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纲日坠”,意欲整顿其教之纲纪,著《道门十规》以加强其教规,但收效甚微。
  另外,正一道还有分支,乃至于分支的分支:
  正一道分支:正乙派,清水道,闾山三奶派,玄教。
  正一道分支--【神霄派】支派之:穹窿山派,西河派。
  正一道分支--【阁皂山派】(即灵宝派)支派之:升玄派。
  正一道分支--【清微派】支派之:新武当派。
  正一道分支--【上清派】支派之:北帝派,天台派。

【全真教的特点和组织结构,分支】
更新时间2010…5…11 12:54:55  字数:2408

 全真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即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全真道是后期道教中最大的派别之一,较之旧道教有显著特点:(一)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如王喆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典。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尤以融合佛教禅宗理论最为突出。马钰《神光灿》:“禅为宗,道为祖”,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玄言正旨序》:玄宗(指全真道)“与禅宗实为相近”。(二)教义中,出世思想十分浓厚。在王囗和七弟子诗文中,极力贬斥人生之价值,宣扬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狱”、“火宅”,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捐妻舍子,“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以离“苦海”。(三)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一返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只追求“阳神”、“真性”不死。认为人之肉体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王囗《金关玉锁诀》:“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立教十五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至真语录》:“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阴阳之外则其神不死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与道教南宗相反,主张先性后命,以性兼命。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首务。(四)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不尚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规定道士心须出家住道观,不许蓄妻室。为了约束道士言行,制定各项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这些皆与正一道有很大区别。全真道在金代的发展有限,至蒙元前期,以成吉思汗之召见、宠遇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道发展至鼎盛。当时全真道宫观遍布北方各省区,“虽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此鼎盛局面,自丘处机起,历经尹志平、李志常两任掌教,大约三十年。至元宪宗五年(1255),佛道《化胡经》之争起,元室袒佛,全真道败北。此后元室下令焚毁除《道德经》之外的一切道经,全真教遭受沉重打击,全真道鼎盛局面因之结束。故在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几任掌教中,处境都较困难。又经历约三十年,元成宗即位,驰焚经之禁,全真道获得正常发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平定江南,全国统一。此后,原同源异流而分传于金与南宋的全真道和道教南宗,逐渐认同、融合,至元代中后期,二宗合并的条件渐趋成熟。在南宗道士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二宗经过对祖师宗祀的调整,南宗最后并入全真道。合并后的全真道遂成为更大的道派,而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明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约束政策,对道教正一派有所崇奉,对全真道支持较少,全真道自此进和衰落时期。金元时期形成的统一领导核心(以北京白云观为基地)顿然解体。在此情势下,统一的全真道渐次分解成诸多小支派。主要的有“七真派”,即宗祖马钰的遇仙派,宗祖谭处端的南无派,宗祖刘处玄的随山派,宗祖丘处机的龙门派,宗祖王处一的嵛山派,宗祖郝大通的华山派,宗祖孙不二的清静派等。另外,又有一些全真道士分别组成“五祖派”,即宗祖王玄甫的少阳派,宗祖钟离权的正阳派,宗祖吕洞宾的纯阳派,宗祖刘海蟾的刘祖派,宗祖王囗的重阳派。如此众多的全真支派出现,并不表示全真道的兴旺发达,恰好反映它的衰落。它们的形成时间,最早在明代中后期,多数在明后。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龙门派因王常月的阐扬,曾经在清初一度“中兴”,其余各派,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教主要分支--北宗和金丹派南宗。王重阳派兴起于北方,张伯端派兴起于南方,故王重阳派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
  全真派支派较多,其主要的是:
  (一)五祖派:即
  道教尊奉之东华帝君王玄辅,号少阳,传少阳派;
  钟离帝君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传正阳派;
  纯阳帝君吕岩(字洞宾),号纯阳,传纯阳派;
  海蟾祖师刘操(字宗成),受於钟离帝君,传海蟾刘祖派;
  重阳祖师王,号重阳,传重阳派。
  (二)北七真派:即
  邱处机,号长春,传全真龙门派;
  刘处玄,号长生,传全真随山派;
  谭处端,号长真,传全真南无派;
  马钰,号丹阳,传全真遇仙派;
  郝大通,号广宁,传全真华山派;
  王处一,号玉阳,传全真嵛山派;
  孙不二(坤道),传全真清静派。
  (三)南五祖紫阳派:
  即张紫阳(伯端)之紫阳派。
  石杏林为第二代祖师,
  薛道光为第三代祖师,
  陈泥丸为第四代祖师,
  白玉蟾为第五代祖师。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赞美六圣人道场和三皇道场以及瑶池胜景】
更新时间2010…2…23 13:30:22  字数:1774

 第一:《封神演义》中【赞(太上老君)大罗宫玄都洞八景宫】
  (一)【大罗宫玄都洞八景宫】
  有诗为证,诗曰:
  仙峰巅险,峻峻崔嵬。坡生瑞草,地长灵芝。根连地秀,顶接天齐。青松绿柳,紫菊红梅。碧桃银杏,火枣交梨。仙翁判画,隐者围棋。群仙谈道,静讲玄机。闻经怪兽,听法狐狸。彪熊剪尾,豹舞猿啼。龙吟虎啸,翠落莺飞。犀牛望月,海马声嘶。
  异禽多变化,仙鸟世间稀。孔雀谈经句,仙童玉笛吹。
  怪松盘古顶,宝树映沙堤。山高红日近,涧阔水流低。
  清幽仙境院,风景胜瑶池。此间无限景,世上少人知。
  (二)玄都洞,上面一联云:
  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
  鸿潆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三)八景宫玄都洞。真好景致!怎见得,有赞为证:
  金碧辉煌,珠玉灿烂。菁葱婆娑,苍苔欲滴。仙鸾仙鹤成群,白鹿白猿作对。香烟缥缈冲霄汉,彩色氤氲绕碧空。雾隐楼台重叠叠,霞盘殿阁紫阴阴。祥光万道临福也、瑞气千条照洞门。大罗宫内金钏响,八景宫开玉磬鸣。开天辟地神仙府,才是玄都第一重。
  第二:《封神演义》中【赞(通天教主)金鳌岛碧游宫】
  这个原是截教教主所居之地。好所在!怎见得,有赋为证:
  烟霞凝瑞霭,日月吐祥光。老柏青青与山岚,似秋水长天一色;野卉绯绯同朝霞,如碧桃丹杏齐芳。彩色盘旋,尽是道德光华飞紫雾;香烟缥缈,皆从先天无极吐清芬。仙桃仙果,颗颗恍若金丹;绿杨绿柳,条条浑如玉线。时闻黄鹤鸣皋,每见青鸾翔舞。红尘绝迹,无非是仙子仙童来往;玉户常关,不许那凡夫俗女奠定窥。正是:无上至尊行乐地,其中妙境少人知。
  第三:《封神演义》中【赞西方极乐世界】
  (一)西方胜境,比昆仑山大不相同。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宝焰金光映日明,异香奇彩更微精。
  七宝林中无穷景,八德池边落瑞璎。
  素品仙花人罕见,笙簧仙乐耳更清。
  西方胜界真堪羡,具乃莲花瓣里生。
  (二)准提曰:我那西方绝好景致:
  西方极乐真幽境,风清月朗天籁定。白云透出引祥光,流水潺潺如谷应。猿啸鸟啼花木奇,菩提路上芝兰胜。松摇岩壁散烟霞,竹佛云霄招彩凤。七宝林内更逍遥,八德池边多寂静,远列巅峰似插屏,盘旋溪壑如幽磬,昙花开放满座香,舍利玲珑超上乘。昆仑地脉发来龙,更比昆仑无命令。
  第四:《西游记》中【赞灵山】
  (灵山)好去处——
  灵峰疏杰,迭嶂清佳,仙岳顶巅摩碧汉。西天瞻巨镇,形势压中华。元气流通天地远,威风飞彻满台花。时闻钟磬音长,每听经声明朗。又见那青松之下优婆讲,翠柏之间罗汉行。白鹤有情来鹫岭,青鸾着意伫闲亭。玄猴对对擎仙果,寿鹿双双献紫英。幽鸟声频如诉语,奇花色绚不知名。回峦盘绕重重顾,古道湾环处处平。正是清虚灵秀地,庄严大觉佛家风。
  第五:《西游记》中【赞(菩提老祖)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山)真好去处。但见: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第六:《封神演义》中【赞三皇之火云洞】
  好山,真无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异草依依。怎见得,有赋为证,赋曰:
  势连天界,名号火云。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垒;猗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加;蒙蒙茸茸的碧草,龙须柔软;古古怪怪的古树,鹿角丫叉。乱石堆山,似大大小小的伏虎;老藤挂树,似湾湾曲曲的腾蛇。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涧中只见那香香馥馥的瑞莲花。洞府中锁着那氤氤氲氲氲的雾霭;青峦上笼着那烂烂熳熳的烟霞。对对彩鸾鸣,浑似那咿咿哑哑的律吕;双双丹凤啸,恍疑是嘹嘹亮亮的笙笳。碧水跳珠,点点滴滴从玉女盘中泄出;虹霓流彩,闪闪灼灼自苍龙岭上飞斜。真个是:福地无如仙景好,火云仙府胜玄都。
  第七:【赞(天庭中王母娘娘)瑶池胜景】
  只见瑶池那些光景。甚是稀奇。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顶摩霄汉,脉插须弥。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傍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焰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苍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端;青鸾对对,迎风跃舞世间稀。又见黄邓邓Я叩а欤幻骰位谓趸ㄗ┢搪觇А6恍校饕恍校∈侨锕溷冢荒弦淮币淮床涣吮Ω笄砺ァT乒獾钌铣そ鹣迹痪巯赏は律衔怼U牵航疸谔弥邢衫侄街细茄亍

【有诗为证赞六大圣人和镇元大仙】
更新时间2010…2…23 13:42:57  字数:1496

 第一:《封神演义》中【有诗为证赞太上老君】
  (一)只听得半空中一派仙乐之声,异香缥缈,板角青牛上坐一圣人;有玄都大法师牵住此牛,飘飘落下来。怎见得,有诗为证: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二)老子作歌,歌曰:
  “玄黄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进群迷。
  清静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
  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三)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怎见得,有诗为证: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陇闻。
  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
  (四)有诗为证,诗曰:
  鸿濛剖破玄黄景,又在人间治五行。
  度得轩辕升白昼,函关施法道常明。
  第二:《封神演义》中【有诗为证赞元始天尊】
  (一)元始天尊顶上现庆云,有一亩田大;上放五色毫光,金灯万盏,点点落下,如檐前滴水不断。
  一对提幡,一对提炉,两行羽扇分开。怎见得元始天尊出玉虚宫光景,有诗为证:
  鸿濛初判有声名,炼得先天聚五行。
  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
  群仙队里称元始,玄妙门庭话未生。
  漫道香花随辇毂,沧桑万劫寿同庚。
  (二)霭霭香烟,氤氲遍地。怎见得,有歌为证,歌曰:
  混沌从来道德奇,全凭玄理立玄机。太极两仪并四象,天开于子任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黄庭”两卷度群迷。玉京金阙传徒众,火种金莲是我为。六根清静除烦恼,玄中妙法少人知。二指降龙能伏虎,目运祥光天地移。顶上庆云三万丈,遍身霞绕彩云飞。闲骑逍遥四不相,默坐觉檀九龙车。飞来异兽为扶手,喜托三宝玉如意。白鹤青鸾前引道,后随丹凤舞仙衣,羽扇分开云雾隐,左右仙童玉笛吹,黄巾力士听敕命,香烟滚滚众仙随。阐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
  第三:《封神演义》中【有诗为证赞通天教主】
  (一)有赞为证,赞曰:
  辟地开天道理明,谈经论法碧游京,
  五气朝元传妙诀,三花聚顶演无生。
  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
  八卦仙衣飞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蘋。
  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徒众三千分左右,后随成姓尽精英。
  天花乱坠无穷妙,地拥金莲长瑞祯。
  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
  对对幡幢前引道,纷纷音乐及时鸣。
  奎牛稳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霭霭沉檀云雾长,腾腾杀气自氤氲。
  白鹤唳时天地转,青鸾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离金阙,来聚群仙百万名。
  (二)怎见他(通天教主)的好处,有诗为证:
  鸿钧生化见天开,地丑人寅上法台。
  炼就金身无量劫,碧游宫内育多才。
  第四:《封神演义》中【有诗为证赞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接引道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头挽抓髻。
  准提道人,挽双抓髻,面黄身瘦,髻上戴两枝花,手中拿一株树枝。
  (一)【有诗为证赞接引道人】但见: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详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廖,福经洪波语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请闲极乐是西方。
  (二)【有诗为证赞】:
  身出莲花清净台,二乘妙典法门开。
  玲珑舍利超凡俗,璎珞明珠绝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树长金苔。
  只因东土多英俊,来遇前缘结圣胎。
  (三)有偈为证,偈曰:
  (准提道人)身披道服,手执树枝。八德池边常演道,七宝林下说三乘。顶上常悬舍利子,掌中能写没文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