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5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萨,对不起。请来电话。莉莎。”

“小萨,我说对不起。是诚意的。莉莎。”

“小萨,逃避于事无补。莉莎。”

最后一张字条写着:“莉莎,你弄错了房间。住客。”

Number:2944

Title:戴口罩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病该:“妈妈,发药的阿姨为什么戴口罩?”

妈妈:“给你的药很好吃,院长怕她们偷吃了。”

病孩:“那给那些拿刀的叔叔戴口罩是怕他们聚餐吧?”

Number:2945

Title:酒鬼的见解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小该:“打针之前为什么要给我擦棉球?”

父亲:“那可是酒精啊,她们要先把你屁股擦醉,再扎就不疼了。”

小孩:“可我还是疼啊?”

父亲:“那是你的酒量大。”

Number:2946

Title:小说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最近刚读过一本间谍小说,书中的英雄曾把一封信藏在华盛顿城里的一尊塑像内。由于我当时正在华盛顿,一时心血来潮,决定去看看塑像上究竟有没有作者描写过的那个小洞。

使我十分惊讶的是,塑像上确实有个小洞,而且里面还有用赛璐珞包裹的一封信。迟疑了一下,我把信取出打开,一看哑然失笑。一位不知名的读者在上面写道:“是一本好书,对吗?”

Number:2947

Title:怪兽出现的时候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有个人到苏格兰观光,来至尼斯湖,希望一睹湖内驰名世界的怪兽。“怪兽一般是在什么时侯出现呢?”他向一个向导问道。

回答是:“一般是在你喝下5杯苏格兰威士忌后,尼斯湖怪兽就出现了。”

Number:2948

Title:来信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大学里,我完全沉没在上课、学习、工作和睡觉的循环中,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长时间没给家里写信了,这一天我收到了下面这封短信:

“亲爱的儿子,你妈和我接到你上封信的时候感到格外高兴。当然了,那时我们比现在要年轻得多,而且也比现在更富于感情。爱你的,爸爸。”

Number:2949

Title:祈祷

作者:余光中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请在我发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虚荣的桂冠。

请在我手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灿烂的指环。

请在我眼上轻轻地一吻,

吻干我眼中寂寞的清泪;

请在我胸上轻轻地一吻。

吻消我胸中不平的块垒。

在这寒星颤抖的深夜,

我多么苦盼你的暖嘴;

能盖在我这冰凉的唇上,

使它不再唱人世的伤悲!

一九四二.一.十三夜

Number:2950

Title:蒙田随笔五篇

作者:米歇尔·埃康·德·蒙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蒙田随笔

Date:

Nation:法国

Translator:梁宗岱、黄建华

热爱生命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要生活得写意

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我知道恺撒与亚力山大就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也就是必需的、正当的生活乐趣。我想指出,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他们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我们倒是些大傻瓜。我们说:“他一辈子一事无成。”或者说。“我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怎么!您不是生活过来了吗?这不仅是最基本的活动,而且也是我们的诸活动中最有光彩的。“如果我能够处理重大的事情,我本可以表现出我的才能。”您懂得考虑自己的生活,懂得去安排它,那您就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了。天性的表露与发挥作用,无需异常的境遇。它在各个方面乃至在暗中也都表现出来,无异于在不设幕的舞台上一样。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致,而不是要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友谊的奥秘

我们平常所称的“朋友”与“交谊”无非是因某种机缘或出于一定利益,彼此心灵相通而形成的亲密往来和友善关系。而我这里要说的友谊,则是两颗心灵叠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成为一体,令二者联结起来的纽带已消隐其中,再也无从辨认。倘若有人硬要我说出为什么我爱他,我会感到不知如何表达,而只好这样回答:“因为那是他;因为这是我。”

这种结合出于某种我无法解释的必然如此的媒介力量,超乎我的一切推论,也不是我的任何言辞所能够表达。我们未谋面之前,仅仅因为彼此听到别人谈及对方,就已经渴望相见。别人的话对我们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光听说对方的名字就已经心心相印。按常理来说,那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效果的。我想,大概是天意注定的吧。一次重大的喜庆节日,我们偶然在市会上相会了。初次晤面,我们便发觉我俩彼此倾慕,互相了解,十分投契;从此以后,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他用拉丁语写了一篇出色的诗作,已经发表,内中道出了我们很快交好的原因。此种相交迅速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我们两人都上了年纪,他还比我大几岁,未来交往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的交情开始得太晚了。因此务须抓紧时间,而不能按通常平淡之交的规矩行事,那是需要长时间的谨慎接触的。像我们这样的友情,别无其他榜样效法,自己本身就是理想的榜样,它只能与自己相比。既非出于某种特殊的敬重之情,也不是由于三几方面乃至许多方面的敬意。那是一种无以名之的混为一体的精华之物,它控制我的全部意愿,使之与对方的意愿融合在一起,消失到对方的意愿中去。同样的热望,同样的追求,也支配着他的全部意愿,使之与我的意愿融合在一起,消失在我的意愿之中。我说“消失”,那的确如此,因为我们两人没有保留自己任何东西,属于他的,属于我的都没有。

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书给人带来乐趣。但是,啃得太多,最后便兴味索然,还要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这点想法的。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乃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各人都来学会自择其途。”

无论主持家政、钻研学问、外出行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其乐趣为限度。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掺进乐中来。

从事学习,处理事务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需要,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

有些学科没有成效而且艰深难懂,那多半是为群氓而设的。就让那些媚俗的人探讨它们吧!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我默默漫步于幽林之中,思考那值得智者、哲人探究的问题。”

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至于我,我只具备常人的心灵,我得借助肉体之乐来维持自己。年事已高,与我的想法相符的乐趣已离我而去。此刻我正培养和激发自己的欲望,使之能领受比较适合我这个年龄的欢乐。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恋栈的欢乐逐一夺走。

众师之师人类的无知

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这一训诫实在十分重要。智慧与光明之神就把这一条箴言刻在自己神庙的门楣上,似乎认为此警语已包含他教导我们的全部道理。柏拉图也说:所谓智慧,无非是实施这一箴言。从色诺芬的著作中,可知苏格拉底也曾一步一步地证明这一点。无论哪一门学问,唯有入其门者才会洞察其中的难点和未知领域,因为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识才有可能察觉自己的无知。要去尝试开门才知道我们面前的大门尚未开启。柏拉图的一点精辟见解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知的人用不着去求知,因为他们已经是知者:无知的人更不会去求知,因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因此,在追求自知之明的方面,大家之所以自信不疑,心满意足,自以为精通于此,那是因为:谁也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正像在色诺芬的书中,苏格拉底对欧迪德姆指出的那样。

我自己没有什么奢望。我觉得这一箴言包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我愈学愈感到自己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这也就是我的学习成果。我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生性谦逊的原因就在于此。

阿里斯塔克说:“从前全世界仅有七位智者,而当前要找七个自知无知的人也不容易。”今天我们不是比他更有理由这样说吗?自以为是与固执己见是愚蠢的鲜明标志。

我凭自己的切身经验谴责人类的无知。我认为,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那些既已看到自己或别人的虚浮的榜样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的人,就请他们听听苏格拉底的训诫去认识这一点吧。苏格拉底是众师之师。
Number:2951

Title:语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怀疑和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日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最好的东西如发生腐化,就成为最坏的东西。贺尔

太阳出得太大的时候,人们就恨它;风刮得太大的时候,人们就讨厌它。只有月亮是人人都喜欢的。安纳德

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在愿望当中而没有希望。但丁

我经常在晚上发现,自己早上以为满不坏、因而自视甚高的看法,其实是错的。爱尔维修

Number:2952

Title:西伯利亚寻夫记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福建青年

Date:1986。8

Nation:

Translator:丰峰

她们抛弃了一切:贵族身份,财富,社交和家人,为了崇高的道德义举,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了一切。无辜的她们在漫长的25年里,经受了他们“罪犯丈夫”所经受的一切。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在彼得堡参议院广场上爆发了大起义。俄国的数百名年轻军官,以至将军都参加了这场起义,起义者中还有身份比王室更显贵的望族子弟。他们为了完成推翻极权的君主制度、在国内建立民主立宪、解放没有人身自由的数千万农奴的伟大事业,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毅然放弃富裕的生活、官运亨通的特权。

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数百名起义者被押送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将军谢尔盖·渥尔康斯基公爵、将军米哈依尔·冯维津、近卫大尉尼基塔·穆拉维约夫等起义者都有温柔美貌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儿女。他们的妻子都是名门小姐,不仅姿容姣好,而且都受过教育。大多数妻子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丈夫参与了秘密活动,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无论是贵族妇女还是农家妇女,都无权过问政治。现在,丈夫被捕,家室被抄,她们惊慌失措,痛苦万状。

近卫大尉尼基塔·穆拉维约夫从牢狱中寄给妻子亚历山大拉·格利戈里耶芙娜·穆拉维约娃的信中写道:“亲爱的,自我们结婚以来,我没有向你隐瞒任何事情,唯有这次起义之事。我曾多次想对你说出这个不祥的秘密,可是我真怕你为我终日担惊受怕……现在,我给你带来了痛苦和惊吓,我的天使,我愿双膝跪在你的脚下,请饶恕我。”

年仅21岁、美丽娇柔的穆拉维约娃,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正怀着第3个孩子。她收到丈夫的信后悲痛欲绝,立即回信写道:“亲爱的,请别对我说这样的话,这使我心碎。你没有什么可请求我宽恕的。亲爱的,我嫁给你将近3年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天堂里,幸福无比。然而,幸福不可能是永恒的。爱情中有天堂,也有地狱。别悲伤、绝望,这是懦弱的表现。也别为我担忧,我能够经受住一切。你责备自己将我变成了罪犯的妻子,而我却认为自己是女人中最幸福的……请等着我。你的泪水和微笑,我都有权分享一半。把我的一份给我吧,我是你的妻。”

沙皇尼古拉一世想要贵妇们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急忙修正了不予批准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立即给予批准。

在压力和障碍之下,有几位贵妇动摇了。这是不足为奇的。大多数妻子坚决要求随同丈夫流放西伯利亚。她们不惧怕任何打击和恫吓,不屈不挠地抗争。她们得到了公公的同情和支持。沙皇尼古拉一世迫不得已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但政府紧接着颁布了一项紧急法令:愿意跟随丈夫流放西伯利亚的妻子不得携带子女,不得再返回家乡城市,并取消贵族特权。这一法令,将要把这些往日风姿楚楚、活跃在舞会和其他社交场合的佼佼者们,永远打入“流放苦役犯”的行列。

然而大多数的妻子们都毫不犹豫地离开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向欢乐富足告别,向年幼的孩子们告别。

叶尤杰琳娜·伊万诺夫娜·特鲁别茨尤娅第一个在西伯利亚监狱里与丈夫前公爵、上校相会了。第二个到达西伯利亚的贵妇是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渥尔康斯尤娅。她的丈夫是谢尔盖·渥尔康斯基前公爵、将军。在她临行前,她的好朋友、俄国大诗人普希金为她朗诵了《致西伯利亚》。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渥尔康斯尤娅在以后的回忆中描述过与苦役丈夫相会时的情景:“谢尔盖向我扑来,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阵脚镣的叮当响声使我惊呆了!他那双高贵的脚竟然上了镣铐!这种严酷的监禁使我立刻理解了他的痛苦、屈辱的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