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8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仓促之间,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到了张之和陈述两个人头上。张之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副组长,曾担任第一次国庆游行实况转播。陈述早在解放前就擅长体育播讲,曾在1948年全运会上做过广播解说。新中国这第一场球赛转播,他们合作默契,说捧自如,如同演了一场精彩的“双簧”,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从此,张之走上了体育转播的道路。1953年,调到了中央台。他勤学苦练,转播时胸有成竹,急缓相当。急来口若悬河,滔滔不断;缓时绘声绘色,趣味横生。张之这个名字很快便在广大听众特别是体育爱好者中家喻户晓。

  拜 师

  就在张之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得越来越多的人真挚爱慕的时候,14岁的中学生宋世雄,爱听张之的实况解说,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凡有张之出场解说的体育比赛,小宋总要守在收音机旁。他竭尽全力记录张之广播时所用的各种词汇,模仿张之的声调、语气……久而久之,小宋的“体育实况转播”,成了北京三十七中文艺晚会的一项“保留节目”。每当学校举行文艺演出,同学们在台下一哄:“宋世雄,来段‘学张之’!”他便欣然跳上台去,短短几分钟的“实况转播”,博得全场掌声喝彩。一天,他索性鼓起勇气,给张之写了一封情辞恳切的信,希望能和他见上一面。

  张之约小宋到自己工作的单位和他相见。小宋以他俐落的口才、诚挚的感情,唤得了张之的同情和惊异。后来,终于拜张之为师,破例地迈进了中央广播大厦,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成了新中国第二代体育实况转播的优秀解说员。

  青出于蓝

  第26届世界乒兵球锦标赛期间,宋世雄第一次坐在话筒前转播比赛实况,就表现得镇定自若,反应快速,受到同志们的好评。为了训练口齿,他花了很多时间练绕口令,注意听著名京剧演员的演唱录音,学习发声、吐字的抑扬顿挫。小宋开始转播球赛,一味追求“快”,解说的就象开机关枪一样。听众反映说:“语言乾瘪,词汇单调,缺少评论。”为此,张之要小宋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学习上,推荐他多看一些话剧,特别是老舍等语言大师写的剧本。小宋抽时间看了《茶馆》、《骆驼祥子》、《蔡文姬》、《胆剑篇》的演出,又反复学习了这几个剧本,对一些名句背得滚瓜烂熟。平时,小宋总是随身带着小笔记本,不管听到人们讲的惊人妙语,还是看到书报上的精彩词句,他都记录下来,研究、消化,变成解说中使用的语言。

  宋世雄对工作一丝不苟,每当转播一场国际比赛之前,他都要赶到机场去“认识”每一位运动员;赛前训练时,要拿着名单到一旁去仔细观察;同时还要通过翻阅资料,采访中外教练,把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记录在名单上面。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外貌特征,如:“金发”、“眼镜”、“细高”、“大胡子”、“左手握拍”……回到家里,走在路上,随时都在背诵、默想。即使是对于自己已经熟悉的中国队员,他也要参加队内召开的赛前准备会,记下领队、教练和队员们谈话的要点,了解他们的作战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宋世雄青出于蓝,以他伶俐的口齿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和敬佩。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张之年过半百,现场解说较少,而当年的“小宋”,已步入中年,人称“大宋”了。正象过去他写信给张之那样,现在他经常收到来自各地“毛遂自荐”的信,表达他们对体育广播的热爱,寄来厚厚的一叠球赛转播解说的记录稿,有的还寄来胶带。宋世雄风华正茂,而新一代体育实况解说员又在迅速成长了。

  (本文系由《广播电视杂志》本一的文章“体育转播两代人”等摘编)

Number:4513

Title:埃及总统萨达特之死金字塔下的惨案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新闻周刊》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张辉明

  萨达特是在他最喜欢的日子10月6日死去的。81年的这一天是埃及在斋月战争初期越过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阵地发动闪电式打击8周年。当他的黑色敞篷车轻松地通过开罗的大街、驰向污秽而现代化的郊外的那色城时,他感到愉快而轻松。他向金字塔形状的无名战士墓献了花圈。11点钟,他和埃及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以及一千位来宾在宏伟的检阅台会合,读《可兰经》时,萨达特虔诚地听着。当国防部长阿布·加扎拉在开幕词中宣告:“历史将会用事迹来判断人”时,他点头表示极为赞同。然后,萨达特坐在阿布·加扎拉和穆巴拉克之间,观看两小时的阅兵式和空中表演。

  凶手伊斯兰布里和同伙也准备好了。检阅那天,伊斯兰布里准许他的三个枪炮手请假缺席,并告诉检阅官他的枪炮手病了。他让三个穿军服的人来代替,说他们是从另一支部队里来的。

  检阅区充满嘈杂声和焰火。迫击炮发射了挂有小型埃及国旗和萨达特像的降落伞,喷气式战斗机在低空呼啸着,许多来宾捂住了耳朵。萨达特倒挺喜欢,他使用双筒望远镜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表演技巧的飞行员。他向仍然在埃及边疆巡逻的包着头巾的哈根那骆驼队致敬。他抽着烟斗,拿下帽子擦脸上的汗,与穆巴拉克谈论着下一年4月25日另一次隆重的仪式的计划,以色列预定到那时把被占领的西奈半岛的最后一部分土地归还给埃及。终于一队72辆苏制的伊尔151型卡车隆隆地开过来,四辆一排,每辆拖着一尊北朝鲜制造的130毫米口径的带有装甲的大炮。这是一次不大壮观的表演,是检阅行将结束的信号。

  在第二批卡车倒数第二排,伊斯兰布里坐在就要紧靠检阅台的一辆卡车的驾驶员边上,他的同伙在这辆车的后面。汽车接近萨达特时,伊斯兰布里拔出一颗手榴弹,命令驾驶员停车。当驾驶员犹豫时,伊斯兰布里伸出手猛拉刹车把。在检阅台上,大部分观众正看着天空,空中有一架法国制造的海市蜃楼5E型战斗机俯冲下来,放出红的、蓝的、桔色的、绿的和灰色的烟。

  任何注意到这辆炮车稍稍离开队伍并在检阅台前停下来的人都不会非常警觉。故障在埃及军用车辆中是平常的事。早些时候在游行中,就有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军用车由于引擎出了毛病而停下来。至于萨达特本人,他以为伊斯兰布里中尉要过来敬礼。

  第一颗手榴弹扔出以后,射击就开始了。与萨达特同时站起来的副总统穆巴拉克感到自己被推倒在地上,他想把总统也按下来,但也许萨达特不相信自己受到攻击,摆脱了他。萨达特长期的卫士阿默德·瑟罕发射了手枪里所有的六发子弹,他向领袖高呼:“低下头!低下头!”

  一颗手榴弹落在国防部长阿布·加扎拉的脚旁,但没有爆炸。另一颗手榴弹掷到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纳比中将的脸上,被弹了回去。有一颗手榴弹在检阅台前爆炸,弹片击中了萨达特和他的随从。接着,两个持枪者跑上检阅台,向总统一班人射击。第三个持枪者从检阅台边上开枪。萨达特的私人秘书哈菲兹想用椅子护住总统,自己却受伤倒下了。

  萨达特毫无防卫。来检阅游行时,他的轿车两旁各有三名卫兵,另外在车后面还有两个。当枪击开始时,这些卫兵以及其他保安人员在哪里,他们如何做出反应仍然是个谜。没有任何武装警卫站在萨达特和袭击者之间,也没有任何狙击手从上面的阳台上开枪。有几个警卫和士兵逃跑或卧倒隐蔽起来。

  当射击停止时,瑟罕和另一个助手扶起萨达特,把他抬到检阅台后面一架羚羊式直升飞机上,迅速把他送到9英里以外的马迪军医院。大约十五个月前,他的朋友、伊朗的巴列维就死在那里。阿布·加扎拉发愣地从地上站起来,血从脸左边的一个伤口里流下来,右臂也流着血。他挥手拒绝了帮助,开始发布命令。穆巴拉克被推进一辆总统的伏尔伏车;萨达特的夫人杰罕被一名军官扶起,抱进另一架直升飞机,他俩都被送到了马迪医院。埃及的内阁部长们高喊要救护车。一群戴着红帽子的士兵走下检阅台开始把人们赶走,有些年轻的士兵哭泣着。头上三架捷克造的喷气式飞机它们的飞行员还没有意识到下面的屠杀飞过接受检阅,留下一条彩虹似的烟云。

  萨达特在被送进马迪医院时还穿着他的鲜血浸透了的军服,嘴里大量地流着血。他被迅速送进心胸手术专科,有11位医生站在那里。他们发现他脉搏一点都不跳了,眼睛张开着,对光线毫无反应。事实上,他已经死了。

  医生们还竭力抢救。人工呼吸。大量输血。还使用兴奋剂、电流和胸外按摩,徒劳地想使萨达特的心脏跳动。终于,在接受病人几乎一个半小时后,医生得出结论:大脑已死了。医疗队的一位成员来到一楼,那里聚集着官员、友人和医院工作人员,他说了《可兰经》上一句简单的话:“只有真主永存。”

  几分钟后,杰罕·萨达特带着三个女儿从手术室里下来。虽然服了镇静剂,但杰罕还是设法接待来慰问的访问者。她说:“我曾想到过这种事,我想到过他要被杀害。但我丈大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不想穿防弹背心,他认为这不是大丈夫气概。”

  在暗杀那天,埃及人的消息甚至没有外部世界灵通。当射击开始时,电台和电视台对军事检阅的现场转播就被打断了。15分钟后,一位播音员插进来说萨达特、穆巴拉克和阿布·加扎拉已经离开了检阅场地。后来,另一个公告透露萨达特和一些助手受了伤。最后,在攻击后7个小时,穆巴拉克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讲稿,发表了准备好的讲话。他说:“我们的受到千百万人爱戴的领袖,战争与和平的英雄逝世了。真主已经命令萨达特应该在是他的象征的这一天,在士兵、英雄和人民中间,在骄傲地庆祝阿拉伯世界赢得尊严的这一天死去。”

  穆巴拉克和他的支持者很快就粉碎了街上潜在的挑战,并稳定了政治局势。

  萨达特是在严密的保安措施下,以一种低调的仪式埋葬的。整个开罗,架着机关枪的卡车和上好刺刀的部队在街上巡逻,直升飞机在头上盘旋。在埋葬地点,一排一排的警察手挽手站着。沿着公路,几百名唱哀歌的悼念者高举着萨达特的像,唱着:“萨达特上天堂吧!”

  载着萨达特灵柩的车子在装载着武装的总统卫队的吉普车护送下,从马迪医院开到附近一所清真寺。在清真寺里,一些男性亲戚围着埃及国旗覆盖的灵柩。祷告后,灵柩放进一架直升飞机运到了那色城。穆巴拉克拉着萨达特的儿子加马尔的手,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杰罕·萨达特穿着黑衣服,头上没戴什么。她没有参加到队伍里来,和三个女儿一起,坐在她丈夫中弹的检阅台上。检阅台已修好了。工人们已经给墙上的子弹洞抹上灰泥,涂上油漆,换掉了打碎的玻璃。

  马拉的灵车慢慢地走向无名战士墓。跟在后面的一些士兵拿着萨达特的勋章,包括遭暗杀时挂在脖子上的西奈明星勋章。在墓旁,杰罕·萨达特站到送葬者中间来了。那位下命令放21响礼炮的士兵脸上哗哗地流着眼泪。礼炮还没有放完,外国的大人物和大使就开始急急忙忙地上了轿车,显然是担心着安全。墓前,竖了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面题有萨达特本人三年前提出的墓志铭:“默罕穆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战争与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他为原则而死。”

  (原载[美]《新闻周刊》,题图 郭宝林)

Number:4514

Title:“富翁”扒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亚洲华尔街日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王力民

  每年大约有150名技艺高超的扒手装扮成大富翁混在游客中,并同他们一起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每当“春暖”来临之际,这些能人或艺术大师便蠢蠢欲动。5月在伦敦初露锋芒,然后南下前往欧洲和北美探险,直到8月,他们才稍稍休整一下;9月一过,又立刻返回伦敦,乘第二次旅游高潮到来之机,再次施展其绝技。这是一帮经过严格挑选的扒手。他们大都来自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非洲的突尼斯。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竟高达20万美元。因此,他们能够穿上漂亮的欧洲式服装和缝制考究的英国式雨衣,装扮成富有的绅士。一旦脏物到手,便以他们所特有的绅士般的风度溜之大吉。

  有数千名技艺高超的、来自拉丁美洲的扒手几乎每年都要到纽约度过一个丰收的假日,顺便抢购一些圣诞礼品,满载而归。有些一无所获的扒手就南下前去游客集中的迈阿密市,或到其他一些正逢当地人过节的城市再次行动,以求一得而不虚此行。

  世界上许多第一流的扒手都是以3000美元的代价,经过专门技巧训练而毕业于哥伦比亚波哥达境内,其名声可与哈佛大学媲美的“十铃学校”。这一校名也确是名副其实。每当一个学生进行毕业考试时,主考教师将一个身上挂有10个响铃的人体模特儿从天花板上悬挂而下,学生须一次就将藏在模特儿口袋内的东西取出,而人体和响铃必须不摇不响,如达到这一要求,便可毕业。然后才能到广阔无比的社会中从事各种真正的专职工作。

  为了使每一位游客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避免由于这些艺术大师的拜访而使游客变得扫兴绝望的现象,各国的防盗专家告诫游客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在香港,切忌接受那些主动邀你坐舢板游江的小孩的盛情。这些孩子会用湿润的手指使你手指上的戒指滑到他们手中。

  在南朝鲜,请注意在火车站兜售食品的小孩,他们手中都置有一只钩子来割断你的手表带。

  在日本,当你在地铁候车时,万不可背朝着其他乘客,因为有人会剪断你照相机的背带一夺而去。或用化学喷雾腐蚀你的口袋而取走钱包。

  在中欧和法国,请避开那些形似左撇子的人。这些人的衣袖中经常还装有一只人工手。

  在美国,请不要靠近那嘴嚼口香糖的人,他会将口香糖吐在你的座位底下,以使你分散注意力,趁机作案。同时,还请防备那些充满诱人气味的过路人以及其他那些利用种种方法分散你的注意力的人,这类人大都是可恶的扒手。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

Number:4515

Title:“梅杜萨”重见天日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朱江

  本期封三是法国画家藉里柯著名的油画《梅杜萨之筏》。它描绘的是1816年7月法国远航帆舰“梅杜萨”号遇难后,被遗弃在木筏上的人们的悲惨场面:从画的近景我们可以看到尸体的小腿肉已被幸存者剜来充饥了。画中的人物弓着背、屈着双膝、伸着胳膊,他们已经望见了远处出现的船影。整个画面惊心触目,摄人魂魄。

  事隔160多年以后的今天,梅杜萨号三桅战舰的残骸居然被找到了。1980年冬季,法国三艘机帆船带着精密的探测仪器从德罗什福尔出发,根据航海资料记载,来到遇难地点:北纬19°53'42〃,西经19°20'34〃,离毛里塔尼亚海岸50公里的地方寻找确切的证据。自1980年11月4日至1981年1月5日,他们在布朗海岬附近先后打捞起一大堆战舰的残骸,有老式的铁锚、铅制成的甲板泄水孔、18世纪的铜船钉和青铜炮,还有不少砖块。据当时脱险人员回忆,1816年6月30日夜晚,“梅杜萨”号舰船上的面包炉引起了火灾,船上的人把炉子给捣毁了。这些砖块如今终于重见天日,成了历史的见证人。此外还发现好多碗碟的碎片、沉甸甸的压舱石。在所有打捞上来的宝贝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一枚铜船钉,上面铭刻有FR,即FozgesdeRochelozt(德·罗什福尔铁匠铺)根据某些航海史学家记载,“梅杜萨”号是1810年在德·罗什福尔建造的,这是一艘长50米的三桅战舰,航行平稳安全,航速又快,拿破仑曾一度想搭乘这艘舰船逃到美洲去。

  1816年6月17日,“梅杜萨”号挂着白色信号旗,满载着380个旅客,其中包括王室高级官员,从塞内加尔启航。船长是一个昏庸无能的逃亡贵族,他在船上瞎指挥,对其他水手的意见充耳不闻,最后“梅杜萨”号在西非的布朗海岬触礁沉船。船长和一批官员登上救生船纷纷逃命,而其余150余名水手和乘客却被遗弃在一只临时装置的木筏上,听凭风浪的摆布,历险13天,受尽饥渴的煎熬,最后遇到一只海船脱险,获救时只剩下15名幸存者……

  藉里柯是19世纪一个有志于创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