑浅色也。仁王经良贲疏云:言塳间者,所住处也。言摩诃者,此翻云大。言迦罗者,此云黑天也。上句梵语,下句唐言。大黑天神斗战神也(既然经书上有此记载,那么可以说,斗战神佛应当是指大黑天而不是孙悟空,孙悟空只是吴承恩笔下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此人,又怎会有这样的一位佛呢?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对此已经做了详述)。若礼彼神,增其威德,举事皆胜,故向祀也。何以知者?三藏引别梵策云:孔雀王经说,乌尸尼国国城东,有林名奢摩奢那,此云尸林,其林纵横满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罗变化之身,与诸鬼神无量眷属,常于夜间游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诸珍宝,有隐形药有长年药,游行飞空,诸幻术药与人贸易,唯取生人血肉,先约斤两而贸药等。若人欲往,以陀罗尼加持其身,然往贸易。若不加持,彼诸鬼神,乃自隐形盗人血肉,令减斤两,即取彼人身上血肉,随取随尽,不充先约,乃至取尽一人血肉,斤两不充药不可得。若加持者贸得宝贝及诸药等,随意所为皆得成就。若向祀者,唯人血肉也。彼有大力即加护人,所作勇猛斗战等法皆得胜也。故大黑天神即斗战神也。此天即七母天为眷属(云云)有七姊妹者。一左闭拏,二娇吠哩,三吠瑟拏微,四娇么哩,五印荼里,六劳荼里,七末罗呬弭,是七名皆是真言也。大日经疏云:荼(tú,苦毒)吉尼真言,此是世间有造此法术者,亦自在咒术能知人欲命终者,六月即知之。知已,即作法取其心食之。所以尔者人身中有黄,所谓人黄犹牛有黄也。若得食者能得极大成就。一日周游四域,随意所为皆得。亦能种种治人,有嫌者以术治之极令病苦,然彼法不得杀人,要依自计方术。人欲死者去,六月即知之。知已以术取其心,虽取其心然有法术。要以余物代之,此人命亦不终,至合死时方坏也。大都是夜叉大自在,于世人所说大极,属摩诃迦罗,所谓大黑神也。毗卢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门,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过于彼无量示现,以灰涂身在旷野中,以术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无碍诸荼吉尼而诃责之:“犹汝常啖人故,我今亦当食汝,即吞啖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断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自济?”佛言:“听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欲死时,诸天夜叉等知彼命尽,争来欲食,我云何得之?”佛言:“为汝说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知已,以法加护勿令他畏得损,至命尽时听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故。”有此真言诃唎(二合诃定行利垢)诃(行除彼邪术之垢也)。瑜只经疏云:吽迦罗(名降三世降伏义)迦罗(又云黑暗)。大日经疏云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又云大暗夜天,以迦罗翻黑暗。仁王疏云:摩诃迦罗神(云云)。摩诃迦罗用普印,唵摩诃迦罗野娑婆(二合)贺。(引)南海传云:又复西方诸大寺处,咸于食厨柱侧,或在大库门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为神王状,坐把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地每将油拭黑色为形,号曰莫诃呵罗,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属,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秏,求者称情,但至食时,厨家每荐香火,所有饮食随列于前。曾亲见说大涅盘处般禅那寺,每常僧食一百有余。春秋二时,礼拜之际不期而至,僧徒五百临中忽来,正到中时无宜更煮,其知事人告厨家曰:“有斯仓卒事欲如何?”于时有一净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无劳见忧。”遂乃多然香火盛陈祭食,告黑神曰:大圣涅盘尔徒尚在,四方僧至为礼于圣踪,饮食供养勿令阙乏。是仁之力幸可知时,寻即总命大众令坐,以寺常食次第行之,大众咸足,其餐所长还如常日,咸皆唱善赞天神之力,亲行礼觐,故睹黑神。见在其前食成大聚,问其何意报此所由?淮北虽复先无江南多有置处,求者效验,神道非虚。大觉寺目真邻陀龙,亦同斯异矣。
【胜三世明王】
胜三世明王,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的明王。
胜三世,梵名Treloka-vijaya,音译怛隶路迦毗惹耶。
又作降三世明王、三世胜明王、圣三世明王、胜三世金刚,或称金刚吽迦罗(梵Vajra-hu^m!-kara)。
密号最胜金刚。
主摧灭惑障之果德。
与降三世明王是同体异名。
但是胎藏界现图曼荼罗持明院分别绘有降三世、胜三世二尊,恐系因大日经及大日经疏将‘降三世’及‘胜三世’二语词混用的缘故;而曼荼罗所绘二臂之胜三世系依大日经,八臂之降三世则为依据其他经轨而来。
此尊之形像,据大日经具缘品载,有猛焰围绕其周身,头戴宝冠,手持金刚杵,现至极忿怒之相。现图曼荼罗所绘此尊之形像为身呈青黑色,头戴宝冠,火发逆立,有三目,现忿怒形,双牙向上突出,右手持附三股杵之戟,手臂弯屈,左手持三股杵,周身亦有火焰,坐于磐石上。
此尊种子为塃(hah!)或嵔(ha)。
其三昧耶形于大日经具缘品及转字轮品各载为五股杵、三股杵。
印契为外五股印,即大日经密印品所称的金刚慧印。
据大日经真言品载,其真言为:
忿归命诃诃诃(hahaha,三乘行)毗萨么曳(vismaye,奇怪哉)萨缚怛他揭多(sarvatatha^gata,一切如来)毗舍也(vis!aya,境界)三婆缚(sam!bhava,生)帝隶路迦(treloka,三世)吠阇也(vijaya,降胜)吽(hu^m!,忿怒)惹(jah!,呼召警觉)莎诃(sva^ha^)。
意为:普遍归命诸金刚佛行之不思议力,由一切如来之境界所生之胜三世乃以忿怒警觉众生,令除尽惑障。
【乌枢沙摩明王】
乌枢沙摩明王,就是民间流传的秽迹金刚。
乌枢沙摩,梵名Ucchus!ma。
又作乌刍沙摩明王、乌刍瑟摩明王。
意译为不洁净、除秽焚烧、秽恶。
为密教与禅宗寺院中所安置的忿怒尊之一。
又称秽迹金刚、受触金刚、火头金刚、不净金刚、厕神。
是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轮身,与金刚夜叉(亦为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轮身)有同体异体的说法。
同体之说,则以乌枢沙摩明王为五大明王之一。
其本地另有释迦、普贤、不动、金刚手等异说。
此尊具有转不净为清净之德,故佛教界置于厕中祭祀。
此尊以深净大悲,不避秽触,以大威光,犹如猛火,烧除众生烦恼妄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故亦称除秽金刚。
其形呈忿怒相,由诸毛孔流出火焰,四臂具足,右手执剑,下手持罥索,左手持棒,下手持三股叉,一一器杖皆起火焰;若据陀罗尼集经卷九所载,则非忿怒之形,四臂之器杖亦有别。
此外,余经所载,更有异形。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辟支佛】【阿閦佛】【舍利弗】
更新时间2010…2…20 9:40:37 字数:1859
【辟支佛】
是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
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能独自悟道,其或是思惟世间生灭无常的道理,或是观察十二因缘、飞花落叶等,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但汉传佛教天台宗把「独觉」和「缘觉」另作区分: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指的就是(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菩萨乘。
【阿閦佛】
又称不动如来,梵语为Aksokhya,音译阿閦,意为“不嗔恚”。是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阿閦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由于他的愿力所感,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因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
阿閦佛心咒
南ná无mó薄bó伽qié伐fá帝dì阿à閦chù鞞pí牙yá莎suō哈hā
阿閦佛也叫救度三涂苦佛,所以帮助地狱鬼道乃至畜生道,常念这个阿閦佛心咒就能帮其超度,功德无量。
【舍利弗】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2358;&;#2366;&;#2352;&;#2367;&;#2346;&;#2369;&;#2340;&;#2381;&;#2352;Sar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鹙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这里所说的舍利子并不是佛经中经常提及的舍利子
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