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8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itle :打错了

作者 :刘以

出处《读者》 : 总第 179期

Provenance :语文学习

Date :1996。1

Nation :中国香港

Translator :

  

  一

    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找工作,仍须依靠运气。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音,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利舞台”。迟到,丽嫦会生气。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刚走到巴士站,一辆巴士疾驶而来。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陈熙和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女童后,将他们压成肉酱。

  二

    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找工作,仍须依靠运气。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音。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利舞台”。迟到,丽嫦会生气。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

    电话铃又响。

    以为是什么机构的职员打来的,掉转身,疾步走去接听。

    听筒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请大伯听电话。”

    “谁?”

    “大伯。”

    “没有这个人。”

    “大伯母在不在?”

    “你要打的电话号码是……”

    “三——九七五……”

    “你想打到九龙?”

    “是的。”

    “打错了!这里是港岛!”

    愤然将听筒掷在电话机上,大踏步走去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走到距离巴士站不足五十码的地方,意外地见到一辆疾驶而来的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女童后,将她们压成肉酱。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作,是日报载太古城巴士站发生死亡车祸。)

 

Number : 9295 

Title :丁聪人物画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79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自述:我好像是个老也长不大的老小孩,屡跌泥坑,仍然不谙世事。

  郁风:眼看快80的人了,还是小丁。体格现状证明:

  蔬菜、水果、阳光、晨运,迪斯科、太极拳、人参、中华鳖精……全都不需要。

  最管用的是:

  画他喜欢的画,吃他喜欢的肉,有他喜欢的朋友,津津乐道地受他喜欢的妻子管制。

  张允和:“小丁”两字只有5笔。他用最简单的笔画出最复杂的人生。

  夏衍:1900年生,作家

  自述:我这个人,物倒不一定美,但价廉,经久耐用。

  柯灵:夏公肝胆照人,而又通情达理,经常默默地为人排难解纷,却从不容心挂齿,向人示意。

  冰心:言必行,行必果。

  黄苗子:夏公养了一只猫,却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老鼠”。

  廖冰兄:1915年生,漫画家

  自述:“悲愤漫画”是我的专业。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到人世无可悲可愤之时,我便失业了。上帝,尽快让我失业吧,阿门!

  叶浅予:他心目中的世界,一片肮脏 与贵贱;他手掌心的图画,满纸冷嘲热骂;猫国春秋讽当世,自画丑相批“文革”;正直心肠硬碰硬,说话像开机关枪。

  黄苗子:你一辈子大声疾呼,吵吵闹闹,人都听见了。别人对你的造谣毁谤你却一点都听不见——聋子有福了。

  廖陵儿:爸爸向来自称“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之说概括了他的艺术观、教学观乃至人生观。爸爸曾说:“我就从来不知师从谁,我既是‘野生动物’,就什么都吃,人人都是我的老师,但是不下决心背叛老师的,绝不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应该只是老师的‘复制品’。搞艺术,可以说‘最无良心’。就是要不择手段……”

  王世襄:1914年生,文物鉴定家

  自述:鄙貌不扬很难画,使我满意少办法。

  不怨画师艺不高,只怨天生不潇洒!

  黄苗子:你怀里的蝈蝈,比你一生幸福温暖。

  杨宪益:名士风流天下闻 方言苍泳寄情深

  少年燕市称顽主 老大京华辑逸文

  性多癖好真名士 艺有专长美食家

  蛐蛐蝈蝈虽细物 令人长忆旧京华

  一虫一器见真情 犹忆陶庵归梦痕

  举目京华风物异 芳嘉园里一闲人

  吴祖光:1917年生,剧作家、影剧编导

    自述: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

  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杨宪益:风雪残年怯夜归,酒楼此去无多路。

    潇洒何妨走一回,法庭传票满天飞。

    黄苗子:到如今“柴门闻犬吠”,想当年“风雪夜归人”。

  沈从文:1902年生,作家、历史文物学家

  自述:我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一个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的感情和他们不可分。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作品,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因此我被称作乡土作家。

  巴金:从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触较多,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发光的东西,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周有光:你的谈话比你的小说更有趣。最有趣的是你的谈话有20%我听不懂,三妹(沈从文夫人张兆和)说,她只有10%听不懂!

  侯宝林:1917年生,相声演员

  相声是有声的漫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

  引自《侯宝林的幽默》

  方成:从几件事可知,侯宝林被公认为“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他创作和整理的相声段子,可以说很难改动一字一句;虽然连小学一年级的学历也无,却出版过几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他有个闲章号称:“一户侯”,只有幽默大家才想得出。

  舒展:1931年生,杂文家

    自述:啤酒爱好者家中都装有啤酒管道,一拧龙头,24小时全天候,哗哗直淌。我像喝凉白开那样悠然自得。每个月按“酒表”上的公升数字,跟水、电、气,一块儿算钱。这就是我的理想国。

  邵燕祥《题舒展像》:

  人间有味是微醺,何必微醺话始真?

  避席难逃文字狱,著书犹带辣椒魂。

  笑谈九与一之比(注),窃谓花和草不分。

  句句行行皆苦口,亦狂亦侠亦情深。

  (注)舒展曾在《指头论》中批评某些人套用“成绩九个指头缺点一个指头”的论点为腐败辩护的说法,写道: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就死于一个指头——破伤风。

  魏明伦:1941年生,川剧编导

  自述:我比拿破仑个子矮,与鲁迅、曹禺相当,反复衡量,没有力气玩枪,有条件摸笔,于是便操了文学。

  吴祖光:巴山一鬼,

      威慑诸神。

      晏婴转世,

      是魏明伦。

  蒋子龙:1941年生,作家

  自述:你看,我这张脸是不是有点冷涩、难读、不潇洒、不畅销?

  陈国凯:蒋子龙把中国产业工人的豪气雄风带上文坛。他毕竟是性格过于耿直的文人,没有多少机关城府,不懂阴柔之术。

  李玉皓:琢磨世人,咀嚼自己,苦痛地体味和揭示着欺诈、蛮横、琐屑、虚伪,被他名之为“饥饿综合症”的人生的悲喜剧。

  胡殷红:只要能冲破他那道“严肃”的防线,便可发现,他那张脸挺幽默,挺可亲,也挺男子汉。

 

Number : 9296 

Title :假如我有九条命

作者 :余光中

出处《读者》 : 总第 179期

Provenance :台港文学选刊

Date :1996。3

Nation :中国台湾

Translator :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苦命的丹麦王子说过: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这时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须弥纳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两个字:“天堂”。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至少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90,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里,出不得门,只得追忆冥隔了27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80,5年前断腿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力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的朦胧之人。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却是专职。女人填表,可以自称“主妇”,却从未见过男人自称“主夫”。一个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这样的神恩应该细加体会,切勿视为当然。我觉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称职一点,原因正是有个好太太。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实行的是总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俨然的元首。4个女儿天各一方,负责通信、打电话的是母亲,做父亲的总是在忙别的事情,只是心底默默地怀念着她们。

  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这种有友无妻的作风,“新男人”当然不取。不过新男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不交朋友。要表现得“够朋友”,就得有闲、有钱,才能近悦远来。穷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 ?我不算太穷,却穷于时间,在“够朋友”上面只敢维持低姿态,大半仅是应战。跟身边的朋友打完消耗战,再无余力和远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维持庞大的通讯网了。形成近交而不远攻的局面,虽云目光如豆,却也由于鞭长莫及。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假如有一条命专供读书,当然就无所谓了。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作家极少是专业的,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致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30年代文学,夜间写 80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工作,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从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陆游诗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守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看法和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再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俩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Number : 9297 

Title :给一位小朋友的信

作者 :哈里·贝迪

出处《读者》 : 总第 179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朱晓慧译

  

    在我熟悉的人中,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年幼、皎美、聪慧。她名叫卡罗琳,7岁,家住香港,正在一所主要为移民孩子开设的学校里读书。她母亲虽出生在澳大利亚,后来却一直住在香港。她的父亲是瑞士人,在香港拥有一家小小的贸易公司。不久前,我到她家做客。她拿起一本《亚洲周刊》,认出了我在上面的一张照片,于是问我究竟写些什么。我告诉她我主要是写人。“哦,为什么不找点时间写写我呢?!”她问道,带着常有的那种急迫的样子。我告诉她,等她长大成名,会有不少人写她的。“好的。那么现在就以悉尼的哈里伯伯的名义给我写信吧。”对她的要求,我作了承诺。这不就是:

  亲爱的卡罗琳:

  真高兴给你写信。我有好多好多事要告诉你,可你总是忙。你要读书,上钢琴课、芭蕾课,还有作业呀,参加生日舞会什么的。每周,你要给苏黎世的奶奶和悉尼的伯伯写信,真像香港的大老板那样忙碌!我真同情你,既没养小狗,也没地方骑小车。我想,你妈妈安排了那么多的事要你做,正是要你不闲着吧!虽然你不太喜欢学芭蕾,妈妈却希望这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标准的好姑娘。你不知道吗,大多数父母,都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