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南无梦-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冰慧,生于1968年,属猴,是一个猴子一样精灵的女孩。
    冰慧来自白沙县一个农场,作为女孩她是讨人喜欢的。她是那种容貌并不十分
和色丽,却相当生动相当有勉力的姑娘。
    两年前,梅冰慧从师范学校毕业,分回她所在的农场担任小学教师。她喜欢这
个职业,这职业也适合她的性格。但她却与有家室的文教科长有了一段风流史。事
情败露后,天真单纯,未请世事的梅冰慧在自己所交的检查中,把一切责任全部承
担了下来。
    结果是梅冰慧被清除出教师队伍,下放连队去当割胶工。
    冰慧在家里呆不下去了。
    她向姐姐借了88块钱,就一个人独闯海口。来海口的最动时光,她先在饭馆端
盘子,后来,便进入一家公司。
    冰慧说,在公司里,她的全部职责是陪经理吃饭和外出,偶尔还誊抄一些文件。
    有一天晚上,老板把梅冰慧喊到他的房间,要将一枚戒指送给她。冰慧坚决地
拒绝了。
    第二天她离开了那家公司。
    离开公司后,梅冰慧生活无着,开始浪迹街头。这段时间大约有一个星期。冰
慧成天无事可干,每天去串海口的大街小巷,完全像一个游荡的精灵。
    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发廊老板苏和玲。两个年纪相仿、性格相异的女孩一下成了
好朋友。苏和玲收留了梅冰慧,然后四处为她联系工作。很快,就把她介绍到国泰
歌舞厅。
    到歌厅后,她跟一位调酒师当助手。在此之前,冰慧连白兰地和香按酒也分不
清楚。但一星期后,她可以调配至少不下十几种名称古怪的鸡尾酒。
    海南的每个女性都会给你讲出她们上岛后的故事,但听多了,发现是大同小异
的。于是,反而没有了故事,只留下一行行同样的脚步。



 
                         第六章 女子有才便是德

    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教要求女子的唯一规范是“三从四德”。
    遵从三从四德,便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礼教中良家妇女的美好风范。女人应依附
于男人,作男人们温顺的羔羊和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数不清的文人儒士总结出
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
    当公元1789年7月14日, 法国巴黎大街上一群女裁缝、售鱼婆、奶娘和洗衣妇
操起武器, 撩起裙子,高声尖叫着加入攻打巴士底监狱的大军时,一场至今200多
年的世界女权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女人们挣开所有男人们给予的枷锁,辉煌而自豪地登上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纵观当今世界,女人从政不逊于男人,反而比男人们更引人注目。
    海南作为中国的第三十一省,在政府机关中担任职务的女性当然亦有一定比例。
她们之中有科级、副处级、处级、副厅级,最高级别从政女性有三个厅级女干部和
一位省级女领导。
    刘桂苏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海南建省之初,这位气质高雅、
学富五车的女博士从京城来到海南,担任大特区省的财税厅副厅长。
    之后不久,刘桂苏被选为厅长。以她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在海南政坛,如新星
般放射光芒。
    二十多年前,当刘桂苏还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的时候,响应毛主席号召,到
云南元谋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儿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元谋
猿人的发现地。在那儿,刘桂苏以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自己的世界观保持纯洁。作为
中国知青部落的一员,像所有那个时代的知青一样,刘桂苏光荣地把自己的梦想和
理想伴着汗水洒在她耕耘过的那片土地上。
    沧海桑田不堪回首。十几年光阴倏然而过,刘桂苏成了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女博
士,做了名副其实的女状元。
    女状元刘桂苏在京城做了官。以她的才识和经历,经过严格考查和选拔,刘桂
苏担任了国家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就她的年龄,和她担任的职务的级别相比,
毕竟算年轻了一些。中央决定派她下到基层地区去锻炼。1988年,刘桂苏便踏上热
风扑面的海岛,在新组阁的省府班子里担任财税厅副厅长。
    新官上任的女博士刘桂苏很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目标。人们看到的刘副厅长,
既成熟又充满朝气,既含蓄又和蔼动人,装扮得体而大方,端丽的面庞上架着一副
眼镜,与其说是一位女首长,不如说更像一位女学者。
    来海南三两个月,刘桂苏便升为海南省财税厅厅长,去掉了“副”字,成了海
南仅有的三位正厅级女干部之一。
    女博士入主财税厅,便积极参与了全省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她提出,要建
立海南市场经济,税务改革必须先行。然后,洋浦开发区和海口保税区要实行轻税、
简便、统一。
    针对偷税漏税现象,刘桂苏厅长提出设想:“我们已准备在海口设立税务营业
大厅,将工商企业的资料贮入电脑,由电脑通知各企业按时按量纳税,按章纳税者,
表扬;偷漏税者由税务法庭监督处理。”
    海南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将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三大职能集于财税厅
一身,工作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刘桂苏日理万机,永远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按常规,到基层挂职锻炼满两年就可以卸任回京。但是省人代会又把刘桂苏选
为财税厅厅长,如鱼得水的刘桂苏要求部里继续让她当地方财政长官,一晃五六个
年头就这样过去了。
    刘桂苏喜欢海南这块热土。虽然体验不到那种“下海”者的刺激,但直接参政,
她对海南的感情之深比那些下海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桂苏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干部,也是一位廉洁的高级官员。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几十年的熏陶,使当了官的刘桂苏相当欣赏中国历史上诸如包拯、海瑞等两袖清风、
为民着想的“清官”;而作为一个邀游书海多年的青年女学者,她秉性中的清高根
本就不会让自己去沉迷于金钱。她每月拿的是几百块钱工资,她的下属们自然没人
有胆量和勇气上门送礼,至于外面求她办事的人,她更是公事公办,拒收一切礼品。
她不迷恋钱,却又是特区大省的最高理财官。她习惯了那种清贫,却希望海南省富
起来。她做官做到了鞠躬尽瘁、弹思竭虑,决心为海南人民管好钱、理好财。
    

    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刘桂苏在担任厅长不久,参照别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率先在海南发行公共建设彩票和爱岛建设大彩券(通称“两彩”)。两彩发行后,
曾在老百姓中一度引起彩票热。彩票的面值不高,一块,两块,最高五块钱,但头
奖的奖金数额之巨却使那些梦想一日发财的人馋涎欲滴。靠这种两厢情愿的高明手
段,刘桂苏把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筹集起来,据说筹集金额在1993年上半年时已达
6千多万元。之后,财税厅把这笔款项分期分批拨给省、市、县各级政府或单位。
    这位具有时代创意的女博士厅长,将在海南这片热土上张起一面旗帜。
    周琼波在大学里读的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十一岁这一年,她与丈夫离了婚,便
怀揣几本证书从兰州来到海南岛。
    女工程师周琼波上岛找的第一家单位是装修公司,职务叫做业务主办,实际上
主要搞设计。承揽工程另有几个如花似玉年纪轻轻没上过几天学的女孩子,只是在
谈判工作进入技术或技巧阶段,老板才派周琼波出马参与谈判。月薪是1500元。
    在那家装修工程公司干了三个月,周琼波熟悉了海口这儿装修装演业的行情和
每一个细微的步骤。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她在业务过程中认识了比她小五岁的乔伟,
一个学电器专业的小伙子。两个人性格情趣相投,很快坠入爱河。离过婚的周琼波
恰好需要情感上的弥补.正式热恋一周后,周琼波和乔伟很快就同居了。
    上岛比周琼波早一年的乔伟实际上一直没找到固定工作,一直跑单帮,自己找
活儿谋生,好歹赚了些钱,收入状况比周琼波略为好一些。
    周琼波离开海口那家公司后,便应骋到儋州市一家大公司去做职员。她被分到
房地产部,虽然每天上班,但除了有限的几张图纸画一画,别的实际上无事可做,
但收入比原先稍好,工资提到了3000元。
    那家大公司网罗了全国各地不少人才。在知识分子堆里,周琼波有很多可以交
谈的人,不会太寂寞。儋州市缺少了海口的热闹繁华,是一个刚刚撤县改市、百业
待举的小城市。周琼波好静,不喜欢逛街,喜欢一个人呆在屋里看书听音乐,再就
是找同事下围棋、打牌,活得也算有滋有味。
    如此下来,她依然有很多剩余的时间。她便每周跑一趟海口。利用自己在海口
建立的关系,以及在海口的老校友们的关系,去承接装修装潢工程,接活儿的时候
都是以她男朋友乔伟的名义。。周琼波去儋州上班,乔伟留在海口单练。周琼波的
工程师身分,使他们在承接装修项目时省却不少麻烦。装修一般都是小项目,3万,
5万, 最多10万打住,最小的几千块钱也接下来。谈成后便由乔伟以某个朋友公司
名义签合同,然后再由周琼波利用在檐州上班的空余时光画好图纸,乔伟拿回图纸
在海口临时召集一些民工,借用或购买一些说不上复杂说不上贵重的施工工具,乔
伟在海口便可以开工了。
    装修工程资金数目虽小,但利润却高,一般可得20%~30%,运气最好时可赚
35%。这样一年下来,周琼波和乔伟联手赚了20多万元。
    一年后,周琼波离开了儋州那家公司,回到海口买了一套期房,和乔伟办了结
婚登记手续。因为期房在半年几个月内到不了手,他们便在海口市龙舌坡租了一套
民房做新房,在那儿热热闹闹举行了婚礼。周琼波在海口的五六个校友被邀前往喝
酒。
    这样,周琼波在海口算有了个较为固定的家。直到此时,她才想到要注册一家
公司。
    公司注册下来,叫做实业有限综合开发,注册资金1000万元,全民,挂靠某省
直机关。人家免费提供办公室一间,要求年交管理费两万元。法人代表总经理乔伟,
周琼波担任董事长。
    公司注册不久, 他们便谈妥了一笔数额200万元的橡胶生意。这笔生意如果做
成,首期可获利润40万元,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海南橡胶贸易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
形成良性循环,之后财源便会滚滚而来。
    而此时,他们帐户上只有6O00块钱。一年赚下的那20万元买了期房注册了公司
早已花得容尽,周琼波巧妇遇到无米之炊,得想办法找米下锅。
    她在海口未能找到一家公司愿意为她借贷或出具银行担保。周琼波想了一番,
登上了飞往兰州的班机。她决定到兰州她自己的根据地去寻求援助。
    周琼波到了兰州以女老板的身份四处活动了两个星期,终于有一家公司愿意与
她合作,共同攻下橡胶贸易这个大项目。
    当她带着满足和喜悦回到海口市龙舌坡自己的家,用钥匙打开门,走进卧室,
她看到自己分别了半个来月的丈夫乔伟在床上搂着另一个女人。
    周琼波顷刻心碎。
    她慢慢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穿好衣服出来吧,我在客厅等你。”
    “老婆,你得原谅我……你不会太生气太伤心吧?”乔伟说。
    “我一点都不伤心。”周琼波叭一个耳__到乔伟脸上,“我怎么就错看了你这
个小王八蛋。”
    “你想打就打吧,我无怨言。只是请你原谅我。想想我们共同创业现在能到这
地步也不容易。”乔伟捂着脸说。
    “打你我嫌累。”周琼波说,“橡胶项目谈妥了吗?合同已签可以操作了吧?”
    “签个屁。连请人家下馆子的钱都没有,你说我怎么谈?你倒好,拖了这么久,
现在回来了,这样问我。告诉你,早就黄了。”
    周琼波如坠冰窖。
    “乔伟啊乔伟,我真真看错了你。你正经事不做说没钱,却有闲钱闲功夫去泡
妞。”周琼波眼圈已红。
    “说吧,怎么处置?”乔伟道。
    “离婚。马上就离。”周琼波陵咽出声。
    “随你。这世界谁离了谁都能活。离婚可以,那你说这公司还办不办?还有,
我们买的那套八十平米的期房怎么处置?”
    “公司法人是你,办不办是你的事,我不再搀和。至于房子,等到手后我们就
卖掉,卖房的钱平分。”周琼波道。
    周琼波和她的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后,便联系了海口一家公司去上班,担任总
经理助理,手持“大哥大”腰挂BP机,老板还为她配了部摩托。
    她依然忙碌。依然为生活而奔波。
    所谓职业女性,就是走出家庭的大门之后在生存上和表现自我上也能拥有一种
身分和地位的女人,通俗地说就是有一种职业的女人。职业女性针对于家庭妇女,
是有着不同意义、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当然,这两者可以合二而一。
    女律师、女作家、女工程师、女记者、女干部……自早已蔓延全球的妇女运动
以来,职业女性已和男人们一样,携手登上历史舞台。
    在海南,职业可以选择,正像很多东西可以选择一样。
    机关里的干部,照拿工资照上班,可以去兼任歌舞厅领班。报社里的记者,写
稿编版两不误,可以去公司担任总经理秘书。飞机上的空姐,抽出闲暇可以拍电影。
电视的播音员,抓住机会可以做笔大买卖……
    一切都是生存空间和发展所逼迫。
    明雯十九岁读完中专,适逢航空公司招空姐。面目清秀、身材窈窕的明受抱着
一番好奇报了名,轻而易举就被录用。就这样,明小姐在海南当了空中小姐,每天
随着波音737或757飞来飞去,广州北京上海昆明地到处周游。
    明斐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那一身天蓝色的制服,喜欢捏着嗓子对飞机上的乘
客说:“请配合”,“请把安全带绑好”,也喜欢飞机直冲云霄时俯瞰大地时的奇
妙感觉。当然,时日已久,这感觉习已为常。但她依然为自己找到这么好的职业而
庆幸,每月收入把工资和各种补贴加起来有一两千块钱,这在刚走出校门的十九岁
的小姑娘明雯看来, 已经很多。她仅仅需要每个月拿出200块钱,购买化妆品和自
己喜欢的小玩艺儿,其它多余的钱她都存到银行或寄给父母。她有着高额补贴的膳
食,至于零食,下了飞机一抓一大把。
    她满足于现状,无忧无虑。但当明雯在波音757上遇到了电影制片人阎磊之后,
平静如水的生活有了些许的改变。
    阎磊要拍一部海南生活的爱情片。分镇头剧本中,有三场戏需要在飞机上拍摄,
而这三场戏都有一位空姐对白和特写。阎磊看中了气质不俗的明斐,请她在影片中
扮演她自己。
    制片兼导演阎磊马上在飞机上布置了情节。下了飞机住进宾馆,阎磊看明斐镜
头的毛片。想不到镜头中的明斐是那么光彩照人,那么抢戏,把原来的两个专业女
演员完全比得黯然失色。
    像伯乐发现了好马,阎磊产生了新的念头——要清明雯试演这部片子第一女主
角——一位公关小姐的角色。电话挂通后,明雯刚好第二天是休假日。谈了要求和
条件,明雯依然抱着好玩的心理,慨然允诺。
    第二天,明霆试演女主角戏中的片段。阎磊看着她的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投足,
愈发认为自己选对了人。连在场的几位专业演员都为明雯既不造作也不怯场的天生
演技所折服。
    这样,剧组便决定了由明委饰演第一女主角。征得明雯的同意,阎磊以剧组的
名义,打着文化厅某头儿的招牌旗号,出面向航空公司借人。航空公司相当痛快地
为明雯批了三个月的假期。
    三个月的辛苦折腾,影片拍出来了。明雯边拍边学,并自我独创,赢得剧组好
评。后来,首映式在海口举行,向航空公司发了五十张票。电影放映过程中,只要
明雯在银幕上出现,便接连不断响起掌声。
    之后明雯至少在海南成了明星。海口的大报小报一个劲儿写专访发照片。那家
航空公司见报率大大提高。省电视台文艺部提出要调明雯,明雯本人也求之不得,
那家航空公司却死活不放,为明斐安排了一份比较闲散比较自由的工作,担任不管
文件的秘书,想跟机时依然是空中小姐,要拍戏时随时请假。
    明霆如此便脚踏几只船,安心做她的明星梦。几乎是在海南拍摄电影电视的所
有剧组,都会请她担任角色。明受有戏必拍,毫不挑三拣四。包括电视台的广告,
只要价格合理,明斐也会胜任愉快投入角色。
    后来,来自北方的阎磊在海南成立影视公司,想把明要挖过去。明要几经犹豫,
最后还是没有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