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00-针灸逢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此皆心经病也。若阳极阴虚而病癫 
疾发为血余。故毛发亦去。心主血脉。求之于血即所以求于心也。如刺此而不得效。当补肾 
水以制火。真阴自复矣。)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 
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肾经之病。故当用锋针以刺五十九穴之骨分。其不食 
者。阴邪盛也。啮齿。耳青皆为肾病肾属水。其合在骨。故但求之于骨。即所以求于肾也。 
如刺此而不得效当补。脾气之肉分。则土能胜水。而肾邪可平矣。)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 
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寒者。(阴胜之时)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 目螈脉痛。(足少 
阳脉连目脉抽掣而痛。)善衄。(鼻血)厥热病也。(热逆于上。)取之以第三针。( 针也)视 
有余不足。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 。(脾胃二经之俞太白陷谷)及下诸指间。( 
又如膀胱束骨。胆临泣。详在后。)索气于胃胳得气也。(胳当作络。阳明之络曰丰隆,别走 
太阴故取此可以得气。)热病挟脐急痛。(肾经所行)胸胁满。(脾经所行。)取之涌泉与阴陵 
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少阴太阴之脉俱上络咽嗌。即下支所谓廉泉也。)热病而汗且出。 
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 
。(三阴交。)以止之。(寒热病篇。臂太阴可汗出一节当参看。)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 
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 
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汗不得出 
。面戴阳者。皆阴不足也。岁属邪犯阳明胃虚甚也)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脾衰)三曰目 
不明。热不已者。死。(目不明。脏腑之精气竭也。热不已。表里之阴气竭也。)四曰老人婴 
热而腹满者。死。(邪伤脾藏也。)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邪盛阴伤也。)六曰舌本烂 
热不已者。死。(心肝脾肾之脉皆系于舌本。舌本烂。加之热不已。三阴俱损也)七曰咳而衄 
。(邪在肺。)汗不出。(或)出不至足者死。(真阴溃竭也。)八曰髓热者。死。(邪入最深。 
乃为髓热肾气败竭也。)九曰热而痉者死。(热极生风)腰折螈 。(抽掣)齿噤 也。(牙关不 
开曰噤。切齿。曰 。皆痉之谓也。○ 音解。)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 
十二 。(六经井穴。)五指间各一。凡八 。足亦如是。(此言。本节之后各一穴也。如手 
经则太阳之后 。少阳之中渚。阳明之三间。少阴之少府。左右共八 也。足亦如是者。太 
阳之束骨。少阳之临泣。阳明之陷谷。太阴之太白。左右又共八穴也)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 
三。凡六 。(五处承光通天。)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 。(自上星之次向后。去中三寸两 
边各五。即足少阳之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左右共十穴也)耳前后。口下者各一。(听会 
完骨承浆。共五穴)项中一。(哑门)凡六 巅上一。(百会)囟会一。发际一。(前发际神庭后 
发际风府。凡二 。)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按此篇热病五十九俞。与素问水热穴论热病 
五十九俞惟十八穴相合。其余皆异。然本篇所言者。多在四肢。盖以泻热之本也。水热穴论 
所言者。多随邪之所在。盖以泻热之标也当总求二篇之义。各随其宜而取用之。)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隐白)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 
取足 
廉痛不可及头。取(关冲)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照海穴) 
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肝经大敦。)及血络出血。(肾与膀胱为表里肝经行于少腹 
故当取此二经。若其有血络者皆刺出血。)男子如蛊。女子如 。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 
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蛊。如犯蛊毒胀闷也。马注 。疑当作疽类经注 
当作胎。如蛊如胎无是病而形相似也,身体腰脊如解。倦散不收也。跗上足面也。以阳明经 
为言。凡其盛者。皆当刺出其血。)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厥病篇
属性: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逆也。邪逆于经。上干头脑而为厥头 
痛也。足阳明之脉上行于面。其悍气上冲头者。循眼系入络脑。足太阴支者注心中。故以头痛而 
兼面肿烦心者。当取足阳明之解 。太阴之公孙也。)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 
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以肝脉会于巅也。○可刺曲泉穴。)厥头痛。贞贞(坚固 
貌。)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 
五。(如上星至后顶及五处至玉枕临泣至脑空详在素问水热穴论)先取手少阴(神门)后取足少 
阴。(复溜穴。○此即泻南方以去火补北方以壮水也)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阳邪在 
头。无定所也。)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大都)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 
柱。后取足太阳。(申脉。委中)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耳之前后足少阳经也。○有热一本作有动脉)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 
治。(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若头痛甚而遍尽于脑手足寒至节者则元阳败竭。 
阴邪直淖髓海。故不可。治。)头痛不可取于 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 
可则刺。不可远取也。(此非大经之病。但可刺去其痛处之血。不可远取荥俞)头痛不可刺者 
。大痹为恶。(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恶患。令人头痛不可刺也。)日作者。(犹有间止。)可 
令少愈。不可已。(不能全已。)头半寒痛。(偏头冷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刺丝竹空。中 
渚。合谷。)后取足少阳阳明(刺头临泣。足临泣。头维。)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 。(音记狂也。)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阴邪上冲。)先 
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五脏道气上干于心而为痛者。谓之厥心痛。下仿此。)厥 
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多由停滞。)取之大都太白。(胃与脾为表里。故 
当取此。)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寒逆中焦。)取之然谷太 
。( 
足 
太息。肝心痛也。(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取之行 
间太冲。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徒空也。卧若徒居无倚傍也。间或动作则益甚者。气逆不舒。畏于动也。色不变不在血也。 
是皆病在气分。故曰肺心痛也)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邪气 
正犯心主也。)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 。(或积或血。停聚于中。病在脏而不 
在经。)肠中有虫瘕。(结聚也。)及蛟 。(音回。蛔也。蛟即 属。)皆不可取以小针。(谓 
力小不能制也。)心肠痛 作痛。(难忍之状。)肿聚往来上下行。(肚腹肿起。或行无定处。 
)痛有休止。(虫动则痛。静则不痛。)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 也。(此皆虫瘕在肠胃中。为 
心腹痛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此即治虫 
瘕蛟 之法)HT 腹 痛。形中上者。(此重言症之如此。其形自中自上而渐升者即当以虫治之 
也○HT 音烹满也。) 
耳聋无闻取耳中。(即手太阳经听宫穴。○又取手少阳经关冲穴及足少阳经窍阴穴)耳鸣 
。取耳前动脉。(即手少阳经耳门穴。○又取手厥阴经中冲穴及足少阳经窍阴穴) 
足髀不可举。侧 
血 
中。(热)股胫淫泺。(似乎酸痛而无力也。)烦心。头痛。时呕时闷。眩已汗出。久则目眩。 
悲已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杂病篇
属性: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强取足太阳 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 
。(肿起貌)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可刺解 冲阳陷谷)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 
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可刺涌泉。太 交信。)厥而腹响响然(寒气滞于脾也)多寒气 
。腹中谷谷(音斛水谷不分之声也)便溲难。取足太阴。(可刺大都太白三阴交阴陵泉府舍等 
痿厥为四未束 。乃疾解之日二(当刺四支之穴。每日二次。)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 
。病已止。(此节连在后哕以草刺鼻之上。今从类。经分列。)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刺复溜穴。补肾水则火衰也。)膝中痛。取犊鼻。以员 
利针。发而间之(间。非止一次也。)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重者。当泻其下。刺三里。下廉 
。丰隆内庭厉兑。)能言。取手阳明。(轻者。但刺之上如合谷。阳 。偏历温溜扶突禾 等 
穴。)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可刺陷谷。内庭。厉兑。○刺疟论曰。刺足太阳。) 
渴而日作。取手阳明。(可刺商阳。三间合谷。阳 大迎等穴。)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 
内庭厉兑。)恶清饮。取手阳明。(商阳三间。合谷偏历。)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客主人 
。)聋而痛者。取手阳明。(偏历。)衄而不止。 血流。取足太阳。(委中。) 血。取手太 
阳。(宛骨。)不已。刺宛骨下。(手少阴通里阴 神门)不已。刺 中出血。(即委中。鼻中 
出血曰衄。败血凝聚色紫黑者曰 。 血成流其去多也。下云 血。其聚而不流者也)中热 
而喘。取足少阴 中血络。(刺复溜穴。又刺足太阳)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取足太阴。( 
宜刺公孙穴。)怒而多言。刺足少阴。(复溜穴。滋水以制火也○一作刺足少阳) 
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颊车)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人迎穴浅刺 
之○ 
刺手太阳。(痛在颈侧。刺少泽。后 天窗。)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太中。)腹满。大便 
不利 
。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太 )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 
取足太阴。(太白)心痛引腰脊。欲呕。(肾邪上逆)取足少阴。(太 )心痛腹胀。啬啬然。( 
涩滞貌。)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太白)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足少阴之脉贯脊故痛引于背当刺大钟穴。手少阳之脉布膻中。故不得息。当刺支沟穴。)心 
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定处。便溲难。刺足厥阴。(太冲)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尺泽太渊。)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此 
总言刺心痛之法也九节指督脉之筋缩穴。宜先按之按已而刺刺后复按之其痛当立已。如不已 
。则上而手经下而足经。求得其故而刺之。则立已也。)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膺窗)与下胸动脉。(膻中。)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 
已。(如足阳明之天枢。足少阴之肓俞皆主腹痛)不已刺气街。(即气冲)已刺。按之立已。 
哕(即呃逆也。)以草刺鼻。嚏。嚏而已。(嚏则气达)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闭口 
鼻之 
气。使之无息。乃迎其气而引散之勿令上逆。)大惊之。亦可已。(言以他事惊之,则亦可已 
○哕旧本岁马注岁疑作岁今从类经作哕。)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周痹篇
属性:众痹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各 
在其处。谓随聚而发也不能周遍上下。但或左或右。更发更休。患无定所。故曰众痹。)刺 
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此言必刺其原痛之处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 
。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能上能下。但随血脉而周遍于身。故曰周痹 
。)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 
下以脱之。(过者去之。之谓先去其标也。脱者拔绝之谓后拔其本也。)此风寒湿气客于外。 
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邪气客于肌表渐 
入分肉之间。则迫切津液而为汁沫。沫得寒。则聚而不散。故排裂肉理为痛)痛则神归之。 
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痛则心注其处故神归之。神归即 
气归。故热热则寒散而痛暂解。其气尚逆而为厥。厥则三气随血脉以上下者。或痛从上而下 
。或痛从下而上。则彼之为痹。发于血脉之中非若众痹之左右移易也。)此内不在脏而外未 
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即一身之痛症)故命曰周痹。(周身气闭也。)故刺痹者 
。必先切侑其下之六经。(足六经也。)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宜泻之)及虚而脉陷。空者而 
调之。(宜补之。)熨而通之。(寒凝而气不周者宜之。)其螈坚转。(螈急转筋之谓)引而行之 
(针引其气而行之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海论
属性: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四海者百川之宗)胃者。水谷之海。其输 
上在 
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此即血海也。冲脉 
起于胞中。其前行者。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后行者上循背里。为经络之 
海。故其输。上在于足太阳之大杼。下在于足阳明之巨虚上下廉○水谷之海者。言水谷盛贮 
于此。营卫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言受纳诸经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膻中者。为 
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膻中胸中也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 
脉而行呼吸。故膻中谓之气海。气海。营运之输一在颃颡之后。即柱骨之上下谓督脉之喑门 
大椎也。一在颃颡之前。谓足阳明之人迎也。)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诸髓 
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盖脑盖骨也。即督脉之囟会风府。此皆髓海之上下输也。)气海有 
余者气满胸中 息。面赤。(邪气实也。)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正气虚也。)血海有 
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怫怫郁也重滞不舒之貌)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 
然不知其所病。(狭隘狭也。索然不广之貌。病在血者徐而不显故茫然不觉其所病。)水谷之 
海有余。则腹满。(水谷留滞于中。故腹为胀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胃虚则 
不能纳故虽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骨髓充足之征。)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为精类精衰则气去而诸症见矣。)审守其 
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凡此四海。俱有顺逆顺者。知所养者 
也不知所养则逆矣。故审察其俞穴。如上文无犯其害无盛盛无虚虚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五乱
属性: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 。(清气属阳 
在阴则乱浊气属阴而降在阳则乱营气阴性精专行常顺脉卫气阳性剽悍昼当行阳。夜当行阴若 
卫气逆行则阴阳相犯乱于胸中而为 闷总由卫气之为乱耳。)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 
首静伏。取手少阴心主之 。(神门大陵)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取手太阴荥足少 
阴。(鱼际太 )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取足太阴阳明。(太白陷谷)不下者。取之三里(气 
乱于内者上则在心肺下则在肠胃也。)乱于臂胫则为四厥。取之先去血脉。(臂足之有血络者 
刺去其血。)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 。(在臂取二间三间液门中渚。在足取内庭陷谷侠溪临泣 
。)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大杼。(足太阳经穴。)不知取足太阳荥输。(通 
谷束骨○气乱于外者。下则在四肢上则在头也。) 
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凡行针补泻皆贵和缓故当徐入徐出导气复 
元而 
已。然补者导其正气泻者导其邪气总在保其精气故曰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 
。乱气之相逆也。(言此非为有余不足而设特以乱气相逆宜导治之如是耳。)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逆顺肥瘦
属性: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之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气血 
正盛故与肥壮之人同其法)广肩腋项肉薄浓皮而黑色。唇临临然 
。( 
唇浓质浊之谓)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为人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久 
留针)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也)薄唇轻言。(肉瘦气少)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 
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刺常人。视其白黑。各为调之。(白者同瘦人。黑者同肥人 
当调其深浅之数也)端正敦浓者。其血气和调。(即常人之度)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