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说中,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后就决心降服它。可黄水怪神通广大,二人激战九九八十一天不分胜败。颛顼便上天求女娲神帮忙。女娲借来天王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颛顼用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为了给人间造福,他用天王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从此这里有山有水,林茂粮丰,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颛顼在当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颛顼生前惩治黄水怪,死后仍可退水救民。相传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乖乖地沉下水去,随后,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
  【颛顼历】
  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最后,在18种改历方案中选定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太初历以365385/1539日为回归年长度,2943/81日为朔望月长度。西汉末年,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更名为三统历。
  《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该历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置于九月之后,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颛顼历》有两大特点:一是其时秦政权尚僻处于雍州,不与诸侯各国交往。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视秦国,所以它实行的历法,直到秦统一天下后才推行全国。但又汉行秦历,才使《颛顼历》一跃而奉为历法“正统”。二其时古四分历理论已非常成熟,所谓《颛顼历》,只不过是月建有差,历策却仍是一个师傅下山的“畴人”用古四分历方法拟订的。由于前367年夏历十一月初一日干支为乙卯(年干支也是乙卯!),是用古四分历推步而出,而《颛顼历》历家又称之为“乙卯元”可知,《颛顼历》不过是“古四分历”或迳是《殷历》的一支而已。关于此两历关系中的“正统”问题,实在是要与历史的看法来个“否定之否定”。
  【颛顼陵墓】
  颛顼、帝喾陵位于河南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土山之阳,人称“二帝陵”。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两陵相距60米。颛顼陵南北长66米,东西宽53
  米,高约26米;帝喾陵略小且居后两米。据专家分析,这种长辈陵冢大、晚辈陵冢小;长辈陵位趋前、晚辈陵位趋后的殡葬方式,正好印证了颛顼帝“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二帝陵园从下至上有御桥、山门、庙院、陵墓、碑林及纵横其间的甬道,占地面积350多亩;陵墓四周有围墙,称“紫禁城”。史书记载,二帝陵建筑宏伟,碑碣林立,松柏蓊郁,历代帝王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农历三月二十八为颛顼帝诞辰日,民间祭祀大戏喧嚣,人声鼎沸,香火缭绕,热闹非凡。但因年代久远,陵区地处黄河故道和紧靠硝河,河水多次泛滥,风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间,陵墓和建筑群全部被黄沙掩埋于地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特别重视对二帝陵的保护和开发。政府连续多年在二帝陵区和周围育林封沙,使整个陵区被数万亩苍茫的森林所环抱。特别是1986年以来,对二帝陵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清沙、钻探和开发建设,原有的山门、宋井、庙宇、碑亭、陵墓、围墙和多条甬道相继重见天日;挖掘出165块御制祭祀碑、大量仰韶、龙山文化陶片及其他文物碎片;在陵区内,经过科学钻探表明,深层尚有大量碑碣及陶片。近年,当地政府对二帝陵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先后修建了山门、祭拜殿、二帝塑像、棂星门、碑廊、配殿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陵园外,芳草萋萋,林涛奔涌;陵园内,松柏参天,庄严肃穆,透出了帝王陵园的沧桑与威严,一年四季前来寻根拜祖的海内外华人、华侨络绎不绝。公元2000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颛顼、帝喾二帝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设置了专业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安阳市人民政府、内黄县人民政府都隆重举行盛大的公祭大典。每年这一天,都有数十万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夏子孙前来参加祭祀活动,即时礼炮轰鸣,钟磬悠扬,颂歌齐唱,共祈华夏血脉永昌、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另一种说法:颛顼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商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颛顼墓是真是假,目前尚不敢断言,但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化遗址则确凿无疑。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遗址表面散布着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名〃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三皇五帝-圣王唐尧】
更新时间2010…1…18 14:05:50  字数:18033

 【尧】
  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诞生;随其母在庆都山一带度过幼年生活。15岁时在唐县封山下受封为唐侯。20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家眷】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继承人】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父母】
  相传尧父为帝喾,母为陈锋氏女。帝喾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尧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山西临汾(平阳)尧庙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
  相传陶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始建于晋,历经重修,现存为清代遗物。规模雄伟,布局疏朗,前有山门,碑列两侧,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尧王与四大臣宰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因此得名。尧井传为尧王所掘,为记其菌,上筑井亭一座。广运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高达27米,形制宏伟壮丽,殿周有廊环峙,柱础雕刻精,殿内金柱肥硕,直通上层檐下,雄健的础石上雕云龙盘绕,蜿蜒自如。龛内塑有尧王像及侍者。庙内存有碑十余通,载陶尧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庙东北40公里筑有尧陵,庙南3公里存有“茅茨土阶”石刻。
  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王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
  【文献记载】
  1据传说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原完县)的伊祁山;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山南有庆都山;传为尧母庆都出生地;庆都逝后葬于望都;望都之名即由登尧山望都山而来。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记载;尧是黄帝的后代;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本名放勋。帝喾去世后;放勋的长兄挚继承其帝位;在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可是帝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挚。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放勋即帝位;帝号尧;因初封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后人称其为唐尧。唐尧即位后;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政勤慎俭朴;定历法;施德政;抗天灾;建国制;选贤能;政绩卓著。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就祖织专门人员总结前人的经验;令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这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历法;奠定了我国农历的基础;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尧当政时;发生过严重的水灾;洪水把山陵都吞没了;四处泛滥;他让鲧治水;疏导九河;战胜了洪水;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尧年老后;为找到继任的贤者;到处寻访;四岳荐舜;谓舜至孝;对迫害他的父亲、继母仍孝顺无二心;与邻里相处和睦。尧以二女妻舜观其内;使九男与处观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又〃纳于百揆;宾于四门〃;试验他的才能;最后叫他〃入于大麓〃;让烈风骤雨和虎狼虫蛇考验他的勇气;舜逐一通过了考验;尧放心地把国君之位让给舜;却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为历代贤君之美谈。传说尧让位后居养老城(今顺平县阳城)。
  2顺平县是上古帝王尧的故乡,
  尧因生在伊祁山而姓伊祁,名放勋。早在汉平帝文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就曾将曲逆改为顺平县。县境内,伊祁山。尧母洞。尧帝太子丹朱城。巾帼英雄花木兰祠等遗址和汉孝烈将军碑至今犹存;辽代伍侯塔、不二庵无梁殿、定远禅师宝塔和古中山国长城等古代建筑依然能见。县内道观寺庙150多座;九龙山圣母庙、伊祁山太子庵至今香火不断。
  3望都古名庆都,
  是“三皇五帝”之一尧帝之母庆都的出生地。据史料记载,上古仁君尧帝居住于今顺平县的尧山,尧母陈锋氏庆都居于都山,尧帝常登尧山南望都山,并以母亲之名庆都命名都山一带为庆都邑,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至西汉时期,高祖刘邦巡游至此,以为用圣母庆都命名地名似有不恭之嫌,于是改庆都为望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望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尧母陵、尧帝庙、汉孙程墓表现了建筑、壁画艺术的高超与辉煌;广为流传的尧母传说和淳朴的椒乡风情奠定了望都文化的基础;明末清初民间艺人创作的地方戏《新颖调》,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剧种。
  4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这种民族大融合到唐尧时基本完成;确定了龙这一形象。根据《竹书纪年》(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到东晋时;在魏安厘王的坟墓中发掘出来的竹简)记载;尧生在伊祈山(在保定市西南40公里的顺平县境);尧母庆都为陈锋氏部族;生于斗维之野;今保定市西南唐县、望都一带。唐县有庆都山;在县城东七公里;传为尧母居住之地。望都县城内有尧母坟;北关有尧帝庙。
  庆都出生时常有黄云覆其上;及成年常有龙随之……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即伊祈山)。今伊祈山尧母洞;即尧出生地。这就说明赤龙族当时就栖身生活于伊祈山附近;更加深了龙与中华民族的血肉关系;也说明了龙的传人在尧时已为世人所共认。
  5值得一提的是,“冀”
  这个河北省的简称,蕴含和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如前所述,河北省简称“冀”是由古冀州而来。那么,“冀”是什么意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尧,诞生于河北省顺平县,后建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亦为古冀州之地)。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活动,顺平县、定州市、唐县、望都县、隆尧县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帝尧活动的记载。东汉(公元25至220年)时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来的书叫《释名》,它在解释“冀州”这个地名的由来时这样写道:冀州位于北方,这里居住过帝王,这个地方有险有易,纷乱希望得到治理,贫弱希望变得富强,荒歉希望获得丰收。“冀”是个多义字,在汉语里有多种含义,其中有一义是“希望”的意思。在汉语的书面语言中,就有“希冀”、“冀望”、“期冀”这些词。《释名》解释冀州这个名称的含义,就是在“希冀”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这样,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那么,如今简称“冀”的河北省就是寄予希望之地了。
  6颛顼时代,
  太行山一位女子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滴鲜血洒在那块石头上,一会儿,整座山岭全变成了红色。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岭叫丹岭(顺平县城西10公里伊祁山),文人都将它写成丹陵。那滴鲜血,竟孕育成一个婴儿。婴儿第一声啼哭,正巧来采药的陈锋氏(原居宝鸡;后来主要一支迁移到河南淮阳;次要一支迁移到河北保定)女听到,陈锋氏抱回家中抚养,取名庆都。庆都十三岁时养母陈氏病故,就一人在丹陵山上的小茅屋生活。山下伊祁长孺夫妇可怜她收为义女。帝喾母也姓陈锋氏,命帝喾纳庆都为第三妃,封伊祁长襦为伊祁侯。庆都怀孕后,回娘家于甲申年生下尧。尧从母姓,姓祁(伊祁)。尧年轻时,尧就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著名。尧身材高大,面色如蜡,长着彩色的八字眉毛,眼睛中有3个瞳孔,头发特别长。
  帝喾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便把尧封为唐侯(唐是大的意思),从此尧又被称为“陶唐氏”。唐侯的封地在刘邑,于是尧成为管理强大的刘氏族的首领,而刘氏族以前的首领一方面佩服尧的才干、甘愿让贤,一方面迫于天子帝喾的威严也不得不让贤。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尧有10子,其中第九子继承源明(监明),号丹朱,继承了陶唐氏族首领职位,继续住在刘邑。
  尧当上天子后,为便于统治天下,统治也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胁,将首都从帝丘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所以平阳留下了很多尧的遗址。尧的封地刘邑的人仍然大部分居住在原地,没有跟随尧到首都去当官。
  尧命令臣子羲氏、和氏制定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恭敬的迎接日出,并详细安排春季的耕作。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详细安排夏季的农活儿。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阳落下,有步骤的安排秋天的收获。又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