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心理应激在断食的条件下,通过心理自我或他人暗示、诱导,在心理应激的刺激作用下来达到辟谷状态,这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心理方法。
  d。自然辟谷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某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致使机体自然而然地达到辟谷状态。
  【辟谷派-断食疗法】
  早在19世纪,国外就已开始研究“禁食”(类似于中医气功中的“辟谷”),并用它来治疗各种疑难病症,而印度(尤其是在瑜珈功中)自古以来,凡遇疾病,常以“绝食”作为最理想治疗方法,国外习惯上把这种通过禁食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之为“饥饿疗法”。日本目前就有这种断食病院8000多家,可见断食疗法在日本已获得广泛临床应用。而美国、前苏联、法国、德国、中国台湾等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和国家,也都大量运用这种新型的疗法,并称之为一种“自然疗法”。自然疗法不像传统的医疗那样对人体产生种种有毒副作用,它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是对传统医的一次革新。
  国外的“饥饿疗法”是强迫自己不吃,而中国的“辟谷”则可避免了纯粹的挨饿带来的痛苦。“辟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不饮食的情况下仍然精力、体力充沛,还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更重要的并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之功效。
  人体本身就具有“断食”的本能。人在患病后,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引起不饥、不饿的状态——断食状态(类似于中医气功中的“辟谷”),机体自身也正是想通过这种“断食状态”来努力地断掉并摆脱病魔生存所需的种种营养因子之来源,为整个人体解毒,恢复整个人体代谢平衡和系统活力,力求通过增强机体的自愈力来恢复身心健康。这是机体对疾病的本能反应,实属一种好的兆头。但是,由于人们长期受传统医学观念的束缚,认为疾病所引起的这种不吃不喝现象是:一则是不吃不喝,认为是疾病加重的表现;二则是不吃不喝,认为是会造成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并加重病情。其实,患者也正是在这种不良心理的暗示、诱导之心理应激的作用下,真的导致病情加重,真正形成了真正的恶性循环了。此时,若能给予患者指导,使患者施加一种良好的暗示、诱导之心理应激的作用,再加上一种良好的饮食方式,很快既可摆脱病魔的困惑,甚至是病入膏肓,也可让患者扭转乾坤,直至达到起死回生之功效。例如,对于许多癌症患者,造成了食欲降低、身体消瘦、神疲乏力等恶病状态,甚至达到了不能进食的“绝食”状态,对于传统医疗要求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等。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断然采用断食辟谷的方法治疗,要求给予患者低蛋白、低营养、难消化的饮食等,依靠机体自身具有的自愈力,反而能让许多病入膏肓的晚期癌症患者起死回生。这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早在1700年前,中国古代养生学家和医学家就认为:节制饮食,有益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西晋的张华在他的《博物志》中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他说明:人的饮食越多越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管子》一书曰:“起居适,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适,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他说明了人的饮食生活方法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又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其中这说明:以酒为浆、醉以入房、大吃大喝、过食、饱食、美食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都是属于一种病态行为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晋代的葛洪在他的《抱扑子》中指出:“欲想长生,肠中清;欲想不死,腹中无滓。”他说明:只有节制饮食,保持了胃肠道的清静和清洁,减少胃肠道由饮食所带来的陈腐渣滓之蓄积,才有可能长生。
  【辟谷派-修炼作用】
  如果修炼气功呢,那对明心见性、体悟真理益处也是非常大的。其中比较著名的释迦牟尼、摩西、耶稣、穆罕默德这些圣者,都曾一次绝食40多天,然后获得体力、智力、灵力的飞越,终于悟道。他们从自身体验之后又传给后人。
  释迦牟尼佛讲过:“如果五体之内有任何病患之时,应先绝食”。耶稣讲的话是:“为了健康的关系,神会劝你挨饿,饿能洗涤你的胃肠,可以使健康祛病”。
  在中国,藏密的米德日巴尊,他因为学法,入山苦修十多年,饱受饥饿的磨练。道家的邱长春真人,在山上修炼的时候,也曾经大饿七十二次,小饿无数次,但他们在度过这些关头之后,成就了高尚的宫掖。这个辟谷,除了是一种开发功能的必经渠道之外,好处非常多。
  在精神方面,可以增进你的记忆力,加深理解力,增强意志力,培养忍耐力,充满勇气、意志的欲望,增强自信心,可辨别轻重,不拘小节,心情开朗,心胸开阔。
  在身体方面,可以改造虚弱的体质,祛除疾病,解除神经衰弱,增加精力,矫正肥胖,矫正消瘦,有益美容,预防老年病,预防癌症,矫正偏食,治愈慢性病、疑难病等等。
  在灵性方面,则会使你了解大自然的真理,加深信仰心,激发特异功能。
  在延长寿命方面,过去的科学家都认为遗传基因起主要作用,现在这种理论,已经被美国营养学教授,马克博士近年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推翻了。著名的马克实验证实,老鼠每周进食两天不易生癌,且其寿命延长一倍。过去山中那些老道活一百五十多岁,他还认为很年轻呢,是不是和辟谷有关系?这是从老鼠进食实验上联想的。
  在清除病源方面呢,也有特殊的效果。人类的疾病,多半是因为粪便滞留在肠内引起的,良好的排泄就是健康长寿的一个秘诀。这是医学博士伊非尔讲的。人类的大肠中粪便聚积,就会产生腐败的细菌,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的慢性食物中毒,于是发生疾病和衰老现象。这是谁说的呢?这是1907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维基米科夫讲的。因此,要想治病,首先就要把便道疏通,宿便清除。但宿便却不是灌肠或服食泄药可以清除尽净的唯有实行辟谷、绝食,做一次全身大清仓才能见效。只要一个星期,宿便就能被完全清除,其排出量少则360毫升,多则达到1800毫升。胃肠清除干净后,就会增加肠胃的吸收力,而且会使消化系统工作效率提高,营养吸收也跟着旺盛,这样一来,疾病就会自然痊愈,身体也会日趋强壮。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全真道支派之隐仙派(即犹龙派)】
更新时间2010…5…8 11:31:20  字数:856

 【隐仙派】
  全真道支派。又称隐派或犹龙派。尊明初道士张三丰为祖师。张三丰,元末明初人。其名字、籍贯、履历,各家记载不一,传说甚多。据明傅维麟《明书》卷一百六十《异散传》载,张三丰,名君实,字玄一,号玄玄,自号三丰子。辽东义州人。常衣一衲,行经街市,乡村,旁若无人。论三教经书,吐辞滚滚。或三五日,两三月,始一食。登山,其行如飞。元末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辞世而逝,后复生,乃入蜀抵秦,游襄邓,往来长安,历陇岷甘肃。洪武初,入武当,登天柱峰。使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宫,卢秋云住南岩宫,刘古泉、杨善登(或作澄)住紫霄宫,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观,营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之。明年,太祖遣道士访求,不得。永乐间,成祖又多次派人诏请,亦不获。英宗天顺三年(1459),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加封“韬光尚志真仙”。张三丰虽传有若干弟子,但生前并未组建道派。宗奉他的道派,由其信仰者组成。据清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道派》,该派称名隐仙派,一称隐派或独犹龙派。并谓张三丰承火龙真人,火龙师麻衣垂先生李和,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至陈抟时,又兼得少阳派刘海蟾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而为一。此说荒诞之处甚多,但张三丰曾受陈抟一系的思想影响,或许接近事实。此派形成时间虽不可考,但明清民国时期确有此派承传。《诸真宗派总簿》记有多个宗祖张三丰的道派。有: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八个。三丰崇拜最初兴起于湖北武当山,随着武当道的远播,遂在其他地区分衍出更多的小支派,上述各派反映了这个事实。
  【犹龙派】
  又称隐派或隐仙派,为元明间张三丰真人所创。据说张三丰之丹法出自陈抟,陈抟传麻衣道者李和,麻衣道者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张三丰。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号张邋遢,有超常的人体潜能,性格洒脱不羁。此派以高蹈隐逸为宗风,故称隐仙派。又由于此派称兼得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丹法之传,又称犹龙派。

【全真道龙门派支派之阎祖派,云巢派】
更新时间2010…5…8 11:32:46  字数:1398

 【阎祖派】
  全真龙门派支派。《诸真宗派总簿》谓为龙门“复”字岔派分支,在茅山乾元观。此“阎祖”据清笪蟾光《茅山志》卷九,当为明嘉靖、万历间道士阎希言。该书据明王世贞《囗州续稿。阎道人希言传》称:阎道人者,名希言,不知何许人。自言家山西。年二十七八时,成瘵几死,遇师诲以坐功,得无恙。嘉靖乙未(1535)、丙申(1536)间,去家学道。后从湖北武当至江苏句曲乾元观,顶一髻,不巾栉,身著粗布夹衫。盛暑辄裸而暴日中,不汗,穷冬间凿冰而浴。绝不为人道其所由得,叩之以延年冲举之术,亦不应。唯劝人行阴骘,广施予,勿淫勿杀,勿忧勿恚、勿多思而已。乾元观初极简陋,希言游金陵募资以成殿阁,并引山泉灌溉稻田数十亩。住观五十余年,于万历十六年(1588)卒。传有弟子舒本住、江本实、王合心等。笪蟾光《茅山志》卷九云:舒道人,“名本住,号一庵,金陵人”。“晚而慕道,浪迹诸名胜,至三茅郁冈之下,……结茅而栖。坚意精心,凡十余年。而道人阎希言者,始来自终南,丰腹重颔,不冠不履,舒知其不凡,拜为师。遂相与胼胝,兴复古乾元云。……与江文谷同为希言高足弟子,亨年九十有六。”又云:“江道人,名本实,号文谷,苏州玉田人。早岁弃家学道,万历壬午(1528)至郁冈师希言。尝言人生未尝无死,有尽形骸,人死未尝无生,当存精气,乃于洗心池旁培小阜祀重阳,因迭石塞牖,趺坐于中。谓其徒:每日向牖呼之,应则已,不应则入收敛遗蜕。凡呼之三年,乃不应,启石视之,坐蜕矣。故称为活死人墓。”著有《华阳真诲》行二世。又云:“王小颠,道名合心,常州宜兴人。生而慧辨,通儒术。弱冠居金沙,即悦水云之士,作方外游,启遍诸名山,访高流,见阎希言,师事之。……先生学博而才敏,构词用意出人意表。”此云师事阎希言,疑当为师事阎希言之徒。笪蟾光《茅山志》卷三所载万历四十一年《神宗为圣母建金箓斋词》、万历四十三年《神宗三辛忏醮词》中,皆有“特命本山乾元观真道士李教顺等,祗就殿廷启建金箓”,“讽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一藏”等语,此李教顺当为阎希言之徒裔。《诸真宗派总簿》记“阎祖派”派字为:“复本合教永,圆明寄象先,……”等二十字,据上记阎希言所传徒裔之辈字,与此相吻合,故所谓“阎祖派”当为阎希言所传之派系。但“教”字后传代情况不明。此后龙门派之宗师系第七代沈常敬(号太和),晚年亦住茅山传道,顺治十年(1653)卒。传有弟子孙守一(号玉阳)和黄守元(号赤阳),为龙门第八代。孙守一又传阎晓峰,为龙门第九代。孙、阎皆住茅山乾元观,但据《金盖心灯》之《道谱源流图》载,阎晓峰“所传后人改皈茅山法派”,表明阎晓峰后已非龙门派。似乾元观所传一直为阎言系之徒裔。
  【云巢派】
  全真道龙门派支派。由龙门第八代陶守贞开启。以浙江湖州金盖山为传播中心。据《金盖心灯》卷二《靖庵先生墓表》等载,陶守贞,原名然,字浩然;派名守贞,号靖庵。世居浙江会稽,祖唐应蜀藩聘,遂居蜀。幼孤,随母居蜀。母卒,至浙江吴兴依族侄陶思萱,寻入金盖山修道。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受戒于北京白云观王常月,授以卷册,遣归金盖。康熙十二年(1673)卒。传法给族侄陶思萱(号石庵),为龙门第九代。陶传第十代徐清澄(号紫垣),徐传第十一代徐一返(号隆岩)。一返兼承正一派,法名汉臣。“祷雨祈晴,无不立应”。沈一炳弟子龙门第十二代陈阳复(号樵云)亦曾得徐一返授正一法。其该派分衍为更小支派,传衍于江浙。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符箓三宗之上清派支派之北帝派,天台派】
更新时间2010…5…8 11:49:09  字数:2919

 【北帝派】
  上清派支派。属于经箓派道教。唐代道士邓紫阳,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开北帝派。邓紫阳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传其术。北帝派传《北帝经》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祸之事。
  【天台派】
  上清派支派。唐代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至司马承祯,又开天台山道派和衡山道派。司马承祯居天台山,和陈子昂、李白、孟浩然、宋之问、王维、贺知章等交游,道功甚高,传薛季昌,薛传田虚应,田传冯惟良、徐灵府、陈寡言等。天台派和衡山派皆是唐代传上清经箓的道派。
  【符箓三宗】
  唐末宋初,道教中的天师道和上清、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箓”。即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称为符箓三宗。以后出现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均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本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当时是三山鼎立,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但到了南宋气息奄奄的理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皇帝因为张天师禳灾有功,封张可大先生为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也就是说,早在宋理宗时候,龙虎山的海拔高度,就已经被人为地提到茅山和阁皂山之上。
  【上清派】
  上清派约形成于东晋时期,以专门传播习炼《上清经》而得名。上清经是由《黄庭经》而衍生出的道经系列,也称《大洞真经》。上清派以存神服气为修行方法,辅以育经、修功德。
  尊奉上清经系的道派。上清派创始人是东晋天师道士杨羲、许谧、许逊。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杨羲扶乩降笔,称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上清真经》31卷,命杨羲用隶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及其子许逊,二许又传写上清经,并修行上清经法得道。东晋末,王灵期至许黄民(许逊之子)处求上清经后,又增删润色,造作上清经法至五十余篇。江东道士慕上清经法丰博,争相传抄,故在江东地区形成传授修习上清经法的上清派。上清派以晋代女道士魏华存(南岳魏夫人)为第一代宗师,杨羲为第二代宗师。杨羲以下依经法传授次序,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师是许穆、许翔、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陶弘景齐梁时居茅山传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上清派遂为茅山派所承袭。
  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为最高神灵。上清派最具特点的修炼方法是存思。认为通过存思,天地之神可以进入人体,人体之神与天地之神囗混融,即可长生不老,飞登上清。上清派的存思、服气、咽津、念咒、佩符等修持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