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羲(来源:中医词典)
  伏羲,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太平御览·诗含神雾》记载:在一个极乐的国土“华胥氏之国”中有位姑娘,一天,她来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玩耍,偶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就踩到这个巨大的脚印上,结果竟象有了什么感应,便这样怀了孕,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人首蛇身,取名宓牺(即伏羲)。由于伏羲的降生是其母踩了雷泽中的“大迹”而受孕的结果,因此,先人们认为他是“雷神”之子,遂推其为人民的君主,百王的首领。
  伏羲的历史功绩巨大,就医药方面来说,是伏羲创造了八卦和九针。《易传》说:在远古时代,是包牺氏统治天下,他经常仰头观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泽壑走向。又观鸟兽动物皮毛的纹采和生长在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各得其宜的情况,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创造八卦,用来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性质,用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关于伏羲的传说(补充)
  天水出土的鲵鱼纹瓶伏羲被人们称之为“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他领导定嫁娶;做网罟;画八卦;造琴瑟;设官职……按照常理来说,创造了如此功绩的伏羲其形象应该是聪明英武,然而自春秋战国以来,关于伏羲的形象却是“人首蛇身”,尤其在汉代以后,伏羲“人首蛇身”的图案更是被作为装饰图案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无疑是一种怪物。难道“人文始祖”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怪物”?从人们的情感来说,把伏羲的形象作为装饰图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崇拜敬仰,或者把他当作“守护神”。
  显然,伏羲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人首蛇身”。那么伏羲为何以“人首蛇身”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呢?
  12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在兰州举行,记者就“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这一问题采访了天水师范学院的刘雁翔先生以及其他的专家学者。
  上古先祖多蛇形
  刘雁翔先生是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的副编审,长期致力于陇右文化的发掘研究。他认为在上古时代,并不是伏羲一人被描绘成蛇形,除伏羲之外,还有女娲、黄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据统计,《山海经》中所记载的454个人物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138个。可见,用蛇形来描述先祖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崇拜方式。
  要解开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这个谜团就必须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研究这种文化现象。刘雁翔先生翻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对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进行了探究。最终,他将古籍中零散的记载串连起来,发现了“人首蛇身”的来龙去脉。
  从古代的记载来看,伏羲姓风。关于“风”字,在《说文》中有“风动虫生”的解说,在甲骨文的卜辞中,“虫”和“巳”为同一个字,而“巳”就是蛇,《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虫为蛇”之说。由此可见,风与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从姓氏的起源来看,上古时期人们的姓氏大多与部落的图腾有关系,有些姓氏就直接来自于部落图腾。由此看来,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就是从风姓部落的图腾“蛇”演化而来。那么在远古时期,古成纪地区真有一支崇拜蛇,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在繁衍生息吗?
  “人首蛇身”是误解
  对于记者的问题,刘先生认为,伏羲部落并不是以“蛇”为图腾的,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是人们的一种误解。其实,应该是“人首龙身”,而这个龙则是从大鲵演变而来。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伏羲的形象应该是‘人首鲵身’而不是‘人首蛇身’。所谓的蛇身实质就是简化了的龙。”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太嗥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这就是说,龙是伏羲部落的族徽或图腾。
  刘先生认为,蛇是龙的原型,龙的形象是蛇演变而来的,这种见解是似是而非的。蛇系爬行动物,而传说中的龙和水的关系密切,民间故事中就有四海龙王之说。从记载来看,有“龙,水物也”;有“龙生于水”;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之说。尤其是龙的本领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了蛇,蛇是无法与其相比的。
  显然,龙的原型不是蛇而是其他的一种动物。
  揭开龙的原始形象
  既然龙和蛇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么龙的原始形象究竟是什么呢?
  “龙的原始形象首先是古成纪地区的一种动物,与当时的原始先民的关系密切,能给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唯其如此,人们才有可能把它当图腾。”这几点也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蛇很快就排除了,因为蛇的攻击性强,而且蛇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并不密切。那么究竟什么水生动物和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呢?
  沿着“龙为水物”的思路类比,则与龙同为“水物”且鳞身的非鱼莫属。刘先生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看到了一条关于龙鱼的记载。“龙鱼陵居,其状如狸,一曰。”这种龙鱼长着一支角,似狸而陵居,还能够乘云直上。
  这种龙鱼究竟为何物呢?对于龙鱼的解释《尔雅》中说:鲵之大者谓之。鲵鱼又名人鱼,俗称娃娃鱼。
  鲵鱼属两栖科,一般身长60厘米—70厘米,大者达到180厘米,栖息在山谷溪流中,以鱼、蛙、虾为食,叫声和小孩啼哭相似。如今天水市东南部林区的曲溪风景区尚有成群的鲵鱼生活着。
  考古发掘证实,在6500年前,天水的气温要比现在热,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生活着大量的喜暖动物,其中有苏门答腊犀牛、猕猴、象等动物。但到了距今6500年—5000年时,气候发生变化,逐渐变得寒冷干旱起来。我们可以得知在6500年前,天水的自然环境要比现在好得多,适合鲵鱼活动的地域一定非常广大。那时先民的生存发展和鲵鱼的关系密不可分。尤其是它如同小儿哭泣的叫声,就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启示。生活在此地的伏羲部族遂以鲵为图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把鲵的形象绘制到了许多地方,如今在天水武山、甘谷出土的两件人首鲵鱼纹瓶,就是当时先民对鲵鱼图腾崇拜的一个缩影。天水出土的鲵鱼纹瓶,从一个侧面证明,龙的原始形象就是鲵鱼,它们正是原始的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也是伏羲部族的图腾神。
  可见,“人首蛇身”其实就是对“人首龙身”的误解,伏羲部族的图腾应该是一个简化了的大鲵。
  伏羲创造了神,女娲创造了人,神农氏创造了兽,伏羲跟女娲同为人面蛇身,故有人认为此二人是兄妹或者姐弟,不过山海经,史记等书中并无记载,是以一本日本的古书中的记载确定此二人为兄妹或者姐弟关系。
  更有传说此二人婚配创造了华夏民族,此事更是子虚乌有,伏羲跟女娲两位创世神属对立关系,神与人从创立之初便不合,后女娲作出很大牺牲,放弃自己的创世神威而死,而使神与人从此无法接触,此传说的来历应该也来自日本,据凤凰卫视美洲台介绍,日本神话中大和民族是由兄妹二人结婚后创造出来的。日本神话源于中国神话,但受北欧神话跟希腊神话影响很大。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地皇神农氏】
更新时间2010…1…15 11:15:19  字数:11384

 【地皇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神农氏
  外文名:PatronofAgriculture
  别名:炎帝
  国籍:中国
  民族:华夏
  出生地:烈山(今湖北省厉山镇九龙山)
  职业:部落首领
  主要成就:发明农业、医药
  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称号:神帝
  体质:五德之身
  神农氏
  【简介】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用作药用;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
  【神农后裔】
  相传在炎时期,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天子,炎帝部落分迁离了黄河流域。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入帝部落,一部分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在尝百草不幸中毒而死亡。
  【神农洞和神农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历史记载】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来招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不。”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炎帝≠神农氏或炎帝═神农氏】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呢?关于炎帝和神农氏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这一派的观点现在占上风,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尝百草的主题。而另一派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系统的人,扯不上关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
  古代史书关于神农氏的世代记载是这样的: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前面忘了说明的需要说明一下,即神农氏以前包括神农氏的时代,像伏曦,女娲,神农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而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往往产生歧见,比如关于古蜀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多人都认为蚕从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代君王,但是实际上蚕从和鱼凫乃是两个分别长达数百年的古蜀国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十几个世代。(《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请注意这个“世”字。)这就是为什么伏曦,女娲,神农的统治往往高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计算,那么神农氏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两千年(如果是十七个世代则大约是五百年)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