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能说明这些独生子女宝贝心理的,大概就是他们自己讲的这样一个故事了:“我骑在爸爸的肩膀上,让爸爸妈妈的手搭成个圈儿,我说,你们是天空,我是个小小的红太阳!”

  能说什么呢?孩子们讲得都很有趣,而且真实,他们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也都算好的。他们讲的,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是的,倘是家长们稍稍注意一点引导,让孩子们更多地观察自然、景色、风雨,观察身边的另外一些人,比如送煤球的工人,修草坪的阿姨,扫地的老爷爷,那么孩子们的心灵也会丰富得多的。

  二十年以后……

  关于“四二一”综合症的内涵,笔者曾读到一位作家的随感而深受启发。他说:“时下,对于所谓‘软化’的音乐、电影、文学及其他,人们颇有些议论,但对自己后代的‘软化’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了。这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问题。”

  “四二一”综合症,实质是一种“软化”症。

  北京有一个10岁的小学生,体重161斤,可谓营养丰富了。然而,他连自己起码的日常生活都不会料理,一切依赖着父母。长此下去,他肯定将来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同时又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他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怎么去拓荒呢?怎么去开创呢?怎么去驾驶宇宙飞船呢?

  有一位儿科医生说,在未来岁月里,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胖子,身高将会下降,肥胖病将要折磨一代人!我们假设人们对“四二一”综合症还是麻木不仁的话。

  仍然在这一种假设下,精神病的发病率将会上升自私、褊狭,实际上是诱发精神病的内在因素,这种苗子在不少的独生子女身上都有,问题是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北京有一所小学的一个学生,看见同桌的同学比他多做了两道习题,便用铅笔在那个同学的练习本上打了好几个大叉!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等他用橡皮擦完,我就可以赶上了!”

  他们任性惯了,他们在家里从来是有求必应的,可是将来呢?当社会需要他给予、献身时,当他们自己的要求和目的达不到时,他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于为他人着想等等,他们很可能是一笑置之的。他们聪明、好学,有着很高的智商,但,同时也可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被溺爱者的另一面,很可能是仇视一切!

  孤独将是这一大批独生子女的共同的痛苦。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手足之情,也不会有从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与竞争中,开始练习走上社会和生活的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夜郎自大,内心里却是空虚而寂寞的,他们的目光里很少有温情。

  他们最终将要为自己所受到的溺爱而付出各种沉痛的代价。当他们长大、结婚以后,夫妻两人将要为多至十二个老人负起经济上或是道义上的职责这对他们来说将是超负荷的。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反思他们曾经得到过好几个人的仆从一样的伺奉,很可能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甚至会冷漠自己的亲人!

  社会的不公正、法制的不完善,二十年以后大约也不会绝迹。以权谋私,一些有权有势的子弟们的仗势横行,各种犯罪分子的诱惑,会使独生子女中的一部分再一次去寻找回来的世界!

  离婚率将要进一步上升,独身主义的倾向更加严重……

  从社会人才方面来说,这一代独生子女所受的教育都是良好的,但,升学和就业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有的人将不得不为此而精神崩溃。

  他们之中将涌现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外语人才也不乏,但,仍然缺乏在管理方面能运筹帷幄的大企业家。

  会有一批新的科学幻想小说出现,然而真正的大作家与大诗人的出现,将显得更难一些因为他们缺乏艰难的生活经历。

  他们可能写出的最好的文学作品,便是对他们父辈与祖辈批评的作品。他们总有一天要大声疾呼:他们失去了天真活泼、童话一般美好的、富有冒险精神的童年。

  那时,“寻找摇篮”将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最能使这一代人惊心动魄的主题与口号。

  ……

  然而,无论二十年以后的政策如何,最可以使人安慰的也许是,一般来说,他们将不会像溺爱他们的父母亲一样,去做父母亲。遗憾的是他们缺少榜样,因为实际上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总是由一个好的儿子或女儿变成的,并且是以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为榜样的。

  也许,他们根本不要孩子。

  ……

  全世界都在议论《百年孤独》这本书。人们掩卷沉思,便会感受到作家对于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的沉沦与毁灭,是寄托了浓烈似火、绵长若水、沉重如山一般的挚爱之情的。我们除了回首当年、返顾历史外,又怎能不认真地多想想、多看看将来就是我们的后一代,他们也会回首的。

  要告诉他们,这一块土地为什么可爱?

  要告诉他们,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我们永远只是一滴水。

  让孩子们从小小看一点金钱,重视一点精神。

  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珍重别人的劳动,劳动是光荣的,不会劳动是一种耻辱。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相辅相成的,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没有没有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没有义务的权利。

  缔造历史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做成的,是以真善美为铺路的基石的,是由家长们的一言一行为起点的,这样的事业只要持之以恒,便可以辉煌不朽。而在艰难地以心血培育出来的新一代身上,父母和园丁的灵光,将会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骄傲!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他们大声地宣布:“我们曾经是‘小皇帝’,但,现在再也不是了”时,笔者与千千万万曾为之担心的人们一样,将会以无比喜悦之情与他们同声欢呼!

 

Number:1756

Title:庆龄和美龄

作者:李晚成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演讲与社交

Date:1986。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81年5月22日,中国政府鉴于宋庆龄病情恶化,授权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把这一消息转告了旅居在美国的宋美龄。要闻一经发布,已经十分敏感的新闻界再次亢奋了起来。短短几天里,已经冷落了很久的关于宋氏姊妹的话题,一下子又成了报界谈论的热点。在此生死离别之际,宋美龄会不会舍弃几十年来的政治间隙做出超乎寻常的举动呢?只要稍微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心理的人都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故土情、骨肉情常常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更何况这事情又是发生在宋氏家族中一对年逾古稀的姊妹身上呢!

  宋氏家族是一个按照基督教的理想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纽结起来的大家庭。父亲宋耀如早年就加入了基督教。宋耀如夫妇对自己的家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亲互爱,永不分离。他们全家八口人,在人生的归宿处宋氏墓地也造了八穴地;宋耀如的妻子临终前,曾要求女儿们永不剪发,她们姊妹三个就谨守母言,一直都梳着发。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聚合力的牵引,才在解放前的政治风云中,一方面和国民党保持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中断缠绵的姊妹之情。

  青少年时代,是宋庆龄与宋美龄姊妹之间感情最纯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1904年,大姐宋霭龄作为中国赴美的第一个女学生远涉重洋,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的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为大姐的远行所鼓舞,庆龄和美龄在国内也积极准备留学的必修课程。庆龄长美龄五岁,生性沉静庄重,温文尔雅,美龄天真开朗,活泼自信,而且还颇有点贪玩。对此,庆龄总是以姊姊的身份督促着妹妹完成学业。但有时她也顺从妹妹纯朴天真,两人一起翻过家园低矮的围墙,在附近的田野上尽情地嬉戏,并肩坐在小溪边,向往着大洋彼岸的风光,共同憧憬未来的留学生活。晚上,她们又一起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听父亲讲述过去种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兴之所至,她们会和着父亲的男中音一起唱欢快的曲子。

  1908年,十六岁的庆龄和十一岁的美龄终于学完了留学的必修课程,结伴登程。在她们的叔叔与婶母的护送下,也进入了威斯理女子大学,和阔别了四年的大姊重聚在海外。第二年大姊霭龄毕业回国,失去了庇护的庆龄和美龄则更加相依为命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庆龄变得更加老成、爱思考;对二姊的信赖,使美龄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异国依旧焕发着光彩。1912年春天,她们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份特别“珍贵”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面中华民国国旗。从父亲的信中她们得知,这一年的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了,父亲和大姊他们都参加了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姊妹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跳跃着,欢呼着。她们把悬挂在宿舍里的清朝龙旗扔在地下,踩了又踩,换上了父亲寄来的新国旗。这一夜,姊妹俩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进入了梦乡。

  不久宋庆龄先于妹妹修完了学业,转程赶到日本,去探望和孙中山一起逃亡到那里的父母。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在东京和孙中山举行了庄重的婚礼。这给一向看重家庭和睦的宋氏家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然而在这哀伤之中,宋庆龄仍感到一种难得的慰藉,这就是在美国的美龄并没有站在全家人一边反对她,反而还对二姊敢于忤逆家庭的勇气表示理解。就这样,由于婚姻的纠葛引起的家庭纷争,使得庆龄和美龄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亲密了。

  然而宋氏姊妹儿时缔结的深厚情谊并不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旧中国,一个深深地卷入了上层政治角逐漩涡之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要保持一尘不染,是难以思议的。1927年,宋庆龄和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痛击蒋介石的叛卖行径,并继续呼吁国共合作。她写信给宋子文,希望在国民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得到弟弟的支持,可这时宋子文已经和蒋介石眉来眼去,并且还串通大姊宋霭龄一起怂恿小妹,让她和蒋介石结婚。愤慨之下,宋庆龄和宋子文之间的姊弟感情破裂了。

  宋庆龄反对小妹同老蒋的婚姻,并不是对蒋介石的老衰和出身有什么鄙夷,而是对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背叛国民革命的叛逆行径的极端憎恶。蒋介石作为敌人和妹夫的双重身份,在宋氏姊妹之间像是砌了一堵墙,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政治上的沟壑使她们疏远了。有一段时间,宋美龄写给宋庆龄的信,都转手由秘书代笔。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一直维持到抗战前夕。

  1936年12月,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宋美龄为营救丈夫,急得都快发疯了。就在这连连碰壁之际,她做梦也想不到,宋庆龄居然也反对何应钦轰炸西安的阴谋,主张释放蒋介石。事变发生第二天,宋庆龄从银行里提出了钱款,用电话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并约好何香凝,准备联袂飞往西安,直接去说服张学良、杨虎城。这种关键时刻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深深打动了宋美龄。二姊深明大义,不计较荣辱恩怨的胸怀,更是令她钦佩不已,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宋氏姊妹冰释前隙,再度合作。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宋美龄不久也抵达香港。当人们惊奇地发现宋氏二姊妹一起在香港饭店露面时,顷刻间舞厅变得“有点像温布尔登市的人群一样拥挤”,只见“新近康复而容光焕发的”宋美龄和“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泽、两眼露出愉快神情”的宋庆龄,携手朝人群走来,那种温融的气氛,使一些亲历过这种场面的人,至今回忆起来仍难以忘怀。

  尽管宋氏姊妹的感情得到了回升,但丝毫也没有改变宋庆龄对蒋介石的看法。有一次,宋氏姊妹的胞弟宋子良、宋子安到达重庆,蒋介石想为两个小舅子接风,建议宋美龄邀请大姊和二姊一起到黄山聚餐。宋美龄知道二姊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好感,就说:“让我先问问阿姊再说。”随后,宋美龄马上打电话给宋庆龄,再三强调这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家庭私宴。宋庆龄听后犹豫了一下,依然婉拒了。这样,一次由蒋介石倡议的“家宴”,在宋庆龄的回绝下告吹了。宋庆龄的反感、冷淡,尤其是政治活动上的处处作梗,使得蒋介石对宋庆龄由恼怒发展到憎恨。在他的暗示下,特务们对宋庆龄采取的恫吓和威胁也逐步升级。对此,宋庆龄毫无惧色,依然在公共场所露面。但宋美龄却担心了,她打电话给宋子文说:“你关照他们(指戴笠)一下,不准在阿姊那里胡来,如果我听到有什么,我是决不答应的。”宋子文听到妹妹的声音既高,语气又严厉,马上就把这话转告了戴笠。这一下挤在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军统局反而成了难人。不干吧,怕有负老蒋;干吧,又怕“夫人不答应”,更何况“夫人”也是“不好惹的”,真的“闹出乱子来,委员长还是拗不过夫人”。对此,戴笠也伤透了脑筋。以后,凡是牵涉到宋庆龄的事,特务们就一直有所畏惧,不敢胡来。就这样,在蒋介石这面“墙”的分界下,宋氏姊妹一边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活圈子里生活,一边又不顾政治藩篱的束缚,始终保持着亲密的骨肉深情,直到蒋家王朝逃到台湾,才云水相阻,天各一方,姊味间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弹指三十年过去了。1975年蒋介石死后不久,宋美龄阔别了染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舞台去了美国。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面对着这一切变化,照理说宋氏姊妹重叙骨肉情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勇气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难道还能使她的心境始终平如秋水吗?

 

Number:1757

Title:图书文物大盗康生

作者:洁煊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三月风

Date:1986。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康生不仅是个极端阴险毒辣的野心家,而且是个国家文物珍宝的大盗。“文化大革命”中,他利用自己的职权,煽动青少年去“打砸抢抄”,自己趁火打劫,巧取豪夺,在浩劫中大发国难财。

  据统计,康生自1968年至1972年,先后到北京市文管处三十二次,窃取图书一万二千零八十册,窃取文物一千一百零二件。其中有大批宋元版和明版的珍本、孤本图书,有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有一千多年前的古砚、碑帖、书画和印章,还有三十万年前的玳瑁化石等,都是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有的还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康生侵占的这些图书文物,很大一部分是趁着一些老干部和知名人士在“文革”中被抄家的机会而窃取的,其中包括齐燕铭、邓拓、阿英、龙云、章乃器、傅惜华、傅忠谟、赵元方、齐白石、尚小云等九十六名知名人士私藏的书画。还有二十五个单位和三十一个仓库中“无主”户的查抄文物,有些也被康生纳入私囊。

  傅惜华先生,“文革”前是中央戏曲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是我国有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以多、全、好驰名中外,康生早就垂涎三尺。“文革”中,抄家风刚刚刮起,康生就多次跑到文管处询问:“傅惜华的书集中起来没有?”并且一再嘱咐:“他的书一定不要丢失和分散。”1969年10月18日上午,康生得知傅惜华的书已经抄出被集中到国子监藏书库,顾不得让人代劳,赶紧亲自驱车前往。到了书库,一屁股坐在一个破木箱上,动手破捆挑书。就这样,傅惜华的藏书经过红卫兵一抄,转而流入康生之手,“破四旧”的“革命”也就完成了。

  康生的占有方式,五花八门。试举几种:

  一曰借条占有。这是“文革”前康生窃取文物的主要手段。

  1956年,故宫博物馆太和殿展出一方唐代陶龟砚,被康生看中,说是“借”去看看,不仅久借不还,还被康生编入“康砚第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