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二十三又云:“允中先经师高君章本云,臣姓高,属徽州祁门县紫元庵焚修。”看来从绍兴初的高某,传至刘某,再传至金允中,是南宋东华派传承的一个分支,但因资料缺乏,其传播情况尚不得其详。他编著《上清灵宝大法》时,十分强调封建伦常对行法的作用:“惟忠惟孝,遵守礼法,是科教之本也。”又称:“求仙之道,礼法为先,灵宝乃孝道明王之教,以孝悌为主。忠直孝敬,自可动天地,感鬼神’。又十分强调善恶报应,要修道者行善远恶。说:“夫欲学道慕生,上隶真人,玄心栖邈,恭诚高灵者,当得世功相及,祸恶不侵,阴德流根,仁心下逮,乃可步真索仙,度名青府耳”。
  《岘泉集》所云镏冲靖,实为宋宁宗、理宗时道士留用光,曾封冲靖先生、冲靖至德昭应真人。《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末,元明善《龙虎山志》卷上,和张雨《玄品录》卷五皆有其传,所记略有出入。留用光,字道辉,江西贵溪人。《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之《留用光传》谓其“少解悟玄学,受法于(龙虎山)上清正一宫道士蔡元久。元久,宣和间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王道坚三世孙也。既入道,……诸法书靡一不练,专以玉府五雷法正一法为宗主”。元明善《龙虎山志》卷上《留用光传》则谓其年壮时遇汉天师传法,所得为“天心五雷法书”。该传云:“既壮,无所闻道,往游南岳,至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道逢一道人,自言是张辅元,与用光偕行。……次长沙(今属湖南),张谓曰:‘子事吾勤亦至矣,向吾慢子,观子之变,子益加敬。吾今入蜀,有一编书授子,子其秘之!’遂去。启视,乃天心五雷法书。”张雨《玄品录》卷五《留用光传》所记同此,只“五雷书”讹为“吾雷书”,且前无“天心”二字。《龙虎山志·留用光传》又称:
  “宋庆元(1195~1200)间,衢州(今浙江衢县)旱甚,郡守沈作砺……延命祷雨,而雨。郡上有事,后复祷雨于朝,亦雨。用光年四十,未得度为道士,至是即御前赐冠服,制三授至左右街都道录,太一宫都监,赐号冲靖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帛,撤(龙虎山)上清宫新而大之。嘉定(1208~1224)间,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后理宗立,复召用光,(辞谢)……越旬余……而化。向之张辅元者,或谓为汉天师也。”《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留用光传》谓,光宗时授冲靖先生,升左街道录。元代追封为“五雷宗师冲靖至德昭应真人”。观上面诸传所记留用光的行谊,很像神霄派道士,其得“天心五雷法书”又似天心派道士。但张宇初为明初正一道首领,其《岘泉集》将留用光归入东华派道士,或许是有根据的。
  入元以后,东华派的主要传人为林灵真(1239~1302)。
  灵真,名伟夫,字君昭,法名灵真,自号水南,人称水南先生。世为温州(今属浙江)平阳人。出身官宦世家。经纬史传、诸子百家、若方外之书,靡不洞究。而于四辅、三奇、阴符、毕法之旨,犹为加意。因累举不第,乃弃儒为道,舍宅为观,投礼提点复庵先生戴公煟为师,匾其宅曰丹元观。曾自谓:“予学道于虚一先生林公,东华先生薛公,于兹有年矣。
  幸造道域,参玄律,讵可韫所学而不济于世?乃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以度生济死为己任,建普度大会者不一。”其所云虚一先生林公,不详,东华先生薛公,即前举《灵宝源流》所列之薛熙真,亦不详其事迹。《灵宝源流》在薛熙真之后,继列水南先生林真人,讳灵真,证明后世东华派道士确已承认其为“绍开东华之教”的“一代真师”了。大约在元世祖至元末,被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表荐其为温州路玄学讲师,继升本路道录。此后,“退居琳宇,尽三洞领教诸科,及历代祖师所著内文秘典,准绳正一教法,撰辑为篇目,为《济度之书》一十卷,《符章奥旨》二卷”。即对灵宝斋醮科仪书进行整理增补,写成《济度之书》等,是东华派著作的撰述人。
  林灵真于逝世前,所传弟子甚众,“在州里不下百余人。
  在方外则天师门下高闲董公,宗师堂下闲闲吴公,金华谢公,括苍雨峰周公,武林隐王公,吴门静境周公。派孙有庐山钟岳于公,赤城天乐赵公,武陵廛隐方公,练溪岩谷周公,虚舟平公,竹外张公。此玄门之表表尤著者。……可谓一时授受之盛”。上列诸人,除闲闲吴公为吴全节外,余皆不详。
  林灵真临终前,贻书弟子林天任,命嗣其教。林天任,《仙都志》卷下有传,号横舟,昆阳(今河南叶县)人。曾出仕为修职郎,后归心玄学作道士,尝“采摭道典,黼黻教科,屡阐黄箓大斋”,曾被授命为凝和通妙观明法师、玄学讲师。
  林天任虽被授命嗣教,但《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所列东华历代宗师名单中,却未列其名,而是在林灵真之后,列:太极高闲先生董真人,讳处谦,字巽吉;三十九代天师太玄真人,讳嗣成。这是该书所列的最后两代祖师。《林灵真传》称“高闲董公”(即董处谦)是天师门下弟子,即正一派龙虎宗道士;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于元延皊三年(1316)嗣教作正一教主,表明此后东华派即融入正一道而不单传。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天心派,玄教】
更新时间2010…5…7 13:14:49  字数:7829

 【天心派】
  天心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北宋,流传至元代。
  天心派肇始于北宋道士饶洞天,被称作“天心初祖”。饶洞天,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初为县吏。据称,某夜梦神人告曰:“汝用心公平,执法严正,名已动天矣!”
  梦觉见华盖山上有五色宝光,上冲霄汉。寻光掘地,乃获金函一枚,开视,有玉箓仙经,题曰:《天心经正法》。
  据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称,此事发生在北宋淳化五年(994)。该序云:“淳化五年八月十五日,有肉身大士夜观山顶之上,有五色宝光冲上霄汉,翌旦寻光起处,……遂掘三尺许,得金函一所,开见金板玉箓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大士者,饶公处士也,名洞天。”据教内传说,饶洞天虽获天心正法“灵文”,但不识其文字,莫知其妙。后遇神人指点,令去找谭紫霄(南唐道士),可以解迷。“自兹数年寻历,获遇先生于南丰。既蒙教导,顿悟玄理。仍携处士谒见东岳帝君。帝曰:奉三仙(指浮丘王郭三真君——引者注)道旨,令授子宝印、阴兵。处士受已,再历诸涂、制命阴魔馘灭凶妖,祈禳水旱,啸命风雷,役神使灵,救人利物。于是四方慕道者,凡数百人从游”。
  声称仙人授天书,或掘地得神书,往往是道教诸多派别创始者创立道派的舆论准备。或许饶洞天自己撰写了一本名《天心正法》的经书,为了取信于人,才加以渲染和神化。
  《饶处士传》又称:“一日,率诸弟子登华盖之巅,授以至道。
  而誓曰:护气希言,绝利声色,立功为上,谢过次之。救人疾病、灾荒水旱为上功,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行。行此者,道合阴骘,虽未拜太上,亦居仙矣。……挥手别诸弟子,鼓风扬尘,行及奔马,倏忽不知所之。”以上一段,可视为饶洞天为天心派制定的立教宗旨和教规。邓有功在为《上清天心正法》所作的序中,又列有饶洞天的传法谱系,谓饶洞天“升天时,以法传弟子朱监观仲素,仲素次传游道首,道首传通直郎邹责,邹责传臣本师符法师名天信,至臣有功,传于今矣。”由上可见,饶洞天既为天心派写了经书,又为之立了教义教规,还有传法谱系,虽说弟子数百人仅为空泛之词,但可认定天心派业已建立。只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仅为单传,规模很小。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云:“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天心卷牍,历魏晋之变迁,经南北之分治,散失沦坠,几不可考。五季之后,有谭先生(紫霄)、饶先生(洞天),相继祖述而成书。”《上清北极天心正法》亦称“天心法者,自太上降鹤鸣山日授天师,指东北极之书,辟斥邪魔,救民是务”。太上降授张陵天心法,张陵传天心正法,当属假托,但它是从正一派龙虎宗分衍的一个支派,似乎可信。据上述二书所记,天心派在最初只传天罡大圣、黑煞、三光等三符,北极驱邪院、都天大法主等二印,用以行法,可见其初建时法术很简略。
  至北宋末、南宋初,有道士路时中者,以传天心正法名于世。方勺《泊宅编》卷七“朝散侍郎路时中行天心正法,于驱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他编有《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二书。他与饶洞天一样声称掘地得书的故事:“闭心内朝,……入室存真,异香降,回首见祖师于金光梵气中,谓余曰:余吴之赵升也,今传阙下焉。吾昔生于天目山中,有秘书,临上升之时,藏于江南句曲山三茅大山之顶,汝其往取。余后数年被命通守金陵,专谒峰顶,夜半,神光亘天,入深开掘可三丈许,得石函一,帛书一卷,约长六七丈,杂以蓬莱细沙。余得之,因厘为二十四品以传世。”这段话载于《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一,末署“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记”,实为路时中为此书所作之序。为了神化其书,卷中又称:“已上七品格言,并大观元年(1107)正月十五日至七月七日,屡受大教主天君密降口诀。自后至宣和元年(1119),品书禁书并降,笔以传真,在绍兴戊寅(二十八年,1158)也。天君降靖中如婴儿声,惟时中与弟子翟汝文亲闻笔记也。”去其神话成分不论,可以看出此三十卷的《玉堂大法》,大体写作于北宋大观至南宋绍兴年间。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亦云:“绍兴之初,路真官再编天心法,则用世法以定之者尤众。路君高才博达之士,撰传度科文,又于其法十卷之首,各作一序,极为精确。”由于受神霄等派的影响,路时中在所著《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汲取了新义,强调作法者应以内炼为基础,以道为本,法为末。如该书卷一称:“道在我身,修之久则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将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莫非法也。”卷三十论炼度亡魂时,也强调须以自己的玄功成就为基础,作法时只要“使内气以合外气,外神以符内神,则一瞬之间,报应如响矣。”
  据《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六《天心地司大法》,南宋末期又有廖守真传行天心法。该书彭元泰所作《法序》云:“昔宗师廖真人修大洞法,诵《度人经》,……(北帝敕)殷郊护助真人修炼大丹,所到则瘟疫消灭。后真人得道,遍历江湖。”
  “真人今为南昌仙伯,昔授萧君安国,即余之度师之父也。余昔受度师萧君道一先
  生,凡十有五年。……咸淳甲戌(1274)菊节星沙彭元泰稽首。”据下列师派所记,廖真人,名守真,蜀人。此书又有陈一中所撰《后序》,略云:“前件密法,仆昔得之于文亨费先生,先生得之于白云史先生,史公得之于彭真人。”又称:“仆近……会竹窗傅道判,谓得之于姑苏张湖山,湖山亦出于冲阳真人之门。……延皊丙辰(1316)下元日龙沙后学陈一中顿首谨书。”冲阳真人,即彭元泰,曾被元朝封为冲阳普惠诚正真人,见此书所载彭元泰《后序》。据以上二文,可图表如下:廖守真—萧安国—萧道—彭元泰——史白云—费文亨—陈一中—张湖山—傅道判按诸序所署之年甲推之,这是传承于南宋末期至元延皊间的一个天心支派。不见诸人传记,尚难考知其传播详情。
  在元代,又有雷时中(1221~1295)传天心道法。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雷默庵传》载,雷时中,字可权,号默庵,又号双桥老人。其先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后家于湖广(今湖北)之武昌金牛镇。早业儒,后绝念功名,弃儒入道。宣称:在宋咸淳六年庚午(1270)玄帝诞辰日(三月三日),当其正具表焚香,朗诵《度人经》时,路祖师亲降其坛祠,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之书一卷;随后,辛天君又奉昊天敕命降临其坛,教他“开阐雷霆之教”,“大兴吾教”。并说此路祖师实非别人,而是“晋时亲遇太上老君授以此法”者。查《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一,确有一个姓路的道士,名光,又名大安。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于晋武帝太康五年(284),遇一老叟授以“六天如意大法经箓”,至惠帝永熙二年(实为永平元年),“梦太上老君命右侍玉童赐玉钥匙十事”。“自此书符行功,布气治病、驱邪,无不应验”。于太安元年(302)白日冲天。显然,这是一个被神化的道士。雷时中只是为了独树一帜,另开天心道法的新局面,才上攀这个路祖师。
  根据《雷默庵传》所述,雷时中的天心道法确是不同于宋代的。第一,它既不祖述掘地得书的北宋人饶洞天,又不祖述南宋人路时中,而是迳直找了一个在晋时受太上老君传法的路大安作祖师;第二,不再称所传之教为“天心正法”,而称“混元六天如意道法”,并受昊天上帝之命“开阐雷霆之教”;第三,以《度人经》为主要经典。所有这些都表明雷时中所传的天心法,既非饶洞天一系所传,又非路时中一系所传,而是雷时中独创的所谓“混元法”,是宋代天心派所分衍的又一个支派。
  雷时中在打出新的旗号以后,果然影响很大,“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他本着“专以《度人经》为主”的宗旨,“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并博采儒释二家,“贯彻混融归于一致”。
  据说,经他这些努力后,收有“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
  据上述记载,雷时中所创的天心支派在元代是比较盛行的。
  《道法会元》卷一百五十四《混元六天妙一炁如意大法》,是雷时中支派所撰的经书。该书除载众多符、咒外,又有署名双桥老人,即雷时中所写的《修炼直指》一文。指出,修真之事,在于修炼自己的本真,不假外物而成。主旨在于“收心养气”、“拘制魂魄而已。”他批评不在收心养气上下功夫,而专务旁门小道的人。认为“咽龙虎精气,吞日月精华”,“补脑还精,行气咽液”,“淫少女阴中之精,采室女口中之唾”,“纳清吐浊,叩齿集神,导引按摩,存想呼吸”等,只能耗精费神,不利收心养气。作诗曰:“人人尽有本然真,何必勤劳向外寻,但把精神如宝玉,免教魂魄乱商参。”
  上书又列有其师派,为:混元开教大慈普惠路真君大安,混元演教一气妙道雷真人时中,天隐卢真人,仙真雷使查真人,天全张真人。卢真人,当为上文所述传行于西蜀的卢某,查真人即传行于东南的查泰宇,张真人不知为谁。此后及明清,未见天心派的记载,可能在元代中后期归并入正一道后不再独立传授了。
  【玄教】
  玄教是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元初,流传至元末。
  该派直接从龙虎宗分衍而来,其创始人为元初龙虎山道士张留孙(1248~1321)。他在至元十三年(1276),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赵阙觐元世祖,留侍阙下。此后以祈祷术“有验”,为元世祖所信任。十四年,赐号上卿,铸宝剑与之。
  十五年,赐号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佩银印。此后历成宗、武宗、仁宗等朝,宠遇不衰,屡蒙加封,由上卿加特进上卿;由知集贤院事到领集贤院事;由玄教宗师到玄教大宗师,并加开府仪同三司。至延皊二年(1315),头衔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张留孙从至元十五年作玄教宗师以后,即陆续从龙虎山征调道士到两都崇真宫(后升崇真万寿宫),或委以京师道职,或派至江南各地管理教务,以这批人为骨干,逐渐发展组织,最后形成一个规模较大、辖域较广的一个道派,时人称之为玄教。
  玄教的组织规模是比较大的。单就其领导骨干而言,即有几十人至百余人。袁桷《玄教大宗师张公家传》中,即载其主要弟子五十四人;首为继任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其次,以真人佩银印者三人:夏文泳、毛颖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