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8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猎人吆喝一声,它们就与同伴们并驾齐驱,有时似乎亲密地说笑,有时似乎在大声争辩。如果绳子一旦交叉错了,它们会以聪明的跳弹脚步来解脱绳子。

  不过,如果它们要大解和小解时,便非常不高兴了。因为整队狗在跑,谁也不停。于是只好先跑前几步,迅速地解决,然后半停半跳地前追。

  因此,狗儿每当解决完后,总会回头对猎人投以怨恨的眼光,然后再快步走回原位。初次看见这情况,我也为它们难过!

  雪地的狗很有性情,忠于主人,不怕艰苦,耐寒耐饿。没有它们,猎人不能打猎,因此,猎人也非常爱惜它们,会不时地亲昵地慰问它们。

  北极之行,使我体验到动物很有灵性,重要的是在于了解它们,和它们沟通。

  雪海夜宿

  雪橇一出征,走得很远,回不了村庄的基地过夜,就要准备在外面宿营。

  在一片茫茫的雪原中,无边无际,要找一个地点宿营,可也不容易,而且要花一番工夫。

  当然,最有经验的是猎人们,他们风餐露宿,有着实地的考察经验。猎人们凭藉直觉初步选定一个地点,然后用尖冰棒插入雪中试探深浅。

  有时尖冰棒下面只有一尺深的雪,下部是冰。他们可以断定那里是小雪山,或者它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座小岛,如果在夏天解冻融冰后,就可以看到各大小岛屿,还可以看到绿色的苔藓。

  选定地点后,就开始起冰屋,先用刀把冰切割成块,然后环形的接起来砌成墙,最后加一块在屋顶,就可以在里面暂宿一宵,如水晶宫殿,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有时露宿,我们是拉起帐幕,每4人一个帐幕。

  帐幕里面把两部雪橇平排,利用雪橇的尾部支柱,分两边扎好,这样平排的雪橇就可成为一张容4人睡的大床。床沿前面可放衣物及生一小火炉,可用来取暖或煮食。

  猎人们都和衣而卧,随时警觉地注意外面动静,准备时刻应付突然事故,那种机灵与责任心,使我们有一种安全感。

  虽然说是夜晚宿营,但太阳却永不落,映照着雪地,一片清纯,苍穹神奇而俏丽。

  每次旅程,坐在雪橇上,我实在太疲劳了,不管太阳高照,我依然按时而睡,并一倒头便入梦了。

  在香港也露营过,但这一次北极宿营,却是平生难得遇到的,那种滋味只可意会,难于言传。

  见死不救

  我走过的道路并非都是平坦的,特别是积雪成冰的冰原冰川,那高低凹凸,更令人不知所措。

  今天,赶完了一段非常平坦的滑行线之后,横在前面的是一个海岛,所谓海岛,实际上是座大石山,地势开始不平。

  走在我们前面的庄与他的猎人突然连人带雪橇跌入冰海中,留下大半截在冰上。

  原来这里是海岛与冰海岸之间,因为海水拍岸而被凝固,或海流的急速流动迫使海冰凸出,雪橇越过这些凸出的冰块后就会突然跌入冰海,这在岛与岸之间是经常发生的。

  我着急了,忙叫我的猎人基·帝安帮助他们。谁知他大叫一声,命令狗队长从另一方向迅速登到岛上,头也不回。

  我真的不能相信,爱斯基摩人竟如此无情,见死不救,一路上,我闷闷不乐,表示了对基·帝安的不满。

  后来,我忍不住问了队长,他含着烟斗哈哈大笑说,这是爱斯基摩人的习俗,男子汉应该懂得什么是险境,而且应该懂得自救,如果谁要去帮助他,反而是看他不起,对他是一种侮辱。所以,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是不大流行“需要帮助吗”这句话的,到必要时,他们才会援手。我听了这个爱斯基摩人的习俗后,思量其中的哲理,实在很有意义,每个人应靠自己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要脚踏实地,获取经验。此刻,我感到自己要特别注意,如果真的跌下雪橇,也得自救,男与女都应该自强不息!

  生吃海豹肉

  猎人出外打猎,一出去就是数天,而且每天在日照下的冰海上奔跑20多个小时。

  海豹为了从冰海中钻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就成了猎人的目标了。

  枪声响处,海豹倒在血泊中,血流在海豹自己辛苦以嘴唇磨擦而挖出来的大洞外。每一次枪声一响,我都不忍心看倒在血泊中的海豹,心中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但看到猎人与狗为此而兴奋,我又为他们高兴,真矛盾。

  猎人枪杀海豹后,立即把奄奄一息的海豹拉到雪橇旁,从雪橇后部的帆布袋内拿出长刀,将海豹皮迅速而完整地剥开折好后,留待带回家给妻子处理。

  剥好皮后,就以熟练的刀法把海豹的腹部切开,将内脏清理出放在一旁。

  立即取出还热的海豹肝脏,即时生吃,那一口口,血淋淋的,人的原始习性,表露无遗。

  站在旁边耐心等待的狗也排好队,猎人把内脏切成一块块抛给它们吃。

  而我呢?也在等食,肚子实在饿了,饥饿的感觉使我忘了一切。猎人割下一小块较瘦的海豹生肉递给我。

  我闭上眼睛,咬了一口,囫囵吞下,有什么感觉呢,就像吃日本的生鱼片一样。

  “爱斯基摩”这词的原意就是“吞食生肉的人”。

  他们自称为“高尚的人”。生吃肉是因为长期生活在-7℃至-40℃亚寒环境中,吃不到水果蔬菜,连肉带血地吃下,才能得到维他命的补充。平时,他们互相串门,从海豹身上割下一块肉,自己提着茶,到他人家里聊天。所以,海豹肉也是互相往来的点心。

  据说早期探险的人来到这里拒绝吃生肉,结果一一患上坏血病而死。

  白雪茫茫,生命的生生息息,似乎控制在大自然手中,人们只有勇敢与乐观地生活下去。

  水的来源

  爱斯基摩人的饮用水是十分珍贵的。

  他们需要到冰山上去取回冰来融化,才有水用。因为北冰洋没有可饮用的淡水,全是海水。

  为了知道取水的情形,我跟爱斯基摩人一起去冰山取水。

  取水一般是由公仆进行的。我从屋外沿着中央街斜坡而下,先要跨过一段崎岖的海岸冰层。

  取冰队伍是两部车,一部是铲泥车,一部是运冰车,车在凹凸不平的冰层上行走,我步行跟在车后,沿着车轮的印痕一步一步小心地行进。到达村外的一大片冰海,看到冰海上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冰山。

  冰山,是极地特有的产物,科学家测定,在北极地区,每年有1。6万座冰山诞生,有的冰山长度有一公里,露出海面部分有30米。冰山,就是水的来源。

  到达冰山以后,铲冰车在晶莹如钢的冰山上钻洞,使冰山裂开成一块块的冰,然后把冰块装上运冰车,运回村里,再挨家挨户分配。各家把冰块放在屋后,如小冰山,每天用燃油融化成一桶水,需要多少才融多少。因为燃油也很贵,各家都习惯于节约。有时如不急于需要,也可预先打一块冰下来,放在屋内,让其自然融化成水。水,在这里就这样来之不易。

  在雪海中看着运冰,回程中突然雨雪霏霏,天地一片灰白,刚才看到的冰山已经没有立体感。我们匆忙回村。

  回到村中,一位工作完毕的村民指给我看,原来村中也有一个储水库,以备不时之需。

  白色厕所

  厕所是白色就显得干净而高贵。在极地,厕所也是白色的,可是无掩无蔽。在茫茫雪地里,我们要自己寻找白色厕所。

  清早从帐幕里起来,我要走得远远的,首先找到一堆乱雪,然后站在乱雪堆看看,是不是可遮掩半个身体。这个条件选定之后,还得有第二个条件,就是背风,风千万不能向脸上吹,因为一向脸上吹,撒下来的污物小便就会吹向自己的身上。速度要很快,虽然是雪地,可下面是冰海,你根本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

  人的小便是热的。记得有一次,正舒服之际,突然一阵冰裂声从冰海响起来,瞬间,我立即想到很多可怕的可能性,越想越怕,我不由分说,没有完毕就立即跳离开。因为如果不离开,那冰裂声音也许就预示着脚下分裂,就会坠落冰海了,一入冰海就万劫不复。

  经验告诉我,在这天然的白色厕所,第一要学会看风使舵,千万要背风向,脸不能对风向;第二要万分警觉,一旦听到小小冰裂声,立即就要离开白色厕所;第三要迅速,否则,风刮到身上有如刀割似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使我感到生活原来就是这样多姿多彩。

  在香港自己的洗手间里,可以听音乐、看报纸,不慌不忙,是一种生活享受;而在极地的白色厕所却使人很紧张,人的生活环境差距是多么的大。墓 地

  我看过爱斯基摩人的墓地。这个墓地大约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座座墓排列非常整齐,但由于大雪覆盖,看不出墓地的形状。只有一个个十字架的尖端露出雪面,十字架端还有塑料花,静静插在上面。

  一片白雪下的墓地,纯洁、清冽。我一个人在墓地上踯躅,感到一种宁静的美,并没有感到死亡的恐怖。

  先前,我看到爱斯基摩人的丧礼,现在又看到爱斯基摩人的墓地,我似乎感受到这个民族实在是从冰雪中锻炼出来的民族。他们冷静、沉着、坚毅、不屈。一切都那么自然、简单、朴素、纯洁。

  爱斯基摩人是个独特的民族,有社会形态,也有文明的个性。在冰雪的磨练下,他们对待死亡就像冰雪一样透彻,像冰雪一样顺其自然。

 

Number : 9268 

Title :雪域格桑

作者 :谢弥青

出处《读者》 : 总第 178期

Provenance :新体育

Date :1995。9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一

  西藏有一种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花,名叫格桑。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

  说到格桑,我总想起桂桑。

  桂桑有一头惹人羡慕的卷发,天然自成的卷发,乌黑亮泽。拥有这样漂亮的头发的女性,该是何等幸运,何等骄傲。

  桂桑却不。

  她坐在角落里,低头编织一件显然是小孩的毛衣,只有当问她什么时,她才略微抬头,羞涩地一笑,用不熟练的汉语简短地回答,随即又低下头去。西藏女性特有的一种矜持,一种韧力。

  肤色是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那种黝黑,肤质则因雪山严酷的磨砺而显得粗糙。说不上漂亮,但桂桑却有种魅力,正如格桑。

  她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

  那是5年前的秋天,在北京怀柔登山训练基地,我初识桂桑。那年她有两件值得终生铭记的大事,一是护送亚运圣火,二是登上了珠穆朗玛之巅。

  后来时常能听到她的消息,到拉萨去,到北京来,她的名字常被人们挂在嘴上。1993年,她登上了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成为唯一登上过两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中国女性。后来在报上见到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女性的消息。

  我为她高兴。

  二

  桂桑幸运极了。有时她想,是不是她的名字给她带来了好运气。藏语“桂桑”,汉语意思是

  “完美无缺”。

  她16岁那年参加了解放军,在西藏军区总医院里当一名白衣天使,桂桑投入了少女的全部热忱。不料,没过多久,命运之神就给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中国登山队正招募新队员。

  常来医院的登山队教练,一眼看中了桂桑,她健康快乐,走起路来仿佛都有弹性。桂桑动心了。

  姐妹们得知她要放弃医院的工作到登山队,议论起来都直摇头,那是会冻掉鼻子和手指的呀!

  然而好奇心和血液里流淌着的那份与生俱来的倔强,在桂桑心灵的天平上占了最终优势。用她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念之差”。登山队里多了个穿军装的丫头,年龄只有17岁。

  第二年中国登山队将攀登珠峰。梦想占据了她的整个身心。

  但1975年5月27日,9名中国登山队员踏上地球之巅,其中并没有桂桑。可以说是一次意外。

  她是女子分队队长,她和潘多的实力不相上下,而且她太年轻,也太有活力了。她5次到达7000米的高度,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运输任务。在途中,她还“火线入党”了。她立下誓言:一定要登上顶峰,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对于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桂桑来说,这确是一股强大的原动力。

  果然,她作为第一突击队的成员,率先进驻海拔8600米的突击营地。神奇莫测的珠峰峰顶,几乎近在咫尺,举目可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连续两天两夜的大风卷裹着冰粒和雪片,将队员困在寒冷缺氧的突击营地。几个人挤在狭小冰冷的帐篷里,分享着有限的食物。没有任何怨言,只是盼望天气好转。距离顶峰那么近,桂桑心急如焚。天气没有好转,桂桑却因缺氧等原因,一头栽在帐篷外边。醒来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下氧气面罩,用虚弱的声音说:“我不吸,氧气留着登顶时用吧。”

  返回7000米营地待机,桂桑积蓄了全部体力和毅力,想再做一搏。不想同组的一个女队员,不小心碰翻了高压锅,滚烫的水正浇在桂桑脚上。她痛哭起来,不光是因为疼痛。

  庆功会上,桂桑真诚地向潘多祝贺,也把几天来流过的泪水化作一个目标:一定要登上珠峰。

  三

  一等就是十几年。

  她登上过天山山脉的主峰——海拔7435米的托木尔峰。这座山高度虽不起眼,却因地势险雪崩多而著称,攀登难度相当大,对中国登山队员来说,这还是一座处女峰。那次,桂桑体验到了什么是登顶。后来她多次出征。

  她等待着重大的机会。

  但她等来的,却是一种急转直下的境况。她所在的八一登山队解散了,她调到了西藏登山队。面对这个兴冲冲赶来报到的健将级登山女队员,人们话到嘴边,却实在难以启齿。当时没有女队,安置桂桑,成了麻烦事。桂桑以为,进了几乎是中国登山界重镇的西藏登山队,还愁没山登?她想只要留在登山队,就能有机会。她被安排为登山队的保管员,她咬咬嘴唇,接受了。

  一晃就是几年。桂桑瘦了,体重由原来结结实实的140多斤,变成了不足120斤。这几年里,她做了妻子,做了母亲,仿佛离山越来越远。

  这几年,对于一个女运动员来说,无疑是黄金时期。可她只能当她的保管员,管理着登山器械;每当登山队出征,她就迎来送往。她有过苦恼,因为她有梦想。

  好在丈夫是登山队员,这是她仅存的安慰。

  1986年初,中日联合登山队将攀登章子峰的消息,勾起了她的冲动。她坐不住了,找到体委领导、登山队领导,主动请缨。

  丈夫不想让她去。几个月前她刚刚当了母亲。而且这前后他也正率队出征另一座山峰,但他没有说服她。

  领导也没有理由劝阻她,于是半开玩笑地说:“要去就得登顶。”

  不登顶去登山干吗?桂桑二话不说,立下了一张前所未有的军令状,唯一的军令状。

  出发那天,几个月的孩子在哭,桂桑也在哭,但她还是毅然跟随队伍进山了。

  1986年5月10日,她成为这支联合登山队登顶队员中唯一的女队员。

  四

  那次,不仅是桂桑登山上的转折,也许还是她生活的转折。

  不久,西藏登山队恢复成立了女队,桂桑终于重操旧业,当上了女队的副队长,挑起了大梁。这时,她正是而立之年。

  然而不久,她和她的丈夫分手了。她无怨无悔。

  桂桑盼望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1990年,中美苏计划联合攀登珠峰。

  她再一次来到了熟悉的珠峰脚下。十几年过去了,她百感交集。

  对于一个登山运动员来说,没有登上过珠峰,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登山家。而对桂桑,还远远不止这些。

  和以前一样,她带着儿子的照片。一种眷恋,一种激励。

  原来活泼的桂桑,变得寡言多了。从她紧抿的嘴唇和倔强的目光中,有人又看见了十几年前那个不走运的小姑娘。

  行动并不顺利。气候在幻影般地变化,包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危险。但桂桑预感:这回行!

  突击顶峰的那个晚上,桂桑一夜无眠,太多的往事历历在目。

  当她站在珠峰之巅,俯瞰四周的群峰和脚下翻滚的云海时,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

  当队友把报话机递给她,让她与大本营通话时,她已是泣不成声。大本营听见了她的呜咽,老领导、老教练们也流泪了。

  是啊,这个梦编织得太久了,织进了多少坎坷无奈,又织进了多少悲欢离合!

  我问过她,当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